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892章

作者:官笙

今夜睡不着的不止他,心里顿时就舒服多了。

“告诉他们,朕睡着了……等等,这样与他们说‘皇上说,他睡着了’,去吧。”朱栩往下面躺了下,有些开心的道。

外面的内监一怔,琢磨了一会儿,确定记住了,这才低声道:“是。”然后悄步离开。

没多久,他就来到毕自严,孙承宗等人面前,转达了朱栩的话。

“你是说,皇上说他睡着了?”毕自严瞬间就抓住了漏洞,冷着脸道。

内监微微躬身,道:“是。”

孙承宗与张问达互看了一眼,神色微凝。

这说明皇帝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甚至比他们知道的还多,早就知道他们会来!

毕自严摆着“首辅”的架子,盯着内监沉声道:“皇上还说什么,一字不漏的说!”

现在的内监已经不同七年前了,这内监神色犹疑,一会儿道:“就这些了,皇上没有再说其他。”

毕自严审视了他一眼,面沉如水,心念如飞。

他们都落入了一个俗套里,都以为皇帝还不知道,给了他们时间空隙,能够抢在皇帝之前结束这件事。现在看来,显然不是。

皇帝既然早就知道,反而一直没有动静,肯定是要借机作些什么了。

毕自严沉思半晌,转头看向孙承宗。

孙承宗自然也想到了,微微摇头,示意想不到。

毕自严深吸一口气,沉着脸,没有走,也没有开口说话。现在他们是进退两难,退不能将事情处置了,进,皇帝根本不见他们。

张问达心头沉重,还有理智,瞥了眼不远处的内监,上前在毕自严耳边低声道:“皇上会不会早就知道谁在背后搞风搞雨?”

毕自严转头看了他一眼,眉头皱的更紧了。

知道魏忠贤秘密的人,现在活着的没几个,其中一个魏钊就控制在皇帝的手里,要说皇帝知道一些事情那是肯定。问题是,皇帝为什么一直不出手?从杨涟,傅昌宗到现在的靖王,皇帝一直都没有动手的意思。

他到底要干什么?

内监见这三人不肯走,上前一步道:“三位大人,请回吧。”

毕自严看了他一眼,沉吟一声,突然道:“你再去转告皇上,我们一定要面圣,不管多久我们都等!”虽然皇帝给了他在内阁的支持,可靖王这件事太大,会将内阁牵扯进去,并且他不清楚皇帝的意图,心里总是不安。出京一圈回来的皇帝没有了以往的“冲动”,反而更让他不安。

内监眉头一皱,不知为何,眼前突然浮现了叶向高等人闯宫逼迫天启皇帝的画面,神色顿时一肃,道:“毕阁老,皇上向来大肚能容,对您也礼敬有加,但有些事情不能过。”

毕自严神色微怔,道:“公公此言何意?”

内监道:“毕阁老还是回去吧。”说着,他转身就走了。

毕自严看着他的背影,神色若有所思。

孙承宗走上前,道:“看来皇上意已决,靖王那边应该知道些什么,若是皇上这边不能探知一点,或许可以从靖王那边问问。”

毕自严摇头,道:“靖王既然不肯见我,想必这件事让他都有些不好接受,皇上,怕是又要给我们惊吓了。”

孙承宗疑惑不解,抬头看向景阳宫方向,道:“皇上既然肯给内阁大权,甚至不惜削弱六部,没道理……皇上这到底要做什么?”

这也是毕自严的心头疑惑,百思不得其解。

“或许,有一个人知道。”突然间,张问达插嘴道。

孙承宗,毕自严都一怔,转头看向张问达。

“傅昌宗。”张问达言简意赅。几次内阁议事,傅昌宗的态度变化相当的明显,加上他的身份特殊,肯定知道了一些内情。

毕自严目光闪动着微微点头,道:“他也不会说什么,既然皇上不肯说,那我们只有等了,天亮之后,一切都见分晓。”

孙承宗倒是希望将祸事掐在头里,不过眼下也只能等事发,看皇帝怎么处置了。

张问达有心挽救一下,现在却只能看着东林党万劫不复,心里无尽感慨,叹息不已。

第812章 集皇权相权于一身

今年的天气着实怪,才十一月份就冷的出奇,并没有寒流,仿佛就是突然之间冷下来。

公鸡打鸣都显得有些无精打采,天色渐亮,京城在一片凄冷中,渐渐热闹起来。

最先热闹的,是督政院,不知道为什么,一干人不约而同齐齐早到,并且都非常认真的工作。

“哎,李大人,你来的挺早啊?”

“呵呵是啊,陕西那边的几个督正使落实了,我这边正看着,如果有什么问题,我还打算去陕西一趟,亲自看看。”

“李大人做事就是这么认真,惭愧惭愧……”

“客气客气,都是本分事,说不上认真……”

“柳大人,您来的也这么早?”

“别提了,河南那边又出乱子了,几个人为了进督政院,行贿索贿,反贪局那边刚转过来,我估计得亲自出去一趟……”

“您也要出去,您的身子骨行吗?”

“一辈子操劳命,早就习惯,再说了,咱们督政院的事,我能不上心吗?”

“那是那是……”

“韩大人,您这是要出门吗?”

“奥,对对,要去一趟山西,那边太不像话了,那边的实在是太不像话了,十几个人在巡抚衙门居然动起了手,气的巡抚赵大人要全部罢免他们,这不,奏本已经到了,我已经给副院正说了,这就去一趟,再不去还不知道出什么幺蛾子……”

“哦哦……”

话虽然这么说,可一下子这么多人都着急忙慌的要出京,还是第一次见到。

一些听到风声的人,现在是后悔不迭,没能找理由出京,都在暗暗的想方设法的离京,躲开这个大漩涡。

很显然,关于靖王的一些流言,已经无声无息的在官场蔓延,督政院就是重灾区。

在另一个小院内,魏学濂看着一封封举告信,眉头不是眉头,脸不是脸。

他在这里已经不少人日子了,对办案很有心得,虽然这些举告信写的有鼻子有眼,可他一眼还是看得出,里面大部分都是捏造的,唯有一条,他实在辩驳不了:“亲王之身,僭越为官”。

在这个宗法大过天的时代,违逆祖法是大罪!

不过靖王在督政院待的太久了,他从政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很多人,包括他都已经习惯了靖王的存在。

习惯也是一种可怕,可以挑战“祖制”,比如,魏学濂虽然知道这是违背“祖制”,心里却没有什么障碍,并不觉得有什么大逆不道,靖王也不应该被人这样扳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