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1419章

作者:御炎

  这样的问题现在是没有了,但是不久以前,这样的规则已然通行于世,是太上皇郭鹏杀了几万人才得以变革的规章制度。

  程昱这样的出身在前汉,最多也只能做个吏,断然做不成官。

  “这就是你甘为人手中刀的原因?”

  枣祗还是不能理解。

  “这还不够吗?知遇之恩,帮我改变命途,让我东阿程氏一跃而上成为士族,这还不够吗?”

  程昱长叹一声:“现在虽然没什么意义了,但是我能走到今日,又如何不是太上皇的恩德呢?舍弃此身,做他手中刀,又有什么不可以?你们这些顺畅做官的高门子弟又如何能懂我?”

  枣祗咽了口唾沫,只觉得莫名的心虚,但是却又不愿承认程昱的内心。

  “尽管如此,你……你就不担心你的家人吗?你不担心你的儿子吗?”

  “不担心。”

  程昱摇了摇头,开口道:“我一点都不担心,我为什么要担心?我若担心,你们还会怕我吗?我只有不担心,才不会担心。”

  枣祗无言以对,但并不服。

  “以除却贪腐为名,行排斥异己之实,这样的事情,可以吗?”

  程昱冷笑一声。

  “以天下大义为名,行谋取私利之实,这样的事情,可以吗?”

  枣祗一惊。

  “我没有!”

  “他们有!”

  程昱一伸手指向了前方那些被押走的官员的背影:“做着卑鄙的事情,却还想要占据大义名分,这才是最大的无耻!如此无耻之人,正适合程某这样的老贼用卑鄙的手段来对付!”

  枣祗呼吸一滞,竟不知道该用什么典故来反驳程昱。

  可他依旧不认为自己是错的。

  “纵有无耻之徒混迹其中,我本心不改!程仲德,你若能找到我丝毫违法乱纪之举,我当场自尽!绝无二话!”

  “除你之外,怕是没有其他人敢这样说了吧?”

  程昱冷笑:“枣部堂,一群满怀私心之人,纵使有大义名分,难道可以真正做大事吗?他们只是为了一己私利罢了,重农抑商四个字,在你眼里是大义,在他们眼里,就是利益!

  你以为你是用他们做刀,可在他们眼里,你才是那把刀啊,枣部堂,你说程某是人手中刀,程某知道,程某心甘情愿,可你却不知道你也是旁人手中刀,难道你还觉得你是执刀人吗?”

  程昱一番话如平地里一声炸雷,在枣祗耳边炸响。

  枣祗呆立当场,一句话也说不出口,脑袋一片空白。

  “程某若是你,就该自请乞骸骨,自此告别官场,以防晚节不保,你清廉一生,还是少做蠢事,免得身败名裂还不自知。”

  程昱怜悯的看了一眼枣祗,摇了摇头,手持法刀离开了民政部官署,留下呆立当场的枣祗站在门口一动不动。

  过了一会儿,诸葛瑾从官衙内走了出来。

  “部堂,他们都走了,部堂还是进来吧,有些事情可以商议商议了。”

  枣祗没有动静。

  “部堂?”

  诸葛瑾疑惑地看向了枣祗。

  枣祗面色如常,没什么奇怪的地方。

  “部堂?”

  诸葛瑾又唤了一声。

  “子瑜。”

  枣祗发出了有些沙哑的声音。

  “我在。”

  诸葛瑾应诺。

  枣祗转过头看向了诸葛瑾。

  “你觉得,我是人手中刀,还是执刀人?”

  “……”

  诸葛瑾很诧异,不知道枣祗为什么这样问。

  “部堂为什么这样问?”

  枣祗看了诸葛瑾一会儿。

  “没什么,有感而发罢了,还有,就是忽然间有点羡慕程仲德了。”

  诸葛瑾顿时感到十分惊悚。

  “部堂,您没事吧?”

  “没事,我是说真的,真的有点羡慕程仲德,他至少知道自己是人手中刀,而我浑浑噩噩,混迹官场数十年,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执刀人,还是手中刀。”

  枣祗转过身子,有些踉踉跄跄的往官署里走。

  诸葛瑾连忙上前扶住了枣祗。

  “部堂,程仲德说了什么?”

  “程仲德他……”

  枣祗望着官署内来来去去慌乱的如热锅上蚂蚁一般的部下们,张张嘴说出几个字,却始终没能说出来。

  “罢了,没什么,子瑜,今后,我若不在了,你当好自为之,一定要认清楚自己到底是执刀人,还是手中刀,当然,该反对的还是要继续反对,谁敢对土地动手,你就要和他死拼到底!这不会错!”

  枣祗死死握着诸葛瑾的手,死死地盯着他,几乎是咬牙切齿的说出这样的话。

  然后,他松开了手,自顾自的往里走,背影看上去总有些凄凉。

  诸葛瑾不明白,枣祗到底听到了什么,才会变得如此凄凉。

  枣祗一直是一个很坚强的人,至少在他看来是这样的。

  当然诸葛瑾更不会想到的是,随着程昱掀起廉政风暴愈演愈烈以至于洛阳朝廷人心惶惶的时候,枣祗默默地向皇帝郭瑾上了一份告老还乡的奏表,正式乞骸骨。

  那是兴元二年六月十三。

第1576章.一千四百九十六 天威难测

  兴元二年六月十三,民政部尚书枣祗正式向皇帝郭瑾上表乞骸骨。

  他表示自己年老力衰,体弱多病,精力不济,已经无法继续承担民政部尚书的重大职责。

  民政部尚书职权重大,靠他一个老朽,实在难以继续承担这样的重任。

  太上皇因为精力不济而退位,将皇位禅让给当今天子,这是高风亮节之举,他的德行远不如太上皇,但也愿意在这种事情上学习太上皇,退位让贤,把重要的职权托付给精力更强的年轻人。

  而他已经年老,无法继续履行职责,不求荣耀归乡,只求天子能允许他乘坐一辆牛车,带着老妻和仆人,安然返回家乡度过余生。

  能够这样,他就十分满足,不敢再有其他的奢望,还望天子同意他的请求,让他以老迈残破之躯回归家乡。

  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本来人心惶惶的洛阳官场为之震惊。

  枣祗是元从老臣,从魏帝国建立开始就做民政部尚书,至今十五年,是魏帝国民政土地方面当之无愧的一把手,非常资深,非常有权威性。

  郭鹏建国之初并没有提出要搞什么任期制度,直到他统治后期,延德十年才提出要搞任期制度。

  中央部门尚书这一类的官职的任期为七年,枣祗虽然做了远不止七年,但是要从延德十年开始算,并不回溯,所以枣祗的任期并没有到。

  他完全可以等到兴元四年左右再顺顺当当的离任,到时候做什么职位,或者加什么官衔荣耀归向之类的,那也是他自己的选择,他有选择。

  结果他忽然主动辞职了。

  枣祗年龄并不算太大,也就五十多岁,精力勉强还算过得去,身体也比较健康,最近没什么大病大灾之类的。

  当然,大家都知道枣祗的辞职并非是因为他的年龄或者是精力不济什么的,主要原因,当然是和皇帝之间的矛盾。

  因为西北商业的危机,枣祗牵头给皇帝施加政治压力,皇帝非常生气,于是使用了登基一年多都没有使用过的终极杀器程仲德,掀起廉政风暴,重点打击民政部。

  第一波就带走了二十三个民政部官员“协助调查”。

  谁都清楚,真要细细的查下去,每个部门都有那么些手脚不干净的,太上皇在位时多次掀起政治风暴,把统治阶级的血都给换了一遍,也没能解决掉官员贪腐的问题。

  平心而论,魏帝国官员,尤其是中央官员的待遇那是真的不错,但是人呐,贪心不足,一朝权在手,想要钱那实在是太容易了。

  不管怎么说,大家都知道,程仲德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然能以雷霆万钧之势给贪腐官员沉重一击,给诏狱里增添新丁。

  而且大家也都明白,打击贪腐在皇帝这边已经是一个排斥异己的手段了,不动则已,一动,必然要见血,以打击贪腐之名打击政敌简直是灵丹妙药,无往而不利。

  自然,这要怪也的确怪不到当今天子头上,西北商业是在太上皇时期决定的,当今天子不过是个继承者,背锅侠。

  他们没能从太上皇那边占便宜,看新天子下手比较软,就觉得似乎可以从新天子这里搞点什么好处来。

  正好又撞上了西北经济危机,素来以反对西北商业出名的枣祗在前面冲锋陷阵,牛鬼蛇神们自然也愿意用枣祗当挡箭牌,让他冲锋陷阵大声疾呼,他们在底下附和。

  联合起来给新皇帝施加强大的政治压力,试试新皇帝的底线。

  结果没想到新皇帝直接就急眼了,一急眼,就把程昱放出来兴风作浪了。

  程昱,之前在某些人眼里是太上皇留下来掣肘新皇帝的障碍物,但是现在看起来,这更像是人家父子两个心照不宣的默契。

  程昱是太上皇留给新皇帝的屠龙宝刀。

  啥时候觉得镇不住场子了,我又不在洛阳,那就把程昱放出来,程昱会让你知道什么叫残忍。

  你就看着好了。

  除了少数另类,大家谁身上没点毛病?

  真要抓起来,也没几个人是无辜的,诏狱里那些体无完肤之辈,还就真的没一个无辜的,全都是手脚不干不净的,当然他们同时也是阻碍太上皇施政的绊脚石。

  有些身上一样有问题的,因为支持太上皇的施政,所以被保留下来。

  现在,新皇帝不过是在做和太上皇一样的事情,想要让反对自己的人填满诏狱的空位。

  很显然,这只不过是第一步罢了,民政部才被打击二十三个人,估计是手脚比较毛躁,没有擦干净屁股,被一眼看出来的。

  通过审讯他们,还能拔出萝卜带出泥,把一系列和他们有牵扯的人都给揪出来。

  皇帝要真是铁了心整死枣祗,是可以把他在民政部的“党羽”一网打尽,打个干干净净一点不剩的。

  枣祗自己干干净净,奈何“党羽们”没有那么干净。

  一人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所以人们都认为枣祗是明白皇帝的意图,发现自己无法就这个问题迎击皇帝,所以选择以退为进,自己主动退休,保住民政部的元气。

  这一步在大家看来走的不可谓不壮烈,一个元从级别的老臣自我牺牲,换来部下的平安,何其难得。

  然后皇帝驳回了枣祗的乞骸骨陈情表,让他继续做他的民政部尚书。

  哦,这也正常,为表尊重,表示你对朝廷十分重要,一般都是三辞三让。

  当年郭鹏篡位的时候也是这流程,大家走个过场,给彼此一个面子,日后好相见。

  枣祗大概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很快上了第二封乞骸骨陈情表。

  皇帝再次驳回,让枣祗继续做他的民政部尚书。

  然后枣祗上了第三表,再次乞骸骨。

  皇帝再次驳回,说自己离不开枣祗,让他继续做民政部尚书。

  好了,三辞三让的流程走完了,下一步,就是枣祗上第四表,皇帝顺水推舟的答应,给枣祗一点荣耀,让他荣耀归乡,完成自己的使命。

  元从老臣枣祗,就此告别官场,告别政治,回归家乡安度晚年,江湖上再也不会有他的传说。

  于是枣祗上了第四封,情真意切的乞骸骨陈情表。

  正当大家以为这场廉政风暴会很快结束的时候,皇帝出乎意料的再次驳回了枣祗的陈情表,继续让他做民政部尚书。

  欸?

  这好像不对?

  不是说好三辞三让就结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