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605章

作者:官笙

随着亲近朝廷的巡抚们应声,一些总督也相继“下官赞同”。

本来还有心与朝廷继续“争辩”的巡抚,总督们,这个时候只得随大流的“下官赞同”,太明显就容易出事。

毕自严神色平静,翻着身前的札本,道:“那好,咱们开始吧,今天的第一项,大明律,修改的草本大家都已经看过。赞同的向北面抬手,反对的向南面,现在开始!”

孙承宗等人率先抬手,齐齐向着背面,北面,那是乾清宫的方向,寓意自然一目了然。

傅昌宗,周应秋等人同时抬手,都是向着北面。

其他人有样学样,都抬手抱拳,向着北面,以示赞同。

大明律其实没有什么可说的,现在来说还是一条条总纲,可操作性不强,也不存在什么值得争夺的。

毕自严扫过一眼,点头道:“好,全票通过。”

他话音落下,他身后不远处的内阁中书许杰悄然记录,在他的另一边是司礼监内监,也拿起笔无声的记下。

毕自严等了一会儿,道:“第二条,内阁制,详情大家都知道,本官就不浪费时间,现在表决吧。”

内阁,这个的出现是因为朱元璋废除了丞相,虽然大明没有明文列出,可实际上已经存在了近两百年。

同样没有什么好说的,一群大人们齐齐的向北方抬手。

毕自严看了眼,道:“全票通过。”

许杰与内监悄悄记录,没有任何动静,不敢惊动任何人。

可其他人都心里警惕,这是要呈递到御前的!

“下一条。”毕自严环顾一圈,淡淡道:“景正税法。”

这个税法包含太多,粮税,矿税,盐税,商税等等,其中的粮税就包括“官绅一体纳税”!

这一条,也是一系列政改中最为敏感的一条,争论最多,甚至现在宫外还在闹腾的。

“下官赞同。”傅昌宗第一个道。他是户部尚书,虽然不再负责税务,可他的分量的谁都掂量的清。

“下官赞同。”周应秋道。

“下官赞同。”袁可立道。

……

“下官赞同。”赵晗道。

“下官赞同。”钱龙锡道。

“下官赞同。”王三善道。

内阁六部,一干巡抚齐齐抬手“赞同”,人数眨眼睛就远远过半了。

剩下的愣愣对视,心底十分抵触,不管是出于私心还是公心,他们都认为“士绅纳税”这一条不合时宜,想要再争论一番。

可在他们犹豫的时候,那记录的内监伸头向他们这些没有抬手的人看来。

这群人都是脸色微变,而后僵硬着脸,艰难的抬起手,向北。

那内监缩回头,继续记录。

毕自严看着又是“全票通过”,心里暗松,哪怕有一个反对,传出去也有损政改威严。

毕自严神色振奋,与孙承宗对视一眼,道:“第四条,景正田亩制,表决!”

景正田亩制最主要的两条,一个是重新登记田亩,一个是丈量土地。不论是哪一个都不会被士绅所接受。

这也是争议非常的一件事,不过已经勉强达成一致。

还是内阁,六部领头,其他人一些人跟从,在大势所趋面前,即便反对的人也只得抬手向北。

“通过!下一条。”

毕自严看了眼,道:“宗室条例,勋贵十八规,皇宫用度法……一起表决。”

皇宫用度被规定不得超过上一年税银的百分之一,宗室,勋贵都没有意义,反正他们现在都已经实际上废了。

大人们都不约而同的抬手向北,这些都没有什么可谈的。

毕自严同样清楚,接下来又表决了几个不怎么重要的,而后话锋一转,道:“下面表决六部,督政院的改制,先表决督政院。”

这句话落下,整个大堂都安静了。

这督政院不同于以往的都察院,职权扩大的让百官心惊,朝廷的大人们担心会演变成第二个锦衣卫或者东厂,地方上的大员则担忧会成为悬在他们头顶上随时都会落下的斩头利剑!

这是朱栩为现在的糜烂体质特别设计的,专门监督天下官吏,自然有着血淋淋的杀气。

毕自严不给这些人反应的时间,淡淡道:“开始表决吧。”

第572章 汤若望

督政院,不止在京城可以调查二品以下,也就是六部尚书以下的官员,在地方还可以调查三品以下,也就是巡抚,总督以下的所有官员,不需要朝廷授权!

这样的权力,即便是锦衣卫,东厂都没有,不止京城的官员,京城的官员都是心不安!

这要是稍一放任,还不天下大乱!

“下官赞同。”周应秋这一次是第一个举手,比毕自严身侧的孙承宗还快。实则上,他对于这个布置心里不同意,可景阳宫的皇帝一再坚持,不做丝毫退让,他也只能站出来支持。

周应秋是吏部尚书,对天下官吏最有发言权。

他一抬手,傅昌宗接着抬手向北道:“下官赞同。”

这两人如同一个风向标,赵晗,张瑞图,黄立极,钱龙锡,蒋德璟,王三善等等,一群巡抚纷纷抬手支持。

随着巡抚的支持,当地的总督也都跟着抬手,在某种程度来说,他们是一体的,一旦有事,谁也跑不了。

六部尚书中,除了袁可立资格比较老,没有跟着周应秋等人,其他五人都抬手。

内阁,五部尚书,这个分量谁都掂量的清,立场偏中立的一群人纷纷抬手,将场面变得非常壮观,一群人齐齐抬手向北。

这样的壮观场面,让另一小波人就显得尴尬,抬手不是,不抬手也不是。

毕自严早就料到了,看了眼,道:“过半,通过,下一条,吏部改制。”

内阁中书与司礼监内监都悄然记录,人数,比例,谁没有抬手。

一群人内心忐忑,倒也坦然,哪怕皇帝找他们麻烦,他们也敢理直气壮的解释。

吏部的改革,有扩权也有收窄,大体上没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