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1467章

作者:御炎

  根据他的考察,他发现法正气量狭小,锱铢必较,是一个典型的有恩必还有仇必报之人,这样的人最适合坐在司隶校尉这个位置上。

  郭鹏的程昱死了,但是司隶校尉不能没有人选。

  郭瑾选出了自己的“程昱”。

  法正就任以后,似乎是为了向皇帝展示他并不比程昱要差,于是立刻就程昱之前调查的私盐贩售案展开了调查。

  他派出很多人四下里调查,目标直指诸葛亮兼管的盐务司。

  似乎想要用对诸葛亮的攻击表示自己对皇帝的忠诚,表示自己不畏惧诸葛氏背后的任何政治网络,只忠心于皇帝郭瑾一人。

  诸葛亮上表给郭瑾,对此事进行了一番解释,并且说到了最核心的问题——只要有专卖,必有贪腐,必有私盐。

  抓可以,但是抓不完。

  诸葛亮兼管盐政数年,已经很大程度上革新了盐政弊端,增加了盐务收入。

  但是与此同时,他多次上表给郭瑾,称盐务问题并非是反腐就能解决的,若要解决,必须下大决心。

  要对盐铁专卖的局面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如此才能改变贩私盐屡禁不止的局面。

  郭瑾知道诸葛亮已经尽其所能把盐务做到最好,但是至于要不要改变盐铁专卖的局面,他还在犹豫之中。

  他在犹豫的时候,法正就已经掀起了对这一轮私盐贩售的打击,急切地想要立功。

  诸葛亮再次上表,请皇帝做出决断,至少一点一点的放款对盐务的控制,否则总是这样打打杀杀不是办法,盐务收入在魏帝国的财政收入组成之中虽然不小,但也不是最为必要的那一个。

  为此,朝堂上争议之声颇大,不少人觉得这是诸葛亮在试图撇清自己和盐政弊端的关联,用心险恶。

  新的一轮政治斗争近在眼前,而这一切,郭鹏已经毫不在意了。

  蔡邕的死像一个预告,开启了随他打天下的老人们逐渐离世的进程,短短数年,很多老臣相继离世。

  这个势头一经开启,就绝对不会停下。

  程昱没了,没过几个月,田丰也没了。

  田丰比程昱年轻,但是常年在云州那种地方工作生活,过于劳累,体质不佳,虽然之后调任洛阳,但是身体一直都不好。

  兴元八年年末,田丰染上疾病,未能治愈,病逝于洛阳。

  这对冤家一个年初,一个年末,相继离世,郭鹏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还有什么账没有算完,要赶着到那边去算账。

  想了想,郭鹏也觉得好笑。

  虽然他们都没了,但至少在那边,两人不愁没有人作伴,在那边也可以继续争斗,没有他捣乱,两人可以尽情的你来我往,斗个欢快。

  一定是这样的吧……

  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一个人的死亡并不代表什么,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不会因为少了谁就世界末日。

  同样发生在兴元八年的还有郭鹏的儿子郭珩外出封国,以及罗马内战的正式开始。

  罗马内战不是魏帝国可以干预的,但是双方都保持了理智,对于魏帝国的外交官员和商队给与了最大程度上的保护。

  尽管如此,在罗马内战进行的这段时间里,魏帝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必然受到影响。

  但是对此,魏帝国早已有了应对经验,各方准备有条不紊的展开,加上对西蜀国和南吴国的贸易火热展开,必然不会造成当年西北二州三府那样的危机。

  在郭鹏规划之中,西秦国在镇西都护府往西,哈萨克斯坦的西部,往西走能走到伏尔加河流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回旋余地。

  有魏帝国一路往西的开拓,镇西都护府的建设成功对于西秦国的建设还是有积极意义的,他们一路往西出发去建国,可以通过西域的丝绸商路给予充分的支援和帮助。

  而且郭瑾还有一些私心。

  让郭珩出发建立西秦国,除却朝廷管理给与的支援之外,他一定还是需要很多其他的物资,要订购的话,自然就需要通过西域的途径。

  如此,不仅可以把西北商业重新拉起来,还能通过税收回点血,不至于总是把大量资金投给封国,而无法从封国身上得到什么收益。

  通过对郭珺建立的西蜀国的“援助”,郭瑾尝到了甜头。

  他知道,郭鹏规定的无偿援助之外,封国们还需要很多其他的援助,这些援助不在无偿援助的范围之内。

  需要的话,就算是亲兄弟,也是要明算账的。

  大家做下来谈生意,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是吗?

  郭瑾把内廷相关官员派驻到西蜀国,通过和郭珺的直接联系,敲定郭珺需要的各项物资,郭珺会用钱或者当地的一些矿产、特产来购买,魏帝国则负责用船只把这些物资运抵西蜀国。

  如此一来,就实现了双方的商业互通。

  随着郭珺不断在印度大陆实现军事胜利,不断地战胜当地土著、吞并他们的土地以扩大势力范围,他所拥有的财富也不断增加,需要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郭瑾和郭珺兄弟两人就通过这种额外的贸易进行交流,郭珺的扩张红利也有一部分被郭瑾吞下了肚。

  郭珺那边最拿得出手的就是战争获取的大量土著青壮男女,所以很多物资也是用这些本地土著交换的。

  一船一船的土著奴隶被运送到魏帝国参与江南大开发的辛苦劳作,一船又一船的物资也通过魏帝国的港口被输送到西蜀公国,让郭珺拥有更强的实力。

  这是大家的双赢,输家是当地土著。

  之后这样的模式还复制到了郭琼的南吴国,效果一样很好。

  南吴国有巨大的水利建设需求和毁林开荒需求,对猛火油和工程人才的需求很大。

  除却无偿援助之外,郭瑾通过这两点和南吴国做生意,做的也是风生水起,也能捞到很多劳动力回来。

  当然,郭琼目前还在起家阶段,郭珺都已经在扩张阶段了,还是和郭珺生意赚得多。

第1637章.一千五百五十七 淮河上冻了

  郭珺如今的势力范围大约已经有一个扬州那么大了。

  多年扩张之下,让他统治着超过六百万的土著居民和七十万左右魏人,拥有常备军队约四万人。

  不仅如此,他还在摸索中建立了一套制度。

  一套方便让少数人成为统治集团统治多数人的邪恶制度。

  首先,让魏人高高在上成为一等公民,享有种种特权,比如受教育权、考试权,还有经济上的利益。

  于是魏人群体对他拥有最强的向心力和忠诚,紧紧团结在他的周围,而他的主要官员和军队就来源于此。

  其次,早期主动投降合作的土著居民们成为西蜀国的二等公民。

  这一部分土著居民包括注辇国、哲罗国等早期和郭珺接触的国家之中的带路党、原先的权贵们。

  在郭珺消灭哲罗国注辇国等国家的时候,他们主动投降、带路,甚至反戈一击,促成了母国的崩塌。

  因为他们的合作让郭珺成功吞并他们的母国,从而得到了这样的地位。

  除了魏人之外,他们就是最高贵的阶层,他们也拥有一系列的特权。

  比如可以当中低级官吏,可以加入统治阶级,子弟可以参军,享有和魏人士兵一样的待遇,甚至可以和魏人通婚,还能和魏人一起剥削压迫下面的层级。

  可以说是最欢迎也是最愿意接受魏人统治的一群人,为了郭珺的统治,为了西蜀国政权,他们可谓是殚精竭虑。

  接下来就是那些后续兼并战争之中先后投降没有主动对抗的本地土著。

  抵抗者失败之后,这些人看到了魏军的强大,他们畏惧,不敢对抗,于是主动放下武器投降,算是功劳。

  但是因为投降的时间比较晚,没赶上二等公民们带路的热潮,所以只能屈居三等公民。

  这群人人数最多,作为三等公民,也有一定的人身权利。

  他们基本上都是务农者,承担赋税和重要的徭役,同时也可以作为魏军的仆从军和辅兵出征,立下一定的功劳,享有一定的权利。

  但是他们不能和一二等公民通婚,也不能接受教育,更不能当官,没有上升途径,只能一辈子生产、工作,当工具人。

  尽管如此,他们的地位一样比下面的层级要高。

  剩下的基本上就是贱民了。

  他们在郭珺的征服战争中进行了抵抗,努力战斗,不投降,对魏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杀伤,所以没有被宽恕的可能。

  抵抗失败之后,这群人和他们的后代、追随者全部被打为贱民,成为最低贱的人群。

  这些人被剥夺一切人身权利,活的如猪狗一般,苦苦劳作,被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什么地方。

  和四十年前东汉帝国治理下的普通农民一模一样。

  不过就算是这群人之中,根据抵抗烈度的高低程度,郭珺还人为给他们划分了层次等级,在第四等的贱民之中还划分出三个层级。

  不同的层级对应的劳动责任不同。

  相对较高的层级可以从事一些较为轻松的活计,比如为高等层次服务,进入权贵之家做做家政之类的。

  下等的则是脏活累活苦活要命的活儿无处不做,采矿啊苦力啊之类,他们是主要的劳动力。

  为了进一步监督、压榨他们,郭珺还专门从贱民之中的前两个层级选人监督管理,稍有问题,就把他们也打入最底层的下等人。

  这一套规则相当的狡猾、残酷、卑劣、肮脏。

  但是不得不说,这很有效果。

  魏人数量很少,若不纳入本地人协助统治,说不准什么时候政权就要被推翻了。

  为了不让他们联合起来进行暴动以影响西蜀国的稳定,郭珺在摸索中建立了这样的统治秩序。

  通过学习郭鹏对付降民们拉一派打一派的手法,确保魏人的统治地位不动摇,郭珺思虑良久,亲自观察民情,甚至参考了这帮人原先的生活形态,定下了这一统治秩序。

  郭珺给七十万魏人建立了学校,吸纳所有适龄人进入学校学习,同时也接纳二等公民们的子女进入学校,和魏人一起学习。

  让他们说汉话,学汉字,穿汉服,通婚,吃一样的食物,用一样的餐具,生活习惯全面汉化。

  一系列的特权待遇让他们自我感觉高高在上,很快成为精神魏人,转而协助郭珺的统治集团,帮助他们统治、压迫土著们。

  这不仅缩减了郭珺需要付出的统治成本,还增加了他的统治收益。

  而为了消灭土著们可能进行的反抗,一旦什么地方发生暴乱,则立刻出兵镇压。

  然后把主要组织者杀掉,剩下的参与者全部装船卖到魏国本土去消化掉。

  不仅缓解了矛盾,还能赚钱——魏帝国本土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实在是很大。

  统治秩序定下之后,郭珺还特意写信询问自己的兄长和父亲,他的这套规则里还有什么漏洞。

  郭瑾看了以后叹为观止,认为这样一来,西蜀国的稳定和扩张将相对容易,魏人的地位也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通过对母国的联络和学习,确保一二等公民在武力和智力上的优势,断绝下层通过教育获得提升的可能,封死教育途径,采取愚民弱民之策,把他们变成单纯的生产工具。

  如此一层压着一层,一层想要做点什么,只能针对上一层,而无法针对最顶层的统治者,因为他们无法触碰到。

  郭瑾把郭珺的信拿去给郭鹏看,郭鹏看了以后有点吃惊。

  他可没有特意传授这种统治方法给郭珺,看起来,这似乎是郭珺自己自发领会的统治艺术。

  统治也是一门艺术,有人掌握得好,有人掌握的不好。

  很显然,至少郭某人的这个儿子自行领悟了少数对多数有效的统治方式,日不落帝国崩塌之前,用这种方式给当地注入华夏基因,等数百年以后,这里,可就真的深深地打上华夏的烙印了。

  郭珺的方法值得借鉴,于是郭鹏让郭瑾写信给当时正在艰难开拓的郭琼,告知他统治的艺术,打算让他也学一学这一类艺术。

  郭瑾对此很有感触。

  “父亲让弟弟们外出封国建立基业,是真的担心我魏也会出现前汉的问题,让百姓没有生路,从而可以坐船出海求生吗?”

  郭鹏点头。

  “当然,或许说,是一定。”

  郭瑾有点不开心。

  “父亲以为,魏国交到儿子手上,是一种错误吗?”

  “交到谁的手上都一样,交给你还相对好一些,阿瑾,这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做好你能做的事情,把权力传承给下一代,就够了。”

  郭鹏面色淡然,毫无情绪波动。

  “父亲为魏国准备的一切,儿子都在尽力夯实、维护,父亲不允许地方出现豪强势力,儿子努力抑制,绝不姑息,父亲厌恶贪腐,儿子努力惩治贪腐,绝不留情,魏国才有如今的繁盛。

  父亲眼见盛世,为何能说出此等丧气的话?这是父亲您建立的基业,您创立的魏国,您难道不想魏国基业千秋万代,永远传承下去吗?父亲,儿子不懂。”

  郭瑾大声的询问自己的父亲,倾诉心中的不满。

  郭鹏叹了口气。

  “哪里有万世之国呢?皇帝啊,上一个万世之国,已经二世而亡了,你想让魏国二世而亡吗?”

  郭鹏用郭瑾自己的问题反问郭瑾,郭瑾顿时无言以对。

  “儿子竭尽全力,魏国也会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