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891章

作者:黑男爵

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董卓入京、天下大乱以来,诸侯们蜂拥而起,打着辅佐汉室的旗号,做着争名夺利的事情,除了脑子进水的袁术,还没人敢直露野心呢!

曹操乱世奸雄、专横霸道,还要打着‘供奉天子,讨伐不臣’的旗号,处处以大汉贤相自居,刘备从没对人说过志向,纵然是关羽、张飞两位拜弟,只知道兄长要做大事,却不知到底有多大!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身为汉室宗亲,意欲伸大义于天下,可惜智术短浅、屡屡受挫,还望先生有以教我!”

沉吟片刻之后,面对孔明睿智的目光,刘备终于坦荡了一次,虽然说的很委婉,却也吐露了心声,就是七个字--欲伸大义于天下!

听起来冠冕堂皇的,似乎是剪除奸臣、辅佐汉室,再往深处一想想,刘备就说的明白了,自己要做中兴之主,成为下一个光武帝,拥有整个天下九州!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诸葛亮的平生志向,就是像管仲、乐毅一样,出将入相、济世救民,如今遇到一位明主,也就不藏着掖着了,把自己对天下大势的谋划,统统的倾诉出来了!

这也是诸葛亮的自荐书,能否打动刘备之心,并加入他的小政治集团,成为第二号核心人物,就看这篇隆中对策了!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刘皇叔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高谈阔论之时,顺手抓起一把豆子,就在茅庐的地板上,摆起了天下割据形势,以及未来的用兵方略,总体来说分三步:

第一步:占据荆州,建立基业,跻身诸侯之列!

第二步:夺取巴蜀,扩张实力,成就王霸之业!

第三步:挥师北伐,钳型攻势,再次中兴大汉天下!

三步环环相扣、有理有据,可行性非常之高,按照诸葛亮的计算,如果事情顺利的话,二十年之内能成就大业,不过吗,却有一个先提条件…………

“先生之策、茅塞顿开,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真乃旷世之奇才也,不过吗,刘表、刘璋皆是汉室宗亲,与备有同宗兄弟之情,安忍夺其基业呀?”

听完一番宏图大略,刘备浑身颤抖,差一点原地蹦起来了,自己屡战屡败、在奔波逃命的同时,也在暗暗的总结经验,虽有一鳞半爪收获,却始终未得大纲领!

而孔明的这番话,就像是指南针一样,让深陷迷雾之中的自己,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刘备目光迷离起来,仿佛看到自己身穿五爪龙袍,端坐在洛阳皇宫中--君临天下、执掌九州!

至于同宗兄弟,不忍夺其基业……这些是面子话罢了,刘备落难逃命的时候,就连人肉都吃过呢,还有什么事做不出呢,没看他双手放在了地上,死死按住荆州、益州两块地盘吗?

只要能得天下,别说是同宗兄弟了,就是亲生兄弟、亲生爹娘又如何,不见汉高祖-刘邦争霸之时,说过的经典名言:‘你我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尔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当然了,刘备流窜天下多年,也称的上见识不凡了,诸葛亮的战略精妙,却也略有瑕疵之处,前两步没有问题,关键是第三步,也是最为重要一步,需要一个条件--天下有变!

曹家占据了中原,麾下雄兵百万、战将千员,天下三分有其二,这样雄厚的军事实力,如果内部不出问题,政治上不犯发错,刘备就算走对前两步,割据了荆、益两州,北伐也是毫无胜算的!

“再敢问先生一句,‘天下有变’四字,具体指的什么呢……曹贼篡汉自立,天下群起攻之;还是曹贼魂归地府,诸子争夺大位?”

刘备考虑再三,还是出言请教了,这一点不弄明白了,自己最多偏安一隅,无法逐鹿中原呢!

“哈哈!--以曹贼现在的实力,坐拥中原、雄视天下,纵然行大逆之事,天下也无人能制了,不过谩骂几声罢了!

纵然奸雄散手人寰,也会把后事安排妥当,曹家诸子争夺大位,也不过是小范围之乱,不会影响到天下大局!“

诸葛亮连连摇头,否定了刘备的猜测,而后以手代笔,在地上写了起来,要想撼动曹氏天下,只有一种可能了--萧曹反目、自相残杀!

只有萧逸起兵反叛,中原才会混乱起来,曹氏才会走向灭亡,那个时候吗,刘备才有三分机会,再次中兴大汉江山,另外吗,夺取万里江山之事,江东-孙家也有两分,萧氏则独占了五分!

第1126章 三顾茅庐,隆中对策!(下)

“以孔明先生之见,鬼面萧郎何许人也,他的弱点又是什么?”

“哈哈!-萧逸文武双全、腹黑心狠,乃是罕见的乱世阴雄,几百年也难出一个,至于他的弱点吗--既无情、亦多情!”

“曹操、萧逸相处多年了,又是翁婿的关系,他们会反目成仇吗,二人胜败如何呢?”

“曹、萧皆是人中龙凤,若能精诚团结的话,必然无敌于天下矣,不过吗,自古双雄不并立,两个胸怀天下之人,早晚会反目成仇的,至于谁胜谁败吗,就看天下大势发展,以及二人的寿数了!”

“惟愿苍天保佑,让曹、萧早日反目成仇吧,如此国贼可除、大汉可兴!”

…………………………………

刘备奔走四方多年,认识很多豪杰人物,也吃过不少的败仗,若问他最害怕的是谁,不是神勇盖世的吕布,也不是雄才大略的曹操,而是腹黑心狠的萧逸!

萧逸就像一条地狱幽灵,始终徘徊在刘备周围,无论自己想什么、做什么,都会落入此人算计中,一次次的拼搏努力、开创基业,又一次次的丢盔弃甲、狼狈逃窜,仿佛是天生的克星!

诸葛亮也颇为感慨,自己隐居茅庐之中,却关注着天下大事,无数的文臣武将里面,只有四个人让自己忌惮,萧逸就是最厉害一个,另外三个人:

郭嘉-足智多谋、善用险招,犹如天马行空一般,可惜病逝在征途了,没能与其沙场交锋,真是人生一大遗憾!

周瑜-文武双全、雅量非凡,乃是少见的儒将呢,现为江东水军大都督,正在鄱阳湖操练水军,誓要报淮南兵败之仇!

最后一个吗,乃是自己的一位好友-相貌丑陋,才华横溢,用计环环相扣,犹如无常索命,可惜四处游学,不知所踪了!

当然了,大争之世-人才辈出,谋臣良将不止以上几位,没准什么时候,就会蹦出一位青年俊杰呢,听说新进崛起的鲁肃、张任、司马懿……都有不错的表现!

“备虽名微德薄,亦心怀天下大事,还望先生不弃鄙贱,出山辅助,共成大事!”

“亮隐居山野,才学浅薄,并非王佐之才,故而不能奉命,还请将军另请大贤吧!”

………………………………

一番高谈阔论之后,刘备就像老猫遇到了鲜鱼,心里美的不要不要的,而后整理衣冠、躬身行礼,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开创霸业,没想孔明后退几步,竟然婉言谢绝了!

这也不奇怪,高人隐士也有虚荣心,明明心如烈火一般,期盼着辅佐明主、建功立业呢,还要做出淡泊名利的姿态,以此抬高自己的身价,否则别人一请就出山,那该多没有面子呀?

翻看青史看一看,姜子牙在渭水垂钓,周文王前往相见,亲抬龙辇八百八十八步,这才把大贤请出辅佐;韩信也曾连夜奔逃,是萧何把他追回来的,而后刘邦登坛拜将,交付统帅三军之任!

现在轮到诸葛亮了,自然也要端点架子,让对方多请几次了,只有得之不易、才会倍加珍惜,这件事传出去之后,对刘备也有好处的,人们都会说刘皇叔-礼贤下士,有明主之风范,无形中增加了政治威望!

“先生王佐之才,若不出山辅助,如天下苍生何,备不如自尽于此--呜呜!”

“请孔明先生出山--兴汉安刘,共成大事!”

……………………

刘备心有七窍,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当即跪拜于地、嚎啕大哭,又拔出雌雄宝剑,做出一副自刎的架势,如此精湛的演技,绝对配得上一个小金人!

关羽、张飞也单膝跪地,一边拦着大哥‘自刎;,一边恳请孔明出山,听过对方的隆中对策,他们也佩服的五体投地呢!

“如蒙刘皇叔不弃,亮愿效犬马之劳-忠心辅佐,匡扶汉室--参见主公大人!”

感觉火候差不多了,诸葛亮上前几步、整理衣冠,行三跪九叩大礼,正式认刘备为主公了,从此以后,双方荣辱与共、祸福共享!

主臣名分已定,双方皆大欢喜,刘备让人把金银、丝绸抬进来,作为聘请大贤出山之礼,又取出美酒、肉脯……在茅庐中设宴会,庆祝自己得到一位谋士!

上一篇:三国之召唤传说

下一篇:明朝大纨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