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431章

作者:御炎

  皇帝宝座上坐着的那个人所需要的是大家都认同的才华,大家都尊崇的德行,以及傲人的功绩,可他什么都没有,在这个纷乱的天下,他深感自己其实不应该坐在皇位上。

  汉朝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经过了多次危机,也不断的被人拯救,这是汉朝历代先帝积德所致,也是历代仁人志士不惜性命所争取的结果,刘健在这里要感谢天下人。

  但事已至此,他越发的感觉到汉帝国已经不足以继续统治天下了,不断出现的灾厄和天象都表明,汉帝国的寿命已经走到头了,既然已经寿终,那么最该做的就是入土为安。

  他不能继续做皇帝了,他继续做皇帝,对于天下没有任何好处,他的才德不足以带领大家继续前进,圣天子之名,他受之有愧,所以,他决定退位,不再继续做皇帝。

  群臣在郭鹏的率领下高呼不可,刘健坚持,郭鹏二次高呼不可,刘健继续坚持,郭鹏三次高呼不可,刘健还是坚持。

  如此三次往来,群臣在郭鹏的带领下伏地跪拜,大哭失声,以表示对刘健和汉帝国的怀念与不舍之情。

  当然了,对于某些人来说,这可能真的是最后的告别,不单单是政治表演,郭鹏也不介意让他们最后一次为汉帝国而哭泣。

  一番政治表演之后,正戏来了。

  程昱取出了禅位诏书,这是郭鹏登基执政的重要法理依据。

  他展开了禅让诏书,开始宣读。

  意思也很明确,刘健认为自己虽然退位不再做皇帝了,但是毕竟曾经是皇帝,曾经是圣天子,对天下有责任,虽然即将退位,可是也要为天下最后一次尽到自己的职责。

  他要为天下人推选一名德才兼备,身兼足够的勇武和仁慈的王者来做皇帝,继续带领大家前进,开辟新的时代,引领新的潮流,让天下人享受安乐,享受和平。

  刘健以汉朝末代皇帝的身份向天下人推举汉帝国大将军、魏王郭鹏接掌皇位,出任新帝,建立新朝,带领大家继续前进,刘健认为,这个职责,非郭鹏不可。

  然后,刘健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列举了郭鹏为汉帝国立下的功劳,讲述了郭鹏曾经为汉帝国做过什么样的事情,消灭了多少叛逆,保护了汉室多少次,甚至再造汉室的功劳。

  这些功劳,刘健铭记于心,常常觉得应该用最好的东西来回报郭鹏,思来想去,刘健认为,只有皇位才能回报郭鹏对汉帝国的恩德。

  于是。

  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刘健决定,把自己据有了三年之久的尊贵的皇位禅让给对汉室具有再造之功的大功臣——郭鹏。

第774章.七百八十三 一个帝国的诞生

  诏书宣读完毕,刘健要做的已经做完了。

  接下来的重头戏属于郭某人。

  郭某人连忙跪在地上向刘健叩首,高呼不可,刘健按照之前所排练的,站起身子走到郭某人面前,让郭某人站起来接受自己的禅让。

  郭某人不站起来,高声说道不可,刘健再让他起来,郭鹏再次拒绝,刘健第三次让他起来,接受禅让,并且直接上手,把郭某人扶了起来。

  郭某人眼看再也无法拒绝,只好眼含热泪的接受了皇帝刘健的禅让,接下了这个皇位。

  程昱怀着激动的心情,用颤抖的双手把两份诏书奉到了郭某人的面前,郭某人躬身受之,双手接过,最后一次向汉帝刘健表示感谢。

  刘健勉励了郭某人,然后一挥手,两队内侍出现在了大殿之中。

  一队是负责为刘健脱下皇帝冠服,换上臣子冠服的,另一队则是为郭某人脱下臣子冠服,换上皇帝冠服的。

  两队人马一起操作,看那个熟练的样子,就知道绝对不是第一次这样操作。

  当然,绝对不会有人傻傻的站出来斥问他们——为什么你们这么熟练?

  他们熟练的为刘健拖下了皇帝冠服,换上了臣子所用的冠服——制式和郭某人封公的时候所用的差不多,只是颜色不同。

  郭某人也被他们熟练的脱下了王爵冠服,换上了皇帝冠服,样式和刘健所用并没有什么不同,也是颜色不同。

  刘健所用的冠服乃以赤色为重色,而郭某人所用冠服则以黄色为重色。

  汉尚火德,有炎汉之称,而魏代汉,按照五行始终说,当为土德,故以土地的颜色为国色。

  冠服穿戴完毕,刘健又把自己所拥有的天子六玺和传国玉玺共七块玉玺以及调兵虎符交给了郭某人。

  等郭某人接下了这七块玉玺和调兵虎符之后,就象征着皇权的交接完毕了,这个时候,时间刚刚好,报时官员报出了子时已到的声音。

  于是郭某人适时的和刘健交换站位。

  郭某人踩着阶梯站上了皇帝所占高台,然后走到了刘健所坐的帝位边上,看着这不同寻常的帝位,深吸了一口气,走上前,一转身,撩起了前摆,双膝前屈,跪坐在了御座之上。

  而后双手张开,一挥衣袖,再把双手收回,放在了大腿之上,正襟危坐。

  大魏帝国皇帝郭鹏就坐!

  此时此刻,郭瑾已经悄无声息的站在了群臣队列之首,等待赐封。

  程昱作为礼官,也站到了台阶之下,和刘健以及郭瑾并群臣一起,向新皇帝郭鹏下跪。

  “臣,拜见陛下,吾皇万岁!”

  群臣异口同声高声呼喝,齐齐跪伏于地,向新皇帝表示自己的臣服和忠诚。

  声音从大殿之内传到了大殿之外,又从大殿之外传回了大殿之内。

  大殿之内所能容纳的都是顶级高官,其余的官员们只能待在殿外,在寒风瑟瑟之中等待着新朝的诞生。

  也算是苦了他们。

  终于,他们等到了这个时刻,于是和前面的人一起跪下,然后齐声高喝万岁,为新皇帝献上祝福和忠诚。

  殿外,鼓声和号角声再次响起,昭示着一个崭新的国家的建立。

  看着这样的一幕,听到了臣服之声,郭鹏的心中感慨万分。

  排练是排练了很多次了,这位子也坐了很多次,但是亲眼见到亲耳看到这样的一幕,郭鹏还是忍不住的激动了起来。

  他现在算是明白了刘邦登基做皇帝的时候所感受到的。

  今日方知做皇帝的滋味。

  实际上的皇帝和真正的皇帝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大义加上权力,就是可以坐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朝拜的皇帝。

  这一瞬间开始,新朝建立了,旧朝结束了。

  魏帝国诞生了,汉帝国宣告结束了。

  汉帝国寿终正寝,安然入土。

  郭鹏感受了做皇帝的威风,然后整理了一下心情,双手抬起。

  “众卿平身。”

  他用深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宣布。

  群臣高呼『谢陛下』,然后接二连三的站起了身子,接着文武官员分做两侧,文官居左,武官居右,纷纷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后方,一本正经的双膝前屈,跪坐在了属于他们的软垫之上。

  闭口不言,目不斜视,整个大殿一片安静。

  殿外的群臣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软垫,纷纷坐下,好歹是缓解一下腿部的酸软。

  然后郭鹏为了照顾到这些在殿外吹冷风的臣子,展现一下新朝的人情味,还特意吩咐内侍们给殿外群臣送上了一碗热乎乎的姜汤,让他们暖暖身子,不至于被冻僵。

  殿外群臣得到了姜汤,纷纷感激涕零,在殿外向殿内的新皇帝郭鹏表达谢意。

  谢意表达完了,就该到正题了。

  宣布建国纲领,需要作出的改变,以及封赏。

  这是开国皇帝必须要做的事情,对旧朝的总结,对新朝的期盼,还有就是对功臣的赏赐。

  这些事情,郭鹏已经在称帝之前有了全盘的安排。

  他要大改,把汉朝的政治架构和军事体制进行一番大大的更改。

  不过首先,要把皇族给封了。

  几名内侍排排站,手里托举着皇帝所用的诏书,一份一份的献给典礼主持人程昱。

  程昱拿起了第一份诏书,展开。

  他庄严而隆重的宣布,新王朝的国号是魏,而新年号则为延德。

  汉建安三年已经结束,这一年,新的一年,是魏延德元年。

  之后是第二份诏书,展开,程昱宣布,因新朝代汉而立为土德,故改『雒阳』为『洛阳』,以洛阳为魏帝国国都。

  再之后是第三份诏书,新帝郭鹏封禅让帝位的汉帝刘健为魏国山阳公,食邑一万户,改山阳郡为山阳国,准在封地以天子仪仗祭祀汉朝历代先帝,服汉正朔服色,上表不用称臣,接诏不用下跪,山阳公封爵准世袭。

  新出炉的山阳公刘健十分高兴,立刻跪地接受诏令,郭鹏立刻站起身子,走下台阶亲自扶起了刘健。

  “我方才说了,山阳公上表不用称臣,接诏不用下跪,这天下,我与山阳公共有之。”

  郭鹏紧紧握住了刘健的手,刘健则表示感激涕零。

  新帝如此仁德,废帝如此感恩,可见新朝是多么的拥有人心啊。

  群臣看了这一幕,十分感叹,觉得新朝大有可期。

  刘健领受山阳公封赏之后,程昱开始读第四份诏书。

  第四份诏书是册封郭魏皇室的诏令。

  郭鹏追尊祖父郭永为熙祖仁皇帝,追尊祖母赵氏为仁皇后。

  郭鹏尊生父郭单为魏国太上皇,尊嫡母杨氏为魏国太上皇后。

  郭鹏封正妻曹兰为魏国皇后,封嫡长子郭瑾为魏国皇太子。

  前汉本有后宫规制十四等,光武中兴以后,为表示节俭,后汉只有皇后、贵人称号,后来才加入美人、宫人、采女称号。

  郭鹏决定继承后汉制度,封侍妾糜氏为贵人,封侍妾夏侯氏、田氏为美人,又封侍妾桥氏姐妹二人为宫人。

  封兄弟郭阳为赵王,食邑三千户,居京城不就藩,又封郭阳正妻李氏为赵王夫人,准赵王爵位世袭。

  郭氏嫡系皇族人数的确不多。

  祖父郭永生了几个儿子,只有父亲郭单一人活了下来,等到郭鹏成长起来,郭单这一代的亲眷就全部去世了,而郭单自己也就只有两个儿子,郭鹏一个,郭阳一个,所以简简单单,就此分封完毕。

  郭鹏的几个孩子除了郭瑾之外都没有成年的,所以也不急着封王,郭氏皇族初立,人也不用太多。

  旁系亲眷则没有人得到王爵,连公爵都没有获得的,只有郭鸿因为地位和功劳得到了一等侯爵,郭嘉因为功劳得到了二等侯爵。

  郭鹏恢复了春秋时的五等爵位制度,废除了秦汉实行的二十级爵位制度,又在五等爵位制度下每一等加了三个档次,从三等到一等逐渐增高,最高为一等公爵,最低为三等男爵。

  同样,郭某人很果断的撕碎了刘邦的白马之盟,却有很虚伪很不要脸的立下了自己的白马之盟。

  只有郭氏可以为王爵,人臣最高爵位为一等公爵。

  除了郭鸿和郭嘉之外,其余郭氏宗族子弟只有出任高级官职和军职的郭瑞郭议郭烈郭栋四人得到了二等伯爵爵位。

  其余出任一般职位的郭氏子弟最多只得到了三等子爵,还有一些男爵,大部分连个爵位都没有。

  看起来郭鹏并不打算大封郭氏诸王,以此拱卫皇室。

  这些不能算重头戏,但是也让一些敏锐的朝臣察觉到了郭鹏对汉制的不满以及他将来会做的事情。

  封王不就藩,看来是郭鹏对汉七王之乱的状况很不满意,决定采取封王不就藩的方式来限制宗族。

  秦朝也是这样做的,但是秦二世而亡。

  汉没有这样做,但是的确,七王之乱不可不察。

  所以对于这种事情,以后或许还有争论,眼下,还是不过多的讨论了。

  眼下最关键的,是臣子们自己所想要得到的东西,以及新皇帝郭鹏对郭魏帝国的未来规划,这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第775章.七百八十四 尚书台大改

  群臣所期待的,就是第五份诏书和第六分诏书所要宣布的详细内容。

  第五份诏书十分详细,字数也很多,信息量也很大。

  主要就是分封文官群臣。

  这份封赏的主调是介绍郭鹏规划的魏帝国中央和地方的权力规制,以及旧有或新增的各部门的首脑,升职或者加薪,既不升职也不加薪的,给予爵位赏赐,反正算是人人都有。

  毫无疑问,郭鹏在中央还是延续了三公九卿制度之下的基本体制,但是郭鹏虽然立三公九卿,却比东汉更加直接的将三公九卿虚权化。

  东汉时期已经逐渐形成了权归尚书台,而三公多为政治花瓶的现状,郭鹏则更进一步。

  整个三公九卿之中,只有司徒蔡邕、太仆鲜于银在任,其余十个位子全部空置。

  除了鲜于银因为养马的事情而得到了太仆的职位,除此之外九卿再无他人,而三公方面,司徒蔡邕很明显就是个政治吉祥物。

  可以确定的是,在中央政府层面,郭鹏完全摒弃了三公九卿,以尚书台、御史台、参谋台三台为主要行政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