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炎
最大的敌人们已经不复存在,还有谁能阻挡郭鹏的前路呢?
话说就算有人想要阻挡,他们这些不愿意被阻挡的人也会一拥而上,把阻挡的势力撕碎,吃掉。
郭鹏的前进,也是他们的前进,郭鹏前进的幅度越大,他们的前进幅度也就越大。
郭鹏要是做了皇帝,他们这些人,难道不会成为从龙功臣吗?
他们难道得不到这份偌大的功业,从而得到家族的累世富贵吗?
郭鹏越强,他们越好,郭鹏地位越高,他们地位越高,相辅相成,早就融为一体,不复有其他的想法。
无论如何,也要推着郭鹏往上走,在这个没有任何保障的时代,郭鹏,就是他们唯一的保障!
郭鹏在雒阳待了几天,接见了雒阳附近的大小官员,纵马将雒阳周边正在恢复建设的村、乡、县都转了一圈,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与此同时,他也把郭瑾和他的小伙伴们带在身边,耳提面命。
“为人主者,不能总是待在城池里,要经常出来走走,转一转,深入到民间,和在地里面耕作的老农们商谈,交流,老农们很少识字,但是却是我们的根基,阿瑾,你要记住,农为国之本,老农们的日子过不好,你的日子也过不好。”
郭鹏将一些上位者需要知道的大实话告诉郭瑾,让郭瑾知道他的朋友和他的根基是什么,而他的敌人又是谁。
最普通的民众,才是他的根基和朋友,他们过得不好,他的日子也好不了。
郭瑾跟在郭鹏身边一起观察田野,看着村庄里辛勤劳作的农民们,下马行走在田野之中,感受着泥土的味道,看着郁郁葱葱生长着的粮食,似乎有所感触。
郭鹏又让郭瑾和陆议、夏侯尚以及曹真三个小子一起下到地里面帮着老农锄草,亲身感受一下农活的不易,做了半天,四人已经累的直不起腰,瘫在地里喘气了。
郭鹏对他们怀抱有深切的期许,期待着他们可以接掌自己的事业,继续往前走,所以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
让他们体会一下民间疾苦,总是好的。
在雒阳停留的日子里,郭鹏还去了当初和卢植一起迎接到刘协的地方,寻找一下过去的记忆,感受一番自己来时的路,再一次确定了自己的决心,不让自己陷入迷茫。
临近到最关键的时刻,自己的内心必须要平静,必须要坚定,不能为了未来的任何事情动摇。
帝王霸业只在一瞬之间甚至是一念之间,无论发生了什么,都不能动摇他的决心和意志。
谁敢阻挡,必然被他残酷的清洗掉。
上位的过程之中,必然伴随着残酷的政治清洗。
有人会死,有人能活,有人会被贬斥,有人会得到晋升。
无论是谁,都不能阻挡他的脚步。
从十二岁抵达雒阳开始,十八年的狗,四年的人,至今,已经二十二年了。
二十二年走过来,三十四岁的郭某人早就心如铁石,不可动摇了。
接下来的生命里,他要成为当之无愧的人上人。
不过就在郭鹏准备从雒阳启程返回邺城的时候,忽然接到了一封信。
并不是说这封信的主人很重要,也不是什么达官贵人,说的也不是什么军国大事。
一个地位不高的郭营新人诸葛瑾,他说的也是一件小事。
诸葛瑾来信说,他终于得到了身在荆州的弟弟诸葛亮的来信。
诸葛亮向他讲述了这些年在荆州的生活,表达了对兄长的思念,并且表示自己决定把叔父诸葛玄的棺木送回家乡安葬,自己也顺便回归宗族。
郭鹏读完了这封信,笑了笑,看着跟在身边的儿子郭瑾,没说什么,就给诸葛瑾回了一封简单的信,说很好,并且建议诸葛瑾把这一支家人迁移到邺城去,别回徐州了。
郭鹏其实很确定,得到了诸葛瑾的消息之后,诸葛亮继续留在荆州不回来的可能性很小。
而且之前,郭鹏决定回到邺城的时候,还让身在邺城的程昱颁布了一道命令。
他说自己要在邺城召开论才大典,在大典上选拔有才华有德行的人进入自己的幕府。
不论来人年龄、出身籍贯以及过往的功业,选拔魏国官员。
对,是魏官,不是汉官。
进行这样的别出心裁的官员选拔,要是以汉车骑大将军的名义进行,多少有些不妥,但是以魏国国君的名义进行,那就很简单了。
魏国,一切都是郭鹏说了算,选拔魏官也是郭鹏主导,郭鹏决定,旁人不得插手。
第631章.六百四十 诸葛亮在荆州
事到如今,魏官和汉官之间谁更有前途,已经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了。
自从荀彧被流放到了车骑大将军政务所内再也没有郭鹏的恩宠之后,但凡是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知道了魏官比汉官有前途。
除了少数脑袋瓜子不好使的守旧保皇派,大部分人实际上已经认同了郭鹏所领衔的郭魏政治集团对天下的支配,至少是在心底里认同了。
实际上的支配已经到来,那么名义上的还会远吗?
郭魏政治集团的各项配置完全不是按照仅限于冀州一地的所谓『魏国』疆域而打造的。
这个规模,这个程度,这个办事力度,完完全全就是按照一个帝国的中央政府规格来打造的,所做的也都是帝国中央政府的事情。
魏国的一应配套措施完全是郭鹏为了在将来更好更顺利地取代汉帝国对全国进行统治而准备的。
现在准备好了,到时候一声令下,各地的魏官们迅速把汉官的头衔扔掉,把汉的旗帜丢到历史的垃圾堆里,竖起魏帝国的大旗,一切就重新开始了,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名义上做个改变而已。
这样的改变最是干脆,最是顺利,也最是可怕。
因为这是郭鹏早就做好的事情,只待一个公布天下的时机。
八国分封之后,汉室的存在和威严已经如同风中残烛,哪怕连象征性的意义都快不存在了。
弘农兵变之后,汉中央从肉体上被消灭的干干净净,就剩个名头,别的什么都没有了。
郭鹏此时此刻选择召开论才大典选拔魏官,也有着试探天下士族子弟之心的想法。
如果响应者甚众,那么就证明不仅在军队和普通黎庶的层面上,连在士人群体之中,自己的郭魏政权也已经有了足够的人心支持。
如果这样,那么到时候以魏代汉,就不会遭到什么大的阻碍,而是顺理成章,是天下人都支持都期待的事情。
若是响应者不够多,那么现在就依然不是时机,还要继续在文化和宣传层面加大力度,更要在政治层面加大打击守旧保皇派的力度。
到时候,荀彧就是第一个被开刀的对象,他的那些倒霉的追随者们也将一一受到专制铁拳的打击。
郭某人打击政敌的手段从来不弱,更不犹豫,之所以不一拳打死,是因为慢慢的折磨比一拳打死更有威慑力。
这是一次试探,属于郭鹏对天下士人的一次试探,到底是接受,还是继续反抗,取决于所有士人。
郭鹏觉得聪明人一定会选择支持,愚钝的人才会选择反抗。
事到如今,准备的已经差不多了,郭鹏的羽翼已经差不多丰满,即将开始自己的一系列操作。
这些士人就算不支持,也只会落得一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我倒要看看你们是支持还是不支持。
于是郭鹏授意御用文人陈琳挥毫创作一篇文章,将本次论才大典选拔魏官的意图完全体现出来,传播到辖下各州郡县,又派人特意往荆州方向快速传播,以求消息尽快在荆州传开。
这是郭鹏在对待江东的军事型心战之外的另一种文化型心战,专门针对荆襄九郡多名士的现象展开的。
对付江东自然可以用军事手段,对付荆州,或许心理战效果更好。
不过事实上,诸葛亮选择回归还是做了一番心理斗争的。
最开始接到诸葛瑾的书信的时候,距离诸葛玄去世不久,诸葛亮刚刚把诸葛玄安葬好,继续在刘表创立的襄阳学业堂进学,精进学问,根本没有考虑过北返的事情。
学业堂是刘表在襄阳创立的官学,雒阳太学被焚毁之后,刘表在荆州逐渐站稳脚跟,于是在数年之后创立了学业堂。
因为荆州的安全,还有刘表本身八厨之一的名望,于是吸引大量北地士人南下,东汉的学术中心转移到了荆州的学业堂内,学业堂内的藏书教习等盛况不输于东汉太学。
而当时的北地战乱不休,只有郭鹏在临淄创立的临淄官学还能吸引一部分学者和学子前往,不过因为频繁的战乱,吸引力并不如襄阳学业堂。
诸葛玄在荆州数年,看到北方战乱不已,已经对北返没有信心,觉得诸葛氏需要在江南安家立命了,于是就开始一门心思的在荆州钻研门路,铺设关系网络。
琅琊诸葛氏不是一流士族,甚至在二流士族里也只能算是末流,比起郭鹏出身的郭氏还要不如。
郭氏好歹还是家世衣冠,世世代代掌管法律解释,在中央朝廷有接近世袭状态的一席之地,而诸葛氏属于徐州当地的小士族,地方二千石的官职就是极限了,甚至不能在中央立足。
如此这般的诸葛氏到了荆州自然也没有太好的发展前途。
诸葛玄本人因为是刘表的属吏而得以立足,但是这并不足以让诸葛氏立足。
诸葛玄一门心思拉关系,终于和荆州各大家族,蔡氏,蒯氏,庞氏和黄氏都扯上了关系,为诸葛氏的立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数年如一日的钻营,抱着病还帮诸葛亮定下了与黄承彦之女的婚事。
随后,诸葛玄耗尽心血一命呜呼,诸葛亮悲痛之下,也是无可奈何,继承了诸葛玄留下的关系网络,小心经营,撑起门面。
他还年轻,本来还没到成年的时候,不过为了顺应诸葛玄的期待,他在诸葛玄病重的时候行了冠礼,取字孔明,迎娶了妻子黄氏,奠定了诸葛家的门面,让诸葛玄放心的去了。
诸葛玄去世以后,诸葛亮一边操持生活,一边继续在学业堂里读书,精进学问,和孟建,石涛,崔钧,还有徐庶为友,互相交游,切磋学问。
本来日子过得也算踏实。
结果天下风云际会,局势大变,先是袁术造反称帝,建立陈国,然后被征北大将军郭子凤打败,消灭掉。
本以为天下会恢复安定,结果弘农朝廷来了一个八国分封,撕裂天下,荆襄士人听闻刘表有称公之意,群起反对,在学业堂大肆商议这件事情,引起舆论极大关注。
诸葛亮没有参与讨论,不过刘表确实被逼无奈无法称王,可是紧随其后徐州变故,陶谦称公,引起徐州人的全面反抗,徐州陷入战乱之中。
不久之后陶谦病死,车骑大将军魏公郭子凤入主徐州,自此,中原基本平定。
当时得知徐州动乱的消息之后,诸葛亮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生怕自己的家族会遭到不幸。
随后得知徐州被郭鹏平定,之后不久得到了诸葛瑾的家书,诸葛亮才算是安心。
也就是那个时候,诸葛亮得知诸葛瑾被郭鹏辟召入府,成为郭鹏的属吏,为郭鹏办事,诸葛氏安全了。
诸葛瑾于是希望诸葛亮可以回家,不要继续留在荆州了。
荆州很危险。
第632章.六百四十一 天下大势在魏
荆州的确危险,但是北返,诸葛亮当时没有这样想。
因为对于他而言,荆州的意义很大。
诸葛玄把命都赔上了才为他在荆州打开了局面,结果诸葛瑾却让他回去,这对得起诸葛玄的呕心沥血吗?
诸葛亮不想对不起诸葛玄的呕心沥血。
而且天下局势未变,郭鹏大体上统一了河北、中原,但是局势并不明朗,战乱依旧,荆州还是很安全的。
兄弟两人分散开来,对于家族传承未必没有好处。
可是随后,天下局势再变,还是大灾变——
天子罹难,不幸丧生,整个弘农化作飞灰,汉家天下摇摇欲坠,失去了皇帝,天下人迷茫不安,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这种情绪也蔓延在学业堂内,学业堂内的数千名学者、学子为此感到惶恐不安,更有甚者为此嚎啕大哭当街狂奔以至于摔伤了自己。
诸葛亮也是此中一员,在天下大势面前只能被动应对的芸芸众生的一员。
其后,车骑大将军、魏公郭鹏宣布西征关西之地,剿灭使天子罹难朝廷崩溃的凉州人,为天子报仇雪恨。
虽然功成,但是天子罹难已成定局,朝廷崩溃也成定局,天下大势该怎么走,依然没有一个说法。
新皇帝属于谁?
是哪位刘氏宗亲?
没人知道,也没人敢说,因为天下事实上的分裂,使得这个皇帝想要得到天下人的认同,几乎不可能。
没有一个大汉皇帝,难道还能有一个统一的大汉帝国吗?
天下学术中心之内,云集各州学者、士子,却没有一个人可以给出结论。
因为他们心里都清楚,真正用有这个资格和权力的人,不是他们。
而是在北方,那个正在东征西讨威名赫赫的车骑大将军魏公郭鹏。
中原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基本上平定了,没有在荆州扎根成功的各州学者、士子们思来想去觉得荆州已经不是一个好去处了。
他们当初来荆州,是因为中原还很混乱,还处在战乱之中,为了躲避战乱,躲避贼匪和黄巾贼,他们不得不逃到荆州来避难。
这是主要原因,学业堂的建立是次要原因。
现在中原平定,都在郭鹏的统治之下十分安稳,邺城学宫的名声也渐渐起来了,蔡邕和汝南袁氏唯一继承人袁嗣领衔的教育团队在邺城学宫坐镇,看起来还是蛮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