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1527章

作者:官笙

“目前在神龙府是外国商人机构有七十多,在京城外国使者有四十多个,外事院借助联合舰队已经西班牙,尼德兰的商船,正在与更多的国家联系,在未来两三年,这个数字会翻一倍……”

水里一直静静的浮标忽然动了下,朱栩握着鱼竿,直勾勾盯着,道:“做得好,朕已经通知内阁,将外事院提升为三品衙门,你回去做些准备吧。”

巩永固神色微惊,旋又大喜,连忙站起来,道:“臣拜谢皇上!”

内阁是一品衙门,六部是二品衙门,三品衙门,已然是大明高层,主事之人,也会是三品大员!

朱栩一挑鱼竿,一个不大不小的鱼就被甩出水面,朱栩一边解着鱼,一面道:“你们都做得很好,内阁年终盘点,会有一系列的人事安排与奖赏,做好去新岗位的准备。”

贺云杉,魏良卿,巩永固,王文胜都是跟随朱栩的老人,自然听得出,他们都要高升,齐齐站起来,抬手而拜道:“臣等谢皇上,吾皇万岁!”

朱栩摆了摆手,甩下鱼钩。

四人识趣,道:“臣等告退。”

朱栩安静的钓鱼,四个人自己划船,慢慢靠岸。

在他们还没有到岸的时候,海军大都督熊文灿,参谋长唐王,南直隶巡抚陈奇瑜,山东巡抚冯江峰等已经站在岸边,准备登船了。

朱栩在神龙府坐着一些安排,京城的孙传庭也没闲着。

在景正六年最后的几天里,京城接连发生大事情,除了孙传庭的大肆株连没有停止的迹象,他对朝局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

六部侍郎十八位侍郎,两个被他勒令辞官,一个被他送入大牢,京城五品,四品的官员,二十多人被送入大牢。特别注意的是,兵部执掌的巡防营,被内阁收缴,交由内阁排名第四的阁老,议会议长,傅昌宗掌握。

这对朝局的震动,自然很不一般。尽管普遍认为是轰轰烈烈的“倒阁”事败后,孙传庭的秋后算账,对毕系的回击与警告,但这也说明,孙传庭已经彻底掌握朝政,再难被撼动了。

孙传庭为了巩固权力,展现威望,动用了强大的权力,不止于对毕系进行回敬,其他人,甚至包括傅昌宗,周应秋在内,权力都受到了压缩。

在这一年结束的最后一天,大雪纷飞,家家户户准备过年,与去年切割的时候,还是发生了一件大事。

皇宫门口,有六十多个人齐聚,最老的看似七八十,老态龙钟,满头白发,年轻的也有四十多,他们穿的儒衫,聚集在皇宫门外。

这些人,一般人还真不认识,但要是说出他们的名字,大部分读书人都会肃然起敬。

因为这些人都是大明赫赫有名的大儒,即便是刘宗周在他们大部分人面前,都是学生辈,需要老老实实行礼。

内阁都是读书人,被这群人的到来吓了一跳,孙传庭连忙命包理游去宫门口询问。

包理游来到近前,赫然看到了他的老恩师,船山先生,连忙抬手行礼,道:“学生包理游拜见学生,不知先生到来,实是罪过。”

船山先生,名叫刘曦之,是大明有名的大儒,威望隆重,三代书香,自身从未出世,一辈子隐居读书,在士林间,是闲云野鹤,神仙般的人物。

刘曦之看着包理游,摸着白发,向着身边的人笑着道:“包理游,我的六个徒弟之一,对心学颇有研究,本以为他会继承我的衣钵,不曾想阴差阳错,居然入了仕途……”

他边上一个老者,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笑呵呵的道:“太史公欲究天人之变,百死不悔,到如今千年转瞬而过,万变其里,未有不变之理,孙阁老,也算是慧眼识珠了。”

包理游看着这些人,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但能与他老师船山先生在一起,显然都不一般。

包理游对他们的来意不明所以,不动声色的警惕着。

一番寒暄,一个老者笑着说道:“我们出来,是为了支持孙阁老,支持‘新政’,支持变革。”

第1431章 参观皇宫

包理游听了大喜,飞快的将这群文坛大佬迎接入内阁。

“新政”之所以举步维艰,被处处诟病,除了太过超前,超越了大部分人的心里承受能力,还有就是缺少士林的支持。

最为反对的,自然也是士林那些顽固的儒学大家。

如果有眼前的这些大佬背书,不但能大大减少“新政”的阻力,还将拥有更加坚定的舆论支持。

孙传庭听到消息,自然大喜过望。他的威望不足,这些文坛大佬,正是雪中送炭。

孙传庭亲自出迎,带着一干阁老,六部尚书,集体陪同。

“这个内阁大殿,是先帝传位以来,皇上登极后,新建的仅有的两个大殿之一……”

孙传庭带着这些人,参观内阁大殿,沿途做讲解员,道:“为了节省钱粮用于抗灾,皇宫里省吃俭用,从未奢侈,更没有大兴土木,连陵墓都被皇上否决……”

船山先生背着手,在大殿里慢慢走着,似乎会意孙传庭的话外之音,道:“先帝与当今皇上,那是尧舜之圣,有众多人证,有传位诏书,即便是那些谋逆不臣之辈也未曾质疑,这件事,是为铁案,朝廷无需争辩,以免落入陷阱。”

“所谓的‘铜臭皇帝’,这是一派胡言!”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先生,气的胡须乱颤,道:“都说圣人爱钱,可曾见过皇上有奢侈之举?谣言纷飞,无非还是为了阻挡‘新政’!若是亦步亦趋,墨守成规,只是东施效颦,何来知新?孔圣之后,何来亚圣?何来朱子,阳明先生?”

“有些事情,要讲清楚,以免世人误会。有些道理,要讲明白,以免遗祸千年。圣人的很多话,遭到了曲解,半解,甚至是恶解。当能宋相说半本论语治天下,这是何等滑稽,还出自一国丞相之口?这对天下读书人是何等的误导,对天下官员又会造成何样的困惑?”一位五十多岁的儒雅中年人,神情肃然地说道。

“读书治国,可以从书里学到治国的知识,为国久了也会有新的心得,因此,读书治国是相辅相成,哪里是读书决定如何治国?简直是荒唐!‘绝知此事要躬行’,当要书行合一,走万里路,观万海千川,方知天地轮廓,深究其理……”

“读书为做官,这简直是谬论,是对圣人的亵渎!这种说法,要严厉批驳,朝廷对这样的人,不能任用!”

……

一群人随着孙传庭参观着,不断的发表着一些看法,这些看法,令孙传庭等人大为意外,深合“新政”的需要,就是他们以往在报纸上拼命宣传的东西。

孙传庭等人带着这些大家,走过内阁,得到司礼监同意,开始参观内廷,乾清宫,御膳房,太医院等等。

乾清宫已经好多年没有装修,看上去颇有些“寒酸”,桌椅板凳,各种装饰也不见奢华。

孙传庭道:“皇上速来喜素,酒肉女色皆很节制,皇后娘娘以及诸位娘娘一样没有什么奢侈,宫里一年的用度,不足天启年间的十分之一,万历年间的二十分之一……”

船山先生看着颇显寒酸的乾清宫,感慨道:“凡成大事,莫不自律,皇上能持之以恒十多年,非常难得了。”

“不错,外面的一些谣言,必须适可而止!”

“谣言虽止于智者,但为了不被误导的民众,朝廷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我们避居乡野,潜心读书。对于黎民社稷,对于大明社会,未来发展,前途扼要等漠不关心,现在思来,确实是有些自私自利。”

“我们当有力所能及的做些事情,不说国家社稷的大事,单单是乡里福祉也要有所顾及才是。”

孙传庭等人听着,面面相觑。

这些大儒,哪一个不是清高自傲,对于俗务避之不及,厌恶头顶,这次是怎么了?

这些疑惑按耐在心底,孙传庭带着他们逛了皇宫,又出了大明门,来到宫外的六部所在,带着他们一一观看。

之后甚至还去了皇家政院等地,将大明机构所在,通通走了一圈。

这些儒学大家自然又发了一通感慨,话里话外都是支持孙传庭的内阁,支持“新政”,呼吁孙传庭有所作为,无惧流言蜚语,勇往直前,披荆斩棘,扫除大明陈病旧窠。

当晚,孙传庭宴请这些大佬,朝廷六部,包括宗人府,皇家政院,皇家银行等要员齐聚,与这些大儒畅谈。

第二天一道早,有五十多明朝当世最为顶端的大儒的联名文章发表在朝报上。

这篇文章是船山先生亲手操刀,写的不算华丽,但有理有据,结合圣人之言,又有新的解释,是固化的儒家思想向前迈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