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1119章

作者:官笙

朱栩一怔,事情太多,他都快忘记这个人了,不禁摸着下巴,道:“朕差点把他忘了,他现在是什么官职?”

朱栩关注的人,曹化淳都会盯着,心里自是有数,道:“朝报的一个主编,从六品。”

朝报是内阁直属机构之一,里面的官员的品级普遍不高,一个小主编自然不会有多大的官,从六品,也是朱栩关注下的特殊照顾。

顾炎武还年轻,要慢慢培养,朱栩不着急,感兴趣的道:“他说了什么?”

曹化淳回忆一番,道:“奴婢印象深刻的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是关于商税的,这让一位大儒气愤的打上门,顾炎武据理力争,毫不退让,将那位大儒气的卧床三月不起,差点没撑过来。顾炎武的大概意思是要对商业逐步放开,有序的鼓励发展,朝廷可以从中收取赋税,同时能够有力的应对农税减少,成为相当好的补充……”

朱栩听着微皱眉,顾炎武到底还年轻,没有他印象中的思想那么成熟,看问题透彻,前瞻,现在的他,还显得有些嫩,居然将商业看成了农业的一种补充,还没有看到商品经济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只是初步的一个萌芽……”

朱栩大致明白顾炎武的想法,捏着下巴沉吟一声,道:“记下来,等出海的舰队回来,在政院开经济科,顾炎武调去做副教授。”

去欧洲的舰队,实际上也算是一次环球航行,同去的那些“科学家”,“学者”一定带回不一样的东西,这些都会在政院铺展开来,或许会给顾炎武带来不少新的启迪,促使某些事情提前发生。

“是。”曹化淳应声。

朱栩没有再说,继续埋头批阅他的奏本。像这样的“小事”,他也不记得安排了多少,这些人与事,在将来可能不会有什么,但在某一天也可能会给他带来巨大的惊喜!

总而言之,这些都是顺手为之的“伏笔”,他带着平和的心态,静静的等待着。

大明上下,热火朝天,高层官吏前所未有的齐心,有热情,陷入了一种狂热的忙碌中,几乎没有一个衙门有闲人,强大的“新政”风暴,横扫大明所有军与政机构,各种政策应接不暇,如山的压力推动着一波一波的改革,不断带来新的变化,每一天,甚至每一刻都上演着不同的变化与故事。

长城外,归化城。

林丹汗牙帐。

林丹汗坐北朝南,看着国师尼克鲁以及一干千户,面色怪异。

林丹汗满心怪异,表情也不知道该如何,看着一群人,道:“安达山的话是真的?”

尼克鲁端坐在那,神色不动,颇有些高深莫测,林丹汗声音落下,所有人习惯性的都在看向他。

尼克鲁平静的看了众人一眼,语气缓慢的道:“安达山台吉传信来,明朝陷入内斗,无暇顾及我蒙古,攻打我察哈尔的计划可能会再次延迟,甚至取消。我详细的分析过,如果这一次明朝真的推迟,那么他们真的可能就不战而退,并且短时间内不会再来。”

“详细说。”林丹汗看着尼克鲁,语气有些激动的急切。察哈尔的实力真的太弱了,早就被后金打残,短短两三年根本恢复不了多少,面对大明的十多万大军,林丹汗从头到尾都没把握获胜。既然如此,他自然希望明朝不战而退,这样他就有了休养生息,韬光养晦的时间。

一干千户面色不动,同样的都在看尼克鲁。

尼克鲁道:“第一,明人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明朝如此不断的推迟开战,三军必然军心涣散,人心思归,士气不再。第二。十多万大军,每日消耗的粮草不可估量,久拖不决,必然难以支撑。第三,明朝内部纷争不断,一旦僵持不下,他们必然会撤军。到了现在……想必用不了多久,明朝就会找个借口,悄悄后退……”

林丹汗听的直点头,道:“那,我们要不要追杀一路,迫使明朝议和,再次给岁币,或者互市?”

尼克鲁沉吟一声,道:“大汗,不管是沈阳还是土木堡,都是不是轻易可攻的地方,我建议还是静观其变,后发制人,抓住他们撤兵的关键时刻,突袭!”

林丹汗立即就明白了,双眸灼灼的道:“好,就听你的!你们听好了,给本汗盯着明朝的三路大军,本汗要大快朵颐,好好的杀一杀那帮南蛮子!”

第1026章 第一次会议

尼克鲁眼见林丹汗一直慌乱,萎靡的气势膨胀起来,心里也渐渐放松。

明朝向来内乱最多,什么事情都大不过他们争权夺利,尔虞我诈。

忽然间,尼克鲁抬头看向林丹汗,道:“大汗,近来可有明朝人来过?”

林丹汗正高兴,顿时一怔,道:“没有,怎么了?”

尼克鲁脸上自信一笑,道:“明人向来不和,这面跟我们打,说不定就有人反对,想要跟我们议和,这种事发生不是一次两次了。”

林丹汗脸上喜色狂增,道:“你是说,明人会主动议和?”

尼克鲁手里就差一把羽扇,否则就是诸葛亮在世,他笑着道:“纵观现在的情形,明朝朝廷里的另一拨人必然士气大涨,不等退兵,他们派遣的议和之人就会到,大汗,咱们耐心等等。”

林丹汗对尼克鲁向来信任,不去细想,站起来,转头看向南方,压着内心的狂喜,沉色道:“好!只要明朝的使者来了,好吃好喝招待,然后,等本汗大胜一场,再好好和明朝皇帝谈谈!”

林丹汗话音一落,一个侍卫冲进来,大声奏报道:“禀大汗,探子来报,土木堡的明军撤退到长城以里,长城上布满了火炮,他们要撤兵了。”

尼克鲁立即眼皮抬起,看向林丹汗道:“看来明人的内讧比我们预想的还要激烈,不用等到四月二十五,想必用不了几天,沈阳那边的建奴骑兵也会撤入沈阳城,科尔沁的联军会解散,大汗,机会就在这几天!”

林丹汗胸口起伏,目光炽烈着仇恨的光芒,道:“好,这一次就是给明人一个教训,用不了多久,本汗能踏破长城,光复大元,重现成吉思汗的伟业!”

尼克鲁看着林丹汗的狂野神情,生怕他冲动,连忙道:“大汗,这些日子战士们太过紧绷,没有怎么休息,现在要做的就是让战士们放松,好好休息几日,待明军的议和之人到了,咱们先糊弄着,乘其不备,再来一次土木堡大胜!说不得,还能再围他们的皇城一次!”

林丹汗不是糊涂人,强压心里的激动,道:“就听国师的,传令所有千户,下马卸甲,休息三日,酒肉管够,告诉他们,十天后,咱们想要什么都会有!”

“是!”一个侍卫兴奋,转身出去传令。

没多久,整个归化城突然喧嚣起来,一声声怪异的呼喊响遍全城,同时向四面八方传递,呼啸如雷。

在察哈尔欢呼雷动,好似大胜的时候,明朝这边同样如火如荼。

武成阁内,议事厅。

大元帅府的基本框架已经组织完成,剩下就是一步步填充,完善。

元帅孙承宗坐在最上面,两边是明朝的三个少将,曹文诏,秦良玉,卢象升,兵部尚书申用懋,英国公张维贤,还有就是情报处,作战处,参谋处的几位主事,总共有十几人。

九处二局的人,基本上都是新人,以往都是各地的校尉,参将一类,然后在军院“深造”,又在各地建了不少军功,算是文武兼备,被孙承宗与兵部看中,提拔上来。

孙承宗目光扫过一群人,心里不禁有些澎湃。以往的大明军队,不止受制于兵部,还受制于内阁,六部以及整个朝廷,方方面面,处处掣肘,各种明争暗斗,将军队弄的乌烟瘴气,战力急剧下滑。可以说,大明两百多年的征战,尤其是近几十年的战事,失败的多与朝廷党争有关。

有了这大元帅府,外加乾清宫的强势支持,朝野对军队的影响力将大大降低!

孙承宗深吸一口气,看着众人,道:“大元帅府初建,事多繁杂,但有一要务不能丝毫耽搁,就是察哈尔。近来察哈尔多有不臣之举,我朝‘新政’又处在关键之时,因此,察哈尔于我大明就是鱼刺卡喉,必须尽快拔出!”

剿灭察哈尔,现在已经是明朝上下的共识,众人听着,都没有意见,看着孙承宗,等着他的安排。

孙承宗环顾一圈,直接道:“情报处。”

情报处的主官名叫贺西廉,出自辽东,是个儒将,他穿着新式的军装,简明干练,站起来,摊开手里的手札,向孙承宗道:“元帅,诸位大人,情报处目前已经接管锦衣卫在辽东的所有情报机构与人手,从各处汇集的情报来看,察哈尔的兵力在三万左右,目前都集中在归化城,战马有四万,有人口约五万户。三万骑兵分给九个千户统领,近来一个月都是人不卸甲,马不下鞍。长城从山海关到最西段的甘肃镇,所有的大篮子都已经升空,监视着北方的一举一动,若是有消息传递,可以通过大篮子的旗语,半个时辰基本上能传遍东西两头……”

众人听的默默点头,大篮子配合望远镜,确实是非同寻常的利器。

当然,这个也就在长城上有用,其他地方基本是聊胜于无。

孙承宗听完情报处的汇报,又看向参谋处。

参谋处主事出身江南,是杭州人,名叫钱瑾孝,当年他在处置杭州兵变上他立了功劳,这些年也是南往北调,在军院待过两年,很得孙承宗看重。

钱瑾孝站起来,道:“元帅,诸位大人,根据参谋处的推演,做了一个可行的作战计划。以多尔衮的骑兵为主力连夜突袭归化城,若是一战得手最好,若是不能一战而胜,围三缺一进行包围,赤金卫在更外围策应,等待铁甲骑兵,大炮赶到,同时,泰宁卫与科尔沁联军东进,堵住察哈尔西逃之路……”

这里没有地图,没有沙盘,也是参谋处第一次做这样的汇报,钱瑾孝纵然镇定,还是觉得干巴巴的。

孙承宗听着点点头,目光转向作战处。

作战处的主事名叫姚峥韬,原是军院的一个教授,之前没有经历任何战役,但他的战术推演,军事安排、布置,多次让孙承宗,申用懋,曹文诏,甚至是秦良玉等人惊叹,他的去处本来安排是参谋处,但最后还是把他调到了作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