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官笙
宋应星带着一堆资料走了出去,汇合政院的一干教授,对毕懋康刚刚给的图纸进行研究起来。
说起宋应星也是算是坎坷之人,万历四十七年与他兄长一起参加科举,双双落第,天启两次参加,再次落第,从此他就绝了科举之心。在县学里做一个教谕,又恰赶上皇家政院建立,改革,他被招募进去,这些年他与不少人志同道合的人,心思都用在了“整合”上。
明朝的学派很多,他推崇的是张载的关学,类似于唯物史观,对明朝以及以前的各方面自然学问进行了深刻的钻研,开始了系统化的梳理,并且正在著书。
现在政院的图书馆无比庞大,资料丰富,加上朱栩支持,什么都不缺,宋应星如鱼得水,这些年做了很多事情。
农业,手工业,矿业,医学,火药,机械等等,他所学广泛,涉猎的也非常多,得到了政院很多大家的支持,包括李一藻以及去世的徐光启等人的赞赏。
政院学科非常多,聚集了大明所有顶尖的“科学家”,他们秉持“格物致知”之念,一起钻研自然科学,甚至还在政院创建了一个“院报”,大加宣传。
明朝的科技水平在现在来说,底蕴深厚,在某些方面还是领先的,只要认真发掘,大力推动,外加与传教士的交流,一定会迅速发展,超越西欧。朱栩打算明年派遣庞大的代表团访问欧洲,其中就会派遣一些政院的教授,包括宋应星等人。
军器局这边准备了好一阵子,在朱栩还没有到之前,一群人就来到大门前,远远的等着。
朱栩坐在马车,经过几道岗哨来到大门前,依次下了车。
朱栩已经有一年多没来了,城墙高大,到处都是铁丝网,火炮,火炮,外加大雪飘飘,一片肃冷之感。
朱栩看着一群人,拉着小永宁,微笑的向前走去。
毕懋康领着宋应星等一群人,齐齐抬手而拜道:“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
朱栩摆了摆手,道:“都免礼吧,这么冷的天都不要在外面站着了,咱们进去叙话吧。”
“遵旨。”毕懋康颇为认真的行礼,慌忙又安排人去准备。
朱栩带着一身男装的小永宁,不停点头示意的向前走去。
小丫头很好奇,睁着大眼看来看去,好几次想跑出去都被朱栩拉了回来。
宋应星倒是第一次见到朱栩,有些意外的多打量了几眼。
他的眼光与旁人不同,那些人只看到了皇帝对祖制的破坏,如何苛待百官,穷兵黩武……他看到的是大明各方面的不同发展,尤其是政院这一块,兴教化,拓实物,这些都深得他心,再说朝廷这些年对天下的革新,虽然不少他也不甚明白,可总体是遵循了某种规律,他能看得出,这是对整个大明有裨益的!
若是这样的政策能坚持二十年,哪怕是十年,对大明的好处都是无穷的,中兴大明不是妄言!
朱栩已经习惯被人围观了,慢慢的走着,与毕懋康还闲聊似的道:“朕也很久没见青青了,现在都怎么样了?”
毕懋康跟在身侧,连忙道:“皇上放心,青青现在在家相夫教子,生活安顺。她也时常提起皇上,只是进宫不便,不敢打扰。”
朱栩笑着颌首,道:“那就好,走,进去跟朕说说。”
“是。”毕懋康有些小心的道。
工部侍郎现在还空缺一位,都在传言今年六部会有大变动,有不少空缺,毕懋康也很想再上一步。
一群人来到军器局的大堂,四处都是火炉,暖哄哄的,各处的门窗都紧闭,显然是为了朱栩刚刚做的准备。
“不用这么多人,留下几个就行了,该忙什么忙什么去。”朱栩在主位坐下,看着一群人站在身前,摆了摆手道。
申用懋一听,转身道:“长庚留下,其他人都散了吧。”
长庚,宋应星的字。
宋应星向着朱栩躬了躬身,站在毕懋康身侧,其他人都依次退了出去。
小永宁本来想坐着,被朱栩敲了下,老老实实的与李香君站在边上。
“先跟朕说说火炮,火枪的产量。”朱栩顺手端起一杯茶道。这是他一直关心的事情。
这些毕懋康都熟烂于心,闻言就道:“回皇上,火炮这几年的产量一直在增加,现在一年能制造八百门以上,火枪的产量更大,如果全力生产,上万也可能……都是按照最好的生产,破虏枪,灭夷炮……破虏枪现在还没有大的突破,灭夷炮的射程,火药威力都在增加,我们正准备研制新一代……”
朱栩听着不时点头,产量的增加,说明开矿,炼铁等上游也在扩大,也标志着技术在日臻成熟。火枪的再进步是比较难,这是不止是技术的问题,是各方面都满足不了要求。火炮就不同了,现在是“大炮时代”的开始。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这句话非常严肃,认真的说明了大炮的重要性,同样的,射程,火药的威力是决胜的关键!
这不止是在陆上,海上也是一样!
“军器局对火药,水雷,地雷等也在加紧研究,都有所突破,威力更大……”
“我们正在尝试打造一些更为坚固,轻便的甲胄,已经测试过,可以抵挡西夷人的火枪……”
“战舰,军器局与政院也做了各方面的研究,天津卫的战舰臣也去看过,在各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加固,尤其是夹板,都是最坚固的钢铁……”
朱栩一直在静静的听着,没有打断他。
毕懋康虽然是刻意在表现,却也说明军器局确实用心做事了。
军器局的发展他还是比较满意的,速度已经比他预计的要快,且相对来说很全面,并没有漏掉什么重要事项。
军器局发展的是武器,政院要做的,就更全面了,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这也给朱栩出了一个难题。
宋应星这个人,朱栩既想放在政院,主持大明整个“工业发展”,另一方面又想放在军器局,全力进行武器研发。
毕懋康说了很久,从怀里掏出一道奏本,递给朱栩道:“皇上,这是臣连夜写的奏本,请皇上过目。”
朱栩“嗯”了声,伸手接过就看了起来。
这里面写明了军器局的发展方向,未来要做的事情,需求,产出……这是一个庞大的蓝图,是毕懋康呕心沥血做出来的。
朱栩对此很满意,好一会儿抬头看着毕懋康道:“嗯,你做的很不错,比朕预计还要好。”
毕懋康神色谦逊,躬着身道:“这些都是徐侍郎留下的,臣也就是萧规曹随,不敢居功。”
朱栩微笑,目光转向他身后侧的宋应星,道:“宋长庚,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宋应星连忙抱手,道:“毕大人说的很完善,微臣没有要说的。”
朱栩看了他一眼,轻轻点头,道:“嗯,朕看也看了,听了也听了,现在说说朕的看法。”
毕懋康,宋应星再躬身,做出认真聆听状。
第821章 宋应星很激动
朱栩首先看向宋应星,右手拍着腿,道:“汪乔年调任大理寺,皇家政院现在空着,朕打算设立两个副院长,分管文,理二科,宋长庚,你任理科副院长,负责我大明的科技,医学,农业,纺织,制盐,炼铁,制煤,火器等等的发展与前瞻,对于一些对现在以及未来有大用的,朝廷会大力推广,至于阻力,朕来承担,凡是有利于我大明发展,抗灾,对百姓有益的,都要努力钻研,不顾忌于流言蜚语,什么‘奇技淫巧’,‘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样的话,我们要用事实去回应,不争论,不拖延,埋头苦干……”
宋应星听的双眼大睁,心潮澎湃。
这些年他受到的压力不可谓不大,他的兄长都说他是“玩物丧志”,“误入歧途”,几经规劝,现在都失望的不管他了。
外面的风言风语就更多了,他仕途无望也与此有关,即便他进了皇家政院,位列六品教授,可这也是在“正式序列”之外,依旧是无从“入仕”。
可刚刚皇帝的话给了他极大的震动,皇帝在肯定他,还要他继续努力!
“不争论”这三个字,深深的打动了他,一昧的争论成不了事,只会耽误时间,毁了自己!
“微臣遵旨!”待朱栩说完,宋应星连忙抬手道。他还没有反应过来,皇家政院副院长是从四品,他一下子跳了四级,并且汪乔年是从这里直接跳任正三品的大理寺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