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270章

作者:御炎

  “两个月有余。”

  “路上安全吗?”

  “托魏公扫平叛逆之福,一路平安。”

  郭鹏问一句,荀攸答一句,言简意赅,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多余的废话。

  有意思。

  郭鹏点了点头。

  “你来的很巧,孤方才进位魏公,你就来了,荀氏还是挺有远见的。”

  郭鹏这话说的有些讽刺的意味,不过荀攸并不当回事。

  “乱世当头,为求自保,不能不有远见,此乃人之常情。”

  轻飘飘一句话就打消了紧张的气氛。

  郭鹏不得不赞叹一声,这个荀攸会说话。

  “你说的对,孤也是这样认为的,时值乱世,天下大动,没有远见的人和家族,怎么能安然度过呢?荀氏不愧是荀氏,聪明,有远见,但是好像并不是所有荀氏子都是如此,公达,你说对吧?”

  郭鹏站在荀攸的身侧,斜着眼睛看着荀攸。

  荀攸依然面不改色。

  “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荀氏如此,天下人也如此。”

  “公达以为孤进位魏公是对的还是错的?”

  郭鹏不再和荀攸绕圈子,直指核心。

  “攸以为魏公进位,实至名归,无需多言。”

  “当真?”

  “当真。”

  郭鹏沉默了一会儿没有说话,参谋台官署中的氛围顿时变得十分紧张。

  没人敢说话,这平静的很不自然,很不舒服。

  可它就是那么的平静。

  郭嘉,戏忠,陈宫,还有其他的官员,打量着郭鹏和荀攸。

  郭鹏会再次接受荀氏吗?

  还是说,拒绝?

  一切只在郭鹏的一念之间,一念之间,荀氏未来的命运如何,就将见分晓。

  荀攸面不改色,眼神平静。

  只是不知藏在宽大的袖子里的手是否已经攥紧。

  郭鹏微微笑了笑。

  “南匈奴久居并州,蚕食我土,趁我中原大乱,南下侵扰,掳我民众,我深恨之,是故,我打算动兵北伐南匈奴,公达有何策教我?”

  话音一落,紧张的氛围瞬间消失了。

  荀氏的未来,保住了。

  荀攸的眼睛一闭一睁,快速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向郭鹏行了一礼,看了看郭鹏的军事地图,然后开始了细致的分析。

  双方态势,双方实力对比,双方互相之间对战的决心。

  郭鹏的优势和劣势,南匈奴的优势和劣势。

  最后得出结论——南匈奴必然覆亡,郭鹏必然胜利。

  半个时辰以后,荀攸被郭鹏拜为魏国参谋台参谋,跟随在郭鹏身边参议军机,参与处理军国大事。

  荀攸被魏国接纳了。

  让郭鹏很满意的是,荀攸从始至终都没有提到荀彧半个字。

  对于这一点,郭鹏很高兴,在程昱面前也很是赞赏荀攸的聪慧。

  “和文若比起来,公达聪明多了。”

  郭鹏笑着说道:“文若要是有公达的聪明劲儿,也不至于如此。”

  “主公以为,荀公达能用?”

  程昱为郭鹏倒了一杯饮料,双手奉给了郭鹏。

  郭鹏接过,饮了一口清甜的饮料,点了点头。

  “荀公达能用,荀公达比荀文若知道分寸,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荀公达也知道我要的是什么,不要的是什么,他不会做多余的事情。”

  郭鹏放下了饮料杯,缓缓说道:“荀公达专擅军事,对我而言自然是好的,其人对战法战策和古代战例有很好的研究,虽然不曾参与军事行动,但是我看得出来,他很踏实,并不浮夸,我认为,可以一用。”

  “那荀氏……”

  “先放着吧,保持现状。”

  见郭鹏如此说,程昱也不反对,而是问道:“荀文若也就这样放着?”

第485章.四百八十五 八国分封

  “放着。”

  听了程昱的询问,郭鹏面色转冷。

  “荀文若有才华,还有大才,大才当然是多多益善,不过,也不会是少了他就不行,荀文若没有旁人想象的那么重要,我想用就用,我不想用就不用,为了利益,他们不会舍不得一个荀文若。”

  “那主公以为,这些士族高门都可以用吗?”

  “用,为何不用?不用他们,我还能用谁呢?”

  郭鹏摇了摇头:“但是,他们和荀文若一样,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重要,若是认不清这一点,我会帮他们认清楚,仲德,此番行动,你还是负责留守,我让元皓做你的副手,你要盯着点弘农方向,一旦弘农方向出现问题,若我在外,你要及时通知我。”

  “明白了。”

  程昱果断点头。

  自己这边的问题整理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弘农方面的问题了。

  张济,段煨,这两个认不清自己的实力和时代潮流的蠢货,又会怎么行动呢?

  郭鹏有些期待了。

  八月底,郭鹏进位魏公建立魏公国的消息传回了弘农,段煨和张济得知这件事情的时候,高兴的差点跳了起来。

  他们立刻找到了贾诩,开会。

  “郭子凤已经登位了,他已经是魏公了,还建立了魏国,现在,我们已经没有任何可以担忧的地方了,就算出了问题,那也是郭子凤的问题,和我们没有关系,你说呢,文和?”

  段煨失去了往常的冷静,非常热切的看着贾诩。

  张济也非常热切的看着贾诩。

  贾诩默默地看着他们两人。

  “二位将军当真决定了?”

  “废话!说了多久了?”

  张济不耐烦的一挥手:“郭子凤已经做了第一人,我们就做第二人和第三人,文和,你不想做?”

  “诩没有那个资格。”

  贾诩默默摇头:“二位将军想好各自的封号了吗?”

  “那是自然。”

  张济得意的点了点头。

  经过之前的商量,张济和段煨确定了他们各自想要的封号。

  两人知道他们所待着的地方已经残破,为了和谐,两人就象征性的相约以长安为界。

  长安以西属张济,以东属段煨,张济求封号『雍』,段煨则取封号『虞』,两人各自封公。

  话虽如此,但是无论是长安以西还是长安以东,都已经是地广人稀的状态了,凉州可能都比关中要好一点,所以本着这样的想法,军力比段煨强大的张济得到了长安以西的地盘建立雍国的待遇。

  长安以西的司隶校尉部和凉州就归属了张济。

  段煨无奈,只能拿走长安以东的地盘,建立虞国,但是从长安到洛阳这一带,也真的是没什么人烟了。

  所以两人依旧驻军在弘农,弘农郡一分为二,以弘农皇宫为分界,西边归张济,东边归段煨,等于是张济占据了一块飞地。

  没办法,人烟最多的就是这里,离开这里,就没有地方能补充军粮了。

  于是这样一划分,两人都成为了响当当的国君,把雒阳以西的地盘瓜分了一下,就留下了一座弘农皇宫给小皇帝,连弘农城都不放过。

  然后,根据贾诩的最初提出的那个“玩笑话”,两人又想着与其到时候被针对,不如把大家一起拉下水,谁也别说谁。

  贾诩假意阻止,严辞斥责两人,两人大怒,怒斥贾诩,不准他再说话。

  随后,段煨和张济商议着,商议出了一个结果。

  给益州牧刘璋封王,送去封号『蜀』,准以益州为封国地,建立蜀国,自称蜀王,待遇一如汉初异姓王诸侯国,和郭鹏一样,准置百官公卿,建立宗庙祭祀先祖。

  给荆州牧、镇南将军刘表封王,封号『楚』,准以荆州为封国地,建立楚国,自称楚王,待遇和郭鹏一样。

  又给名义上的扬州牧、振武将军刘繇封王,封号『吴』,准以江东部分的扬州四郡为封地,建立吴国,称吴王,待遇一样。

  宗室三王分封完毕之后,张济和段煨又很恶趣味的给徐州陶谦封公,封徐公,准以徐州诸郡为封国地,建立徐国,待遇一样。

  正巧此时孙策派人给朝廷上贡,求一个重号将军,方便他在江东进行统治。

  段煨和张济当年都在董卓军中和孙策的老爸孙坚干过仗,知道孙坚的勇猛,又知道孙策已经在江东占据了优势,本着搅屎棍的心理,两人又想到了一个很恶趣味的想法。

  将刘繇的吴王封号改为越王,封号变成越,封地为豫章郡和会稽郡,建立越王国。

  然后把丹阳郡和吴郡封给孙策,把吴的封号也给了孙策,封吴公,准建立吴公国。

  把江东部分的扬州一分为二,交给刘繇和孙策,让他们自己斗去。

  管他生死。

  如此一来,张济和段煨就很开心的发现整个汉帝国忽然间多出了好多个国中国。

  郭鹏的魏公国,陶谦的徐公国,刘璋的蜀王国,刘表的楚王国,刘繇的越王国,孙策的吴公国,再加上张济的雍公国和段煨的虞公国。

  八国并立。

  天下好像一瞬间就回到了汉初,回到了那个刘邦建立的汉帝国和很多异姓诸侯王的王国并立的时代。

  但是在贾诩看来,比起汉初,这个局面更像是战国时期。

  同样,郭鹏也是这样看待的。

  郭鹏第一时间得知了张济和段煨的『分封计划』,并且表示许可,觉得这个分封计划还是挺完善的,一个都没有落下,连半死不活的陶谦和刘繇都没有落下,一起照顾到了。

  大的诸侯国并立,而周王室十分虚弱,几乎没有控制诸侯的能力。

  很显然,现在的汉天子不就是和周天子一样吗?

  有什么兵马?有什么将领?有什么实力?

  一个光杆司令,连人身安全都值得商榷,更不要说其他的事情了。

  汉天子的存在已经等于是周天子了。

  现在,就看那些野心勃勃的诸侯们到底会不会接受这些赐封,摇身一变,成为正大光明的诸侯。

  答案是肯定的。

  郭鹏对此毫不怀疑。

  于是郭鹏放心的整备军队,安排将领,随时准备对南匈奴发起破袭。

第486章.四百八十六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