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男爵
片刻之后,曹丕不仅恢复了意志,居然还自己坐起来了,目光明亮,精神焕发,还第一时间询问战况,显然担心吴军乘胜杀来,那样灌婴城大营就危险了。
“陛下昏迷了三天三夜,幸赖漫天神灵保佑,如今已经无大碍了,只好修养一段时间,龙体就会逐渐康复的!
战况陛下不必担心,曹真所部一路溃败,几乎陷入了绝境之中,幸好张辽将军出兵接应,与吴军大战了一场,并成功将之击退了!
如今张将军坐镇合肥,加固城池,收拢溃兵,已经初步稳住了局势!
而陆逊连战连胜之后,并没有继续进攻,反而释放了被俘的我军将士,归还了曹休将军的遗体,还派使者送来一封书信,希望魏、吴两国罢兵停战,重归于好!”
违心安慰几句之后,蒋济取出一封书信,乃是大都督陆逊的亲笔,吴军在连战连捷之后,没有对曹军赶尽杀绝,反而提出罢兵议和,这的确大大出乎意料!
“审时度势,进退有据,陆伯言真是一位帅才啊,可惜如此英杰未能为朕所用,反而便宜了碧眼儿!
若朕有这般英杰之帅,又何须亲临战阵,更不会有此大失了,可惜、可叹、可恨啊!”
曹丕看过书信之后,先是长出了一口气,而后伸大拇指称赞起来,虽然对方是敌人,又刚刚打败了自己,可有本领的人永远值得称赞!
书信内容很简单,就是希望魏、吴两国罢兵议和,而且议和完成之后,吴国愿意继续向魏国称臣,年年进贡,岁岁来朝,且没提出任何复加条件,只求恢复旧时疆界就好了。
也就是魏国归还庐江郡,而吴军退出占领的几座淮南城池,谁也不占谁的便宜!
按理来说,陆逊打了大胜仗,又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就算要与魏国罢兵议和,也该提一些赔偿条件的,比如割让几座城池,勒索大量财物,或者废除称臣之事,魏、吴两国平起平坐之类!
以魏国现在的情况,就算有一万个不满意,恐怕也要捏着鼻子认下来,最多积蓄力量,图谋日后报复!
未想陆逊如此低姿态的求和,看起来有些匪夷所思,深思下又不禁为之赞叹:‘这才是老成谋国之策啊!’
陆逊虽然两战皆胜,可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吴军死伤也不在少数,而且刚刚经过风灾的吴国,田园毁坏,民生凋敝,后勤补给困难至极,国库估计也打空了。
以综合实力而言,魏国又远在吴国之上,如果继续厮杀下去,只怕吴军难以占到便宜,反而有可能被活活消耗死呢!
因此上,见好就收,趁胜求和,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对吴国来说才是明智之举!
而且议和条件宽松一些,既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又避免了结怨魏国君臣,否则魏国君臣怀恨在心,以后频繁出兵复仇,吴国也是受不了的!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曹丕没有猜到,陆逊处处手下留情,也是担心激怒自己的师父,那样会给吴国招来灭顶之灾!
“皆是臣等无能,以至兵败受辱,情愿以死谢罪于陛下!”
君忧臣辱,君辱臣死,眼看皇帝为兵败之事叹息,华歆、王朗、陈群等人连忙下跪请罪,但是心中却另有想法!
陆逊能够以少胜多、大败魏军,固然是其有统帅之才,可与孙权的鼎力支持也密不可分!
据说吴军出征之日,孙权大会百官,亲自登台拜帅,把自己的随身佩剑赐给了陆逊,授予生杀之权,还说了这样一番话:
‘阃以内,孤王主之,阃以外,将军制之!’
(阃,门槛的意思,或指皇宫内外分界线。)
孙权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魏、吴两军对垒期间,孙权坐镇健康城内,全力筹集兵员、粮草、军械……不断的支援前线,却从不干扰陆逊的指挥,是攻是守悉听尊便!
正因如此,陆逊才得以大展拳脚,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接连重创魏军两路人马,打赢了这场卫国之战!
反观魏国一方呢,曹丕猜忌多疑,不肯请萧逸出任统帅,不愿调荆州水军参战,又不听谋士们的劝阻,在时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强行出兵渡江决战,这才招至了接连惨败!
正所谓先有明君,而后才有贤臣,若是遇到了昏君、庸君、多疑之君,就算有陆逊这般统帅之才,只怕也很难制胜沙场的!
第1695章 龙驭归天!(下)
“唉,使将士们枉死沙场,使大魏国蒙受耻辱,此皆朕之过失也,与诸位爱卿无关,爱卿们快快请起吧!”
“谢陛下!”
曹丕并非推卸责任,只是有感而发罢了,很快意识到自己言语有失,又连忙安抚几位重臣,同时商议议和之事!
渡江兵败,大将阵亡,战船尽数焚毁,到了这个地步,魏军也无力再战了,议和是唯一的选择,何况陆逊开的条件很宽和,魏国君臣完全可以承受!
“太常卿,代朕拟一道国书,派人送过长江去,答应与吴国罢兵停战,之前俘虏的吴兵全部释放,庐江郡城池全部退还,魏、吴两国从此各守疆界,睦邻友好!
再传令各部人马,雨过天晴之后,即刻班师回朝,对阵亡者予以厚葬,家属要加倍抚恤,其余将士、民夫各归家园,与亲人们好好团聚吧!
这次南征之战失利,过错由朕一人承担,朕还要下一道罪己诏,向天下人检讨过失,再减免赋税,劳役一年,让百姓们好好休养生息!”
……
“臣遵旨!”
曹丕口述,太常卿-蒋济执笔,很快写好了议和国书、退兵诏书,加盖玉玺之后,分别派人传达,至此南征之战算是结束了。
出动了五十万大军,苦战几个月之久,死伤了许多兵马,还消耗了无数军械、粮草,却换来一个黯然退兵,曹丕真是不甘心啊!
不甘心怎么办呢,战场上打不过陆逊,那就暗中下绊子吧!
“告诉使者,见到陆逊之后,替朕转达几句话,而且要当众转达:就说伯言的高恩厚情,朕牢牢记在心中了,日后必定厚报之,若是朕无法回报,朕的子孙也会记住承诺的,海枯石烂,绝不食言!”
“啊,陛下这是何意啊?”
“无需多问,按旨行事!”
“遵旨!”
国书送走之后,曹丕目视江南方向,心中一阵的冷笑,自己统兵打仗或许不行,可是玩弄阴谋诡计吗,绝不在任何人之下!
只有帝王最了解帝王了,孙权倚重陆逊,令其统帅倾国之兵,授予征伐之权不假,可在孙权的内心深处,真的一点猜忌也没有吗?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兵马乃是国之利器,更是皇权的有力保障,自古身为帝王者,就没有不怀疑将领起兵造反的,孙权又岂能例外呢?
何况孙权外宽内嫉、刻薄寡恩,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利,对亲兄弟、侄子都能痛下杀手,又岂会相信一个外姓人,只是环境逼迫之下,不得不倚重陆逊罢了,但是暗中必有防备之心!
因此上,自己故意派人传话,说什么高恩厚德、牢记心中……日后必定厚报之类的!
这些话传到了孙权耳朵中,他肯定会产生怀疑的,认为陆逊故意手下留情,放走了战败的魏国君臣,而这样做的目的是留一条退路!
毕竟从长远来看,魏国实力远在吴、蜀之上,早晚会完成统一大业,那时候念在情分上,魏国肯定厚待陆逊及其家族子孙,加官进爵,享受富贵……这可是里通外国,买主求荣的大罪啊!
君疑臣,臣必死,一旦孙权生出了疑心,陆逊还有好日子过吗,秦昭襄王赐死白起、汉高祖诛杀韩信的事就是前车之鉴!
可惜的是,借刀杀人之计虽好,自己却看不到陆逊人头落地了,曹丕摸了摸心口,就像冰块一般的寒冷,几乎感觉不到跳动,自己的大限马上就要到了。
当年自己使用苦肉计,让属下用毒箭射伤心口,再栽赃到三弟曹植身上,最终夺得了储位,后来又做了大魏天子,没想到因果循环,最终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可现在不是追究是非对错的时候,自己要趁着还有一口气,把身后事安排妥当了,保证大魏江山传承下去,准确说是立个继承人!
自己有九个儿子,最大的十五岁,最小的才六岁,如今大魏帝国内忧外患、根基不稳,若再出现主少国疑的情况,无异于雪上加霜一般,只怕会有亡国之危啊!
最好立一个已经成年,且智勇双全、经验丰富的继承人,这样才能稳定政局人心,保证大魏江山传承久远,如此就要考虑兄终弟及了。
自己有二十多个兄弟,一奶同胞者三人,二弟曹彰已经故去,三弟曹植积怨太深,都无法作为继承人,那就只剩下一个四弟曹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