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我是皇太子 第116章

作者:十十

董承说道。

“喔?”曹操闻言脸上闪过几分讶异,身后的众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讶异。都没想到,董承这个老匹夫,居然会向人低头。

就算是投靠,也不至于如此啊。

“以前觉得自己是宝刀未老,仍然是一个干将。所以多与司空为敌,想争一下威仪。但是这些年来,却自感精力大不如前了。至今日终于幡然醒悟。人生在世,何必争夺一时之风光呢?所以特地为以前的事情,来向司空请罪。”

董承诚恳的对着曹操说道,说着,又解下了腰间的一个小袋子,取出了一枚印信。这枚印信,就是董承的官职,车骑将军的印信。

取出印信后,董承抚摸缅怀了一下,对着曹操说道:“也正因为自感精力不济,所以末将也打算请求解甲归田。因为司空有用人之能,于是想托付给司空大人。另外。”

说着,董承又拉了长子董匡到曹操的面前,说道:“另外,老夫还有点私心,想托付长子于司空,希望他能够跟随司空大人而有些作为。”

这番话,董承说的极为顺溜,似乎是考虑的极为周全后,才来此对曹操说的一样。也使得曹操没有反应的时间,董承就已经说完了。

不对,也不是没有反应,而是实在是震惊了,曹操才会停顿了一下。

这怎么回事,今天到底是怎么回事。董承先是示好,而后就立刻回府,带了长子董匡过来请罪,而后双手奉上印信,请求解甲归田。并且也请求长子能够跟随他。

第30卷 第238节:第一百一十三章 瞒天过海(十四)(2)

这是一种什么都不要了,只求家宅平安的那一种态度啊。曹操也没办法怀疑,因为董承确实是奉上了印信啊。

只要曹操取了董承的印信,而后带着董承的长子董匡入董承在外的军营,就可以收编了那五千精兵,过程绝对会很顺利。

这是什么?这是彻底的投诚啊。

董承。本是死敌,现在却举双手投降了。这又如何不让曹操在一瞬间,有些迟钝呢?所以,董承说完后,曹操才反应了过来。

他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说道:“里边说话。”

“诺。”董承应诺了一声,领着董匡一起跟随曹操走了进去。

里边说话。是因为这边不是说话的地方,多少人盯着司空府啊。曹操敢保证,他在门外与董承见面的事情,不久后就会有不少人知道了。

若是让一些人知道董承投靠他来了,还不知道会惹出多大风波呢。

“原来如此。这又是一次以退为进啊。”一直站在曹操身后的荀彧,在心中暗赞了一声。他仍然不知道刘冯的具体计划,但是看董承出的这两招,先是示意,而后解下兵权,无一不是以退为进,置之死地而后生。

豁出去了,让董承摆出九成九的诚意,获得曹操的信任。自解兵权,没有这个更加能够让曹操信任的了。

荀彧知道,这一招极为高明,即使是疑心病如曹操,也既有可能会中计。当然,只是极有可能,至于能不能成,就要看曹操此刻是什么心情了。

而曹操此刻是什么心情呢?

没错,董承彻底投诚让曹操信任了,自解兵权,送上长子啊。

信任后,就是欢喜。无缘无故就化解掉了董承这个大敌,并且能利用起董承的五千精兵,这是何等让人愉悦的事情。

但是愉悦之后,却又是一大团疑惑。还是那一点,太过迅速了,董承倒戈太迅速了,其本身就让人怀疑。

很快,曹操就领着众人来到了大厅内,命人关起了大门。而后,请了董承坐下,此后沉默了许久,曹操问董承道:“为何如此?”

有一些话,不能明着说的。暗示就好了。

“太子无德,老夫即使拼命也不行了。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连累子嗣呢?不若放弃吧。”董承沉默了一下,说道。

说完后,还看了一眼旁边的长子董匡一眼,略显慈爱。

这二人说话都是在暗示,曹操其实是问董承为什么要投靠他。而董承的回答也是太子没有作为储君的能力。

就算是他在这里干掉了你曹操,若是来日太子即位,一样会败坏天下。既然横竖都那样,我为什么不放弃呢?

这一刻,董承也没有显得谦卑,只是平静的对曹操说出,他为什么要临阵倒戈的原因。

“真是这一点。”直到此刻,曹操的心中才是信了一半了。因为董承的理由好啊,太子是储君,注定是将来的天子。太子无能无德败家子,也就是未来的天子无能无德。现在拼命保住的江山,注定会在几十年后失去,又是何苦呢。

而太子跋扈无德又是曹操亲自看在眼中的。

所以这个理由好,无懈可击啊。

第30卷 第239节:第一百一十四章 瞒天过海(十五)(1)

第一百一十四章瞒天过海(十五)

既然心中信了大半,那曹操自然就有了决断。他笑了笑,摇头说道:“车骑将军也不过是痴长我几岁罢了,若说车骑将军年老,那岂不是说我也是老态龙钟,不堪任用了。”

“不敢。”

董承诚惶诚恐道,心下却是暗喜。这以退为进成功了。

董承的心中暗赞太子殿下慧眼果决,出了这条瞒天过海之计,不仅保全了他的性命,还保全了他的兵权啊。

“如今大汉还是多事之秋,还需要多多仰仗车骑将军。这解甲归田就不要多说了,不过,车骑将军这虎子,我看也是可塑之才,就从车骑将军之言,留下来吧,我会亲自教导的。”曹操说道。

董承闻言心中一沉,果然,曹操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这长子,恐怕就。

董承知道,他虽然名为投诚,其实是诡诈。迟早是要出动作的,这以后若是没有变故,这长子恐怕注定是身首异处了。

虽然董承不太喜爱这长子,但是毕竟也是骨肉,心中不由有些伤感。但是他也知道现在不是伤感的时候,若是稍微露出一点破绽,太子的计策就可能被察觉,从而失去一切。

“多谢司空大人。”董承心中稍微伤感了一下后,立刻收了起来,并且感恩戴德的对着曹操说道。

“呵呵。”曹操笑了笑。

随即,曹操与董承说了一些话,就请了董承回去。至于董承长子董匡,则毫不客气的收下了。

董承离开后,曹操安抚了董匡几句,而后就命了府中的管事,把董匡安排下去了。特别叮嘱了一句,待遇如同府中的诸位公子。

“明公还是疑这董承?”等曹操做完这一切后,程昱问道。他在旁边看的很清楚,曹操虽然留下了董承的兵权,但显然不信任。

“忽然转变,又怎么能轻易相信呢。”曹操收起了笑容,淡淡说道。

“那为何又不解下董承的兵权呢?”程昱疑惑道。

“董承投诚的事情很彻底,几乎是在文武百官的面前那么做了,若是我顺手就夺下了他的兵权,这如何服众?”曹操摇头说道。

曹操不是不想接受董承的印信,而是真的不行。会有损威望。

“但是留下董承始终是祸害。”荀彧忽然出声道。他已经看出来了,曹操是暂时不会杀董承了,怎么说都不会轻易杀了。

问一问,若是能套出曹操心中的答案,或许是一件好事。

“不解他的兵权,但并不代表我会放松董承啊。我待会儿会命一个副将过去,不用与董承争权,只做监视之用。”曹操说出了他的后手。

反正,就是不可能完全的相信董承。

“果然曹操不是三三两两就能摆平的,希望太子殿下还有后手吧,不然董承就会这样退也不是,进也不是。也不会真正获得信任。”得到曹操心中的答案后,荀彧在心中叹了一口气,道了一声果然疑心病重。

上一篇:抗日之兵魂传说

下一篇:抗战韩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