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第一道士 第377章

作者:流连山竹

至于长安城的百姓家中,估计要等到告示出来之后,才会挂素缟了。

当然,也不排除李世民的一道圣旨,就免去了百姓们的这些事。

毕竟,素缟也需要花钱买的,而且还不止一点点,那可是全天下的事情。

而此时,各勋贵官员府邸周边的百姓,对于这些勋贵官员的府邸突然挂出素缟出来,还以为那个勋贵官员家中谁过世了呢。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府邸挂上了素缟,越来越多的百姓心中,也在猜测着某些事情。

就连钟文府上的下人,也在说着这件事情。

“小绿,你是小娘子身边的人,你应该知道今天我们大家怎么突然就换上了素服了吧?府里也没谁出事啊?不会是?”一个女下人正向着小绿打听着一些事情,眼里全是好奇。

“我也不知道,徐管家也没跟我说,小娘子就更不懂了,还有,你可别瞎猜,道长人这么好,你要是瞎猜被徐管家知道了,说不定打死你。”小绿也是两眼一摸黑,啥都不知道。

“哦哦哦,好,我不猜了。”那女下人听到小绿的警告后,赶紧闭了嘴。

虽说在她们的眼中,钟文是一个老好人,对她们这些下人也是挂着笑脸,但徐福可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人。

真要是谁在背后嚼舌根了,被打一顿那是小事,真要是被轰出府了,从今往后,估计在长安城可就不好混了。

县侯府的下人,基本都有着自由之身。

不像别的府上一样,全是买来的下人,别说自由之身了,估计打死都没有人过问。

就如小绿,她虽说只是一个女下人,被徐福请了来侍候小花。

这几个月里,跟随着小花也算是长了一些见识了。

知道什么不该说,什么该说。

哪怕在私底下议论什么,她也不会说主家的任何坏话。

而且,她每个月还有着一天的休沐时,可以回家一趟,再加上她的工钱也不少,每月回家,都能给家里带去不少的好东西。

而这些东西,大部分都小花赏给小绿的,这也使得小绿对于主家特别的维护。

当然,有时候也会受到小花的责骂。

可小花的责骂,也只是一些小孩子的气话,听在小绿的耳中,也只是听听就过了,根本也不在意小花骂她什么。

再者,小花能骂人的话,也就那么几句。

在村里待得久了,骂人的话学的不多,能出口的,除了钟文经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被学了去之外,在她的脑袋里面,那绝对是少之又少。

所以,小花责骂小绿,也只是一些相对较轻的骂人的话,比如,你就是个二货这样的话。

更何况,加上徐福在她们的面前,表现的可是一副杀才的面孔,府里的下人谁要是犯了什么错,徐福必然是要持行家法的。

对于这一点,钟文也从不去过问。

徐福是这个县侯府的管家,府里的下人,依着钟文的理解,这些下人自然也该由着徐福去管。

所以,钟文也从不插手,更不会过问。

对于徐福,钟文是相信的,可以说是百分百的相信。

认识了这么几年,徐福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品性如何,钟文基本也算是知道的。

而此时,府里的下人,全部都更换了素服。

徐福却是在府里巡视,发现没有什么错漏之后,又是差了几个下人,带着一架马车,往着酒楼去了。

随后没多久,惠来酒楼门前,竖着一块木牌。

上书‘本酒楼歇业一月’几个大字。

“道长,都办妥了,你看你是不是要去宫里一趟了?宫里已经派人过来了。”徐福回到府上后,正好遇上宫里派来的人,赶紧向着钟文请示道。

“好,你去把小花她们带过来一起去吧。”钟文见宫里来人,心中虽不知道宫里到底是个什么流程,但想着太上皇驾崩了,自己也确实该去祭拜一番。

随后,徐福带着小花和任竹二人来到厅堂,钟文看了徐福一眼,得到了确认后,这才带着两个小娃,跟着宫里的人,往着宫城走去。

没有马车,只能步行。

虽说到也可以坐马车,只要布告未贴,这马车就可以行动的。

而此时的布告,也确实还未贴示,但钟文想着还是依照往常一般,步行去宫中。

“哥,就我们三个人去吗?”走在路上,小花问向钟文。

“嗯,就我们三人去。”钟文知道小花问的什么意思。

其实,小花的意思是问,太上皇驾崩了,那府上的下人,就该一起去祭拜。

这是在家里的规矩,毕竟,在龙泉村,谁要是过世了,这个规矩也是一直保持着的。

半个时辰后,三人随着宫人来到了永安门。

而此时的永安门处,有着不少的勋贵官员在此等候着。

那位宫人带着钟文三人,直接穿插了过去,入了永安门内,往着宫里行去。

别的官员需要等,可依着钟文的身份,是不需要等的。

而且,所等的地方,也不是在永安门外,而是要到宫内去的。

况且,李渊是李道陵的侄儿,论起辈份来,钟文可以说是李渊的堂弟一般的地位。

再者,钟文还是代表着李道陵来的,这更是不一般了。

又是一通的弯弯绕绕后,在一刻多钟后,钟文被那位宫人带到了一座宫殿内。

而此刻,宫殿内早已是站着不少的勋贵们。

钟文打眼去,第一个钟文瞧见的,就是钟文曾经见过的那位宗正寺卿,随后是李孝恭他们。

宫殿内的所有人,基本都是李氏宗亲,还有着其他的皇亲国戚。

就比如那位赵国公长孙无忌。

其中不凡有不少的小娃在内,有大有小,小的几岁都有,全部身着一身的素服。

第四百五十七章 礼仪先行一月半

当钟文他们三人入了殿后,自觉的站在一边去,也不加入他们的窃窃私语当中去。

论亲疏程度,钟文也知道自己属于什么个身份。

说白了,自己也只是代替自己的师傅过来凭吊一番罢了。

如论官职,估计也得跟外面的官员一样,站在永福门那里等候着。

而此时,李孝恭却是发现了进来的钟文他们三人,随即走了过来。

“钟常侍,昨天才别过,本来今天还想着再到府上拜会,可没想到太上皇突然就去了,唉。”李孝恭一过来就说起了话。

“郡王也别伤心,生老病死,本就是常事,况且,太上皇也算是古稀之年去的,也算是寿终正寝了,比之历朝历代的皇帝,属于高寿的了。”钟文压着声音,与李孝恭说道。

“你个小道士,说的到是挺不错的,古稀之寿去的,也算是不错了。”突然,那位宗正寺卿却是走了过来,正好听见钟文的话,插进话来说道。

“见过宗正寺卿。”钟文见来人,赶紧向他行了礼。

前年,钟文刚来长安之时,并不知道这位宗正寺卿是何人。

当时,还当着自己的面教训了自己不少话,钟文对他,可谓是记忆颇深。

而此次钟文再次入京,算是第二次见面了。

这位主一过来,就称呼钟文一声小道士。

对于别人来说,着实有些不合规矩与礼制。

可放在他的身上,却还真可以如此的称呼。

据钟文所了解,此人叫李仲,暂为宗正寺卿。

在李氏宗亲里面,除了李道陵,也算是李氏宗亲里面,目前年岁最大的一人了,而且,辈份还高。

上次回到龙泉观之时,钟文向着自己的师傅打听过这位宗正寺卿。

李道陵也交待了此人的身份。

如真要论的话,钟文得称呼李仲一声叔。

李仲与李道陵属于堂兄弟,比李道陵要年轻几岁,今年近八十了。

据昨天李孝恭与钟文聊天谈话当中,李孝恭透露出,今年这位李仲估计要从宗正寺卿的位置上退下来,好让位于李孝恭。

至于何因,钟文也未打听,只是听了一嘴就过了。

而今日,再一次的见到这位李仲,钟文心里到是知道自己该如何应对了。

“你个小道士,称呼我一声叔父很难吗?”李仲见钟文行礼之时还称呼他一声宗正寺卿,面上有些不悦道。

“是,叔父教训的是,小花,来,见过叔父,小竹,你也过来见过叔祖。”钟文只得改了一句称呼。

可是,钟文也不想吃这个亏,赶忙把自己的小妹,和任竹给拉了过来。

“见过叔父。”

“见过叔祖。”

两丫头到了知礼,见钟文说话了,向着李仲行起礼来,嘴也甜甜的喊了一声。

“你啊你,看来你师傅啥都没教你,尽教你这些了。”李仲知道,钟文这是拉人头了,准备是要伸手要礼了。

着实,这叔父可不是白喊的,真要是喊了,那这礼可不能废了。

“过些时日,你带这两丫头到我府上来坐坐。”李仲嘴上虽说钟文的不好来,但这面子上却是不肯落下。

而且,他也知道,他与李道陵虽说是堂兄弟,可这关系却只是一般。

而李道陵也曾与钟文说过一些他与李仲的过往,钟文当然记得。

而此时,大殿内的各李氏宗亲,还有皇亲国戚们。

大都看向钟文他们这边,连这议论声,也都消失了,到像是都在听李仲与钟文的对谈话一般。

李仲的身份,有些特殊。

李渊这个太上皇突然去世,身为宗正寺卿李仲,自然也是这些李氏宗亲以及皇亲国戚们的领头人。

而李仲的话,也可以说是这些人的开头言了。

就刚才,李仲说话的声音,可不像钟文那样压着声音来说的,那可是正常的说话声,在这大殿里,谁都得听见,自然而然的,就把大家的目光汇集了过来。

“叔父之话,晚辈定当尊从,待得了空闲,我定当带着她们前去府上叨唠。”钟文拱手应道。

“那好,此刻不是说话之时,以后有空我们再好好谈一谈。”李仲看了看钟文他们三人,止住了话头,往着人群的最前面走去。

“钟常侍,那我们有空再聊。”李孝恭见大佬都不扯话头了,也赶紧向着钟文说了句话,往着前面走去。

钟文也只是笑了笑,并未应话。

就这样的对话,钟文也知道确实有些不合场地,能止住最好。

话不多言,钟文带着小花两个丫头,等了一会儿之后,殿外突然来了一个内侍,走近钟文行礼道:“钟常侍,她们二人由我带去内苑吧,一会儿要行祭了,她们二人不易跟着你们了。”

“那好,小花,小竹,你们跟着他去内苑见见皇后,跟着皇后她们,皇后她们会教你们的。”钟文回应道。

着实,这座大殿内,可没有女性。

除了小花和任竹两个丫头之外,所有人均属于男子。

皇家的规矩,会比之其他的人家要来的多。

而且,这样的大殇,男子才是主导,而女子只能是附从。

小花二人听了钟文的话,跟随着那名内侍往着内苑行去。

没过多久之后,李世民他们这些直系亲属一到,行祭礼就准备开始了。

从近至远的关系,一通的行祭。

一直到钟文的时候,都已是半个时辰后了。

行祭结束之后,钟文随着那些李氏宗亲回到等候的大殿。

随后,是那些官员们的行祭时间。

其实,这皇家的祭礼,钟文也只是知道一点点,对于普通人的法事,钟文到是清楚的很。

可这皇家毕竟与着普通人家不一般,所以,对于钟文来说,也算是一种见识了。

又是等了一个时辰,一个内侍来到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