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炎
司马懿眨了眨眼睛:“那也就是说,阁下之前也是新人?不是内阁创建之初就……”
“对,在下也是新人,是上一批的新人,这段时间以来,大王还没有向内阁增补一名阁员,阁下是近半年来的第一位。”
诸葛亮笑道:“看来阁下很得到大王的看重,不是大王看重的人,是不能进入内阁的,这一点,是魏王府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
“这个……我也知道……但是……”
司马懿有些结结巴巴的。
诸葛亮很明白司马懿现在的感受。
因为他也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
这几日,诸葛亮亲眼目睹了司马懿的纠结,感觉司马懿和自己当时非常相像,觉得无论如何都该出手帮他一把,以尽同僚之宜。
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诸葛亮总觉得自己和这个人有点莫名的熟悉感。
很奇怪的感觉促使着诸葛亮向他施以援手。
“其实半年以前,我和现在的司马君是一样的。”
诸葛亮笑了:“与我一同进入内阁的,有十人,我们是通过之前的论才大典进入了内阁,刚刚进入内阁之时,我等也和司马君一样,完全找不到办事的方法,也不知道该怎么请教其余的资深阁员。
我等都觉得他们实在太忙了,根本找不到间隙能去问他们问题,总觉得问他们问题就是在打扰他们,而且他们似乎也不是那么乐意为我们解答问题,总是一副冷冰冰的姿态,只和其他的阁员谈笑,不对我等和颜悦色。”
“诸葛君也有这样的遭遇?”
司马懿很是好奇。
第709章.七百一十八 奉孝!你真是个彻头彻尾的大坏蛋!
诸葛亮自然也有过这般的遭遇。
不过他的反应比较快,早早的就融入了内阁的氛围之中。
于是诸葛亮点了点头。
“那是自然的,之前,我们都是不懂事,不知道该怎么办事,不了解内阁是一样什么样的官衙,因此闹了不少笑话,类似于司马君所遭到的责骂,我等十人每一个都遭遇过。”
“居然如此?”
“就是如此。”
诸葛亮笑道:“不过后来,我等都反应过来了,内阁,是魏王殿下处理政务的左膀右臂,所做的事情都是魏王殿下亲自交付的事情。
对于我等而言,就是在为魏王殿下分忧,也是在魏王殿下眼皮底下办事,一举一动,魏王殿下都看得见,每一句话,魏王殿下也都听的见。
咱们所做的事情,都是国事,是魏王殿下才能接触到的事情,所以这对于我等而言,就是最大的考验,也是最大的幸运,这样的机会,可不是每一个吏员都能有的。”
诸葛亮架起一块肉放入嘴里,缓缓咀嚼,然后说道:“进入内阁,在整个魏王府之中,乃至于整个魏国之中,都是极其让人羡慕的事情,因为距离魏王最近,最容易得到赏识。
但是同时,这也是公务最为繁忙的官衙,其他官衙都可以按时回家,但是我们不行,我们经常要到繁星满天才能离开,但是天不亮就要来,工作极其繁重,会很疲累,这一点,司马君应该也能明白。”
“是,我知道,内阁的公务的确非常多,非常繁杂,非常忙碌。”
司马懿连连点头:“诸葛君之前是如何挺过来的?诸葛君也被要求十天之内无法适应就要离开吗?”
“是的,一模一样,十天之内不能适应的话,就要离开了,这虽然不在明文规定之中,但也是人所皆知的事情。”
诸葛亮点了点头:“当时,我等十人之中最晚的一个人花了五天适应,最快的,花了两天,全都通过了内阁的考验,成功留在了内阁,没有给魏王殿下丢脸。”
“诸葛君莫不就是那个花了两天之人?”
司马懿试探着询问。
诸葛亮微微一笑:“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十天之内适应内阁如此繁杂的政务和复杂的局面。”
“对!这是最重要的。”
司马懿放下了筷子,朝诸葛亮行礼:“还请诸葛君不吝赐教,懿必有重谢!”
“重谢就不必了,咱们都是同僚,不过是同僚之谊。”
诸葛亮微笑着摆手:“其实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关键是时机,还有说话和请教的方式。”
“方式?”
司马懿有些疑惑:“还请诸葛君详细说说。”
“很简单,就是用对待老师的态度对待指导阁员。”
诸葛亮笑道:“阁员对于我等都是有指导之恩,虽然不是老师,但是也对我等有恩,在极其繁忙的间隙为我等指导,这份恩德,需要我等待之以师之道。
另外就是不要在办公时询问,而要注意多看,多听,看看阁员们是如何谈论政务的,从交谈之中学习,然后,在午休时用一点点时间向阁员请问自己的问题。”
诸葛亮如此一说,顿时给了司马懿一些指点,让司马懿对这些事情有了一些想法。
“原来如此,之前,懿的确是没有考虑到这些。”
司马懿开始反思自己。
之后,诸葛亮又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告诉了司马懿,司马懿听闻,豁然开朗,感谢了诸葛亮之后,便照着做,终于赶在第五天,成功跟上了内阁的办事步伐。
十天之内,司马懿成功地融入了内阁的办事节奏,也和诸葛亮还有徐庶等人一起,开始了愉快的九九六福报生涯,开始愉快的九九六,九九六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充分体会到了这样做的快乐。
加入内阁,开始忙碌,感受着魏王府内其他官员吏员的羡慕,司马懿真的觉得自己很快乐很快乐,整天不回家似乎成为了一种身份上的象征。
郭鹏那边也抽了个空,稍微关注了一下司马懿和诸葛亮等人的工作,得知司马懿被诸葛亮提点,然后才找到了工作的诀窍,郭鹏还觉得有些好笑,有些不可思议。
缘分这个东西,还真是有趣得很。
诸葛亮和司马懿吗?
这两人终究还是走到了一起。
还会相爱相杀吗?
舞台又在何方?
郭某人愉悦的笑了起来。
掌握一切的感觉,真好。
那么,就让故事继续吧。
郭某人翻开了手上所拿着的一份竹简,竹简上所书写的,是关于江东的局势。
这是贾诩送来的任务计划书,贾诩计划让江东的豪强山越联军和孙吴军队来一场决战,然后彻底的输给孙吴军队,被孙吴军队屠戮殆尽,坐看孙吴军队对背叛者的血洗,榨干孙吴政权的最后一丝价值,然后……
张辽的大军虎视眈眈。
“奉孝,你曾对我说过,江东才是我最大的障碍,现在,你认为这个障碍依旧吗?”
郭鹏把手上的竹简递给了郭嘉,郭嘉接过了竹简看了看,然后笑容溢于言表。
“臣之前所说的时候,的确是,现在,江东是大王最大的臂助。”
“哈哈哈哈哈!”
郭鹏指着郭嘉大笑:“奉孝!你真是个彻头彻尾的大坏蛋!哈哈哈哈哈!”
郭嘉被这样一说,也跟着郭鹏一起大笑出声。
他们都是大坏蛋,24K纯坏,坏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整个江东,即将因为他们的这份坏而面临一场空前的浩劫。
这场浩劫的开始是因为郭鹏,结束自然也是因为郭鹏。
不过整个参与的过程之中,郭某人包括魏国的官方势力都极少出现,甚至很少有人现身介入,如果硬要说一个,那么化名王野的贾诩就是唯一一人了。
为了向郭鹏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有存在的价值,以换取郭鹏对家人的优待和照顾,贾诩是愿意倾尽全力的。
尽管亲身赴险从来不是他所喜欢做的事情。
贾诩以叛军联军大军师的身份指导叛军作战,让叛军内的两股势力逐渐合流,互相协作,在孙策去世前后给了孙吴军队沉重的打击。
不过这并不算什么,贾诩甚至觉得这算是自己的失败之作,因为如果成功的话,叛军已经打到京口灭掉孙吴政权了,可现在不仅没有消灭掉孙吴政权,反而让孙吴政权逐渐缓过神来,开始了战略反攻。
在周瑜的一力维持之下,孙吴政权已经完全平定了吴郡,并且在吴郡开始了屯田,以备军需。
在丹阳郡和会稽郡,孙吴军队也开始了战略反攻,势头一片大好,眼看着孙吴军队就要成功平定叛乱,再次稳定吴国了。
而叛军呢?
豪强联军和山越联军凑在一起,不仅没有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反而起了反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大,几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第710章.七百一十九 为了存活,周瑜已经不惜一切手段了
贾诩是真的很辛苦,为这两方调解矛盾,辛苦的头发都掉了不少。
简而言之,就是豪强联军指责山越联军偷袭他们的庄园,抢夺他们的财物和人口。
而山越联军则认为豪强联军把他们当作炮灰用,他们拿走一点东西是理所应当的,双方谁也不欠谁的。
这种窝囊气谁能受得了呢?
要不是前面还有孙吴军队压制着,估计他们自己都能打起来。
饶是如此,贾诩也为他们调停调停的很辛苦。
而贾诩也快要厌倦这种无休止的调停了。
他不断的等待,不断的期盼,终于,等来了郭鹏称王。
郭鹏已经完成了称帝前的最后一个步骤,接下来,只需要最后一个契机,郭鹏就能实现自己最宏伟的目标了。
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贾诩的工作就是重中之重。
他要确保豪强山越联合军在郭鹏实现称王的目标之前不能自爆,以免耽误了郭鹏的大业。
但是同时也要促使最后一战的进行,要促使最后一战在他的预料之中,在他的预设战场之内。
他要让孙吴军队集中主力,把豪强山越联合军逼入绝境,打一场决战。
这场决战的进行地点,就在会稽郡的余姚县,在此之前,山阴县和上虞县都已经被孙吴军队夺走了,孙吴军队的先锋吕蒙非常勇猛,每战身先士卒,屡屡将叛军比如窘境,不得不后退。
上虞县就在不久之前被吕蒙攻取,逼的叛军主力向余姚县撤退。
现在三万多人的叛军聚集在余姚县,准备着向上虞县反击。
不过说实话,屡战屡败,叛军早已师老兵疲,失去了之前的锐气。
若不是贾诩一直用魏国的官职笼络诱惑他们,估计江东豪强为了自身利益还要和贾诩一起战斗,但是山越集团早就溃退走了。
现在这样把他们集合在一起,真是不容易,尤其是在孙吴军队进行战略反攻的情况之下。
多亏了之前贾诩指挥他们打了一场伏击战,把轻兵冒进的一支吴军小部队给全歼了,现在他们依然保持着一定的战斗意志。
而这一段时间,张辽在郭鹏的授意下和贾诩不断的配合,在江边演武,装模作样的训练水兵,以此刺激孙吴领导层,让孙吴认为魏军即将渡河攻击孙吴政权,由此逼迫他们加快平定内乱的步伐。
只要大脑正常,他们肯定会认为魏军这样的表态就是即将发起下一轮进攻的架势,结合当下局势判断,很可能是魏军认为叛军不足以成大事,所以打算亲自下场来剿灭孙吴政权了。
贾诩的估计和周瑜的推测是一模一样的。
这个时候,是建安二年的三月初,此时,郭鹏晋封魏王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江南大地。
之前张辽演武的时候,孙权惶恐不安,但是周瑜却并不担忧,因为那时周瑜得知郭魏集团内部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郭鹏在邺城发起了政治攻势,正在扫荡内部,似乎是要有什么大动作。
内部在进行政治斗争的时候,是无法发动外战的。
虽然孙吴政权已经无力干涉郭魏集团的内部斗争,但是做个评价,评价一下他们内部的问题还是很简单的。
因为有这样的评价,所以周瑜认为张辽演武只是为了虚张声势,那个时候,就是他们平定叛乱的最佳时机。
由此,周瑜指挥军队,在老将黄盖和韩当的支持下,在吴郡和丹阳郡屡屡击败豪强军队和山越军队,彻底重新占据了两郡之地,然后将两郡之地的豪强悉数扫灭,夺取人口,发展屯田,缓缓回血。
与此同时,针对当地的一些士族大姓,比如顾朱张三大姓氏,周瑜没有动手杀,但是也采取了非常强势的态度,勒令他们缴纳沉重的赋税,以此换取孙吴政权保他们的命。
陆家走了以后,这三家虽然也很反对孙吴政权,暗中也帮助过叛军作战,但是魏军迟迟不来,江东本地的豪强联军和山越联军又不怎么争气,被从吴郡和丹阳郡赶跑了。
叛军好走,他们不好走,他们家大业大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又不能像陆家那样直接离开江东,只能捏着鼻子承认了孙吴政权对他们的压制。
缴纳了相当巨大的一笔款项,由此得到了安全,顾氏还被迫嫁了一个女儿给孙权,强行联姻。
周瑜知道顾雍在做庐江太守,是郭鹏麾下的心战好手,侵略江东急先锋,所以专门对顾氏进行严厉打击,顾氏需要缴纳的赋税比朱氏和张氏都要多,家中庶子被迫外出耕种屯田,还多嫁了一个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