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官笙
方孔炤等人越发的用心用力,加上有了很多人支持,“新政”推行的非常顺利,至少在权力层面架构的异常迅速。
有吴家,王北承等人加入,支持“新政”的势力在南直隶迅速壮大。新政自然有新的利益,尤其是有着绝对权力,南直隶的政治面貌在飞速变化。
朱栩坐在马车内,沿着官道,带着近一万军队,并没有多少隐藏。
他所过之处,官绅都异常的紧张,每到一处驿站或者停脚处,都有官员士绅聚集,嚷着要捐粮捐银子,还大喊支持“景正新政”,态度端正的有些过头。
朱栩通通没有理会,除了让大军休息,补充一些东西,就是不停的赶路。
在快离开南直隶地界的时候,坐在马车内,朱栩手里是一叠报纸。
第一张大页面是江苏右参政冯江峰的署名文章,他开篇就在讲述“纲纪”二字,然后历数近几十年的“纲纪”废弛,致使朝政败坏,党争四起,祸乱天下。他执掌刑狱司,直言接下来江苏要展开轰轰烈烈的打击腐败,维护“纲纪”的行动,要求所有人都必须认同,且要态度鲜明的支持,凡是模棱两可,言语含糊,要进行优先调查等等,同时也呼吁贪官自首,各地士绅百姓踊跃举报。
朱栩看着这篇文章,手里的糕点放下,笑着摇了摇头,道:“这冯江峰不愧是周应秋的同年,扯虎皮都扯的这么漂亮。”
曹化淳坐在边上,微笑着低头。
朱栩看了一会儿,又换了一张,首页鲜明的是来自许杰的。
许杰的身份比较特殊,乃是内阁的“钦差”,左参政,方孔炤都要对他“谦让”三分,他的文章自然不可小觑。
他的文章不算华丽,可也是有理有据,声称要江苏所有官员都是“廉洁干吏”,否则全部要罢黜,对官员的考核要注重“实绩”,打击官吏的“人浮于事”。最后话锋一转又提到了科举。
言称“科举关乎国之兴衰”,乃“天下第一等大事”,“莫重于其”,所以对科举一定要严格的“检视”,杜绝一切“颂之君子”,所以,今年的科举要“垂范景正”,“严之再三”。
换而言之,就是说,今年的科举将严格执行朝廷的禁令,但凡违规,一律禁止科举入仕!
朱栩眉头跳了跳,抬头看向曹化淳,道:“你看看,朕一直以为许杰缺少魄力,现在看来朕是看走眼了……”
曹化淳接过来扫了一眼,笑着道:“科举关乎国之兴衰,官员决定国之存亡,许大人目光长远,果决敢为,皇上当嘉奖。”
朱栩拍了拍手,将点心盖好,依靠在厢璧上,摇头道:“朕想要普及教化,将社会变的相对公平一些,与其慢慢折腾,不如就来个狠心,割掉腐肉,乘着朕还控制得住……”
曹化淳抬头看了朱栩一眼,没有出声。
他也渐渐感觉到了,大明国力看上去是蒸蒸日上,不管是军力还是国库都远超前朝,实际上却是一种假象,以现在的情形,想要支持这么庞大的军队,应付各地的灾情,各地各种浩大的工程,天下官员,衙门等等,银子如流水一般花出去,想挡都挡不住,以他的了解,这样撑不了……两年!
“皇上应该也是知道了,所以才这么着急吧……”曹化淳目光忧虑的看着朱栩,心里低语。
朱栩歇了一会儿,又拿起报纸。
这些都是积累下来,从应天府快马加鞭送来,所以并不是实时的。
朱栩拿到手里的这一张,署名是督政院副院正王北承。
他的文章,颇为老辣,站在国家的高度,分析了近年国库情况以及支出,尤其是皇帝内帑在几年前就花完的事情重点的提了几笔。然后又分析了各地的税粮,以“数据”的方式揭露了其中的“猫腻”,直指各地贪腐,转移税粮,偷税漏税,抗税等等,以一种极其严厉的语气进行了斥责,并且声称要挨家挨户的调查。
然后话锋一转,论及各地灾情,朝廷困难,皇帝的忧国忧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称“江苏富庶甲天下,承恩两百年,理应回馈”,又搬出太祖祖制,将士绅纳税进行了合情合理合法的进行无可辩驳的解读。
他还提出了“与民生息”的观点,在灾情,贪官污吏等等压迫下,百姓们生存艰难,应当进行减税,地主也不应该过度压榨佃户,需要制定合理的“租金”范围,确保佃户不会“怨声盈野”。
朱栩看着不时点头,王北承算是老奸巨猾,文章写的是声情并茂,该写的一字没落,又不会挨多少埋怨。
“老家伙……”朱栩笑骂了一声。这老东西虽然狡猾,可手腕高的很,有他帮忙做事,方孔炤等人都要省不少力气。
朱栩放下,又翻开一章,不由得轻咦一声。
这些报纸曹化淳都已经看过,自然知道朱栩看到的是什么,神色不变。
其他人忙忙碌碌,方孔炤也没闲着,巡抚衙门在飞速架构各项职权,也在对其他官员等进行甄别,裁剪。
淮安,苏,州,扬州,凤,阳等几个府的知府同时被免职,下狱待审。
按照规定,巡抚衙门是没有这样的权力,可内阁与吏部为了推动新政,临时给巡抚衙门授予了这样的特权,这也让江苏巡抚衙门有了绝对的权力,在改革上在大刀阔斧,勇猛急进,无可阻挡。
曹卜善,毕自康等人朱栩本就不喜欢,被罢黜也是自然。
朱栩对南直隶的一干人的作为还算满意,放下报纸,笑着道:“通知下去,今后的报纸就不要送来了,全力赶路,争取在六月中赶到福建。”
“遵旨!”曹化淳道。
朱栩加速南下,曹文诏全速赶往琉球,其他事情如常的进行着。
京城,皇宫。
张太后现在是忧心忡忡,与老太妃在叙说中心里的不安。
老太妃倒是开朗,笑呵呵的道:“不就是两个人夷人女子,皇上偶尔宠幸也属正常,过一阵子腻了就好了,一路上风餐露宿,也该有女人打理一下。”
张太后眉头蹙起,道:“话是这么说,只是皇上的宫里只有一个李才人,还没有诞下子嗣,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老太妃明白张太后的担忧,看了她一眼,声音清朗的道;“皇上出京不是游山玩水,那是操心国之大事。他也不是好色之人,要不然到现在宫里也不会只有解语一个人,不管外面人怎么说,我们宫里不能乱,一些胡言乱语不能出现。”
张太后一怔,旋即明白的道:“嗯,那,要不要写封信给皇上,提醒他一下?”
老太妃笑着摇头,道:“皇上自有分寸,我们就不要多插手了。你有空就看看解语,还有那几个女孩子,现在不妨就接进宫,咱们再调教调教。”
张太后对朱栩有着一抹“责任感”,哪怕朱栩长大了,现在威名赫赫,总还是忍不住的操心,老太妃的话并没有让她释怀,还是担忧不去。
这个时候,内阁也正在开会。
科举在即,可朝廷禁令在前,朱栩的旨意在后,一下子将九成以上的今科士子拦在门外,一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
想想就让这些大人们头疼!
第705章 无所顾忌
内阁,除了在京外督查全军的兵部尚书申用懋,左右次辅,五部尚书,全部聚齐了。
毕自严,孙承宗,傅昌宗,周应秋,徐大化,调任礼部尚书的沈珣,新任刑部尚书的张问达,七个人围桌而坐。
这七人就算是内阁了,也代表着“朝廷”,算是大明的最高管理层。
七人身前都放着茶杯,氛围还算轻松。
不过,当前一个问题就摆在眼前,绕都绕不过去。
毕自严抬头看向沈珣,道:“沈大人,今科举士,可有什么麻烦?”
沈珣神色不变,心里腹诽,事情明摆着不是?
他还是稍作思索的道:“回大人,目前来说没有问题,礼部应付的过来,只是,一旦开始,麻烦就少不了。”
将大部分士子挡在门外,使得他们“终生不仕”,这样一条禁令,将逼得这些人以及背后的人“疯狂”!
这里在座的都是通过科举出身,明白科举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皇帝以及朝廷的这一道“禁令”,等同于“谋杀”,血淋淋的残忍!
周应秋双眼泛起一道冷光,语气极其淡漠的道:“辽东地广人稀,极其缺少开垦荒地的青壮,命各地衙门准备好,同时命移民衙门准备好,可以给辽东补充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