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第735章

作者:数沙人

  笛卡尔是法国人,法国距离搅屎棍不远,最后,笛卡尔来到了搅屎棍这里。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之下,笛卡尔听说着查理一世要派人去一趟东方,所以笛卡尔便想尽办法混进了托马斯的穿上,朝着东方而去。

  对于笛卡尔这种专心学术的人来说,解决学术问题便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与此同时,在搅屎棍下面一个叫做伍尔索普村的伍尔索普庄园当中,一个叫做汉娜·艾斯库的妇女正在庄园中劳动。

  她不知道的是,她已经怀有身孕,她还不知道的是,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她肚子中的这个孩子将会在明年一月四号出生,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她将会给她的孩子取名艾萨克·牛顿。

  倘若这个时代没有赵文的话,那么牛顿将会像历史上的那样,光芒万丈。

  可惜,牛顿总结出来的所有东西都被赵文提前发表了,这个时代的牛顿,将会永远都生活在赵文的阴影当中。

  当然,现在在西方的这一切赵文并不知情。

  ......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往常的这个时候,宣镇周边的农田里,满是辛苦劳作的百姓。

  但是,自从赵文弄出来各种农用机械之后,农田中的忙碌的百姓就变成了大量的农用机械。

  农用机械的价格很高,普通老百姓是买不起的。

  所以,赵文便让人成立了一个专门给百姓们收割农作物的机构,在给老百姓收割农作物的时候,只会收取一定的费用。

  这些费用对于百姓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

  赵文坐在御书房中,农业部的尚书站在赵文的面前,对着赵文不停的说着。

  在赵文的手中,有一本农业部尚书刚刚送上来的奏折。

  这本奏折是农业部对今年宣镇各地以及已经恢复生产的重要农耕地的粮食产量。

  “陛下,宣镇周围的农田一共有......

  宣镇等地的粮食产量将会比去年增长不少,目前,主要的产粮区已经稳定了下来,河南陕西等地的粮食产量也会比去年增长不少......”

  农业部尚书在赵文的面前不停的说着,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现在只要是产粮食的地方,粮食基本上都是丰收的,完全不用害怕粮食歉收的问题。

  “今年的秋收,是一场非常大的丰收。宣镇周边生产的粮食完全可以供应宣镇……”农业部尚书不停的说着。

  赵文手中的奏折上面有着更加详细的数据,赵文认认真真的看着。

  现在农业部当中,有很多大学毕业的学生。

  这些学生的本事不差,经过大学的培养之后,再结合这个时代的农业特点以及遍布所有州县的农业司,这些学生很容易就能将今年秋收的粮食产量统计出来。

  “不错,不错,你们农业部今年的功劳不小啊!”赵文放下手中的奏折,看向农业部尚书,脸上满是笑容。

  不管什么时候,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粮食能丰收,对于赵文来说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非常高兴的喜事。

  “臣不敢居功,这里面都是陛下的功劳。如果不是陛下弄出来的那些器械以及耕种方法,粮食怎么能丰收呢?”

  农业部尚书一脸谦虚的说道。

  “虽然这里面有朕不少的功劳,但是你们农业部的功劳也不少啊。

  对了,之前让你们农业部联合研究院研究抗寒粮种的事情弄得怎么样了?”

  赵文突然想起了这件事情,开口问道。

  这件事情是一年多前,赵文安排下去的。

  如今,赵文已经将奴儿干都司占领了下来。

  可是,那里吃的粮食还主要是从内地运过去的,那里种植的粮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个时代的奴儿干都司在小冰河时期的影响下,天气异常的寒冷,所以奴儿干都司几乎没有办法耕种。

  就算能耕种,耕种的时间也非常有限。

  想要彻底的将奴儿干都司占领下来,就要让百姓能在奴儿干都司生活的住,想要让百姓能在奴儿干都司生活的住,就必须能耕种粮食。

  所以,能不能耕种粮食对于奴儿干都司来说非常重要。

  可是,因为天气寒冷再加上夏天时间短,奴儿干都司实在不适合种植粮食,赵文就想着让农业部和研究院联合起来,看能不能培育出耐寒的粮种。

  赵文不敢奢求能完全适应奴儿干都司,只需要能在奴儿干都司耕种就行了。哪怕只能坚持一季,也是非常不错的。

  当然了,培育的方式还是以杂交为主,这也是赵文现在唯一能用得了得办法。

  “陛下,此事可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做好的,此事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而且,研究院和农业部并不属于同一个衙门,这里面的麻烦事实在不少!”农业部尚书一脸为难的说道。

  农业部尚书说的倒也没有问题,毕竟是两个不同的衙门,处理起事情来,总有些不太流畅。

  赵文听着农业部尚书的声音,也非常认同农业部尚书说的这些话。

  “这样吧,将研究院负责这件事情的机构调到农业部下面,归你们农业部管,你看如何?”赵文说出了自己的办法。

  “陛下,要是这样的话,那肯定事半功倍!”农业部尚书的脸上满是兴奋。

  他没有想到赵文竟然会直接将其放在农业部的下面。

  要是将其放在农业部下面,那办起事来可要方便不少,也没有那么多的掣肘。

  “既然如此的话,那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了。

  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容易。这样吧,你下去之后,和宋应星商量商量,制定出一个详细的计划来!”赵文看着农业部尚书,开口说道。

  “臣遵旨!”

  农业部尚书高高兴兴的冲着赵文行了一礼,然后退出了御书房。

  看着农业部尚书的背影,赵文长出了一口气。

  “能不能在奴儿干都司种植出粮食出来,是一件关系到奴儿干都司稳定的事情。

  一天种不出粮食出来,就一天不能彻底的安稳下来!”赵文喃喃说道。

  其实,赵文说的并没有错。

  纵观历史,从古到今,凡是适合种植粮食的地方,几乎都能被中原王朝统治,可如果是不能种植粮食的地方,就算统治了下来,以后也还是会失去。

  所以说,奴儿干都司能不能种出粮食出来,意义非常重大。

  赵文将手中的奏折放在桌子上,随后提起毛笔,将奏折上面重要的内容圈了出来。

  赵文打算将圈出来的内容通过报纸宣传出去,粮食丰收毕竟是一件大喜事。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kanquanben.net)看更多热门完结小说。

  

第824章 陛下,祥瑞

  

  不管怎么说,奴儿干都司必须要能种植粮食,只有能种植粮食,才能彻底的将这片地方占领下来。

  赵文在农业部尚书送上来的奏折上不停的框选着,没多长时间就选的差不多了。

  农业部尚书呈上来的奏折当中有很多都是机密,所以,赵文就必须对农业部尚书呈上来的奏折进行框选。

  没多长时间,赵文将奏折框选完毕。

  赵文放下手中的毛笔,看向站在自己旁边的陈东来,说道:“将朕框选出来的东西抄录一份,然后将抄录出来的东西送到报社,明天刊发天下!”

  “遵旨!”

  ……

  在山西太原府城外,一条叫做汾水的河流缓缓的流过。

  这条河流在太原府外面比较平缓,之前的时候,山西闹旱灾,河流的水位非常的低,有时候都能看到河床。

  但是,最近这里面来,旱灾逐渐的消失,汾水河也逐渐的恢复了过来。

  现在的汾水河,已经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以前的时候,太原府的官员还没有出问题的时候,对汾水河进行了疏通,所以汾水河也能通行船只。

  在太原府北面差不多八九十里的地方是一个叫做阳曲的县城,这个县城也位于汾水的旁边。

  有水的地方,就有大渔的百姓。

  这天清晨,一个渔民正坐着一辆小舟,在汾水河平缓的地方游荡着。

  网撒下去之后,渔民便撑着船朝着前面缓慢的行进。

  渔民是一个四十岁出头的老头,这个年代,四十岁出头的人已经能称为老头了。

  老头嘴里叼着一个旱烟锅,嘴里不时往外冒着烟气。

  烟叶穿进来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这个老头抽旱烟也不奇怪。

  “咦,船怎么撑不动了?难道说是渔网网满了鱼?

  可是不应该啊,最近这几年,河里面的鱼虽然多了不少,可是远远没有这么多啊,从下网到现在,才过去了不到一刻钟的时间,怎么能网满鱼?”

  老头一脸疑惑的放下手中的竹篙,看着眼前的水面。

  就在刚才,不管老头怎么使劲,竹篙就是不动弹,就好像刚才下去的渔网中已经网满了鱼。

  “算了,将渔网拉上来再说吧!”老汉说着,便将嘴中的旱烟锅取了下来,在船帮子上敲了敲,插在腰间。

  老汉拉起渔网,不停的往上拽。

  刚开始的时候,老汉还能拽动弹,可是拽着拽着,老汉发现自己拽不动了。

  “奇怪,今天的渔网怎么拽不动了?不可能吧!”老头一脸的古怪,他实在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拽不动渔网。

  老汉的渔网不是很大,往常的时候,就算渔网网满了鱼,老汉也能轻而易举的拽起来,可是今天,老汉使尽了全身的力气,就是拽不起来。

  老汉放下手中的渔网,蹲了下来,又抽起了旱烟。

  “古怪,古怪,真是古怪,不应该啊!”老汉蹲在船上,看着眼前的水面,一脸的古怪。

  “王老叔,怎么样了?”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撑着一艘小船从远处缓缓而来。

  年轻人站在小船上,看着蹲在船上的老头,大声的问道。

  老头将旱烟锅从嘴里取了出来,看向年轻人,“不知道怎么样,按理说,应该是网满了鱼,可是我拉不动网!”

  “咦,这么快?!”

  年轻人惊叫了一声,便撑着小船停在了老头的旁边。

  “王老叔,你可真的网满了鱼?”年轻人将手中的竹篙从船尾的铁环上插过,固定在河床上,一脸好奇的问道。

  这才什么时候?太阳还没有到正中间呢,怎么会这么快网满了鱼?

  “谁知道呢?反正我现在拉不动网,应该是网满了鱼!”老头说道。

  年轻人从自己的船上来到老头的船上,他看着老头面前的水面,说道:“不可能这么快就网满了鱼,该不会是网到了其他的东西吧?”

  “说不定!”老头也不太相信自己这个时候就网满了鱼。

  “要不我帮您?”年轻人撸起袖子,看向老头。

  “行!”

  老头将旱烟锅在船帮子上敲了敲,随后拽起连着渔网的绳子。

  老头和年轻人拽着绳子,使劲的拽了起来。

  可是,绳子纹丝不动,渔网依旧没有上来,甚至还将小船拽到了渔网那里。

  “王老叔,这不行啊,咱们根本就拽不出来。要不这样吧,我去村里再叫一些人,这里距离岸边不远,到时候咱们在岸边拽?

  这不像是网住鱼的样子,这下面肯定有别的东西。”年轻人看向老头。

  老头点点头,说道:“那就听你的吧,我在这里等着,你先回去叫人!”

  年轻人说着便回到了自己的船只上,然后撑着船往回走去。

  没多长时间,一大帮子人便出现在了岸边。

  这些人来到岸边之后,便开始给老头帮忙。

  忙活了差不多两个多时辰,被老头渔网网住的东西终于拉了上来。

  在拉的过程中,渔网被撕裂,这些人没有办法,只好让水性好的下去,用更结实的绳子将水里那个东西绑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太阳开始西斜,河里面的东西终于被拽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