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韩疯子 第228章

作者:深思文学

大家都知道咱们团长吧!那可是个厉害的人物,俺就是跟着团长一路走过来的。

俺记得团长两年前还是个新兵,可是咱团长第一次上战场,没有害怕不说,听说连枪都没有发上一支,就这,杀了不下十个鬼子。”

战士们瞪大了眼睛,一个个露出崇拜的目光,初生牛犊不怕虎,对于鬼子的凶悍,这些新兵战士们都是道听途说。

只有那些经历过战场的老兵才知道鬼子的凶悍,作为新兵,第一次上战场就杀了不下十个鬼子,团长韩烽的厉害,老兵们更加的深有体会。

铁生感慨道:“团长真厉害,营长,你第一次上战场肯定也杀了不少鬼子吧?”

史才的目光露出追忆,摇头苦笑道:“当时俺运气好,分到了一把枪,可是战斗从头到尾,俺就开了一枪,还打在了地上你们都不要有压力,不是谁第一次上战场都可以像团长那样杀鬼子的,俺是新兵的时候,不是一样一个鬼子都没有打死嘛!

不过在出发之前团长让俺转达给大家一句话。

这次战斗,兄弟们就把它当平常的演习一样,只是有一条,这次你们可得杀死敌人,否则,敌人就会杀死你。”

正说着,负责侦查的战士突然喊道:“营长,小鬼子过来了!”

久违的更新,谢谢大家这几天的陪伴和忠告,就一句话我回来了!

322 伏击运输队

小鬼子这些年在华北这块儿地方真是越发的捉襟见肘起来,最初的运输队还有汽车、各种运粮的机械,随行的军官或是骑着高头大马,或是舒舒服服的坐在自己的专用轿车上,一路开道前行,可随着战线的延长,持久战拉开之后,鬼子的物资慢慢就跟不上了。

再加上中华大地山路的崎岖,小鬼子开始使用骡马拉车,骡马自然是从老百姓手里抢来的,抢不到骡子和马的时候,鬼子干脆亲自上阵,人力拉车。

史才从望远镜里注意到,这是一支机械化程度十分原始的运输队,十几辆马车拉着粮食,除了最前面六匹拉车的马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人力拉车,拉车的都是伪军,反正在鬼子眼里,伪军和牲畜是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的,若是非要找出一些区别,无非是伪军比骡马还要听话,可以更容易地进行驱使。

史才最先侦查的是这支日军中队的装备情况。

六挺轻机枪,六具掷弹筒,外加上一百多支步枪,弹药、手雷另算,除了一个中队的日军之外,还有一支伪军部队。

按说这样一支部队的装备情况虽然不如日军标准的步兵中队优良,也绝不应该差上太远。

可现在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一方面是日军的武器供应开始后继不足,另一方面大概是日军觉得,向河源县城运送粮食的路上,既然有了之前那么多次成功的经历,再加上情报系统收集的情况,周围一带并没有大规模的抗日武装力量,自然也就不用大费周章地给运输队配备太多的装备了。

日军的“先见之明”令人感慨,拿着望远镜,将整个日军运输中队的装备情况全部记在心底的史才在心底叹了口气,看来这一次除了这批粮食,装备上是捞不到多少油水儿了。

原来拿着望远镜侦察情况的史才并不是在担心鬼子的装备精良,他只是纯粹的想看看,自己这一网能捞到多少好处。

可怜日军自以为是,他们已经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再多的装备也不过是拱手相让给新三团罢了。

战斗在预料之中如期打响了,前往河源县城的日军运输中队在经过瑶沟中段的时候,突然遭到两侧敌人的伏击。

这一次伏击日军运输中队的,按照韩烽的命令,正是史才的一营,一营此次参战一共有六百二十一人,其中新兵就占了六百一十一人,只有十个久经战场的老兵。

这种划分是按照参加队伍的年限来划分的,若是按照上没上过战场划分,这六百二十一人中,倒是有五十二人都上过战场。

史才将上过战场的战士均分在两侧野草中进行伏击,在作战之前,他拍过每一位“老兵”的肩膀,“你们是上过战场的,那就是老兵了,老兵一定要给新兵做好榜样,这次伏击战你们必须打出老兵的气势。”

老兵们回答的异口同声。

战斗一开始,老兵们果然没让史才失望,在他们的带头开火下,或许是新兵们受到了鼓舞,也或许是新兵们在演习的时候早已经经历过这种类似的场景,六百多人伏击日军运输中队,战斗一开始,新兵蛋子们动起手来,可不像是老兵,不管是有没有准头,先把枪膛里的子弹打出去再说。

虽说是第一次上战场,但打的是伏击战,又是隔着一段距离射击,外加上平时的军事训练,新兵们对战争残酷的认知并不强烈,他们甚至有一种感觉,这真正的战斗似乎比演习还要刺激爽快,毕竟平时演习的时候大家都得拿捏分寸,不能随意胡来。

可现在不一样了,营长史才说了,怎么顺手怎么来,你就是一个屁能把鬼子蹦死,那也是可以的。

有个新兵激动之下,手榴弹忘记拉环就给扔了出去,没把鬼子炸死,砸在那个鬼子的脑袋上,差点没把那鬼子给吓死。

至于一营的装备,韩烽想让一营迅速解决战斗,然后第一时间回援二营半部,所以给一营调拨了足足九挺歪把子,黑云寨这么多年的存货手榴弹,不管能不能使,也愣是给一营装备了十几箱。

所以这伏击战一开始,史才就过足了瘾,这么多年了,这还是他军旅生涯之中第一次指挥一个营的兵力进行战斗。

团长韩烽更是对他信任有加,这么重要的任务,直接拍板在他史才的头上。

没别的打法,伏击战嘛,既然已经占尽先机,那就一鼓作气,把鬼子朝死里揍,不给他们任何喘息的机会当然,鬼子不是吃素的,骤然的打击的确令他们损失不小,毫无喘息的机会却不至于。

日军中队长春木从伏击中回过神,第一时间通过无线通讯向各方求援,河源县城里的日军自然是最适合出援兵的,县城里的鬼子更是急了眼,这可是他们果腹的粮食啊!

新调任的驻守河源县城的少佐中队长山下在情急之下作出判断:敌人想要抢他们的粮食。

他顾不得多想,这批粮食可是他们的口粮,必须得立刻出援。

一支步兵中队在仓促中紧急集合了起来,皇协军出动了大半,宪兵队的一百多人马也出动了一半,整个河源县城顷刻之间就被抽空了七成的兵力,只剩下另外一支并不满编的临时中队和宪兵队、皇协军一部分驻守。

敌人会趁着县城兵力空虚进行偷袭?

这种可能性山下不是没有想过,可事态情急,山下是个果断的军人,在思路并不清晰的情况下,他要做的就是按照最紧急最必须最需要执行的目标前行,比如此刻,运输队遭受伏击,他需要做的事情再明确不过,必须立即进行支援。

至于河源县城的安危,山下不认为敌人有攻取县城的实力,至少短时间内留守在县城里的驻军也可以抵挡住敌人的进攻,届时他救下运输队,反过来就可以与县城两面夹击,将敌人彻底消灭

在退场中,我靠,压榨我最后的劳动力,今晚又要加班到挺晚了这几天只能两更了,后期爆炸式更新。

323 二营长的主意

山下很快就明白自己那天真的想法是大错特错了。

他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急速支援瑶沟的运输中队,可是路程还没有走到一半,就遭受到伏击。

负责伏击山下援军的新三团二营长邓庞下达了开火的命令,邓庞是个很有作战头脑的军事人才,在抵达伏击地点之前,团长韩烽对他下达的命令是:“二营只有半个营的兵力对河源县城出发的援兵进行伏击,面临的压力比较大,不需要消灭敌人,尽可能的拖住敌人,给一营争取到消灭运输队的时间,同时给三营进攻河源县城创造机会。”

收到命令之后,邓庞就一直在想,这一场打援战自己到底应该怎么进行。

他考虑到自己伏击部队的实际情况,只有半个营的人马,不到400人,装备上也十分稀疏,更多的火力武器都被团长韩烽调到了攻打河源县城的三营。

而鬼子这次出援运输队,人数肯定不会少,最起码也与二营半部人马相当,甚至有可能在兵力上占据绝对的优势,再加上鬼子的装备要远胜过二营,这场伏击战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打。

邓庞不是没有想过向团长韩烽讨个主意,他相信以团长的才能,肯定能想到办法,打一场漂亮的伏击战。

毕竟韩烽还是个连长的时候,就能率领独立连先后三次击退日军,最后一次更是利用白家村的地理优势和孤注一掷的斩首行动击退日军联队,从那时候开始,邓庞就觉得在军事上是没有任何难题能够难得住自己这位团长的。

可是这一次团长韩烽只是给他下达了拖住日军援兵的命令,邓庞很清楚,团长是有意磨炼自己。

团长不是经常说一句话,大命令是他下的,可是在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真正的战斗还是要靠最直接的军事主官随机应变的指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到百战百胜。

所以邓庞也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很快,苦思冥想的邓庞灵机一动,这一次自己负责打援,该埋的地雷,该设置的障碍,伏击前的弹药准备和阵形分布,自然一样也不会少,这是部队打援一向的常规操作而已,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

可仅仅是这样,恐怕也挡不住急于援救运输队的日军,日军凶猛的火力之下,二营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伤亡。

到底该怎么办呢?

邓旁最终是这样想的,他记得团长韩烽有一次在全团故事大会上讲过这样一个经典的战例:

三国的时候,张飞凭借着二十个骑兵,可以在长坂坡一声大喝吓退曹军,这其中可并不只是因为张飞的勇猛,粗中有细的张飞命令自己的二十位骑兵在山林中故布疑阵,将粗大的树枝绑在马背上,利用马匹急速奔驰带起的灰尘和响动造成千军万马的假象,这才成功的造就了他长坂坡一声大喝喝退曹军千军万马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