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570章

作者:御炎

  郭鹏在一张纸上写了一个名字,交给了郭瑾。

  郭瑾一看就愣了。

  “许靖?父亲,许靖?就是那个汝南许靖?大军包围成都的时候试图翻墙投降的许靖?此人……此人怎么可以出任这样的职位?礼部尚书是国家的颜面,许靖怎么有资格?”

  郭瑾打心眼儿瞧不起这个首鼠两端贪生怕死之人,甚至觉得他不配被称作名士,更不配做官。

  甚至连许靖现在在做的太学教谕都不配让他去做。

  这种人教育学生,能教出什么学生?

  尽管在此之前,他的名声真的很大,也的确是名士,还曾经和许邵一起主持过月旦评,名满天下。

  “他为什么不可以?”

  郭鹏反问郭瑾。

  “因为他贪生怕死,背主求荣,没有气节,这样的人担任礼部尚书选拔出来的人也一定都是贪生怕死见利忘义之辈!”

  郭瑾自从听说了许靖的事情之后,就非常厌恶许靖。

  就和郭鹏厌恶崔琰一样。

  于是郭鹏笑了笑。

  “他的确是个贪生怕死之人,但是阿瑾,他名声大啊,而且他投降之后这些年,你可见过有人谈起他的背主求荣?就好像这件事情不存在一样,好像所有人都失忆了一样。”

  “好像……的确如此……”

  郭瑾不得不点头,因为这些年的确没有什么人说起过许靖背主求荣的事情,仿佛这件事情不存在。

  许靖在太学任职授课,传授学生五经要义,未曾参与朝政,但是与他往来的人一样多,根本没人提起过他过往的污点。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不知。”

  郭瑾摇头。

  郭鹏冷笑一声。

  “因为他身上曾有主持月旦评的光环,他曾经是被天下士人认同的宗师,被他点评的士人非常多,甚至眼下朝中还有曾经被他点评过而扬名的士人,在担任职位。

  否认他的道德,否认他的名士光环,抨击他,诋毁他,就是在和那些被他点评过的士人还有家族为敌,他们能出仕,靠的就是许靖的点评。

  现在否认许靖,诋毁许靖,不就是在和他们自己作对吗?不就是自毁根基自戳双目吗?这样的事情他们会做?他们会承认自己和许靖一样?”

  “原来如此。”

  郭瑾点了点头。

  “还不止如此,他们不仅不会旁人诋毁许靖,和自己的后代都不会允许,至少不会允许他们公开批评许靖。

  大家心里都知道许靖有才无德,是个贪生怕死之人,但是,谁也不会说出来,这样的事情只会被他们埋藏在心底。”

  郭瑾对士人的无耻和卑劣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好一群无耻之徒。”

  “就是因为他们足够无耻,所以才能走到今日,与咱们父子同朝争斗,不够无耻的人都已经死了,活不到现在。”

  郭鹏开口道:“所以,我们才要选择许靖来做这个礼部尚书,让他来负责人才的选拔,让他继续负责给士人们评价。

  虽然他是个贪生怕死之徒,但是,谁让他有名气呢?这样的人,就算成为了礼部尚书,也不会得到人心。

  士人一边鄙视他,一边却又不得不与他合作,不得不恭维他,那种感觉,就像是吃下自己最不愿意去吃的东西,如此,岂不美哉?”

  郭鹏脸上的笑容非常恶劣。

  看到郭鹏脸上的笑容,再根据郭鹏之前的言论,郭瑾意识到自己的父亲可以成为皇帝绝非偶然,而是必然。

  他也意识到许靖是个对于皇帝来说完美的人选。

  对于任何士人来说,这都是个大杀器。

  反正你们选的人,你们自己受着,郭某人还真不信有人会选择跟随许靖,或者拉拢许靖给自己增加势力。

  许靖能坐稳这个位置的唯一原因就是郭某人的认同。

  很好,现在,礼部的问题解决了,不仅能解决了,还能好好的恶心一下那群不要脸的士人。

  我看你们到底要不要通过许靖来做官,我倒要看看在你们眼里做官重要还是脸面重要。

  对,我就是在侮辱你们,我就是在嘲讽你们。

  你们打我啊。

  有本事打我啊!

  吔屎啦你们!

  郭某人就是如此嚣张。

  然后,就是吏部的问题了。

  比起礼部还能放放嘴炮的环节,吏部则是实打实的权力部门。

  程昱因为做了吏部尚书而被称作【天官】,很显然,这是大家一致认同的事情。

  吏部尚书的权力很大,几乎可以左右朝廷争斗的局面,被任何一个实权大佬所掌握,都能让他在尚书台内部占有绝对优势。

  程昱就是因为拥有这样的权力才把田丰折磨的要死要活,逼的他走投无路,不得不奋起反击。

  现在,这个权力不能交给程昱,也不能交给田丰,那么又该给谁呢?

  郭瑾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

  然后,郭鹏给出了标准答案。

  现任河东郡太守,徐州人,张昭。

第1001章.一千零一十一 做皇帝的,哪有不辛苦的

  徐州人,张昭?

  郭鹏给出的这个答案让郭瑾有些疑惑。

  “父亲,让这位张府君去做吏部尚书?这……似乎有些……不太妥当吧?张府君好像没有在尚书台任职的经历啊。”

  郭鹏摇了摇头,抓着郭瑾的手缓缓开口。

  “阿瑾,徐州人和江南三州的人一样,在朝中都是弱势群体,没有靠山,唯一可能算做靠山的,就是为父。

  因为为父的提拔,他们才能在朝中站稳脚跟,没有为父的提拔,他们根本无法在朝中立足,朝中兖州人、青州人和冀州人的权势实在是太大了。

  不仅人数多,而且地位噶,所以优势也大,因为跟随为父时间长,所以占据的职位也很高,权力也很大。

  徐州人和江南三州的人因为投降时间短,所以资历浅薄,根本不能和青兖冀三州的人抗衡,现在朝中主要的权力职位,那些正官,都是谁在做?

  都是兖州人,青州人,或者是冀州人在做,连豫州人都要打下手,就更别说徐州人和江南三州的人了,抛开糜竺不说,最高的一人,是鲁肃。

  但是鲁肃远在边疆做刺史,地位的确高,可是他不能左右朝政,不能干预中央局势,所以鲁肃不是关键,但是,他们的人数并不少。”

  郭鹏这样一说,郭瑾也想起来了。

  当年的论才大典,就有很多从荆州赶来的士子参加,当时那批人里,就有很多徐州人,还有豫州人,也有一些荆州人。

  可以说那群人因为投效时间短,所以地位普遍很低,人数却并不少。

  他们广泛存在于尚书台内外的中低层职位上,洛阳城外的基层官员,县级长官和郡级佐吏,做牛做马,劳累不堪。

  因为长期被青兖冀三州的人压制地位难以提升,这些人对青兖冀三州的人可没什么好感。

  地域上的区别和投靠时间上的区别让他们之间泾渭分明,互相分得很清楚。

  张昭,徐州名士,当年投靠郭鹏的时候,就是他牵头,被郭鹏辟召进入将军府。

  然后他跟在郭鹏身边办事,西征关西的时候随军出征,后来担任过政务所官员,做过两任县令。

  最后接替董昭担任了河东郡太守,升职到了两千石,一度是很晚投靠郭鹏的【后进生】们的楷模。

  不过后来这个风头就被鲁肃给抢走了。

  鲁肃率先做了州刺史,三千五百石的职位,超过张昭一大截子。

  不过张昭也没有口出怨言,老老实实的办事,老老实实的做官,也注意约束家人,不让家人乱来,不经营商业,族人恪守耕读传家的家训。

  一整个家族都在老老实实的经营田产,从地里刨食吃。

  张昭投靠郭鹏时的年龄已经不小了,到今年已经四十九岁,实在不能算一个年轻官员。

  四十九岁还在地方做郡守,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张昭一辈子的顶点了,做个两千石荣耀退休,其实也不错。

  张昭自己也有类似的看法。

  但是张昭可能没想到,因为这场政治斗争,郭鹏要给他一个从地方飞跃到中央的机会。

  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个职位本来应该不会属于他。

  他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掌控如此重要的职位。

  不过,借助这次机会把弱势群体引入中央高层,让朝廷里多出第三方势力,使得未来的朝局更加扑朔迷离,把这水越搅越混,本来就是郭某人的目的。

  给这些弱势群体二三流小士族一点恩惠,让他们看到上升的希望,拥有挑战青兖冀三州士人的动力。

  郭某人将来还指着他们办大事。

  “所以父亲是想让新的势力介入朝廷中枢,这些人根基浅薄,不得不依靠父亲,便会成为独立于程令君和田仆射的第三方。

  如此一来,父亲就能更好地掌控尚书台的局势,也不用担心尚书台被某人独霸了,此举成功的话,父亲就能高枕无忧了。”

  郭瑾可算是理解了郭鹏这样做的目的。

  对此,郭某人很满意。

  “没错,正好他们狗咬狗,咬出了不少罪证,用这些罪证做依据,给程昱和田丰一人一闷棍,把吏部和礼部从他们手里夺下来。

  然后把礼部和吏部交给其他和他们毫无关系的势力,扶持他们,使他们自成一系,把两强争霸变为三国乱斗,互相牵制,岂不美哉?”

  郭某人走到郭瑾身边,握住了郭瑾的手。

  “让他们争,让他们斗,让他们去猜疑揣测为父的真实想法,让他们疑神疑鬼,让他们没时间与为父争权夺利,为父也好喘口气,一个人对付那么多人,为父偶尔也会有吃不消的时候。”

  郭瑾点了点头。

  “父亲辛苦了。”

  “做皇帝的,哪有不辛苦的,现在为父是这样,到时候你也是如此,当你觉得撑不住的时候,就把水搅浑,喘口气,再接着收拾他们。

  咱们做皇帝的,就不能有门户之分,不能有什么亲疏之别,要把所有官员都当做手上的棋子,哪颗好用,就用哪颗,不能有所区分。”

  面对父亲的谆谆教诲,郭瑾认真的点头。

  “儿子明白了。”

  “嗯。”

  郭鹏伸手指向了勤政殿之外:“接下来,你就仔细看着这勤政殿之外到底会发生些什么,看看那群人到底是如何的反应,如何的手足无措。

  认真看,认真听,认真记,认真观察这件事情进行之中的一切细节,洞悉他们的内心,这些本事你要是都学会了,你就是个合格的守成之君。

  别觉得守成之君不好听,自古创业容易,守成难,天下就那么大,打完了,就得守成,不守成,创业就没有意义。”

  郭瑾的视线随着郭鹏的指引转移到了勤政殿之外,青天白日之下,明晃晃的大天地。

  郭魏帝国第二任领导核心正在茁壮成长着。

  而尚书台内部的争斗也在日趋激烈,逐渐进入了白热化状态,而且已经有了从人身攻击进化到人身伤害的地步。

  本来双方只是打嘴仗,用奏表争吵,争相递奏表给郭某人,试图达成信息轰炸的成就,打败对方。

  但是双方用力一样,谁也没有得逞,郭鹏那边也迟迟没有什么动静,只是下诏让群臣不得意气之争,应该尽快平息事态,恢复正常工作。

  话虽如此,该吵还是要吵。

  而且随着冬天过去,春天来临,大地复苏,气温开始提升,人的火气也越来越大。

  双方势力各自有看不顺眼的时候越来越多,有些时候一个眼神就能引起争吵。

  类似于【你瞅啥】【瞅你咋地】之类的。

  要说这些文化人吵起来也不优雅,吵到火气上来了,脏话也是飞速往外蹦,别说他们读的书多素质就高,自古以来斯文败类还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