作者:抉望
闻言,白玉骄和独孤昭对视一眼,见独孤昭点头,白玉骄才避让到一边,准备护送皇后等人去行宫。
第三百三十八章 水贼
白玉骄才走,就有一队武士加入到了亲率的防卫队伍中,只不过他们不敢进入内圈,甚至不敢依附在亲率附近,只是游走在外围。毫无疑问,这些人就该是独孤家族的力量。
张赟只是观察了几眼,就凑到李承乾的身边说:“殿下,这些人都是精英,虽然不知道出身如何,但一定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厉害人物。”
李承乾点点头,对这件事并没有多少的惊讶。按理说,独孤昭虽然算是独孤家族在外的代言人,实际上是不够资格获得族里如此支持的。然而,这些人还是出现了,只能说,是自己的原因。
看样子,独孤家族对自家的地位把控的很准确,他们也怕太子出事儿,牵扯到他们的身上。皇帝的愤怒,也分等级,雷霆级别的,就连他们也抵挡不住。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他们只好出全力帮助独孤昭,避免出现事故。
像这样精锐的武士,对哪个家族而言都是宝贝,如果不是真的需要,是不可能舍得派出来的。
在独孤昭的陪同下,李承乾漫步在汴州码头,遇到载满了货物的货船,还要上去看看。商业永远是跟运输业齐头并进的,各地的交流起来以后,不管是陆路还是水运,都会飞速的发展起来。陆地上的商人开山裂石,修整、新修建了不知道多少的商道。而水运方面也是一样,本来好多的河道都已经瘀堵了,可是为了便利,商人们硬是将河道给疏通了。
汴州自古以来就是水运发达的州府,依托着汴州,好多商人在水运发展的途中分到了好大的一块肥肉。
河道上停泊的商船很多,有些船上面还挂着各式各样的旗子。
看到这些旗子,李承乾迷惑道:“这又不是在外海,需要标志自己所属国家,这些商家在船上挂旗子干什么?”
见太子问及这个,独孤昭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
拱拱手,独孤昭无奈道:“殿下有所不知,汴州虽然是人烟稠密之所,但是也不缺人烟稀少的地方,好多芦苇荡、荒山,都能成为水贼的藏身之所。这些人大多是前朝的流民,仗着娴熟的水上技艺,在芦苇荡里求生。自从咱们大唐发展商业,来往于河面上的商船变多以后,他们又干起了打劫的勾当。过往的商家头疼不已,微臣也曾组织兵力进芦苇荡围剿,怎奈他们熟知地形,就像是原上枯草一般烧都烧不尽。
河道上的商家为了避免麻烦,一般都会选择贿赂那些水贼,一般一次重重的贿赂以后,一年以内都不再担心船队被袭。船上的旗帜,是他们的标记,代表他们的势力,方便水贼区分。微臣虽然感到耻辱,但是实在是没有办法啊。给朝廷上书了,可是奏折被兵部推到了勋国公那里,勋国公的回信说,东海水军擅长海战,河道内要是跟水贼对上,或许反而会被针对,要下官放火烧掉芦苇荡,借此绝杀水贼。
办法是个好办法,可是,就算是我朝武将,也不敢做这样天怒人怨的事情吧。芦苇荡内的流民恐有一两万之巨,这么多的人,无辜之人不知道占了多少,这么多人被付之一炬,下官恐怕会遗臭万年啊!”
回头看了一眼满脸苦涩的独孤昭,李承乾并没有多说什么。对一个文臣而言,当一个屠夫,实在是有点为难他了。
张亮应该也不是推卸责任,海战跟河道战不同,一个是在宽阔的水面上进攻,一个是在狭窄的河道打埋伏和反埋伏,根本是两回事。水贼之所以能够无法无天到了这样的程度,就是仗着他们对地形的熟悉。所以啊,想要对他们动手,掌握地形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拍拍手,李承乾回过头,对窜天猴伸出了五根手指。
窜天猴窜上船头看了一眼远处的芦苇荡,脸顿时垮了,跳下战船,也伸出了五根手指。
李承乾点点头,又伸出了两根手指。
看到这两根手指,窜天猴才喜笑颜开,嘻嘻笑着离开了。
眼看太子跟亲率大将军打哑谜,独孤昭迷惑道:“殿下,您这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微微一笑,并没有回答,而是继续朝前走。
见太子没有回答自己,独孤昭就知道自己孟浪了,只好闭上嘴,跟着太子一起散步。
看到印着“独孤”旗帜的商船,李承乾顿时来了兴趣,大踏步的上了商船。独孤昭只好苦着脸跟随。
进入货仓,李承乾直接叫了一声“好家伙”。商船内部巨大的空间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口袋,里面什么东西都有。翡翠、香料、香蕉干、龙眼干,不管哪一样在中原,或者说在长安都是好东西,价格高还不愁卖。
“独孤刺史,你这是带人抢劫冯公去了?”
独孤昭拱拱手道:“殿下这就是编排微臣了,微臣哪有胆量招惹冯公?这些东西都是独孤家在扬州采购的,只是赚个差价而已。”
看独孤昭满脑袋冒汗的样子,李承乾就不再追究。赚个差价?骗鬼呢!偌大的一个家族,要是能通过赚差价养活的话,才是扯淡,如果不是从根源起把一条利益链彻底垄断,都配不上他们家族的身份。
不过,他这次出来就是单纯的巡查,又不是查贪污受贿的,更何况独孤家作为大家族,恐怕不敢明着触犯律法,做点倒爷的生意,不过分。
随手指了指一个装着翡翠的袋子,独孤昭立刻心领神会的吩咐船工把这袋子翡翠扛上,送到行宫去。肯索要贿赂,在独孤昭看来,太子就已经打算不追究过多了。一袋子翡翠就能换来太子的无视,他觉得贼值~
才过独孤家的船队,就看到了东宫的船队。看到这队船队的时候,李承乾是不愿意相信的,可是它们就是存在在这里,由不得他不相信。
隶属于东宫的管事,就比别人大气的多,站在船边躬身行礼后直接禀报道:“殿下,草民是东宫漫游船队的管事老赵,直属老黎手下,如今正运送岭南之地的特产,准备运回长安去。”
看了一下排成一条长龙的船队,再看看明显差不多的独孤家船队,李承乾很难相信自己手下的这群混蛋竟然能跟一个家族掰手腕!
似乎是看出了李承乾的心中所想,独孤昭低声道:“殿下,虽说东宫的船队跟独孤家的一样都是走南北的,可是因为南下的时候更多要运送海港造船厂所需,能运的货物不多,不如我们独孤家挣钱。”
听到这个消息,李承乾才松了一口气,要是自己的船队真的能跟独孤家对抗才是最吓人的。东宫现在的产业太多了,多到需要他找个专门的笔记本记录才能彻底记住的程度。如今老金老黎等几个大掌柜下辖不知道多少个掌柜,掌柜的数量他这个主人家都不知道。
东宫的钱财已经够多了,要是堆积的太多,反而没用,钱只有花出去才是钱,一堆破铜堆砌在那里不是钱,而是金属。可是想要把钱花出去,势必要豪奢,总是大手大脚的,对太子的形象有损啊!
见太子被自己的产业吓到了,独孤昭还是偷笑了一下,随即继续装成正经的样子。
如今遇到了自己人,李承乾就带着老赵一起走,边走边询问水贼的事情。
“殿下,水贼其实都是前朝的流民,只不过,他们已经快要在芦苇荡里定居了。跟山里的那些流民不同,靠着水,靠着芦苇荡,再加上劫掠,他们的日子并不多么的苦。正因为如此,他们干脆无视了朝廷的政策,选择了在芦苇荡里定居。
小人这两年也没少经过汴州,跟这里的水贼打过交道。水贼的头目也不蠢,他们只敢劫掠一些寻常商人的船,对咱们东宫还有大家族的船一向是避而远之。正因为如此,他们没有招来大祸。朝廷虽然为水贼的存在头疼,但是给地方的命令从来都是保守的,恐怕刺史大人也是因为这个不敢动手吧。”
独孤昭点点头:“没错,兵部从来没有准许调用府兵的命令下达,当初下官虽然组织了一些府兵,但用得却是召集乡勇的借口。我大唐向来无令不得行,没有朝廷的命令,除非是真的紧急,否则地方都督是不会犯忌讳下达命令的。”
“这是自然,微臣身受皇命镇守汴州要地,自然不敢逾越!”
众人身后,传来白玉骄的声音。
事实上的确如此,虽然大唐最终的灭亡,很大因素是地方节度使,可是此时的节度使职权根本没有发展到一手遮天的地步。都督作为地方兵力的管辖者,看起来风光,实际上跟把脑袋搁在钢刀底下没什么区别。手握兵权的人,自古以来就是皇帝的提防对象。
“好了,孤知道了,你们想像郑州刺史和都督那般,想抱着孤的大腿做事情对不对?想得美!孤之前干涉郑州的事情已经很过分了,如今要是再干涉汴州的事情,恐怕父皇就要下问罪的旨意喽!”
到底是经过房玄龄等人的坑害,李承乾顿时明白了独孤昭和白玉骄的意思。他们没办法调用大量府兵,只能借着太子到来的这段时间,抓紧出兵。因为,皇帝的命令就是出动府兵保护太子和皇后的安全,至于出动多少,没说....
见太子果断拒绝,独孤昭直接就坐在地上,抱住了李承乾的大腿:“殿下,这是最好的机会了,有您在,我等才可以肆无忌惮的出动府兵,您要是走了,下一次有能力剿灭水贼不知道要多长时间。您就行行好,到时候自有微臣为您开脱,自有微臣承担罪名,您就答应吧。”
四五十岁的人了,说哭就哭。被抱着大腿的李承乾顿时不知所措起来,奶奶的,如今就在码头上,好多人都好奇的往这边看,不管如何,一个中年大叔抱着少年太子大腿痛哭的画面,都不可能美丽。
“行了,孤知道了,你赶紧起来行不行!”
才一脚踹开独孤昭,这混蛋就闭上了嘴,擦完眼泪以后站起身,开始拍打身上的尘土,完全看不出才痛哭完的样子。
一边的白玉骄偷偷的朝独孤昭伸出了大拇指,明知道对方是太子依然敢抱大腿哭的,是勇士啊!没看到一边那个宦官手都缩回袖子里了?这家伙袖子里要是没有武器才是怪事!
面对着快速恢复正常的独孤昭,明明很想再踹他一脚,李承乾却生生忍住了。不管怎么说,这家伙也担得上亲民官的称呼,至少抱大腿痛哭这样的事情,一般人还真干不出来。
长叹一口气,李承乾无奈道:“你们想借着父皇的旨意发挥,这没什么,可是,事后你们如何承担罪责?兵权跟别的不一样,动辄可就是脑袋搬家啊!所以,就算是要借题发挥,也要发挥的正常点,五天以后,孤带你们一起坐船深入芦苇荡,上报的时候,你们就说孤被水贼袭击,你们为了保护孤才全面出动的,这岂不是最合理?”
白玉骄点点头,这确实是最合适的办法了。别看他是都督,可是他都督府的长史,才不会受他的指挥,只会据实上报。只是....
抱拳躬身,白玉骄迷惑道:“殿下,您为何要限定五天之后?芦苇荡里水道纵横,陷阱不知凡几,发兵宜早不宜迟啊!”
看了看四周,见没有外人在,李承乾才对白玉骄说:“孤早就猜到了你们的想法,所以派手下人去探查水道了。芦苇荡再复杂,在亲率的探查下也会被摸出大致的雏形出来。等地形掌握以后,孤带你们进芦苇荡捞人去。”
“捞人?”
独孤昭和白玉骄面面相觑,两个字拆开他们都认识,但是合起来怎么就这么诡异呢?捞人?怎么捞?
不过李承乾并没有回答他们的想法,而是吩咐张赟把马车赶来,他要回去休息了。
第三百三十九章 杜如晦升职
作战的时候,首先要知己知彼才行。奇兵突袭正是因为案例稀少,才被传唱了这么多年,正常的情况下,谁不是正经八百的好好作战?
收集情报一直都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李承乾首先给窜天猴下的命令就是探查这片水域的地形,还有敌人的情况。最起码,得绘制一副地形图出来,才好谋算吧。
五百人,五天的时间,是窜天猴自信十足的条件,而李承乾又给他追加了二百人,让这个略有吃紧的任务,成功率无限接近百分之百。
进入独孤昭和白玉骄准备的别院中,李承乾先是给长孙请安,然后才走到李泰的房间外面偷窥了一下。
如今离开了长安,李泰本来就少的束缚彻底消失,如今整个人都沉浸到了学问的海洋里面无法自拔。这几天在船上上窜下跳的是他,到了汴州以后先找搁浅的船研究船体的也是他,如今人在卧室里面,还弄了一个大水盆,拿木制的小船比划来比划去的还是他。
换个人过来,恐怕会以为魏王疯了,不过阎婉没有,她反而也卷起袖子,跟李泰一起玩。嗯,她是玩....
看了两眼就匆匆离开,偷窥自己弟弟和弟妹玩耍,特别是看到了弟妹白花花的胳膊,可不是什么君子的行为,有子承父业的嫌疑。
自己也有女人需要担心,所以李承乾直接去找苏媛和阿史那雪。
郑州距离汴州不到三百里,可李承乾在汴州安顿好的时候,红翎急使的消息已经跨越了将近九百里地,送到了长安。
看到郑州的战报、奏折。李世民就忍不住的翻白眼。亲率从长安带走火药武器,他是知道的,或者说,是他默许之下,亲率才能带着火药武器离开长安。但凡是火药作坊产出的火药,每一两都必须记录在案,否则,这批火药的监察就要掉脑袋。亲率虽然是东宫的亲兵,手里的火药武器又如何能例外?
当看到都督段晓的直言上谏后,李世民忍不住的揉脑袋。
“这些火药的监管虽然兢兢业业,但是还是过于呆板了,这样的监管,朕真是不知道该欢喜还是忧愁。地方用于演练的火药如果用于实处,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啊。来人,宣兵部尚书杜如晦觐见!”
传旨的黄门离去后,李世民才长舒一口气,提笔开始拟旨给各地追加法令。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不是绝对的,有的时候,想要安内,却外敌过多,也没办法正式实施。东突厥、高昌。吐谷浑的接连覆灭,狠狠地威慑了大唐周围的恶狼,这才让大唐有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各地的草头王,一直以来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论规模,他们不够朝廷动真格的,可是不动真格的,还总是没法全歼,一旦这些人遁入深山,过段时间就又会出现,跟草原人一样。如今外敌被震慑住,大唐大量的军队回撤,边防得以喘息,也是时候对内地的毒瘤动手了。火药武器用于普通的训练根本就是放响,哪有用于实战的效果好?
写完命令,又追加了几笔。亲率的火药武器用完了,最好还是补充上,到底是自己的老婆和儿子,不可能不关心。
才写完追加的命令,就看到了欲言又止的李涧。
用不着多猜,李世民也知道发生了什么,苦恼的揉揉太阳穴说:“又怎么了?”
李涧无奈道:“回禀陛下,张婕妤和王婕妤今日在御花园里,不知道因为什么打了起来,杨妃娘娘上前阻止,结果也被推开,差点伤到。”
说完以后,李涧情不自禁的往一边走了两步。
果然,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李世民毫不犹豫的把砚台给摔了。
“一个个的要干什么?皇后不在,后宫怎么就乱成了这个样子?朕不是已经委任杨妃代为管理了吗?怎么还是出现了这样的事情?”
墨汁撒了李涧一鞋,所以他只好站在原地,避免蹭到其它地方。
叹息一声,李涧道:“还能是因为什么?杨妃虽然身份尊贵,但是这些年来从不与人争斗,自然没有威慑力,皇后一走,再加上之前跟您不合的传闻,后宫的嫔妃难免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李世民斜着眼睛看了李涧一眼,但不得不承认他说的很对。本来后宫有皇后的存在,从来没让他分神过,如今皇后一走,顿时让他这个皇帝对后宫之事烦不胜烦。
拍了一下桌子,李世民道:“一个巴掌拍不响,张婕妤王婕妤两人扰乱后宫,对杨妃不敬,罪不可恕,打入冷宫,让她们好好反思反思!若没有悔改之意,就不用放出来了!”
李涧躬身领命,等别的宦官把鞋子拿过来,才换了鞋子回后宫宣布命令。
刚处理完后宫的烦心事,杜如晦就报名觐见。
宣入以后,见杜如晦的步伐矫健、脊梁笔直,李世民就羡慕道:“克明你自从在孙道长那里调理了身体以后,真是越活越精神了,不像朕,一旬之日有三四天要为风疾所扰。”
行礼后,杜如晦坐在宦官搬来的锦墩上,笑着说:“本来微臣作为外臣,是不应该干涉宫内的事情的,不过,看到陛下这个样子,还是想用老属下的身份说说您,太子带着皇后出走,对您和皇后而言是好事儿啊。人都是贱皮子,拥有的不珍惜,失去了才追悔莫及。您尚且这般折磨,皇后也不会好受多少。这样一来,就算您和皇后有什么埋怨,等再见面的时候也会烟消云散了。
再说,太子殿下如今出去也不是单纯的玩乐郑州的那伙贼盗,一直以来都是郑州的心腹大患。当初国库空虚,微臣就怕出兵会影响边疆的战事,所以忍到了现在,如今太子殿下带领亲率平灭了他们,朝廷不知道省了多少事。
再者郑州的商人聚会过后,如今各地的商人都开始配合朝廷的整改,户部不知道省了多少事,长孙无忌这些日子哪怕在朝堂之上跟您争吵了,下朝的时候嘴都是歪着的。年初时候的商税,让户部不得不加盖了府库,今年年末的税收,还不知道要到什么程度呢。依微臣看,一些贫瘠地区的赋税重启,甚至可以因此而在搁置一下了。”
李世民点点头,的确是如此啊。商税改革之后的收入,顿时让一些担忧的朝臣为止而闭嘴了。虽说银钱目前还没办法弥补粮草对于国库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一旦,或许,等农学院的研究真的出现成果以后,那么朝廷也将摆脱对粮草的依赖性,单纯的收钱,就足以满足国朝的所需了。
将单纯的钱财彻底覆盖掉税收,实际上对于朝廷而言,算是化繁为简。因为某一地发生灾难需要赈灾的时候,用不着因为粮食的运输而发愁,只需要就近购买粮食押运过去就行了,甚至于用不着废这么大的劲,只需要把赈济的款项交给赈灾大臣就好。而军队的出征,也只需要拨给银子,朝廷不用因为粮草供应而发愁,军队自己就能在边陲购买粮食。
敲敲桌案,李世民对杜如晦笑道:“都说房谋杜断,但是克明你在大局观上,也不输房乔啊。李靖这段时间都在上书请求朕撤了他的尚书仆射之位,他撤掉以后,朕有意让你顶替,如何?”
扶杜如晦上位,事实上,早在贞观年初的时候,李世民就有了这样的想法。毕竟,当时的杜如晦身体情况急转直下,大有随时完蛋的意思。怎么说也是一路相随的老臣子,在他完蛋之前,让他攀登一下人臣的巅峰还是很有必要的。不过,因为孙思邈的介入,杜如晦的身体很快就好转了。而兵部尚书的位置,没有谁比杜如晦还要缜密,正因为如此,李世民才一直没有给他升职。
而现在,临时被弄到尚书仆射位置上的李靖,觉得自己年老体衰,想要一段悠闲的退休生活,提出了“辞职”,正是把杜如晦提上去的时候。
对于自己的待遇,杜如晦并不如何惊讶,像他这样一直为皇帝效命的从龙之臣,要是不能飞黄腾达才是怪事情。尚书仆射的位置,其实就是给他和长孙无忌等少数几个人准备的。
淡然的起身拱手施礼后,杜如晦笑道:“既然陛下觉得微臣合适,那微臣就担任尚书仆射吧,只是,兵部尚书接替之人,陛下是如何打算的?”
敲敲太阳穴,李世民无奈道:“朕打算让侯君集担任兵部尚书,当初他在高昌胡作非为,回来以后,被朕剥夺了所有的差事,如今闲赋在家,听说脾气很是爆裂。到底是朕忠心的臣子,朕也不能就这么让他退出朝野啊。”
杜如晦微微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就他看来,像侯君集这样的人,就不应该跟他讲什么情义,害群之马还是远远驱逐才是上策。不过,既然这是皇帝的安排,他还是不要多嘴的好。高位可不是谁都能坐上来的,舒适之余,跌下去也会摔得很惨。
重新坐到锦墩上,杜如晦拱手道:“陛下,事实上,有一件事微臣一直想起草一份折子跟您说说,只是考虑到您多半会反对,也就一直没上奏。如今此处只有我们君臣二人,微臣说一说,您听一听如何?要是说错了,您一笑而过就好。”
“爱卿但讲无妨!”
李世民也很好奇,朝中像杜如晦房玄龄等人,要是决定起草奏折上奏的事情,只可能是极度重要的事情。而他选择在这里私聊,还透露说多半会反对,那就是相当重要的事情。
思虑再三,杜如晦才开口了:“陛下,郑州之事,可以看出地方都督的职权虽然在,但是没有用于实处的机会。除了叛乱等紧急事态,他们都没办法真的调兵、发兵。只不过是一处匪寨而已,堂堂郑州都督还要等太子抵达,借着保护太子和皇后的机会,趁机发兵。微臣觉得,他们的职权有些过于衰弱了吧,如果能多分派给他们一些权力....”
说到这里,杜如晦担心的看向皇帝。这样的话,本来是不适合向皇帝进言的,不过这个问题如今已经呼之欲出了,在离开兵部尚书这个职位前,他还想最后为军方说句话。这样的行为或许有点可笑,但这就是操守。
果然,皇帝的表情很难看,也有了发怒的迹象。但是,过了一会儿,李世民又平静了下来,吩咐过来送茶的宦官分杜如晦一杯,然后拿着茶杯说:“这个问题朕也见到了,不过,自贞观以来,兵权全部集中,这样的情况下,李孝常、长孙敬业等人依旧有谋反之心,可见兵权不宜分散。地方自主权过弱是坏事,但是过强是更糟的事情。
天下兵州,能够拥有一些自主权的,只有边塞和重要的州府。寻常的都督一类,权力还要压缩。至于怎么做,朕自有思量,等要决定施行的时候,会跟你们商量的。”
杜如晦偷偷松了一口气,看样子皇帝没有多想,这就好。至于中央集权,本来就是行之有效的预防叛乱的好办法,只要皇帝有分散一些必要权力的心思就好,其余的,就不是他这个臣子应该多加干涉的了。
从桌案上拿起写好的诏书,吩咐宦官递给杜如晦,李世民道:“尽早让红翎急使将这个发出去,至于命令地方都督刺史放手施为的命令,你兵部就能发,趁着这个硝烟暂歇的时间段,咱们还是尽早把内患解除吧。不彻底去除大唐土地上的这些毒瘤,又何来的万世基业可言?”
扫了一眼诏书上的命令,杜如晦顿时微微一笑,拱拱手就离开了。
在火药武器的事情上,也就军方的几个将领敢说一嘴,余下的,生怕牵扯上一点关系。亲率两千人重挫吐蕃十万军队,虽有地利的因素在内,但也从侧面证明了火药武器的可怕。都知道火药武器用于实战比放响听要好,但是没人敢这么提议。
第三百四十章 扫荡
事实证明官员们才是看风使舵的好手,当他们明确知道火药已经成为朝廷的要害以后,就算把火药摆到他们面前,他们也会自然而然的把视线转移到别的地方。跟一个武皇帝,特别是跟李世民这样的皇帝相处,他们深知没有反意就不要越雷池一步的道理。到现在为止,没有权力依旧敢插手火药方面事宜的,只有太子一个人。
上一篇:穿越山贼做皇帝
下一篇:三国:开局拒绝出借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