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炎
后来市面上出版的魏国官方允许的《墨经》也就成了一本纯粹的自然科学著作。
郭鹏把墨子捧得很高,打算捧他为中华自然科学之父,要把他推上台面和孔夫子打打擂台,给自然科学的学子们树立一座丰碑,打造一个精神寄托。
所以,他作为哲学家和政治家方面的身份就不能被允许存在了。
这是郭某人的必要改进。
和儒学一样,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儒学也要被剔除掉针对墨家的相关学说,他们应该一起为郭某人的目标发光发热,而不能成为阻碍者。
未来,孔子和墨子将成为中华文化庙堂之中的文理二圣。
一人代表文,一人代表理,将被文举学子们永远的供奉、存在——当然,是学术意义上的。
郭鹏将改进之后的墨经与一些目前最新的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加上一部分郭鹏至今为止没有忘记的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的知识,合编为《格物学》这本教材。
并且,郭鹏还宣布要把这本格物学教材定为必学和必考内容。
一旦和科举考试沾上边,不管最开始人们有多么抵触多么反对,过一阵子就好了,因为这是通天之路的阶梯组成部分。
不学,就别想当官。
我要你们学,我要你们学成文武艺,然后卖身给我!
给我狠狠的推动中国的自然科学发展,使之成为体系——无法撼动的体系!
于是他看着学部的官员们。
“这本格物学教材,是我很早以前就想推动的了,但是受限于各种原因,没能成功推动,眼下,我已经退位,可以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这件事情上,诸位臣工,你们要竭尽全力协助我。”
郭鹏举起了手中的格物学教材:“在我看来,促成这门学科的设立和学习,是比传位给太子更加重要的事情,你们务必要重视起来,从太学内开始设立、学习,然后普及到各学宫、学校。
当然,若要让学生们学习,首先要有老师,则老师必须要首先学习,从教授数学、天文地理的老师中选拔一批人出来集中学习格物学,吃透了这本教材的内容之后,就可以开设课程。
五年内,我要把这门学科纳入科举考试中,所以时间紧迫,任务沉重,刻不容缓!诸君,我已下定决心,把我余生全部的精力全部投入其中,誓要办成此事不可!”
郭鹏一拍桌子,让学部群臣惊讶不已。
老皇帝到底要干什么?
他们惊讶之余,只得翻开课本,开始阅读这本格物学教材的内容。
说老实话,很多人从翻开来之后就没看懂多少内容。
字都是认识的,但是组成句子和词语之后,他们就不认识了。
还有那些奇怪的问题,他们更是难以想象。
什么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人为什么站在地上不能飞起来。
为什么跳起来之后一定会落回地面,土地里为什么能长粮食。
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之分,为什么会有四季轮转,为什么会下雨,会干旱。
等等等等。
这些问题都没有准确的答案,郭鹏把这些问题列在了教科书的第一页,询问学子们能否回答这些问题。
如果可以,那么就回答,并且给出令人信服的证据。
如果不可以,那就翻开第二页,开始认真努力的学习这本书里的内容。
从这本书的第二页开始,郭鹏从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开始讲述。
他说以前的古人认为人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平地上,天是圆的,地是正正方方的,以此为基础认识这个世界。
甚至由此发展出了很多哲学理论,比如天干地支之类的,发展成为构建文化体系的重要环节。
但是,自从大航海的时代开启之后,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
他觉得天圆地方是不对的,他觉得人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球体之上。
理由就是,从远处观看海船归来,一定是先看到桅杆,然后才看慢慢看到船体,给人感觉就像是海船从下往上前进一样。
为了佐证这个看法,郭鹏还画了几幅图,一个人站在陆地上看着海船,从看到桅杆到看到船体,海船和人的相对位置不断的变动,以此描述自己的这种看法。
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球体上,所以才能用这样的方式看到远处的物体不断接近。
如果说大家生活在一块平地上,为什么不能一眼望到头呢?
如果地是方的,海平面向大家所想象的那样是完全平的,为什么不是从最开始就看到船底而是桅杆呢?
这个问题的提出和描述,还有那几幅图,首先就让一大群学部官员陷入疑惑和震惊之中。
说老实话,他们的宇宙观世界观是相当朴素的,他们是接受传统教育长大的,自然也接受了天圆地方天干地支等传承自上古阴阳家学说的理念,觉得这是真理。
世界就是如此,就是一个大平板,只有脑袋上的天是圆形的,所以大家才能看到日升日落。
他们无法想象为什么他们能生活在一个球上。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难道不应该摔倒吗?
建筑物不应该倒塌吗?
郭鹏接下来就解释了这个问题。
即人为什么不能飞,为什么跳起来之后一定回落回地面,就像是被地面死死地吸附住一样。
什么东西都是一样的,扔一块石头会落地,洒水也会落地,飞鸟都要落在地上休息而不能总飞在天上。
这是为什么,会不会是有一种莫名的吸力正在限制着我们飞上天,而把我们吸附在地面上不能飘起来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能和第一个看法互相佐证。
我们生活在一个球体上,这个球体有着巨大的吸附力,可以把球体上的一切、包括人全都吸附在它的表面,这样,即使它是球体,我们也不会摔倒。
因为从我们自身的角度去看,我们无论生活在球体的那哪一点上,都相当于是生活在一块平地之上。
作为这个观点的佐证,郭鹏举出了从河北的矿山内发现的磁石的例子。
这块磁石有着奇妙的力量,可以吸附在钢铁上,紧紧吸附,若不用力则难以拽下。
这证明了郭鹏所说的这种吸附力的存在,存在一种吸附力,可以把物体紧紧地吸住,难以挣脱。
只是磁石针对钢铁,而球体的吸附力针对的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切。
这是他的一种理解,对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种理解。
既然天圆地方是一种理解,也没有人去证实,那么我提出自己的理解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对吧?
想要证明我是错的?
那就来证明啊。
证明给我看,我是错的,天圆地方是对的。
拿出过硬的证据,来挑战我!
短短的一些内容看下来,很多官员已经抬起头,看着同样感到茫然无措的同僚们,面面相觑。
他们总觉得这本格物学要是真的发布出去让学生学习,恐怕会造成相当热烈的争论。
支持天圆地方的和支持太上皇看法的,估计会打起来也说不定。
多少年来大家的共同概念,居然在这一刻被颠覆了,而且顺着那些很有意义的图画,他们居然感觉自己无法和太上皇对垒,找不到反驳的办法。
难道,太上皇是对的?
在形成广泛的争议之前,学部的官员们率先迷茫了。
第1454章.一千三百六十四 郭瑾正在竭尽全力的享受着
虽然说这个要纳入科举考试的范围内,强迫大家学习、认同,但是……
这种说法未免也太耸人听闻,而且将会动摇很多人从小形成的某种观念。
这对于魏帝国来说,真的是好事?
没人敢确定,因为此事没有先例。
可是郭鹏的表态已经非常明确了。
学部,在我死之前都是我管你们这帮家伙就给我老老实实的死了搞事情的想法,乖乖的按照我的意愿去处理我要求你们去处理的事情。
找谁都没用。
老皇帝的霸道就算在他退位之后也依然是那么的不讲道理。
不用提了,新皇帝的权力受限了,根本不可能限制老皇帝的所作所为。
反而为了展现自己的孝道和对老皇帝的感激,他要推波助澜,他要竭尽全力的协助老皇帝完成这样的变革。
他们几乎可以预料到新皇帝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的反应了。
郭瑾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其实是有点意外的。
因为这个事情郭鹏没有和他说。
郭鹏只说了他会知道的,现在他真的知道了。
五天假期结束之后,郭瑾就开始正式履行自己作为皇帝的使命,开始在南书房正式办公。
召见群臣,处理政务,十分勤勉,对于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懈怠。
似乎是要证明给所有曾经怀疑过他无法继续带领魏国走向兴盛的人看,他昼夜不停地处理政务、军务。
登基十天,他就把南书房变成小朝廷,召集南书房侍读十五人、内阁官员十五人在南书房集体办公。
然后把郭鹏留下来的两千三百多件国事全部处理完毕。
处理国务的间隙,还抽空去洛阳城外召见卫军将军赵云和卫军的前后左右四将军,手持天子剑进行了一次阅兵仪式,宣告自己已经成为这个帝国的新主人。
接着他又去了首阳山讲武堂一次,前往洛阳城周边拱卫京师的八大关卡各一次,巡视了整个洛阳城的军事设施和军队仓储,挤出一些时间向在军队面前混了个眼熟。
然后宣布赏钱、赏物、赏酒、赏肉,用郭鹏留给他的内帑狠狠地彰显了一波自己的存在感。
很显然,效果不错。
十天之内解决了那么多问题,还举办了那么多次活动,也前往了相当多的地方刷脸,给郭瑾赢得了勤政、睿智、精明强干的名声。
让百官和军队对他的能力有了初步的看法和信任。
不仅如此,他还对内廷进行了一波整理。
他提拔了一些办事不错的资历较浅的年轻内侍上位,取代一些郭鹏提前告知他的有问题的手脚不干净的老家伙。
这些老家伙个个手脚不干净,每个人的小金库都挺有分量的,算是郭鹏留给郭瑾的一点点小小的礼物,让他上台之后清洗一波,也顺便捞点外快。
反正内廷的钱不管在谁的腰包里,最终都是皇帝的。
皇帝要杀内廷宦官,外臣绝对不会吱一声,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什么借口,真要出声了,反而会惹祸上身,只能自吞苦果。
所以这一波就是白嫖,血赚。
这样一来,郭瑾在内廷立了威,还提拔了新人,有了自己的初始内廷团队,还从中选择了名为张德的年轻内侍作为自己的贴身内侍,组建了自己的近侍团队。
他有了皇帝的基础标配。
临淄营方面,他暂时没有动,召见了一次阎柔,勉励他,吩咐他一切照旧,算是整顿了临淄营。
他和阎柔也算是旧相识,有了郭鹏的嘱托,他也更加不会对阎柔做什么,反正不管怎么说,阎柔还是有功劳的。
一系列的行动下来,郭瑾花了十天时间就让所有人认识到了他的精明强干和办事的手腕,以及他充分地作为皇帝的准备。
毫无疑问,十天以后的郭瑾和十天前的郭瑾在人望方面已经不能一概而论了。
于是在即位后的第十五天,郭瑾发布了军队轮换驻防令,下令又一次的魏军轮换驻防行动正式开始。
魏军的轮换驻防令早在郭鹏还没有封公爵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魏军上上下下对此非常熟悉,一点也不觉得陌生。
每隔一段时间,皇帝总是要对某些地方的军队展开轮换驻防,为的就是防止军队里的山头做大,打散重编有助于瓦解这种军队里的小帮派。
轮换驻防令有大规模和小规模两种。
大规模就是全面轮换,每一支驻军都要进行轮换,一般而言是三年才会发生一次,有些时候也可能到三年半才会出现一次。
每次大规模轮换都是要提前做好轮换准备,提前发布命令,给军队足够的准备时间。
小规模轮换驻防就更像是一种常规行动,不分时间段,不分地区,全看作为军队最高统帅的皇帝本人的意愿。
皇帝觉得需要轮换驻防了,那就轮换驻防,皇帝觉得不需要,那就不需要。
如果需要,把一支军队从江南调往西北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