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695章

作者:官笙

柳如是也停下来,目光直视朱栩,面露肃色的微微躬身道:“朱兄,小妹有一腔为国之心,恨不生为男儿!若朱兄或者皇上有需要,民女无所不从!”

朱栩摸了摸下巴,笑着道:“在士林间,皇上的名声一直不怎么好,什么‘残暴昏君’,‘无父无祖’,‘不敬圣人’等等,其他的流言蜚语也比比皆是,柳小姐要是跟随皇上做事,可做好了背负天下骂名的准备?”

柳如是眉头一竖,沉色道:“怨天尤人非君子,大道在前,百死不悔,何况区区骂名!”

朱栩双眼发亮,这个时候的柳如是,特别令人钦佩,或许有朱栩先入为主的想法,不过现在,朱栩确实动了一些念头。

“你能做什么?”朱栩沉吟好一会儿,开口道。

柳如是脸上喜色一闪,有些激动的道:“小妹在苏杭一带认识不少人,一定可以帮上皇上与朱兄的忙!不管做什么,小妹都愿竭尽全力!”

朱栩颌首,一会儿道:“好,我会奏明皇上,看皇上的意思。”

柳如是神情振奋,深深行礼,道:“小妹恭候朱兄佳音。”

朱栩笑了笑,简单说了几句,便上马车,回了酒楼。

曹化淳已经在等着了,朱栩稍稍洗漱一番,他便奏报道:“皇上,基本摸清楚了,山东登记人口是八百万,以查到的情形来看,大部分百姓都生活在内阁拟定的贫困线以下,约有六百万以上,勉强温饱的约有一百多万,其他的就是士绅,官吏,其中也是各有差别,如皇上所料,能活的安稳的,少之又少,是祸乱之源……”

这个朱栩已经料到,若是不能尽快扭转土地格局,这个数字还会增加,朝廷的负担会进一步加重。

只是,他暂时不能再在山东搞土地革命,必须要等北直隶消化完,且观看一番士绅阶层的反应再做进一步的打算。

“嗯,朕知道了,整理一下,发给内阁。”朱栩拿起笔,一边书写,一边道。

“是。”

曹化淳应声,而后有拿出一道奏本,道:“皇上,这是黄承元上的奏本,是山东巡防衙门,近一年的政务简报。”

朱栩手上的笔一顿,连忙放下,拿起奏本,翻看起来。

没多久,朱栩就笑着道:“黄承元的手倒是挺快。”

黄承元是今年政改之后调来山东的,可以说是地生人不熟,想要压住山东的地头蛇,必须要借助朝廷的力量。

那督政院,刑狱司,大理寺就是最好的工具。

奏本里言称他昨日就已经给内阁上了奏本,明天就应该回复,一旦内阁批准,他就会立即着手,对山东政体进行大规模改革,重新架构,完成朝廷的“政改”目标。

之前朱栩的改革,都是针对顶层进行设计,包括巡抚衙门,总督衙门,现在,是要对整体进行动手术。只是这种手术在没有朱栩的强力或者说蛮横推动下,究竟会成什么模样,只怕谁心里都没底。

朱栩面上带笑,他并不在意黄承元能不能做到他的要求,将来山东还是要进行一番激烈变革,由下向上,那个时候,才是真正革新,推动政改彻底完成的时候!

“传旨给黄承元。”

朱栩合上这道奏本,眯着眼道:“让他做的仔细,完善一点,朕要带着他的经验南下,他这个模子刻不好,朕要找他麻烦。”

“遵旨!”

曹化淳道,他很明白,北直隶的动作太过激烈,皇帝要缓一缓,安抚一下士人的心,或者说是——麻痹!

“对了。”朱栩顿了一会儿,又道:“在山东耽搁的比较久了,再告诉黄承元,朕后天见山东官员,命他准备好。”

“遵旨。”曹化淳应声。

朱栩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写他今天的“游记”。

“士人之贪甚于商,民众之扼重于国……”

在朱栩静静写他的“游记”的时候,整个山东都热闹起来。

杨凤仲事件已经迅速传播开来,那“十八条严规”如同悬在所有人头上的利剑,令他们寝食难安,纷纷的向巡抚衙门“自首”,捐出了大半家产,以求巡抚衙门不要追究。

其中自然涉及最多的就是贪腐以及灰色收入,倒是礼金的事情极少有人主动上缴。

山东还没有几个人知道,事件的核心人物杨凤仲,此刻已经在上京的路上。

更没有人知道,黄承元以及巡抚衙门,正在酝酿更大的事件。

第646章 科尔沁巨变

山东这边是即将热闹,科尔沁的热闹已经开始。

黄太吉汗帐。

现在的金国已经是名存实亡,与一般的草原部落没有什么区别,黄太吉手下已经没有什么人,不过他依旧自信从容。

大福晋哲哲给黄太吉揉着腿,轻声道:“大汗,布木布泰被明人羁押,您这身边也不能缺人,桑吉跟我说,想给您再纳一个侧福晋……”

黄太吉的腿还没有完全好,半躺在那,看的是棋谱,正聚精会神,听着也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他很清楚桑吉或者科尔沁的目的,在大金国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纳娶布木布泰,让科尔沁感受他的诚意,现在他拒绝,需要让科尔沁感受他的实力与自信。

哲哲跟了黄太吉二十多年,最是了解他,当他不想说话,就是他不愿意,最不能再逼的时候!

所以她给黄太吉揉着腿,没有继续说话。

莽应里这个时候走进来,穿着一身常服,一脸的愁色:“大汗。”

黄太吉放下书,坐起身的笑着道:“说。”

莽应里看了眼哲哲,依旧愁容满面的道:“大汗,去年的天气极冷,科尔沁冻死了很多牛羊,今年天气越发不好,至今还没有下雨,水草都日渐枯竭,我们带过来的粮食已经用尽……明人那边已经进不来一点,科尔沁等部落对我们的上贡日渐减少,国内的抱怨声越来越大,得想其他办法了……”

黄太吉神色不变,却没有说话。

这是现实的困境,科尔沁这里没有土地,全部都是靠放牧为生,过去还能从长城运进来粮食,盐,铁骑,布料等等,现在通通都没有了,不止是穿着上,在吃上面,最根本的食物已经构成威胁。

哲哲抬头看了眼黄太吉,眉头轻蹙。

科尔沁也被明朝封锁了,草原上的部落见风使舵,与科尔沁的关系日渐疏离,都想靠近大明,毕竟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在几年前,明朝都会给他们粮食,白银等等,现在全都没了,又不能去抢,所以都希望与明朝保持好关系,得到他们的“赏赐”。

另一面就是察哈尔日渐坐大,有了明朝的支持,林丹汗近来有些嚣张,接连吞并了数个部落,科尔沁与黄太吉都没有反应,越发的让那些在长城附近的小部落想要靠近明朝,寻求庇护。

这些事情,黄太吉与莽应里都是心知肚明,却都没有说出口。

莽应里现在是理政大臣,管着金国近五万人的吃喝拉撒,现在是山穷水尽,只能向黄太吉诉苦了。

黄太吉久久不言,右手摩挲着衣角。

他心底很清楚,金国以及科尔沁的出路现在只有两条:一是与大明议和,换取大明的“赏赐”,不过以明朝皇帝的秉性,没有彻底掌握科尔沁与金国之前,一粒粮食都不会给。

第二,就是以战养战!

这个方法是他们金国逐渐崛起的根本,在战争中壮大,训练士兵增加战力,同时获得生存以及生存以外的所有东西!

只是,现在情况有变。

当初,他们一穷二白,拼命的与明朝周旋,等他站稳脚跟的时候,明朝已经彻底缩回去,只能任由他们攻打,是以以战养战十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