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1309章

作者:官笙

李一藻倒是冷静一些,道:“王爷,公公,不管是尼德兰还是西班牙,我们与他们签订的协议都是白字黑字,能不能落在实处,还很难说,切莫高兴的太早。”

朱由检兴奋的笑容稍微僵了下,有些醒悟,旋即又白首,道:“即便达不到我们的要求,能有一半已是极好,不必苛求太多。”

冯祝看向李一藻,道:“你们做好准备,到时候我们分两路走,一路穿过埃及,直接转向马六甲,我会想办法联系联合舰队迎接,这一路是鳌拜带着你们等六部官员,带着那些文书,契约,先行向皇上汇报,我与王爷等率领舰队沿着原路返回,起码要等景正六年底才能回去……”

李一藻抬手,道:“是,下官遵命,这就加紧准备。”

冯祝点点头,心里莫名一松。

这一趟,总算是有个结尾了。

朱由检没有多言,心里虽然想念大明,但他也不能扔下整个舰队独自跑回去。

景正六年,现在才四年,还有近两年的时间。

在朱由检等准备打点行装的时候,教廷内部的争论也是此起彼伏,没有消停。

之前那波的主战派再次出现,颇为汹涌,严词拒绝了明朝的条件,令马伊达尔齐尼颇为头疼。

他能感觉到,明朝对教廷很是警惕,想要说服明朝相当困难,如果明朝不点头,别说在东方传教了,他们连立足的地方都不会有。

“到底要怎么办?”

马伊达尔齐尼心里十分苦恼,教皇要传教,明朝警惕,怎么能找到双方都满意的那个点?

这个时候,一个教徒进来,在马伊达尔齐尼耳边低声道:“阁下,明朝的舰队有异动,他们……似乎要离开。”

马伊达尔齐尼脸色骤变,他自然不能在没有达成协议之前放走朱由检,否则他会失去教皇的信任,那下一个在十字架上被烧死的会是他!

“我知道了。”马伊达尔齐尼挥手,目光剧烈闪烁一番,再次起身,前往朱由检的房间。

两人对坐,客套的茶叙后,齐齐陷入沉默。这是一种不尴尬,彼此心知肚明。

这可以说是他们最后一次谈判,将要拿出最后的筹码,能不能谈成他们心里都没底,因此,还在犹豫着。

朱由检颇为淡定,面无表情,要论起养气功夫,他绝对首屈一指,不急不缓,丝毫没有开口的意思。

默默的时间最是煎熬,马伊达尔齐尼坚持良久,抬起头,道:“亲王殿下,天上不能有两个上帝,地上也不能有两个教皇,教廷可以在明朝任命一位大主教,负责东方的所有教务,教廷除了对大主教,主教的任命之外,其他的不做要求。当然,大主教必须对贵国陛下有足够的尊敬。”

朱由检对此不满意,道:“阁下,教廷并不是一个存粹的宗教机构,我们不希望教廷插手我国的政务,我国内阁必须是拥有对教会一切事务的管理权力,教会,不能是法外之地。”

教徒是上帝的子民,自然不能受到世俗的影响,更不能受到控制。

马伊达尔齐尼看着朱由检,神色凝重,道:“亲王殿下,您应该知道,这些教皇陛下是不可能接受,红衣主教也不会接受,我们希望你能退后一步,这样才皆大欢喜,合成两利……”

朱由检对基督教是持反对意见的,见马伊达尔齐尼咬着不放,更加坚定的道:“阁下应该更了解,这些我们没有一丝退步的可能。”

马伊达尔齐尼深吸一口气,心头沉重,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谈。

明朝要是咬死这一点,他真的无可奈何,教皇是不可能答应的,世界上只有一个教廷,一个教皇,谁要是企图另立,教廷绝不会手软!

因此,这是一个死结。

马伊达尔齐尼看着朱由检,径直问道:“殿下,还请如实相告,贵国是否有意将教廷隔绝在东方之外?”

马伊达尔齐尼已经是没有办法了,但他想要一个明白。

朱由检神情平静,道:“皇上希望与教廷交好,拒接你们的,是本王!”

马伊达尔齐尼看着朱由检,眼神冷酷,转瞬即逝,没有再说话,起身离开。

第二天,朱由检等人就察觉到了一样,救世大教堂更加的陌生,教廷对他们的态度越发的冷淡。

琢磨来琢磨去,鳌拜道:“王爷,想必教廷想要绕过我们,直接入京求见皇上了。”

李一藻道:“汤若望等传教士在我大明多年,知晓一些皇上的事情也属正常,倒是不奇怪。”

冯祝听着两人的话,道:“郑芝龙准备的怎么样了?”

一个人影上前,道:“回公公,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离开。”

冯祝沉吟一声,转向朱由检,道:“王爷,与西班牙,尼德兰,法兰克的贸易协议已经签订,其他各国也都进行了试探,该做的事情基本已经做完,我们,可以回程了。”

朱由检本就思归心切,闻言不由得心头一跳,面上露出恍惚之色。

现在已经十二月,景正五年就快到了,等他们再回去的时候,可能会是景正六年的下半年。

第1220章 京城

罗马城,这座古老,复杂的大城,一如过往的繁华热闹。

最终,朱由检与教皇英诺森十世的谈判还是无果而终,相欢而散。

英诺森十世告诉朱由检,他不久将会派使团前往大明,与明朝皇帝进行直接的谈判。

给朱由检送行的人不少,有西班牙的,尼德兰的,法兰克的,也有教皇国的,甚至是德意志罗马帝国等等,相当复杂。

朱由检寒暄半天,还是登上了船。

偌大的洪武号在海上艰难转动,扬帆离开罗马。

直到上了船,一群人才长长松口气,彻底的安心下来。

“总算可以回家了。”这是郑芝龙的感慨,这一路经历的太多,他们能到这里,简直就是一种侥幸,在欧洲时间虽然不长,却也是险象环生,步步危机,随时都可能没命。

鳌拜摸着大胡子,没有多言,目光里尽皆是闪烁之色。

冯祝脸上带着一丝微笑,迎着风,表情平静内敛,与他翻腾的内心完全不符。

朱由检神色淡漠,背着手,还在看着罗马方向。

这一路上很多时候都相当无聊,朱由检能安安静静的,前所未有的平静的看书。

冯祝带在路上的这些书相当复杂,朱由检几乎看了个遍,他从字里行间里,一些不起眼的地方都能看到朱栩的影子。

里面涉及的国政,律法,经济,军事,政治等方方面面,这让朱由检前所未有的冷静的去看待朱栩的新政,审视大明的方方面面。

或许是远离大明,旁观者清,俯看着大明,以往很多想不明白,看不懂,猜不透的地方,如同迷雾被抽茧剥丝的拨开,让他看清了很多事情。

这一趟的出海,他也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的认知,对于朱栩,他心里默默的不知道怎么评说,回想起这些年的种种,尤其是与朱栩方方面面的矛盾,他不得不离开朝廷,远离京城。

最后只能归结于:他那个六弟站的太高了,高的他看不到项背,看不清面容。

不知走了多久,朱由检猛的惊醒,从模糊的罗马城收回视线,转头看向冯祝,道:“你说,这次回京,皇上会见本王吗?”

冯祝听着朱由检的话,不由得一愣,不知如何作答。

冯祝是宫里的老人,在天启三年就跟着朱栩,对宫内宫外十多年的变化都是洞若观火,看得清楚。这位信王殿下在大明绝对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因为他是当今皇帝的五哥,兄长,做了三年的摄政王,最后的结局是被赶出京城,落魄就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