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第605章

作者:倦鸟迷途

不过无论怎么说这前线的战斗一时半会儿打不起来,因为这么多国家的物资和兵马,人口,要到达前线,不得一年半是不行的。

因此此时西西伯利亚看起来暴风将起,却显得一片风平浪静,各方都在集结兵马和物资,修筑工事,更多的兵马和物资还在来的路上。

大清国在西西伯利亚自己占领的城池和定居点拥有两百万兵力,三百万人口,其他的因为从东伯利亚撤离中伯利亚,因此很多都没有安排好呢,物资也仅仅够用而已。

大清的效率没有华夏帝国高,因此现在还在整合中伯利亚这个新收复的地方,还在重新建设中伯利亚,从各地收拢回来的百姓和兵马在中伯利亚还没有站稳脚跟呢。

如果没有华夏帝国的民夫和兵马,以及物资支持,他们是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把这么多人口转移到这里,并且仅仅能让大部分人吃上饭,并且有了住所。

一切都在混乱之中,没想到却迎来了汉民的叛乱,大清国很是生气。

却必须面对,布莱茨克作为满人驻地,同时还有华夏帝国派遣的观察兵马驻扎,当然是叛乱不起来,但奥缪明斯克城却成为叛乱的地方。

各个定居点汉民的叛乱层出不穷,剿灭一个地方,另外一个地方冒出来了,并且隐隐有向大发展的趋势,最大的一股就是占据奥缪明斯克城的那股叛民。

这个领导人叫郭麒麟,另外几个领导人一个叫李成,一个叫顾炎武,成立了一个叫天地会的组织,宗旨是反清复明,如果是前些年,大清国还在燕京的时候,他们的叛乱就是找死,汉人们也会响应他们的,但是,大清国被华夏帝国驱赶,丢了燕京,转让辽东,失去了黑龙江,失去了海参崴,赤塔,让出了东伯利亚,最终屈居中伯利亚,作为一个大清国的人,秀才或者百姓,他们不让了,丢失国土,一步步退让,这让他们如何自处。

并且大清国在西伯利亚所遭受是什么,战争,战争,战争,还有不断的移民,被杀,冻死,饿死,即便是好脾气的他们也不得不反抗了,但反抗得有名义,于是他们想起了大明。

反清复明,这个口号没有错,而且很多人会响应。

大明灭亡才短短数十年,一些老人还活着,一些成长起来的中年一代人还能记得他们遭受的苦难,新的一代又也扫了个尾,并且生活也不愉快,新新一代觉得世道太乱,在大清的国里面生活太难了,因此这个口号一提出,于是很多人响应了。

短短几天之内他们聚集了数百人,同时还有一些高句丽人,高句丽人也有一些野心家和复国的人,他们聚集在一起,想要恢复以前的国家和民族,因此半个月之内他们杀掉不肯合作的定居点的看守仆从军,夺得武器,并且争取了定居点的青年的支持,一个星期内聚集两千来人,并且向其他方向发展,不到一个月,聚集了数万人,横扫了方圆十几公里的定居点,并且向奥缪明斯克城进军,进军途中不断得到定居点自卫队和仆从军的响应和加入,人数一下突破了十万人。

开头还有一些高句丽仆从军拼死抵抗,后来汉人旗丁军加入抵抗,双方打的如火如荼,但后来随着叛军势力越来越大,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很多其他地方的汉民听说了以后也起义,纷纷来投奔,队伍大了以后,靠定居点的兵马和周围驻军已经节制不了他们了。

于是他们来攻打奥缪明斯克城。

守在城里的十万仆从军和汉人旗丁,以及满人将军抵抗半个月时间,终于落败,仓皇逃走,于是这股起义军占领了奥缪明斯克城。

管辖周围方圆五十里的定居点和各个物资仓库,运来的物资足够他们这些人活个两三年,并且打几次十万人的大规模战斗。

第九百九十四章 烈火焚身

他们的事迹传到了各地,两个月时间终于到达了不远的布莱茨克城,刚刚到来,并且稳定下来的清军大吃一惊,连忙调兵遣将,派出了兵马去平定叛乱,他们认为这些叛军一定没有人知道怎么打仗,于是派遣了三万高句丽兵马,三万各族残余兵马,一万汉人旗丁,汉军旗兵马,两千满人兵马,带着三万民夫来平叛。

一路上势如破竹,那些小的起义,几天功夫就被剿灭了,剿灭以后平叛军屠杀了附近所有定居点的反叛的百姓和仆从军,然后留下几百人手和上千民夫保护道路和地盘,继续前进,一路而来,不够他们最终走偏了,因为中伯利亚的叛乱不是一股,而是全面开花,他们这股平叛军去了中伯利亚的上中伯利亚,沿着叶尼塞河往上进攻了,没有去到奥缪明斯克城,给了郭麒麟,顾炎武他们发展的时机。

得到报告,康熙又派出了满人将军带领另外一路同样六万兵马出发,沿路收拢一些仆从军百姓做民夫,运输物资和粮草,不过这股叛军又向上中伯利亚发展了,因为实在太多了,这路兵马一直冲向海边。

不久康熙就派出了十三路平叛军,最终最后一路平叛军二十万兵马,三十万民夫到达了奥缪明斯克城。

双方陈兵城下,就如当时俄罗斯远征军和大清国一样,冬天到来了。

这样的日子还怎么打仗,于是只能退后五十里,寻找地方过冬了。

而叛军也没有办法攻打,打架都知道,如果熬不过冬天,他们就什么都没有了。

于是双方罢战,这样的情形在中伯利亚各地都如此。

清国也在收拾首尾,把一些没有叛乱地区的百姓安顿好,并且加派兵马到各地驻扎,运输物资到各地,希望能熬过这个冬天再说。

这样的叛乱使得清国损失了十万满族人,一百万汉人,三百万高句丽人和其他各族人,物资的损失是巨大的,这样的战斗使得满清的大半物资被毁坏或者便宜了叛军,同时平叛也消耗了不少物资,同时占用了刚刚集结起来的增援前线的兵马。

也幸好西西伯利亚已经同华夏帝国的所占领的蒙古和中亚地区接壤了,而且冬天比西伯利亚往东的各地都要好过一些,道路运输还可以,因此物资补给和兵力补给就只能央求华夏帝国了,因此才有了给华夏帝国去信的事情。

其实这些事情早在几个月前张强在云南州的时候就已经被驻扎的华夏帝国观察员送回燕京,并且通过燕京的驿站,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云南州。

张强知道了以后,大半个月时间,就从云南州返回了燕京,并且一边关注大清国的局势发展,一边输送物资给大清国前线,同时发出紧急通告,让派驻的兵马撤回黑龙江,发往东伯利亚的物资和人口也暂时停了下来,而且还从东伯利亚撤回了一些更远地区还有同中伯利亚接壤的百姓人口,现在已经基本上都到达了黑龙江,并且安排他们驻扎下来了。

这样东伯利亚连上驻扎的兵马不过两百万人,一个是为了应付东伯利亚的冬天,一个是为了怕中伯利亚的叛乱殃及东伯利亚。

同时想办法,以后如何预防这些事情,毕竟西伯利亚万里之遥,而且气候恶劣,一旦发生大清一样的叛乱,容易让叛军滋生,并且不容易控制。

现在张强也不知道剩下的叛乱频发的大清国,能不能在来年或者后年挡住俄罗斯人和西方联军的进攻,派去西方的情报员辗转传送回来的情报不容乐观。

俄罗斯人集结了八百万农奴,一百万正规军士兵,其他西方联军集结了三百万兵力,虽然这些都是一些雇佣兵,一些想要发财的流浪汉,还有超过兵马的商人们,这些兵力若果攻击虚弱的大清国,那么以大清国的兵力是无法抵抗的,也许中伯利亚会再次丢掉,那么大清国会怎么做?

反叛,还是再次退回到东伯利亚,再次替华夏帝国卖命?

任何人的忍耐都有底线,何况是一个国家的忍耐,到时候打不过俄罗斯帝国,大清国冲进东伯利亚,甚至蒙古,东北,那么将会对华夏帝国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张强将这一疑问说给大家听,整个内阁的人都认为这很可能变成现实,很多人提议将东伯利亚的百姓撤回大部分,留下几十万人就可以了,同时增派兵马去哪里,还得疏散人满为患的黑龙江,海参崴,赤塔的百姓和人员,转移到其他地方,等彻底解决大清国和俄罗斯人的威胁以后再说其他的。

张强采纳了全部意见,立刻下令执行,先撤退修筑路的工程人员和商人,驻扎的观察人员和兵马,多派军情部情报人员驻扎,建立多处联络站。

于是大约六百万人员匆忙的从东伯利亚,中伯利亚撤出,到冬天来临前,东伯利亚还剩下五十万百姓,十万兵马,黑龙江和海参崴等地的人口也向内蒙古和西域,中亚移民,将主要的建设方向转为中亚和西域,西藏,新疆等地。

一个冬天都在做这件事情。

黑龙江等地的人口从高峰时期的四千一百万下降到一千九百万,这其中还有集结起来的守备旅,就地分发下去,驻扎海参崴和赤塔,贝尔加湖等地,总共两百万兵马,防备大清国和大清国的叛军。

内蒙古等地也陈列着近一百万守备旅士兵,三十万野战军士兵,随时准备支援前线作战。

从海参崴,贝尔加湖到蒙古,到中亚,西域等地总共大小火炮万门,骑兵一百万兵马,随时准备应付大清国的反噬,或者俄罗斯人打过来。

多余的人口转移到澳洲等地开荒。

而大清国也在做着应付突发事件的准备,康熙突然想起还有一些人没有使用,俘虏的俄罗斯人和西方联军俘虏,这些人有几十万人,多余的不是死了,就是作为修筑道路,运输物资的人员正在分布在前线到中伯利亚的七八千公里的地方。

利用现有物资组织起俘虏兵,并且以汉军旗领军,满人监督,准备来年进攻叛军,平叛,给予俘虏的待遇就是来年平叛以后,功劳最大的人放回去,功劳小的人接收他们成为大清国军的仆从军一员。

为了能活下去,这些俘虏只能答应大清国了,不答应又能怎么样,冬天到来,没有食物,没有战马,他们连逃跑都不可能。

第九百九十五章 汉人血非华夏血1

装备有华夏军现在装备着的已经多年没有更换的连珠燧发枪的西方俘虏兵们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开始上路了,前后左右都有蒙古兵的斥候骑兵们把守,围护,一个是防备俘虏兵们逃跑,一个是要侦查叛军们的动向。

初春的道路还十分的泥泞,人马在上面走不是很舒服,走的的很艰难,西伯利亚的初春已经是五月时候了,草木重新萌芽,有些气候温暖的地方,已经是一片绿色,但兵马走过以后,一条蜿蜒的黑带拉在后面,那是被踩踏过的土地。

西伯利亚只有少数的道路,那是华夏帝国和大清国俘虏们,民夫们,以及异族人们为了大清国的各地驻军联络,移民转移修筑的一些道路,这些道路相当于后世的一些农村的乡路,就是只是拓宽,压实,能容纳一辆马车过去的土路,这样的土路还是极少数的地方有,大道要说从黑龙江到赤塔,海参崴,或者到贝尔加湖南岸一带,哪里是华夏军工程人员和商人们修筑的道路,为了控制这些地方,为了以后华夏帝国兵马能尽快到达西伯利亚而修筑的,标准是硬质的沥青黑石,煤渣铺就的道路,其他都是人们和野兽行走踩踏出来的道路,所以才会这样。

奔走的斥候不断将前方侦查的消息送入军中,也有信使将各地的情况汇报入军中,还有后方康熙的圣旨,各个衙门的命令以及情况,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二十万汉军旗兵马,大清人口和兵力有限,因此只能使用汉人旗丁,就是那些从心底都想着成为满人的汉人后裔,五十万经过精挑细选的西方联军的俘虏,这些都是曾经打过无数战斗的老兵,他们手中武器不多,弹药也不多。

他们的武器弹药都在中军的满人三万人的营帐内,到时候才会由满人将这些分发给汉军旗,然后汉军旗拆散并入这些兵马中,然后上面的主官是满人,副官是汉人,以及西方联军的重新编辑分配的军官作为参谋长,指挥那些兵马部队。

当然下面的主官也是如此配备,到达营一级才是西方联军的自己的指挥官,团一级都设立汉军旗将军,旅以及还是设立满人主官,汉人副官,西方人参谋。

汉人的的士兵延伸到连一级,每个西方人的连队里面有十个作为监督的汉人士兵和一名汉人低级军官,他们是督战队。

汉军旗分配下去不少兵马,但依然保留着三支万人规模的汉军旗军监督,并且参与作战,满人剩余的五千兵马则完全不参战,下面派去监督军一级的主官带兵三千,师一级的主官带兵一千,旅以及的主官带兵三百,团级主官带兵五十,合着军中的汉人汉军旗兵马,他们还是能轻易控制这些西方俘虏的。

负责运输物资和辎重的是高句丽仆从军和民夫,以及一些汉人民夫,满人将军作为监督,带兵一千随时随地监督。

这样一支兵马,加上高句丽仆从军有一百二十万之多,先在布莱茨克城周围的汉人定居点,高句丽人定居点绕了一圈,一个月时间就过去了,不过周边没有人反抗,所以行走的飞快,到了五月能长途跋涉的时候,他们才朝着上中伯利亚而去。

为什么不先平定最大的敌患,而要去折本琢磨去平定一些不太激烈的抵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