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835章

作者:御炎

  他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跟于禁一样,张辽不像赵云那么在意这件事情,也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所以军需官系统内的反贪腐工作就做的不好。

  所以他面临的局面也和于禁差不多,被带走辅助调查,然后具体情况直接上报给皇帝,请皇帝圣裁。

  东南这边出了问题,西南也跑不掉,乐进这边问题也不小,调查组通过已经修缮完成的蜀道大动脉进入益州,穿越四川盆地,抵达云贵高原,进入云州。

  云州是魏帝国最后一个设置的州,至今也就两三年,时间短,基础建设比较差,大部分工程还在修缮过程之中。

  照理来说贪污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云州驻军之前一直驻守在益州,在益州驻防期间和当地某些势力产生利益联系,那才是大头,西南调查组查出来的主要的问题账册就集中在这一段时间内。

  后面反倒好了一些。

  但是这不是就此揭过不调查的原因,对于乐进的问题,那是尤其需要认真仔细的调查的,这一点,也是程昱特意嘱咐的。

  乐进的军务比起张辽和于禁都要繁忙的多。

  云州作为一个刚刚归附魏帝国不久的州,居民组成成分十分复杂,原本都是化外野人,根本不会被中原的教化所教导,唯一听得懂的语言就是刀剑和弓弩。

  所以当时平定最大的永昌郡的时候,乐进率领军队和永昌郡本地土著打得非常凶狠。

  他们用猛火油罐大量焚烧树林,大规模砍伐树木,以摧毁蛮族的生存土壤,断绝他们对魏军的大规模威胁。

  百万规模以上的蛮人想要征服难度很大,但也不是不可能,面对魏军绝对强势的武力,永昌郡蛮人还是逐步归顺了。

  田丰抵达云州抓起行政工作以后,对永昌郡归顺的蛮人实行王道教化政策,让他们住在房屋里,耕种田地生活,又教会他们认识汉字,说汉话,以此逐渐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野性。

  数年功夫,倒也是逐渐把云州的形势稳定下来了。

  但是依旧在坚持抵抗的蛮人也不是没有,还没有被开拓的密林也有很多,他们藏身在这些地方时不时地对魏人发起打击,也挺烦人。

  限于地形因素和气候因素,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猛火油罐的效果也不是很好,魏军的进攻效率打了折扣。

  为此,乐进不得不率军进行了长期的坚持,与这些蛮人对峙,通过对峙和开发,砍伐树木等等手段,逐渐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试图把他们逼到不得不出来决战或者投降的地步。

  这样的做法是有效的。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蛮人缺乏物资缺乏的要命,不得不站出来和魏军正面对抗以抢夺生存物资,这就正好中了魏军的计谋。

  凡是正面对抗的就没几个有好下场的,基本上全军覆没,无法继续对抗。

  蛮人们的抵抗越来越微弱,越来越不成气候,他们昼伏夜出,试图靠着夜色的掩护占便宜,但是魏军也搞两班倒,一批士兵整夜守护物资产地,蛮人们也不得不与魏军交战。

  然后惨败而归。

  乐进率领的军队是少数几支维持战斗状态没有进入和平状态的魏军精锐。

  而这里,也成为了从益州和云州本地招募的新兵进行练兵的重要场所,新兵们会在一年期的训练结束之后就被拉到这样的战场上进行实战演练。

  见血,杀人,锻炼出精锐的锐气。

  所以乐进的功劳还是很大的。

  张郃、黄忠这两名大将在乐进的麾下也立了不少功劳,摆脱降将的劣势身份,稳稳步入二线将领的核心集团之中。

  可以说他们都指着乐进,跟着乐进一起升官,于是当反腐风暴刮到益州,甚至刮到乐进身上的时候,整个西南方面军都是有些惊讶的,军心也不免有些浮动。

  然后乐进任命张郃代为管理指挥军队,稳住军心,自己就跟着调查组的人去协助调查。

  抵达调查组驻地开始协助调查之后,乐进才发现那些搞军需的家伙到底背着他搞了一些什么东西。

  简直就不把军费当做军费,简直就是把军费当做他们自己的东西在乱来。

  让他们买的很多东西都以次充好,或者暗中削减数量,手法非常精巧,精巧的可以让士兵们都注意不到。

  尤其是在吃喝的问题上,这些家伙总能找到更加廉价的替代品。

  反正在火头军手上把这些东西一顿拾掇,炖的烂烂的,士兵也吃不出来什么是什么。

  进一步的调查显示,军队里火头军也有和这帮家伙互相勾结赚黑钱的。

  这把乐进给气的。

  “这件事情我并不清楚,我真的不知道这帮混账东西居然敢……居然敢如此阳奉阴违!”

  乐进气得牙痒痒,没想到他一直都不曾关注的事情却爆出了杀伤力很大的雷。

  皇帝非常讨厌贪污腐败,这是人所皆知的事情。

  当初曹仁还在的时候,西北兵团爆雷,死了不少军需官和内外勾结的人,对曹仁的打击非常大。

  这件事情被认为是曹仁去职的导火索,很多人都认为这件事情使得皇帝不再那么单纯的相信曹仁。

  现在乐进意识到自己也在面临这样的局面。

  看着面前目光灼灼的调查组官员,想起程昱的赫赫凶名,乐进不由得有些恐惧。

  协助调查的结果是没有什么结果,乐进本身没有贪污腐败的事实,非常廉洁,不曾挪用一分公款,但是由于他所管辖的军费出了问题,现在着整个情况就有所改变。

  作为主管将军,他一定是负有责任的。

  难道会因为这件事情变成第二个曹仁?

  别看曹仁现在天天游山玩水快乐无边,但是作为一个大半辈子戎马生涯的将军,乐进觉得自己是完全可以理解曹仁的感受的。

  做梦都能梦到当初戎马生涯的时候吧?

  曹仁在游山玩水之外,一定非常想念当初的戎马生涯,想念自己带兵征讨敌人的赫赫威名,想念那个时候的铁马冰河。

  那才是一个将军该做的事情。

  作为一个将军,不能马革裹尸,却要死在富贵温柔乡里,这本身也是一件残忍的事情。

  虽然这样可以保全家人、族人,还有自己的名望,本身也是皇帝的温柔。

  但是乐进觉得自己没什么包袱,自己没什么族人在朝廷做官,硬是要说什么,也唯有自己的大儿子在漠州军中服役,小儿子进入了首阳山讲武堂深造,将来也要进入军界。

  一个纯粹的军人家族。

  这样的情况,不应该走向曹仁那样的结局,应该有更好的结局。

  乐进喜欢战场,喜欢军营,喜欢这里的一切,他非常热爱他带领士兵们抛头颅洒热血打下来的一切,他希望自己可以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哪怕战死沙场,都比死在富贵温柔乡里要好。

  所以思来想去,乐进越来越觉得没有底气,干脆提笔写了一封信,托人秘密的把这封信带到洛阳去,交给郭嘉。

  他想让郭嘉帮他在皇帝面前说说好话,这样的话,应该会让结局有所不同。

第1414章.一千三百二十四 填坑的陈宫

  乐进心里最好的求援人本来应该是满宠。

  要是满宠能去中央的话,他倒是想直接写信给满宠,让满宠帮自己美言几句,这个事情说不定就这样过去了。

  但是满宠偏偏去了交州做交州刺史,没能回到中央,否则满宠就是他的第一求援对象。

  他和满宠的关系是在战争时代打下基础的,两人曾经携手在益州做了非常多的事情,把很多事情做得非常好,得到了很多嘉奖。

  乐进觉得这份关系非常牢靠,友谊很坚固。

  而且满宠的妻子还是郭氏宗族女子,本人非常受到郭鹏的信任,一旦回到中央,必然是高高官厚禄。

  可惜,满宠不在中央,那么乐进只有退而求其次,想到了郭嘉。

  作为皇族第一重臣,郭嘉的地位在整个朝廷里来说也是数一数二的。

  皇族,元从,十几岁就跟着郭鹏创业打天下,立下很多功劳。

  当初平灭刘璋势力的时候,乐进就和郭嘉打了一个漂亮的配合,之后数次合作,关系还是挺不错的。

  郭嘉乐观开朗健谈的形象给乐进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觉得郭嘉是一个可靠的人。

  之前,乐进从未请求过郭嘉任何事情,但是这一次,乐进希望郭嘉可以出手。

  要是没事,那自然最好,要是出事了,他希望郭嘉可以帮他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说说好话,别让他那么快的就失去了应有的地位。

  他还不老,他还不想像曹仁一样早早脱离军队去养老。

  那样的话他会难过死的。

  这封信在反腐风暴愈演愈烈之际送到了洛阳成,当时是延德十二年的六月中下旬。

  当时,东北兵团、东南兵团和西南兵团相继爆出军需系统的贪腐事件,当地的兵部仓储系统也爆出了贪腐事件。

  郭鹏一怒之下,不听群臣求情,直接下令撤了董昭的兵部尚书之职,将之下狱问罪,做严格审讯。

  地方仓储大面积爆雷,你这兵部尚书是干什么吃的?

  拿着俸禄不干活儿,放纵属下肆意妄为,搞得天下仓储接连出事,严重危害了朝廷的战略储备,这几乎等于死罪。

  要不是群臣求情,郭鹏干脆就把董昭斩了以儆效尤了。

  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董氏家族全体男性族人剥夺学籍,三代不准入学不准参加科举考试,滚回老家种田去。

  董昭没杀,郭鹏的怒火却难以遏制,于是兵部的两个同样有失职罪的侍郎被杀了。

  两个侍郎的其中一人是荆州降臣蒯越。

  朝中有些荆州人为他求情,郭鹏不听,更是恼火,手起刀落斩了他,又把他的族人蒯良解职,贬为庶人,赶回老家种田,永不叙用。

  蒯氏族人三代不得入学、为官,禁锢当地,所有族人学籍一概剥夺,盖不准参加科举考试,甚至不准经商,只准种田。

  中央兵部被问罪的被杀的官员几乎达到了三分之一的数量。

  很多官员哭着喊着被司隶校尉府的官员从兵部衙门里拖出来带走,又打又骂,用鞭子驱赶,像驱赶牲畜一样把他们从兵部官衙驱赶到诏狱里,沿途还特意让洛阳人围观。

  兵部那些幸存的官员们面色灰败的看着同僚们被如此残酷的带走,再也回不来,心中充满了惊恐和劫后余生的庆幸。

  地方上的兵部官员也被郭鹏手起刀落砍的人头滚滚,近百个官员的三族被全体禁锢三代人,不准为官,不准入学,不准经商,只能种田。

  而且男子不到二十不准成婚,女子不到十六不准嫁人。

  这条规矩是延德八年郭鹏在官员法里新加入的,因为他听说有些罪臣钻法律的空子,让家中子弟早婚早育。

  有的家族甚至逼迫子弟十二三岁就结婚生子,争取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就把三代人的时间耗掉,然后重返朝堂。

  真可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典范。

  郭鹏闻讯勃然大怒,下令将这些钻空子的家族再多禁锢两代人,并且严令,犯官家族子弟男性不得早于二十成婚,女子不得早于十六出嫁,否则再多禁锢三代,看谁还敢犯禁。

  随着时间推移,科举官僚的大举进军,犯官的出身属性已经有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士人官僚有之,寒门官僚有之,黎庶官僚也有之。

  有样学样,学的真快。

  郭鹏于是扩大了打击面和打击力度。

  皇帝盛怒之下,群臣战战兢兢,瑟瑟发抖,一声都不敢吭,眼看着皇帝大开杀戒,没人敢再出声求情。

  随后,郭鹏把这些官员被斩杀的过程和罪名编成书籍,名为【罪臣录】,把他们的名字籍贯事迹全部写下来,发到太学和各地学宫、学校之中,告诫那些预备官员们,在做事的时候,想想这些罪臣的下场。

  接着,郭鹏开始了新一轮的人事变动,

  接着调任雍州刺史陈宫进入洛阳接任兵部尚书。

  调任凉州刺史毛玠出任雍州刺史。

  升任上党郡守吕虔接任凉州刺史。

  升任内阁群辅之一、南书房侍读徐庶接任上党郡守。

  一系列的人事调动以后,朝廷和地方的一些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

  比如苦苦寻求回到中央机遇的陈宫终于得偿所愿回到了中央,出任有实际权力的兵部尚书。

  而另外一个苦苦寻求回到中央机遇的毛玠虽然没有回到中央,但是也距离中央更近了一步。

  根据这一次的经验,毛玠甚至开始期待起了下一个倒台的尚书是什么人,好让他回去接任。

  在上党郡任职多年,一直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的吕虔进入大家的视野,他被调任为凉州刺史,一跃而为封疆大吏,情况的确特殊。

  内阁群辅之一,也是南书房侍读之一的徐庶被调任上党郡守,等于外放出去历练。

  可想而知,同时有了地方主政经验和中央主政经验的徐庶的未来不可限量。

  与此同时,因为兵部内分管各州仓储的侍郎、郎中、员外郎等官员惨遭集体问责,于是郭鹏大举调动内阁阁员填补兵部官员缺乏。

  接着又火线提拔兵部自员外郎以下的五十多名黎庶出身的基层小官升任基层管理职位,协助内阁阁员们撑起了兵部的日常工作。

  接着,郭鹏给兵部规定了大量的全新的职责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