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世录 第56章

作者:炎垅

第167章 横贯五百里

清晨,袁尚还搂着貌美如花的娇妻甄宓,酣睡在温柔乡中。内侍却在寝间门外急急的呼唤他。袁绍委任他镇守邺城,九里屯之事传入邺城后,邺城戍卫自然要将消息第一个通报给他。

“什么事?大清早的打扰人的清净”被惊醒的袁尚有点愠怒的喝道。

“请三皇子恕罪!但事关重大,小的不得不此时赶来通禀三皇子啊!否则小的罪责就更大了。”

袁尚看来人真是有急事,只好继续说道“到底是何事?你现在就说出来!”

那人只好隔着门喊道:“启禀殿下,汉军出现在邺城南郊了!”

袁尚惊道:“什么!?”

此时甄宓也醒了,轻轻将放在自己身上的袁尚两手移开,说道:“殿下国事要紧,勿要缠绵与床榻之间。”

袁尚这才急忙下床,穿衣束带洗漱后出得门来。床上的甄宓翻个身,兀自安然睡去。

听闻邺城南郊受袭的消息,袁尚第一反应是“一定是底下人弄错了”。经过再三确认后,他又以为是早年被赶走黑山贼又回来了。

直到侍卫提醒他,对方是人马俱铠的重骑时,他才相信真的是汉军来袭了,黑山军不可能装备的起这样的重骑。

正当袁尚拿不定主意,手足无措时。又有内侍来报—逢纪求见。逢纪是袁绍指定给他的少傅,此时也得到详情,匆匆赶来见他。

逢纪急匆匆的对他说道:“殿下,此时汝不带兵追击汉军,更待何时?这对你未来大业可是至关重要啊。若殿下没有任何行动,只怕圣上会有所想法。相反,殿下若能重挫来袭汉军,必能让圣上另眼相看。”

袁尚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道:“可某不知道汉军到底来了多少人马。这胜负难料的…而且邺城更是不能有失。”

逢纪叹口气,耐心解释道:“殿下请放心,深入我腹地的汉军断不可能有多少兵马。而且他们必定是轻装简行,孤军深入,没有后援接应。只要殿下带数千我大赵铁骑,再由其冀州各地守备兵力配合。一但将他们咬住,就能最后吃掉。这样一来,殿下可是立了大功,未来这太子之位…”

袁尚听到这,眼睛一亮,立刻吩咐左右:“传我军令,立刻集结邺城羽林卫和城防五营精骑,追击寇掠我腹地的汉军。”

袁尚赶到九里屯时。他只见到余烟袅袅,被烧成白地的村寨,还有村寨外嚎啕大哭的屯兵和家眷们。他们见袁尚带兵赶来,纷纷扑上前去,跪伏在地,恳求袁尚为他们复仇以及给予救济。

袁尚问清楚汉军去向后,没有更多理会这些人。带着四千多精骑继续向东南方向追赶。一路上,又见到许多如九里屯般被袭破的军屯,顺着幸存兵卒的指点继续追踪下去。

最终,袁尚发现汉军大致是向濮阳方向行去。随军的逢纪略一思索,就对袁尚说道:

“殿下,这股汉军游骑没有后继补给,依靠随身携带的粮草最多奔驰五百里。所以他们定是要从濮阳渡过黄河,而后与至今还固守鄄城的程昱里应外合,解鄄城之围之后,入鄄城获得补给。”

“敢问老师,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逢纪微捋须髯几下,而后胸有成竹说道:“请殿下速派快骑通知濮阳渡口的守军,以及正在围困鄄城的我部,要他们加强戒备防止汉军偷袭,特别是看护好渡船。另外通知南边定陶的审配,让他调集重兵北上濮阳鄄城一线,与我部伺机合围汉军。如此一来,我们必然能有所斩获。”

袁尚点点头:“就依老师之计而行。”

……

濮阳渡口以西三十里处,有一个小营垒。它位于去往定陶的粮道上。仅驻守有五百袁军步卒,平时做为辎重队的休整之处。

这一日,营垒中兵士们正啃着大饼,喝着热水。远处已悄然行来一大股铁骑。这股骑兵并没有飞驰而来,而是小步慢跑,显然是为了节省马力。

营垒望楼上的兵士开始没有在意,这里本就是在交通线上,大股兵力从此经过也是常有的事。但当这队骑兵抵近营垒时,岗哨才发现不正常。仅看甲胄坐骑和兵器,就知道这不可能是袁军的骑兵。

当岗哨们发出“敌袭,警戒”的告警之声时,对方已开始策马加速,向营垒奔驰而来。

当这些重骑距离营垒还有三十仗时,营垒中的箭矢就急不可耐的纷纷射出,射在人马铠甲之上叮当做响,有的被弹落在地,有的箭簇射入铠甲却不能深入。

这些重骑转瞬就冲到营垒三仗之外,隔着一条不过五尺的壕沟,向营垒的木栅寨墙甩出一支支飞爪。而后策马反向奔驰。随着“咯喀喇…咯喇”一连串木板断裂的脆响,一段二十余仗的寨墙顿时被拉倒在地。

后面的重骑也飞驰而来。在倒塌的寨墙处,纵马一跃,就跳过宽仅五尺的壕沟,冲入营中。营垒中的步卒手忙脚乱的用长矛御敌,却被一支支马槊无情的刺入身体。接着重骑又抡起了狼牙大棒。营垒之外,近千轻骑飞羽分为几股,兜圈转着,弓射着试图从营垒中向外逃窜的袁兵…

战斗持续小半个时辰,大火在营垒中燃烧起来。徐荣正策马在外观战,他心里盘算着,自己已在冀州腹地横贯五百里,但粮草还有一些,此战后要不要马上撤出。

此时有斥候来报,后方五里处发现了袁军大队骑兵的身影。徐荣立刻吩咐道:“传我军令,全军集合,向正东黄河岸边全速撤离。”

随着号角之声,散布营垒四周,正在休整,嚼着马肉,吃着干粮,喝着凉水的徐荣铁骑立刻上马。他们集结起来,向东快马飞驰而去。

片刻后,袁尚的大军滚滚而至。逢纪望着正在燃烧的营垒,说道:“他们刚离开不久,我们抓紧时间,定能追上。”几个幸存袁兵步卒被带到袁尚,逢纪面前。一问,才知晓对方向着正东而去。

逢纪狐疑道:“不应该啊,此处正东走出二十里就是黄河岸边,在濮阳东南三十余里处。在那里如何找到渡船渡过黄河?”

袁尚急道:“先不管那么多,我们追上去再说!”

第168章 两儒舌辩

徐荣策马停在黄河岸边,神色镇定的望着涛涛东去的黄河水。但实际上,他的心中却是七上八下。

毕竟这是一次史无前例水师骑兵配合做战。中间任何一个环节有疏漏,将导致自己这支军团的灭顶之灾。按计划,此时维京船队应该在此河段巡弋了。但黄河河面上还是空空荡荡的。

徐荣身边一名斥候放出一只游隼。那游隼直刺苍穹,而后在空中盘旋起来。接着游隼听到一阵低频的声波,抖动着翅膀,向黄河岸边一片芦苇荡扑去。

“指挥使,游隼下去了,我们的人应该在那一块!”负责驭鹰的斥候兴奋的说道。徐荣的内心也稍稍平复了些。

果然,片刻后,大批维京船就从芦苇荡中冒了出来。沿河向徐荣驻马的岸边行来。徐荣身后的将士一片欢呼。

此时正是春末夏初时节,东南风起。因此对维京船而言,在潼关以东的黄河水道上行船,上下都非常方便。很快,徐荣军团的人马都登上船只,溯水而上,消失在黄河水面的天际线上。

仅仅半个时辰后,袁尚与逢纪便带着大批人马赶到此处。然而,他们面对的只有一条茫茫大河,还有一些徐荣军团兵将的遗弃物。袁尚还不甘心,令斥候沿岸上下游搜索,自然是一无所获。

逢纪还是坚持认为徐荣渡过了黄河,一定是之前在此处预备了一批渡河之物。

也难怪他如此想。黄河不同于长江,河床极浅,泥沙淤积甚厚。泥沙中沉积着数不清各个时代的沉没物,导致河道中有无数浅滩和“人造暗礁”。

因此除非是丰水季节,在黄河水道上进行大规模的航运,几乎不可能。这也是为什么自黄河出潼关后,只有孟津,延津,白马,濮阳等若干个渡口的原因。

徐荣纵兵河北焚掠的消息,很快传到袁绍和沮授那里。袁绍刚听闻此事时,大惊失色。他心里很清楚,若汉军长期如此行事,将逆转官渡的战局。

袁绍立即将故市的沮授召到官渡商议对策。甚至两百多里外定陶的审配也被他召来。

……

官渡,袁军大营中军大帐之中。

袁绍扫视一眼帐中诸人,看到包括沮授审配在内,麾下随军的文臣武将都已到齐,方才开口冷声说道:

“前些时日,一支自称梁州军的汉军不知从什么地方渡过黄河,抄掠我河北腹地,纵兵数百里,而后消失在濮阳以南的黄河岸边。期间,他们劫掠焚毁我辎重粮队两次,袭破军屯十几处,甚至一度兵临邺城城下。诸卿对此有何看法?”

袁绍没想到最先开口的却是颜良这员武将,他说道:

“陛下,不用忧虑。这汉军只是乘我军防线过宽,从我军营地间隙穿插至黄河岸边,偷渡过黄河。又乘我河北守军不备,突袭侥幸得手。以后只要河北守军加强戒备。我等前线兵将加强营与营间的巡逻戒备,应能防范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袁绍本人和一旁的幕僚谋士,听了此话都纷纷摇头。这番话语显然漏洞太多,都不值一驳。比如数千骑的汉军如何偷渡过黄河?他们又是如何消失在数百里外的濮阳南面的黄河岸边?按颜良所说根本解释不了。

颜良看连反驳他的人都没有,再仔细想想,也觉得自己话哪里不对,干脆一缩脖不再言语。

此时,赶到官渡袁绍大营,来亲自向袁绍禀报此事的逢纪拱手说道:

“启禀圣上,臣认为—这股汉军应该是出自河南郡,从成皋偷入沮刺史的防区,而后在延津上游偷渡黄河,纵掠我河北后,汉骑再至濮阳南,南渡黄河。而后穿过审尚书的防区回师。”

众人一听,顿时交头接耳议论起来。按逢纪这番话语,明显责任被推到沮授和审配两个人身上。

不过袁绍立刻发问了:“逢爱卿,汝这话也没解释清楚,在我军控制了两岸渡口和渡船的情况下,汉军是如何在我军防区内渡过黄河的啊?”

逢纪显然对此已思绪过多日,胸有成竹的答道:

“启禀圣上,这黄河虽然非丰水期不宜通航中大型船只。但此时这个季节,空船却是可以的。汉军定是让船工操空船从河南郡顺水而下,在故市一带找到适合航渡河段,接汉骑过河。而后继续空船顺水而下,数日后,再在濮阳一带如法炮制,将汉骑南渡!”

众人一听,立刻交头接耳起来,不少人频频点头。连袁绍也做恍然大悟状。

审配突然冷笑一声,反驳道:“可是在那河道中,并未发现汉军遗弃的船只。这如何解释?”

逢纪回道:“这个很好解释。可能是溯河返回,也可能是自沉河底了。”

“船队从这么长的河道上行过,难道没人发觉?”

逢纪还是应答自如:“这也不奇怪啊!如今黄河两岸缪无人烟。即使我军,也只是在几处渡口驻有兵士。而且这些渡口现在已然是我军后方。驻军不会时刻警惕河面,汉军船队晚间从河道上穿过,完全可以避开我军耳目。当然黄河不适合夜航,但汉军找来一些熟练老船工也不一定啊!”

审配继续质疑道:“但某接到汝从河北发来的急报后,就派出侦骑斥候四处探查,在定陶以北,黄河以南根本没有半个汉军的影子。他们渡河后难道能上天入地不成?”

逢纪诡异的嘿嘿一笑,意味深长的说道:“某不知道审尚书是如何探查的,自然无话可说。”

他这话的意思无非是暗示审配瞒报了军情。“你!…”审配气的一时语塞,竟然说不出话来。

眼见二人成剑拔弩张之势,帐中众人都默然不语,将目光偷瞄向了袁绍。谁知袁绍却好像置身事外一样,也默然不语。

终于,良久不做言语的沮授开口了,他用平缓的语气说道:“逢少傅的推测确实有些道理,但还是有个疑点说不清楚。”

“哦?敢问沮刺史,是何疑点?”逢纪依旧是胸有成竹的样子。

第169章 端巢断归之策

沮授继续不慌不忙的说道:“众所周知,自开战后,我军就在孟津对岸渡口收集了所有渡船,并屯守三千精兵于此,与孟津曹军对峙,因此他们需时刻监视黄河河面…”

逢纪急不可耐的打断沮授的话道:“但是汉国的梁州军在渭水或潼关黄河上游还能征集到船只,他们能利用晚间避开我军监视啊。“

沮授继续沉稳说道:“逢少傅勿急,请听某将话说完。即使晚间,孟津对岸渡口的我军兵士也会每隔片刻钟,便向河道中抛射一轮火箭照明,来查看河面有无异常。汉军断不可能从此行船队经过,且不被我军发觉。“

沮授说到这,袁绍点头道:“不错,若是潼关弘农以西有大批船只东调,孟津守军必然会有所察觉,第一时间来禀报寡人。”

见袁绍都这样说,逢纪一时哑口无言,帐中众人重新陷入疑惑之中。

当众人都以为沮授反驳逢纪目的达到,话语说完时。沮授却继续说道:“不过,确实有船队从河南郡出来,但那些船只应该是从洛水下来的!”

沮授此言一出,全场顿时哗然。就连逢纪也呆住了,不明白沮授为何又替自己说话了。

审配也没时间考虑沮授为何话锋急转,连忙质问道:“那洛阳一带自董卓胁迫汉帝迁都后就成为一座废弃之城。连人都没几个,又哪里来那么多船只?即使开战时开始打造,也来不及啊!”

沮授点点头说:“不错,这些船只不是洛阳本地的,而是从汉梁州牧冯宇的辖境上洛郡下来的。”

审配哈哈笑了起来,道:“沮授老兄,您糊涂了。洛水确实通上洛郡,但那种河道怎么可能行船?当然小船竹筏子是有可能。但我说的是可运载大量兵马的船舶!”

沮授突然抬高音调说道:“这些船不仅可以从洛水下来。而且它们可以在满载兵马的情况下,在黄河水道中随意航行!所以,有船从河南郡东出不假。但不是逢少傅说的--仅仅被当渡船用,汉军进退还需陆地上从我防区穿行而过。实际上,别人可以从黄河上任意一点发起攻击,撤退只需退到船上就完事。”

此时,全场气氛已从哗然演变为全场皆惊。袁绍脸色凝重,向沮授问道:“沮爱卿,这是汝的猜测推论?还是你有什么真凭实据?”

沮授对袁绍又躬身一礼道:“陛下,对于这些船只的存在,臣有真凭实据,只是船乃从上洛郡下来的,则是臣的推测。”

说完,他便对帐中的侍卫耳语一番。不一会,那侍卫带着几名兵士重新入帐,还押着衣衫褴褛的三人。

沮授指着这三人道:“陛下,这三人是某来官渡的时,在路上撞见的三名逃兵。他们当时正沿河找寻渡船,打算逃回河北,结果被臣的近卫当场拿获。这三人曾偶然撞见过汉军的船队。”

此时,那三名逃兵已噗通噗通的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般。“圣上饶命啊!”“万岁饶命啊!”求饶之声不绝于耳。

袁绍眉头一皱,挥挥手道:“尔等且先将尔等的所见所闻如实报来。”

三人这才你一言,我一语的详细描述起那天看到的场景来。众人这才相信沮授所言不虚,袁绍的表情却是越来越凝重了。

此时,帐外突然传来一声:“报!启禀陛下,淮南军情急件送达!”

“呈上来!”袁绍心情烦闷的说道。等他看完那军情急报,整个脑袋都嗡嗡直响。而后抖着那信笺对群臣说道:

“真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啊!淮南袁术兵败,向我冀州撤退时。被刘备的悍将关羽拦截斩杀!如今,我等该如何是好!”

此言一出,帐中诸人皆现惶惶不安之色。只有沮授依旧镇定自若的说道:“陛下不用惊慌。袁术虽然败亡,但围攻他的大军暂不会对我们构成威胁。某断定他们如今正忙着瓜分地盘人口。更何况孙策还有严白虎这个肘腋之患。冯宇,我们在关中也给他插了钉子。”

袁绍为沮授的情绪所感染,也镇定下心神。问道:“那以沮卿之见,当下我军该如何应对?需要将大军退回河北吗?”

沮授叹气道:“战局到如今这个阶段,已无法退了。若是硬退,必会演变为全军溃败之势。如今我们只能坚持打下去。好消息是,曹操比我们更难捱。但首先我们必须制止梁州汉军抄掠我腹地。否则我们会在曹军之前崩溃。”

袁绍和声问道:“想必沮卿已有破敌之策。速速说予寡人听听。”

沮授坐直了身体,回应袁绍道:“这批汉军的粮仓必然设在洛阳,所以我们只要攻下洛阳即可。可以从臣麾下兵马拨出一部过成皋,入洛阳。另外请陛下诏令并州的高干,让他想办法拨部分兵力攻潼关,入洛阳。这样东西夹击,定然能夺占洛阳。打掉这股汉军游骑的粮仓和根基。”

袁绍拍案道:“就按沮卿之计行事,即刻发兵攻打洛阳。”

沮授却马上劝道:“且慢,陛下不用如此着急。我们还需等等。”

袁绍又疑惑道:“那我们还要等什么?”

“等这部分汉军的骑兵部队再次出动。这些铁骑是冯宇的精锐,若我们硬打,着实要花不小代价。若是我们等他们出巢后,再将其巢穴端掉。断了他们的归路,他们就如同孤魂野鬼一般。那时再将他们击灭将是轻而易举之事。”

袁绍一拍大腿说道:“沮卿果然乃寡人的子房,此计甚妙!”

此次会议就此结束,袁绍军开始秘密布置起来,大批军队向成皋一线悄然集结。黄河沿岸开始构筑瞭望哨。两岸也各自布置了一支机动骑兵。只等徐荣军团进行下一次劫掠活动时,对他们一网打尽。

一骑骑信使策马向并州急行,以接力方式向并州传达袁绍的“诏令”。与此同时,在河东的黄河岸边,袁军和匈奴已搭起几座浮桥。滚滚铁骑和望不见尽头的兵卒,从桥上越过黄河,杀入关中境内。

第170章 丢向潼关的诱饵

建安二年的夏天,关中平原异常干旱。只要一起风,在裸露的黄土路上就能扬起滚滚尘土。

此时,长安城北郊十里外的地方,飞尘弥漫遮天。却不是因为风,而是两股兵马在此厮杀。匈奴与袁军正在进攻此处一座营垒。只有将这座营垒拔除,才能完美的围困住长安。

现场一片嘶喊冲杀之声,箭矢破空的咻咻之声不绝于耳。这座营垒是华雄从张绣手中夺取而来,因此它的壕沟与壁垒还是传统前沟后壁。而不是冯宇军惯用的那种前壁后沟的战壕。

尽管袁匈联军反复冲击,但始终越不这条壕沟和壕沟后的壁垒。沟中和沟沿上已满是袁军或匈奴步卒的尸体。

每当有袁军或匈奴步卒顺着跳板越过壕沟,攀上壁垒时。总会被乱枪乱矛以及箭矢射落。个别跳入营垒中的兵卒也如同泥石入海般,不见踪影。

正在远处观战的郭援眉头逐渐锁紧。此时,他感到攻略关中实际比想象要困难的多。他与匈奴渡河之后,再加上张绣的残兵,总兵力有一万三千之多。只是这么多兵力也让粮草补给成了问题。

在匈奴与袁军西渡黄河之前,冯宇就已派快马传令给华雄。让他抓紧时间转移人口。实际上,冯宇的敕令未到,华雄就已开始这么做。

上一篇:大秦工程兵

下一篇:大唐最强驸马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