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男爵
当年项羽灭秦之后,为了在家乡人面前抖威风,放弃了关中而定都于彭城,结果被世人讥讽为:‘楚人沐猴而冠,不足谋天下矣!’
莫非父亲年老思乡,也要做同样的糊涂事,把都城往自己的老家迁移,这可不是天下共主的胸襟,共主者当以天下为家……
“啪,臭小子瞎想什么呢,老子思念家乡不假,却还没到老糊涂的地步,老子一顿还能吃五斤羊肉,喝两大坛子美酒,明年给你添几个弟弟妹妹都没问题……呸,说跑题了!
儿子你要记住了,天下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中,别看现在的渔阳城又小又破的,可是几百年以后,那里会崛起一座举世无双的巨城,比之长安、洛阳还要繁华富庶的多!
渔阳郡的位置-左环沧海,右拥太行,背靠燕山,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也,只要聚拢四方之财富,收纳天下之英才,必能建立万事不拔之基业!
告诉萧氏子孙们,一旦关中之力不支了,就把都城迁到渔阳去,重新闯出一番新天地来,不过这件事只能缓缓图之,千万不要心急了,迁都晚了固然麻烦,太早了也不是好事!”
萧逸前世就是渔阳人,对那里的历史再熟悉不过了,不但形势甲于天下,潜力更是无穷无尽!
渔阳处于华北、东北两大平原连接处,粮食、蔬菜、肉蛋、布匹供给绝无问题,未来那里居住着两千多万居民,比现在全天下的人口还多,也没出现饿肚子的问题!
向西连接着三晋大地,那里有丰富的煤炭、金属资源,可以用于国家大规模建设!
向东则是出海口,利用海船运输物资,可比陆地运输的消耗小多了,东南沿海的物资,可以源源不断北上!
更重要的是,千年以后是海洋时代,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拥有世界霸权,而一个临近海边的都城,可以让统治者们更容易了解海洋、进而征服海洋!
至于北边的游牧部落吗,萧逸在有生之年中,会把他们彻底解决干净的,并把国界向北推进,一直推到看见北极熊为止!
“父亲大人高瞻远瞩、烛照万里,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德配于孔孟,遍数古今风流人物,能与父亲比肩者寥寥无几,孩儿发自肺腑的崇拜……”
“哈哈,别的本领没啥长进,溜须拍马倒学的挺快,这件事记在心中就好了,作为我萧氏的祖训之一,以后除了你的继承者,不得与任何人谈起,就是枕边人也不行,明白吗?”
“孩儿谨记于心!”
…………
父子二人交谈了一下午,黄昏时分才回到城楼上,草草用过晚饭之后,正准备继续秉烛夜谈呢,没想到汉中郡送来一份急报,竟是诸葛亮的挑战书!
…………
‘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致书于魏太师、无愁县侯萧逸之前:
昔日高祖置酒洛阳南宫,与文武群臣有言道: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太师乃萧丞相之苗裔,出身名门,文武双全,后值天下大乱之际,理应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曹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
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王继统巴蜀,本相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克复中原,还望太师大人幡然悔悟,弃暗投明,共辅汉室,待天下安定之日,亮愿以丞相之位相让,使君名垂青史之上,如此天下幸甚,苍生幸甚!
如若执迷不悟,亮已亲训将士四十万众,驻扎于米仓道中,望太师大人速速前来,沙场之上,一决雌雄,胜败由天,生死无悔!
大汉建兴元年,七月十日,诸葛孔明,谨书!’
书信萧逸反复看了几遍,而后递给了儿子,自己则闭目沉思,从中品味出几重意思来:
其一,诸葛亮的字迹很漂亮,苍劲有力,龙飞凤舞,不过落笔略显仓促,说明他的心中很焦急,焦急到无法控制的地步了。
其二,诸葛亮人在米仓道,这里也是蜀汉主攻方向,至于四十万大军之说,不过虚张声势罢了,撑死了也就十万人马,还是疲惫之师了。
其三,诸葛亮又在用反间计了,劝说自己弃暗投明、安汉兴刘,还要以汉丞相之位相让,估计过不了几天,书信内容就该传到许昌城去了,而一个计策接连使用两次,说明这条卧龙是黔驴技穷了。
而三重意思合在一起,只是证明了一件事情,诸葛亮焦心如焚,急于进行大决战!
荆州方面,最初的疯狂劲头过后,关羽军队的攻势锐减,而襄阳城守军在两路援军的配合下,频频的发起反攻,收复了很多城池!
如今关羽进攻无力,退不甘心,军中物资消耗殆尽,又没有什么外援可用,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中了,而江东人马调动频繁,似乎有出手的意思!
巴蜀方面,诸葛亮的三路进攻受挫,迟迟没能攻入汉中郡境内,反而折损了部分人马,消耗了大量的物资,加上之前的反间计,蜀汉集团内部人心惶惶,撤兵的呼声日益高涨!
到了这一步,诸葛亮的北伐基本失败了,不过要想反败为胜,还是有一个办法的:‘就是在战场上打败萧逸,最好是俘虏,或者杀掉萧逸!’
萧逸是曹魏第一重臣,更是百万曹军的灵魂,只要能够将之打败,不但可以重挫曹军士气,还能打破曹魏集团内部均衡,中原陷入混乱之中,蜀汉才能趁虚而入!
因此上,诸葛亮派人送来战书,并暴露出自己身在米仓道,为的就是把萧逸吸引过去,双方进行一场大决战,这样才有擒贼先擒王的机会!
按照以往的经验,萧逸每次率军出征,都是亲临战场,冲杀在最危险的地方,这次想来也不会例外吧?
“玄儿,这件事你怎么看?”
“回禀父亲:从战局发展来看,蜀汉人马锋芒受挫,后援不继,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而我军乃是生力军、粮草也很充足,父亲此时出兵汉中,一定可以大获全胜!”
“说的不错,蜀汉国力有限,根本打不起持久战,这次北伐只怕要虎头蛇尾了,我军趁势反攻,却可大获全胜,不过你说错了一点!”
“孩儿蠢笨,请父亲大人指教!”
“呵呵,为父身体不适,要到长安去修养一段时间,这次由你代父出征,去汉中与诸葛孔明决一死战吧!”
“啊?”
第1659章 代父出征!(上)
“孩儿并非贪生怕死之徒,也不是没有征战沙场、马革裹尸的勇气,可是孩儿只有十八岁,又没有统领大军的经验,那诸葛孔明人称‘卧龙’,足智多谋,算无遗策,孩儿只怕不是他的对手!
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孩儿个人生死事小,只怕连累了无辜将士们,更坏了国家大事,孩儿……孩儿请父亲大人见谅!”
萧玄太过震惊,以至有些语无伦次了,别看自己坐镇关中数年,在理政治民上颇有成效,可这与统军征战截然不同!
治民讲究仁爱、宽和如羊,统军要求凶狠、狡猾如狼,这两种性格是截然相反的,很难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故而古往今来豪杰无数,往往只能专任一方面,出可为将、入可为相者寥寥无几!
何况让一个未及弱冠的青年,去迎战成名已久的汉丞相,的确太强人所难了,如果不是父子间感情融洽,萧玄恐怕就要怀疑,老爹故意让自己去送死,好再换一个继承人了。
“哈哈,痴儿啊,十八岁怎么了,正所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一个人的本领、功业高低与年纪没有直接关系的!
霍去病十八岁为骠姚校尉,随汉军击匈奴人于漠南,率本部八百轻骑奔袭数百里,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另斩首相国、当户等两千余人,勇冠三军,而被加封为冠军侯!
为父十八岁的时候,率领数千汉家儿郎,在雁门关对决六万匈奴铁骑,血战六天六夜,杀伤敌众万余人,更是一箭射杀了匈奴大单于-于扶罗,使得匈奴王庭四分五裂,再不敢再正视我汉家疆土!
你是萧氏嫡长子,身体流着为父英明、神武、坚毅、睿智……(此处省略三百字)的血液,天生就是沙场上的统帅,对阵一个山野村夫,又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听好了,现在为父以大魏太师身份,加封你为抚远大将军,两天后率领八万人马,前往米仓道迎战诸葛孔明,血战沙场,不胜不归!”
“末将遵命!”
为人父母者,那有不疼爱子女的呢,之所以让长子统军出征,萧逸也是反复考虑之后,才忍痛做出的决定!
要想在大争之世崛起,仅仅会治国理政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立下赫赫军功,才能震慑住那些骄兵悍将,否则就算成为天下共主,也坐不稳屁股下的宝座,曹家父子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长子曹昂的陨落,让曹操痛苦万分,为了避免再有悲痛发生,在之后的历次大战中,曹操虽然也带着儿子们,在战场上刷了几次经验,却不敢让他们独领大军、到战场上浴血厮杀了。
尤其是继承人曹丕,官渡、辽东、乌林几场大战都没有参加,只是坐镇大后方,为前线供给军械、粮草罢了,不参战则无军功,无军功又何以服人呢?
故而曹丕执政以来,虽有皇帝尊号加身,却无法号令六军将士,遇到战事还要靠萧逸出马,而掌握着军权的人,最后必定会掌握政权,这是古今不变的真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萧逸可不想自己蹬腿之后(最好是灵魂二次穿越),儿子也被骄兵悍将们给架空了,这才决定利用眼前战事,好好的磨练一下儿子,磨练出一个文能执笔安天下,武能跃马定乾坤的英明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