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男爵
道长……
无妨……”
当萧逸把所有借口都用尽,考虑是否仗着自己年轻力壮跑路时;
正在熬药的‘出尘子’拿过一根手臂长短的桃木,左手扶好,右手猛地一劈,瞬时间,桃木分裂成十几根筷子粗细的小树枝,然后被老道一根一根的投到火堆里……
看了看老道完好无损的手掌,又看了看变成劈柴的桃木,最后看了看自己的两条小细腿,萧逸觉得当道士也挺好!起码有免费的工作服穿不是……
小道观不大,坐落在一片形如卧虎的小山上,前面是供奉太上老君的前殿,泥塑的老君像已经开始脱落掉色了,相案上那个古香古色的青铜香炉可能是整个道观里最值钱的器物,燃的香都是老道自己制作的,据说用了檀香粉加入蜂蜜和虎骨等原料精心制成。不但能清心,养性,有助放松精神,减压以及辟邪镇气,还能帮助入睡,解决失眠问题……
后边住着师徒两人,屋后不远处还有个小园子,种着各类蔬菜,现在则被萧逸接管了;周围是用泥土,碎石块切成一米高的围墙,院子里竟然还有一个鸡窝,散养着几只自己刨食的鸡雏;在山坡上,老道开了两亩薄田,算是师徒两人的生活口粮保障,在萧逸看来,这里与其说是个道观,不如说更像个农家乐!
在山脚下,有一座小城镇,老道偶尔去集镇上购买一些油盐、生活用品,有时也带着萧逸去村子里给人做法事,驱邪,祈福,捎带看病,老道的医术还是不错的,起码现在萧逸的左臂就完全好了,除了留下四个狼牙刺穿的疤痕。而那四颗锋利的狼牙,现在变成项链正挂在萧逸的脖子上……
而那张黑色的狼皮现在正挂在道观的墙壁上硝制,出尘子老道告诉他,黑色的巨狼极其罕见,《山海经》上说:“狼中王者有异种,分黑白二色,白狼啸月,黑狼吞日,黑狼者,天狗也!”
对于那只差点要了自己小命的黑色巨狼,萧逸可不管它是不是真的能吞太阳,在他看来,不管黑狼、白狼,敢咬我的就不是好狼……
春花开尽,盛夏到来,萧逸适应的很快,也许是穿越的原因,除了眼睛,耳朵变得敏感之外,记忆力也变得格外的好,几乎可以过目不忘,身体也变得敏捷强壮起来。开始适应了现在的生活,以前总出现在梦境中的父母,家乡,北京,越来越少,除了头发还没完全蓄养起来,其他方面已经是一个彻底的东汉小道士了。
这一天萧逸跟随师父下山,说是去山下取一件东西,二人都身穿道袍,老道还戴着莲花冠,手握拂尘,背着宝剑,没错就是宝剑,用上等的桃木做成的驱邪宝剑,用老道的话说,身为道士岂能没有斩妖驱邪的宝剑,于是,萧逸也被迫背了一把‘紫薇真武太极阴阳桃木剑’,走动之间,神棍的样子十足。
站在山峰上远望,整个山脉犹如一头卧虎,老道告诉萧逸,“道观所处的地方,名字就叫卧虎山,所以山下的小镇才叫卧虎亭,山南有条大河,水流湍急,是从西向东而来,一路上又汇聚了无数小溪,萧逸被救起的那条就是其中之一;到了卧虎山受地势阻挡转而向南,数十里后再转向东,形成一个“几”字形。
因为河水盘绕而行,所以就叫盘龙河;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有高人到此,观看地势后说:河如龙盘,山如虎踞,日后必出贵人;美中不足的是:青龙属木却在西,白虎属金反而在东,青龙低,白虎高,阴阳逆乱,所出之人恐怕是个逆乱天下,杀戒重重之辈,非天下之福。故尔在这建了两个小城,镇压风水,一个是现在的‘卧虎亭’,另一个就是河南岸在几字中心的‘盘龙亭’;另外传说那位高人还在此地的风水汇合之处定下‘困龙桩’,以镇压王气!
虽然两个亭隔河相对,情况却大不相同,北边的卧虎亭地势高,无法引河水灌溉,所以土地贫瘠,加上渔阳地处最北部,经常有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前来劫掠,百姓苦不堪言。而南边的盘龙亭地势低,可以方便的利用河水灌溉,加上河流冲积的土地肥沃无比,宜耕宜牧;又三面环水,水上建有木桥,往来方便,一旦发现狼烟,立刻拆毁木桥,纵然是千军万马也只能对河兴叹。
下山不远开始走上官道,路边稀疏的田地种植着稷:又称粟,就是小米,这种植物耐旱,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粟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的北方地区。师徒二人的那两亩地口粮田,种植的也是这东西,所以萧逸看着并不陌生。
庄稼的长势并不好,甚至很多地方都变成了荒地,老道告诉他,一则是东岸地势高,不方便饮水灌溉,造成了土地干旱;另外就是四年前,也就是灵帝光和末年,黄巾造乱,此地大量精壮被征兵入伍,数年征战,兵灾,匪灾,旱灾,加上官府强征暴敛,生民十存三四呀”。
黄巾起义,后世的中国人基本没有不知道的,因为在影视作品中对这次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有很多的提及,可以说只要提到三国,就必然的提到黄巾起义,董卓,曹操,刘备,孙坚等一系列人物都是靠镇压黄巾军起家的。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外戚、宦官相继专权,加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张角创立太平道,以宗教的方式笼络人心,信众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地,人数多达数十万众。
184年(甲子年),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在北方冀州一带起事。他们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略,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一时间天下震动,京都不安。
汉灵帝见太平道如此厉害,慌忙于3月以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又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设置都尉驻防;同时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自行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
费力九牛二虎之力,用尽血本的东汉政权终于把黄巾军暂时镇压了下去,不过这次起义可以说把东汉的最后一丝元气给抽空了,人口数量锐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降到了冰点以下,地方士族、豪强拥兵自重,也拉开了各群雄互相攻击,逐鹿中原的序幕,所以说黄巾起义就是促使东汉灭亡的导火线。
走在路上,萧逸一边听着老道的话,一边回想历史的发展进程:“黄巾起义之后就是群雄并起各霸一方,随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几十年间各路英雄豪杰在历史的舞台上粉墨登场,各显神通,他们以自己的身世,智慧,勇武,残暴,口才为资本,以这万里江山为棋局,以无数鲜血、人命为赌注,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演出”。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而一个涌出无数英雄的民族是悲惨的,这天下虽大,却永远也容不下两个英雄!
5.第5章 卧虎小镇
来到山下,萧逸才彻底看清小镇的全貌,与一般的正方形城池不同,小镇南北长3里,东西宽只有1里,外围城墙皆用巨石筑基,上用黄土夯筑而成;不过墙堡如今已经残破不堪,很多地方都已经塌陷,设南北两座城门,整个城镇形如卧虎,北门为正门,入口处有个牌楼,已经有些残破,布满了箭痕而且有被大火烧过的痕迹,上面模糊的有着“卧虎亭”三个大字。
汉制100户为一里,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个亭侯,如关羽的汉寿亭侯,就能享受1000户人家的赋税作为自己的俸禄,而诸葛亮官封武乡侯,就是货真价实的万户侯。
难怪诸葛亮死前上遗表:“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万户侯!绝对是这个年代的高薪工作。
此地为一亭,也就是说理论上起码有上千户人家,可现在看来能有一半就不错了;这里人大部分都居住在小镇上,还有一些分布在盘龙河各个支流附近的渔村中……
老道告诉萧逸,卧虎亭因为自然环境恶劣,粮亩有限,所以此地的民众只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卧虎山属于燕山一脉,山中多有豺狼虎豹,所以此处男丁大都常年上山打猎,或者在盘龙河的湍急河水中施网捕鱼,加上地处北疆,时常有游牧部落侵扰,百姓们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所有几百年下来养成了此地彪悍善战却又淳朴善良的民风。
正是因为此地民风彪悍,士兵不但英勇善战而且悍不畏死,所以每有战事,国家屡屡从此征兵,才造成了卧虎亭男丁缺少的景象;这里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人从军,甚至当兵都成了这里成年男子的唯一出路。
而此地人丁的来源更是五花八门,有当地的土著,有在此戍边的驻军后裔,有因为战乱跑来的流民,有朝廷流放来的犯官家眷,甚至还有从草原上跑过来的牧民……
老道此次来是要去城里的铁匠铺,原来萧逸穿越前那一晚,天出异像,有流星陨铁降落在附近的荒野中,而陨铁正是打造兵刃的最好材料之一,所以那天老道才去野外寻找陨铁,结果陨铁没找到,却在途中恰巧捡到了河边的萧逸。
好在老道的一位铁匠朋友得到一块陨铁,可惜那块陨铁重量不足以打造大型的兵刃,于是决定打制成三把短刀,并约定将其中一把送给老道,以回报当初的恩情。
铁匠铺在镇子的西头,不时传来敲击的声音,师徒二人来到铁匠铺门前,门口竖着一块布帆,写着:“牛家铁匠铺”,下边还画着一柄锤子,看来是铁匠铺的标志。
前后两层的院子,用碎石和泥加上植物的根茎砌成,里面一名彪形大汉正在举锤猛击砧板上的一块长条形铁块,边上两名少年打着下手,看来应该是铁匠的徒弟,墙边上排着一些打造好的兵刃和农具。
此地民风尚武,男子都喜爱兵刃,所以铁匠铺的生意格外的好。
早期的铁以矿石直接还原形成,含碳量低、质地较软。东汉初年,杜诗发明冶铁水排,利用水能带动风箱鼓风,使冶铁温度进一步提高。这一时期,制铁工艺迅速发展,铸、锻、柔化、渗碳、等技术日趋成熟。不过要想得到一块好钢必须得用生铁反复加热锻打,话费大量的材料和人力才能打出的百炼钢。
后来魏武帝曹操就是用反复加热锻打的办法制的百辟刀,以龙、虎、熊、鸟、雀为识,共五枚,曹丕、曹植、曹林各一枚,曹操自仗两枚。以曹操的当时尊贵身份,可以调动的人力,物力资源才打造出五把百辟刀,由此可见在这个时代打造宝刀之难以及锻打代价之高昂。
见到老道到来,铁匠连忙放下手中的大锤,拱手行礼道:“仙师安好”;萧逸这才仔细观看铁匠,至少一米八以上的身高,上身,下面牛鼻短裤,戴着牛皮的围裙,古铜色的双臂上,青筋凸显犹如小龙一样盘根错节,粗壮的指骨关节,虎口处老茧厚重,点点的疤痕显示出长期和火星为伴的生活。
铁匠名叫牛弘,家族世代都是铸造师,却不是本地的土著,而是数年前突然携带妻子、外甥来到小镇,以打造农具为生,有时也给人修造兵器。
身后两个少年,一个粗壮结实,肥头大耳,目光憨厚,牛鼻短裤,腰系皮裙,脚下薄底的快靴。手里还握着一把小号的锤子,和牛铁匠犹如一个模子里扣出来的,就是小了两号。
另一个少年身材修长,双臂宽阔有力,一双眼睛精光四射,显然是个机灵之人;尤其少年看向老道的目光,竟然有渴望之意,而当看到站在老道身后的萧逸时,竟然露出无比羡慕的神色。两人也连忙行礼,口称“仙师”。
“羡慕哥干嘛?难道这年头当道士也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萧逸发现两个少年羡慕的眼神,不由得看了看自己身上的混元八卦道袍。
“这是贫道新收的徒儿,道号‘无愁子’。
萧逸忙学者老道的样子稽首行礼道:“无量天尊,见过牛居士!”
“不敢,不敢,小仙师多礼了!”牛铁匠一边摇手一边双目精光四射,显然听到老道收徒让他很是吃惊。这让萧逸再一次怀疑当道士是不是真的是一件很有前途的职业。
牛铁匠指着粗壮少年对萧逸介绍道:“犬子牛威,乳名‘大牛’;大牛嘿嘿憨笑了一下对萧逸点头示好。
铁匠又一指哪个身材修长的少年道:“外甥马宁,因为家中排行第六,乳名就叫‘马六’”,马六拱手行礼,萧逸忙稽首还礼,口中没忘了念一句:“无量天尊。”
正所谓当一天和尚撞……不是,是当一天道士念一天经,何况现在发现道士这个职业前景远大呢。
就这样,在这个小镇的铁匠铺中,日后威震天下的,大魏‘神威天策上将军’萧逸和自己手下人称牛头马面的牛威,马宁两员重将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见面。这一年,萧逸14岁,大牛17岁,马六16岁。
后世《三国志》魏书记载:
“牛威,字镇远,乳名‘大牛’,幽州渔阳郡人氏,父牛宏,铸刀巨匠;牛威少年贫寒,随父打铁为生,时有‘无愁侯’萧逸随其师‘出尘子’来访,牛威折服于无愁侯之智,终身跟随,后官拜大魏征南大将军,爵,镇远侯。牛威常言:“生我者父母,开我灵智者,无愁侯也!
“马宁,字致远,乳名马六。西凉人氏,父为朝廷养马官,为奸贼董卓所害,流浪渔阳,投奔娘舅牛宏,以打铁为生;后随其表兄镇远侯牛威同遇‘无愁侯’萧逸,终身跟随,后官拜大魏征北大将军,爵,致远侯。马宁常言:“得遇无愁侯,宁,三生之幸也!”
6.第6章 杀破狼三刀
众人行礼后,进屋分宾主落座,说是坐,你可别指望有桌椅板凳,那东西是南北朝时期才出现的,东汉说的坐是指跪坐,跪在地上,然后坐在自己的小腿肚子上,就这种跪坐的姿势一直以来让萧逸苦不堪言。
铁匠取出一个黑色陶瓮,肚大,口小,上刻一些古朴,粗犷的花纹。黑陶内有大半的水,放在屋内的碳炉上,炉子很旺,一会水烧开后,放了一把茶了进去,又倒入少许的盐末,然后用一根木棍在陶瓮里不停的搅拌。
“为什么不是泡茶?开玩笑,这是东汉年间,有煮茶喝就不错了”。
中国人饮茶是从鲜叶生吃咀嚼开始,后变为生叶煮饮,形成比较原始的煮茶法。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加上精盐煮饮,唐时饮茶开始由粗放走向精工,尤以集历代茶艺精华、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茶艺专著的陆羽《茶经》为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