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135章

作者:石坚

两人怒目而视,气氛一时间剑拔弩张。

一旁的周少奋看着不由心中好笑,这两个明明都是赵括的政敌,怎么今天反而因为赵括而内讧了呢?

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况,也是不得不站出来打圆场:“好了好了,两位都不要吵了,武信君究竟是否能够攻占陶邑,其实”蔺相如话都没有说话,突然看到太师府的管事踉踉跄跄的冲进大堂,心知有事发生便停下话语。

果然,只见这名管事对着韩徐为道:“主君,刚刚得到的消息,武信君夜袭陶邑,赶在停战协议前的最后一个晚上将陶邑给攻克了!”

大堂之中瞬间安静。

当的一声,却是韩徐为手中的青铜酒爵落地。

美酒洒了韩徐为一身,也让这位赵国太师回过神来,发出咆哮:“这怎么可能?

一定是假消息!”

韩徐为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管事身体一哆嗦,苦着脸说道:“主君,臣以性命担保,绝对是真消息!”

管事是韩徐为的心腹,当然知道这个赵国的好消息对韩徐为来说却是不折不扣的坏消息。

这种坏信息如果不是再三确定的话,管事也不敢前来禀报啊。

韩徐为呆若木鸡,完全说不出话来。

在另外一边,蔺相如和周少奋同样是震惊无比。

都知道武信君赵括很强,但这两位也万万没有想到,赵括竟然强到了这种地步!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但凡是攻击一座五万人以上的城池,半年攻下来属于正常,三个月打下来属于快速,一个月打下来那就是神速。

可现在赵括只用了十天这是什么速度?

这完全就是一个奇迹啊!突然,廉颇淡淡的开口了:“太师,你刚才不是说武信君攻克陶邑你就把青铜酒爵给吃了吗?

现在,吃一个给老夫看看吧。”

韩徐为无言以对。

这位赵国太师,这一刻突然觉得自己被赵括狠狠的戏弄了!赵国王宫之中,太后正在教导赵王。

赵王一天天的长大,太后也要把一些如何御下的心得体会教给赵王。

只见太后道:“像武信君这样的臣子,功劳太高,就需要打压一下。”

赵王有些不解:“母后,功劳高不是应该重重奖赏才是吗?”

太后摇头道:“其他人的功劳当然是可以重重奖赏,但武信君不同。

武信君的功劳实在太大太多,所以每一次奖赏他之后都必须要打压他,不这样做的话,迟早我们就对他赏无可赏了。”

赏无可赏,那就是真正的功高震主,甚至已经是功高逆主了!小赵王似懂非懂,突然开口问道:“那母后这一次打算怎么奖赏和打压武信君呢?”

太后淡淡一笑道:“奖赏嘛很简单,这个不必多说。

至于打压武信君这一次不是没有拿下陶邑吗?

老妇只需要让几名大臣以此做章上奏章弹劾武信君,说他作战不力,不就有了打压他的理由了吗?”

小赵王皱起眉头,好一会才道:“可是,母后这不是冤枉了武信君吗?”

太后脸色一沉,冷冷的说道:“冤枉了他又如何,他只是一个臣子罢了!”

就在这个时候,宦者令突然出现,语气急促,也不知道是欣喜还是其他:“太后,武信君刚刚命人送回捷报,说他已经赶在停战协议的最后一天攻占了陶邑!”

小赵王一听,顿时发出欢呼:“太好了,大赵从今以后又有更多的土地了!”

小孩子的心思毕竟还是单纯。

欢呼过后,小赵王有些疑惑的看着张大嘴巴半天合不拢的太后:“母后,你是不是不舒服?”

太后定了定神,勉强露出一丝笑容:“母后没事。”

小赵王哦了一声,突然又道:“可是母后,如今武信君拿下了陶邑,我们是不是又没有办法打压他了?”

太后:“”太后突然发现,有时候儿子太聪明也不是什么好事。

第274章 信陵君服软

陶邑。

许历一脸激动的来到了赵括面前:“君候,你知道我们在府库之中发现了什么吗?”

赵括想了想,道:“钱财珠宝,粮食军械。”

许历:“不,臣不是这个意思,君候你知道我们发现了多少钱吗?

整整三千四百多万!这还仅仅是钱,其他除了粮食较少之外,军械物资同样也是数字惊人,到现在还没有统计完毕!”

三千四百多万,这绝对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数字了。

就连赵括在听到这个数字之后表情都是一动,有些惊讶的道:“都说陶邑富有,想不到竟然富有到这般地步。”

从许历这个描述来看,显然除去钱之外的其他军械物资也是一个天数字。

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要知道当年秦国相邦魏冉其实是把陶邑当成自家的独立王国来经营,因此也是命人在这座城中铸造了大量的军械,为的就是有朝一日有机会能够像孟尝君田那样把封地弄成真正的独立国家。

只可惜后来魏冉被秦昭王弄死,陶邑自立的梦想也就不了了之,储存下来的众多军械先是被魏国人拿来消耗了许多,如今才落在了赵括手中。

对此赵括倒是比较淡定,毕竟现在的赵括生意早就做得是红红火火,每个月大几百上千万的进帐,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一两百万都能够喜上眉梢心满意足的赵括了。

李牧走了进来,朝着赵括恭声道:“主君,信陵君在城外求见。”

“求见?”

赵括闻言不由一愣。

从这个词语来看,信陵君无疑是用了一个相当谦卑的态度来面对赵括,考虑到之前信陵君对赵括多次的不服态度,这无疑是一个让人相当惊讶的转变。

赵括想了想,道:“让他进城来见本侯吧。”

赵括可不想出城去见信陵君,一方面是想要让信陵君认清现实,另外一方面也是提防信陵君耍什么计谋。

大约两刻钟之后,赵括就见到了信陵君。

信陵君的脸色看上去十分苍白,整个人也颇为憔悴,说话的声音更是带着几分嘶哑,朝着赵括拱手为礼:“武信君。”

赵括同样也拱手还礼:“信陵君请坐吧,不知信陵君前来有何要事,该不会是想要从本侯手中拿回陶邑吧?”

信陵君脸色一变,露出了一个颇为勉强的笑容:“武信君说笑了,就算本侯真的想要拿回陶邑,又怎么可能是武信君的对手呢?”

赵括认真的说道:“信陵君能够有这样的自知之明就再好不过了,不然的话本侯到时候就算打赢了你,说不定还要背上一个擅自开战的罪名呢?”

赵括这段时间虽然在陶邑,但是有夜莺们的存在对邯郸之中的情报和传言还是相当清楚的,尤其是太后的忌惮赵括更是从来都放在心上,并随时做好应对准备的。

信陵君摇了摇头,道:“武信君误会了,我这一次来并不是想要讨论和军事有关的事情,而是听说武信君手中有赵国的人参渠道?”

信陵君的这句话是真的让赵括惊住了。

过了好一会之后,赵括才道:“信陵君莫非是想要和本侯在这方面合作?”

信陵君点头道:“正是。

我大魏也是中原的商业大国,如果武信君能让本侯成为人参在魏国之中的总代理,相信收益会让武信君满意的。”

赵括有些不解的看着信陵君,只觉得面前的这个家伙好像换了个人一样。

这是怎么回事?

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赵括沉吟片刻,注视着信陵君缓缓说道:“信陵君,人参生意当然是可以合作的,但是本侯需要一个理由。”

今天的信陵君和平时相比太过古怪,反而让赵括有些拿不准了。

信陵君苦笑一声,道:“武信君误会了,其实本侯真的没有什么而已,就是单纯的想要和武信君交好罢了。”

赵括楞了一下:“你要和我交好?”

信陵君点了点头,十分诚恳的说道:“不瞒武信君说,本侯在得知陶邑被攻克的时候,其实直接被气的吐血了。”

赵括:“”说实话,赵括真的不是很理解能被气得吐血的情况,反正赵括自己是绝对不会这样的。

而且,为什么你被我气吐血了,你还要来主动交好我?

信陵君继续说道:“在醒来之后,本侯想了很久,突然发现过去的行为实在太过愚蠢。

赵国和武信君的强大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可笑本侯和大魏却一直骄傲自满,妄图螳臂当车唉,本侯这么说,武信君你明白了吗?”

赵括终于明白了。

这位信陵君,应该是真的被打怕了。

所以,信陵君选择了主动和赵括交好,就是希望借此能够影响到赵国的决策,让赵国不要再继续攻伐魏国。

别看赵国现在和魏国之间的战争暂时停止,但还有明年、后年、大后年等等不是?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赵括的表情顿时就放松了不少,开始露出笑容:“信陵君果然是识时务之人啊,魏国有信陵君在,魏王是真的有福气了。”

赵括的这番赞扬也是发自内心,并无讽刺之意。

俗话说的好,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这就是信陵君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打不过,就暂时低头,悄悄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信陵君面带期待的看着赵括:“不知武信君觉得如何?”

信陵君并不傻,从齐国和楚国的经历就可以看得出来赵括对于有人参生意的国家还是很照顾的,即便是出征齐国的决定也遭到了赵括的反对。

所以现在魏国人参渠道的打通,某种程度上就等于是用钱在赵括那边买了一条命。

虽然人参生意会让赵括从魏国这边赚去很多很多钱,但只要能够买来魏国的安全,一切都是值得的。

赵括点了点头:“没问题,从今日起信陵君就是人参魏国的总代理,所有分成细节全部都按照之前齐国、楚国的惯例来!”

赵括并不担心信陵君这种名为结好实则拖延的战术。

等到过几年你魏国恢复元气,本侯早就不知道带着赵国变得多么强大了。

时间永远都是站在穿越者这一边的,时间越久,穿越者就会越发的强大!带着这种心情,赵括十分愉快的向信陵君伸出了手:“合作愉快!”

信陵君握住赵括的手:“多谢武信君之恩,本侯铭记在心!”

第275章 赵国大将军——赵括!

在和信陵君达成人参协议之后,赵括这一次的征战也算是圆满达成了。

对此许历不免有些遗憾:“主君,你说这魏国之地如此富庶,如果能够都归入我们大赵该有多好。”

赵国的领土虽然比魏国要大上不少,但赵国的领土很大部分是太行山,然后还有北方诸郡的草原,真正能够适合耕种的其实只有邯郸附近的赵国东南部平原和河东郡盆地,相较而言是比较少的。

赵括点了点头,道:“无妨,下一次我们再来的时候这里就都是我们的了。”

李牧在另外一边则道:“主君,这中原地区水网密布,骑兵前进有些麻烦啊。”

由于缺少开发,中原地区如今大部分的生态还是比较原始的,很像是后世的江南水乡。

后世由于开发过度以及黄河多次改道,很多这个时代存在的河流已经完全消失在了历史之中,所以在宋朝以后的时代北方骑兵通过中原南下就变得简单了许多。

赵括看着李牧,意味深长的说道:“凡事有利就有弊,水网虽然对于骑兵来说确实是一个麻烦,但作为领兵将军你将来麾下肯定不会只是骑兵。

好好想想,或许将来你率军征伐魏国的时候就能够有所启发了。”

赵括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只是给出了一个思路,因为他知道有些道理还是要自己琢磨出来的才能够记得住,记得深。

数日之后,赵括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的回到了邯郸。

这一次,邯郸之中万人空巷,都在城门口迎接赵括他麾下大军的胜利归来。

看着举着鲜艳旗帜的赵军长龙缓缓经过,不少赵国人也是百感交集,心情颇为复杂。

“廉颇大将军在高唐战败之时,老夫觉得天都要塌了!没想到武信君出马之后还是挽回了颓势,终究没有让大赵遭遇再次失败。”

“是啊是啊,武信君还是强啊。

不瞒你说,我当时都准备举家搬迁去上党避难了。”

“嘿嘿,老夫和你实话实说吧,老夫全家都差不多要走到河东郡了,听到武信君出征大胜的消息之后才折返回来的,昨天刚到邯郸。”

说话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这一次赵国的先败后胜,从事后看来似乎颇为轻松,但只有当时的赵国民众才知道自己的内心究竟经历了怎么样的纠结和折磨。

有过这样的低谷,但胜利的波涛汹涌来袭的时候,每一个人内心的热情都彻底的被引爆了。

“武信君万胜,大赵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