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1189章

作者:黑男爵

世人称曹操为‘乱世奸雄’,却不知其年轻之时、也是个热血好儿郎,本想辅佐汉皇、革除弊政,做一个治世能臣的,图一个青史留名的!

可惜大汉朝廷腐败透顶,几任皇帝或昏庸无能、或志大才疏,根本无法挽回衰落的帝国,这种大环境下,无论曹操如何努力、也做不成治世能臣了,这才掉头走上了奸雄之路,其中苦楚又有谁知?

海燕公主文武兼备,精通权谋之道,才能更胜其弟刘协百倍,如果她做了汉家皇帝,或许能挽回天下大势,可她偏偏是个女儿身,这是大汉的不幸!

因为没有圣君辅佐,曹操才成为了奸雄,其路坎坷难行,处处危机四伏,生前无人理解,死后背负骂名,这是曹操的不幸!

曹操成为乱世奸雄,荡平四方诸侯,铺平了篡汉的道路,在坐的曹姓族人们,日后或为帝王、或为将相,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是他们的大幸呀!

“陛下降下圣旨了,加封老夫为王爵,戴十二旒、乘金根车、出警入跸,并于邺城建造王宫……天恩如此浩荡,尔等以为如何呀?”

曹操把圣旨传给族人们,想听听他们的意见,尤其是两个儿子的意见,如此重要的政治博弈、正是磨砺才能的好机会。

而曹丕,曹植对视一眼,都低头苦思起来了,想用最好的表现,获得父亲的青睐、也证明自己的才干!

虽然在夺储之争上,曹丕占据上风、曹植落于下风,可封王大典一日未办、世子之位一日未定,事情就存在着变数,还不知谁笑到最后呢?

有人肯定想了,曹操已内定曹丕为继承人,为何没把曹植分封异地,反而继续留在身边,并参与军国大事,就不怕兄弟继续争斗,消耗曹家的底蕴吗?

首先,曹操天性奸诈,从不相信任何人,‘围猎事件’没过几天,他就怀疑到次子身上了,只是已定其为继承人,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大计,才没有追查下去。

可四子蒙受不白之冤,形容日渐消瘦下去,让曹操很是心疼呢,故而在慈父情节下,不忍心让曹植去异地,想要略加弥补一下。

其次,曹操始终有块心病:第一个继承人曹昂陨落沙场,第二个继承人曹冲半死不活,如今曹丕作为第三个继承人,中途会不会有意外呢……自己一生杀戮太多了,难免会报应子孙身上!

因此上,曹操加派三倍人手,严密保护曹丕的安全,生怕敌对势力暗中行刺,一支毒箭、一杯毒酒、一根毒针……都可能取其性命,尤其这种非常时期,会坏了千秋大计!

可自己杀的人太多了,得罪的人也太多了,实在防不胜防呀,万一曹丕无人君之福,步了前两位继承人的后尘,那就用曹植顶上去,避免出现大魏无世子的尴尬局面。

“以孩儿之愚见吗,父亲大人当接受圣旨,而后公告各州、郡、县,让天下人都知道此事,并邀请各地宿老、名士、豪强前来许昌城观礼。

与此同时,在许昌城南-颖水河畔,建造一座五丈高台,作为祭祀山川神灵,举行封王大典的地方,再选一个黄道吉日,汇聚朝廷文武百官,正式为父亲加冕为王。

再筹集钱财物资,征调十万民夫,在邺城修建大魏宫殿、宗庙……以及相应之物,此事孩儿愿全力主持,务必做的漂漂亮亮!”

曹丕回答中规中矩,安排的井井有条,表现出了不错的政务能力,不过这位二公子心中,却另有一番盘算呢!

父亲常以周文王自居,显然是暗示继承者、完成废汉自立的大业,而这副重任必然落在自己肩上,问题是天子之位容易坐,篡夺汉室的骂名难背呀?

如果趁着这次机会,让父亲‘多走一步路’,以后自己就能顺理成章的、继承皇帝的宝座,而不必背负骂名了,这个想法有一点自私,可是会有很多人支持吧?

“高皇帝杀白马立盟以来,四百余年未有异姓为王者,如今父亲功高盖世、万民倾心,封王也是理所当然的,只怕别有用心之人,会以此为借口大肆抨击?

故而孩儿认为吗,今虽有陛下封王圣旨,父亲应该上奏请辞、再辞,以示高风亮节,而后再接受之,正式进封王爵,以绝天下悠悠之口,亦能减少一些麻烦!”

曹植神色颇为忐忑,几个月来的流言蜚语,严重挫折了他的信心,全靠神秘谋士的鼓励,这才逐渐的恢复过来了,希望能挽回不利局面!

“子桓、子建皆言之有理,老夫当从善如流,上奏天子、不受王爵,以绝天下悠悠之口,以防小人作乱之心!

不过筑台、祭祀、建宫殿、立宗庙的事也不能耽误了,尔等立刻着手准备吧,再传令寿春、襄阳、长安三处兵马戒备,提防几路诸侯闹事!”

曹操满意的点点头,立刻写了一份奏折,就说自己但尽人臣本份、不敢受封王之赏,连同圣旨一起送回宫中!

而两个儿子的建议吗,就以政治水平而言、曹植的办法略高一筹,不过知子莫如父,自家四儿子有多大本领,曹操知道的一清二楚,必然有高人指点过了!

可曹植身边的人,或为白面书生,或为无谋武将,谁又有这份心机呢,倒下好好探查一下,切莫让儿子被人利用了!

剩下的事就简单了,十一月初十八日,皇帝再次颁布诏书:‘丞相功盖寰宇、威震天下,乃匡扶社稷之臣,非封王不足以赏其功,丞相其受之!’

为绝天下人之诽谤,曹操二次上奏,自称功德微薄,不敢受封王之赏,请另求大贤以封王位!

问题是,普天之下,四海之内,曹操不敢受封王之赏,谁又敢受之呢?

十一月二十日,皇帝第三次颁布诏书:‘丞相操者,德膺符运,奋扬神武,铲除凶暴,清定中原,功勋可昭日月矣,必封王以彰其德,丞相勿辞矣!’

眼看把戏做足了,曹操不再退让了,正式接受了封王诏书,一面按照曹丕的建议,让人修筑封王台,准备封王用的宝玺、服饰、车驾……一切相应之物!

一面正式昭告天下,选定于建安十二年-春,正月初一日,于颖水河边祭祀山川神灵,举行进封王爵仪式,命满朝文武、军民百姓前来观礼!

………………………………

“可恶的女人,上辈子坑了我,这辈子还坑我,早晚让你情债肉……我没事喝那么多酒干嘛?”

“儿子呀,我可怜的儿子呀,老爹对不起你呀,让你在皇宫里面受苦了!”

无愁侯府中,面对着无字圣旨,萧逸真是欲哭无泪、欲罢不能,有心带兵冲进皇宫,把自己的儿子夺过来,却又找不到个理由?

儿子姓了刘不说,亲妈是谁都不知道,人家死不承认的话,自己难道滴血认亲吗,也没有科学依据呀,这件事张扬出去的话,岂不让天下人笑掉大牙?

另外吗,海燕公主处心积虑的,‘抢’了自己一个儿子,恐怕所图者甚大呢,是以此作为人质,处处的要挟自己呢,还是想培养一条狼崽,日后插手自己的家务事?

至于无字圣旨的深意,萧逸完全猜到了,让自己维护皇室安全,顺便制约一下曹家野心,别把封王大典、变成了登基大典,这倒是要防备一下了。

曹魏代汉是一局大棋,必须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现在强行登基称帝,虽然也勉强能坐的住,可无异于坐在了炉火上,那滋味绝对不好受!

“来人呀,请文和先生、元图先生、郭奕前来书房议事,再把玄儿一起叫来旁听!”

“诺!”

第1429章 打破铁律,奸雄称王(五)

建安十二年-春,正月初一,又名‘元朔日’,一年中最隆重、最喜庆、也是最吉利的日子,代表着周而复始、万象更新,同时也是奸雄称王之日!

清晨寅时,许昌四座城门打开,涌进来数万名铁甲兵,手持锋利的兵刃,布防于大街小巷、交通要道,皇城、官署、太仓……更是重点保护对象,严禁任何无关者靠近。

而在三天之前,相府、侯府同时下令:‘许昌城附近二百里内戒严,关卡、河道全部关闭,驻军不得随意调动,百姓不得随意行走,违令者以谋反大罪论处--杀无赦!

寅时二刻,文武官员数百名、聚集在相府门前,恭请丞相大人出城,前往颖水河边、举行封王大典!

“呜!--呜!呜!”

“叮!--叮!叮!”

…………

辰时,相府中门大开,在悦耳的鼓乐声中,一支队伍浩浩荡荡的出门了,前有公卿奉引,后有将军参乘,高举杏黄色‘曹’字大旗……随行车驾有几百辆,护卫亲兵更多达数千人!

队伍的正中间,有三辆六马驾辕的金根车,乃是天子才有资格使用的,而且规格、颜色、装饰……就连马匹都一模一样,曹操就在其中一辆里面,而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防备刺客偷袭了。

数百年以前,始皇帝巡游至博浪沙,就是靠着这个办法,躲过了刺客的雷霆一击,随行副车却被砸个粉碎,故而后世天子出行,都会准备三辆一样的金根车!

至于曹操在那一辆车内,则为此行最大机密,只有几名心腹人知道,余者不得过问一句,今天固然是大喜之日,可也是最危险的时刻,汉室死忠、地方诸侯、士族门阀……不知多少人想阻扰奸雄称王,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刺杀!

王僚、庆忌、韩傀、晋鄙……历史上多少英雄豪杰,不曾倒在朝堂上、不曾倒在战场上,却倒在了刺客手中,就连千古一帝秦始皇,若不是龙袍质量差一点、两条腿跑的快一点,也难逃荆轲的锋利匕首!

试想呀,如果在曹操封王之日,当着文武百官、军民人等的面前,来个伏尸二人、血流五步……其对曹营集团打击之大,比起乌林败仗更厉害三分!

因此今天的封王大典,最关键的不是礼仪、不是热闹、更不是天气状况……而是防备有刺客破坏,这么重要的事情,自然交给某个能力极强的人了。

上一篇:三国之召唤传说

下一篇:明朝大纨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