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697章

作者:摇摇-欲坠

在整个东方,能够出产优质轻质油的地方,并且易于开采和运输,就只有渤泥国了。

在苏门答腊岛,有亚洲最大的油田之一,在西伯利亚,也有巨大的油田。但是不要说那些地方,即便是大庆,那里的石油抽出来了,能如何运输?

只有渤泥国的石油质量最好,又是在海边,不管是生产还是运输都是最便利的。

对这两个国家想要归附大明,朱瞻基却有些顾虑,主要原因不是别的,而是他们已经绿化。

阿拉伯人在八世纪发展起来以后,就开始绿化,特别是他们的国家被突厥人占领以后,随着他们逃向东南亚,开始给东南亚染绿。

特别是最近一百年来,因为蒙元势力的萎缩,他们的发展非常迅猛,朱瞻基三年前到东南亚,就已经发觉了这个严重的情况。

所以对待他们,绝对不能像对吕宋和星城一样,直接给予优待,而是要有条件的帮助。

八月十四,朱瞻基在谨身殿内与他们磋商了一整天,表面上对他们很和气,但是背后却让内阁制定严厉的宗教信仰政策,以此来应对他们的归附。

你想要变成大明人,可以,但是必须要遵循我大明的习俗,那些绿教的条条框框全部都给我抛弃了。

否则的话,我大明即使要拉拢你,也只会有限的帮助。

不管是铁器,造船,贸易,都要大打折扣。

在这个政策没有制定出来之前,朱瞻基要晾一下他们。

但是他们并没有发觉朱瞻基亲热背后的冷漠,因为他们已经被应天府的繁荣迷花了眼睛。

应天府这些年已经成为了大明的对外窗口,这个飞速发展的城市,让每一个初次抵达的人都惊叹不已。

就连那些其他地方的商人,士子来了应天府,都会迷失在这个花花世界,更别说这些没有见过世面的夷人了。

街市上那琳琅满目的商品,各种各样不知道用途的新奇玩意,还有那犹如奇迹一样的工业区,无一不让这些人仿佛来到了外星球,见识到大明的繁荣。

“眼下马上就要过中秋,然后又是秋闱,诸位爱卿暂且在鸿胪寺的客舍里多住几日,待到月末,孤在抽出时间来接见诸位。马爱卿,你们鸿胪寺要款待好几位国主,不可怠慢。”

“遵旨……”

几位国主也都知道,朱瞻基想要拿出一套针对他们的政策,需要一段时间,半个月的时间能拿出来,已经是快的了。

他们纷纷喜气洋洋地告辞,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到街市上大买特买了。

待他们被送出谨身殿,朱瞻基才回头跟解缙和蹇义说道:“南洋的问题在于宗教问题,我大明虽然不禁宗教,却不能让任何宗教有过大的影响力。所以,在这方面,必须要有严苛的制度。

当然,除了严苛的制度还不够,更应该建立一套吸引民众脱离宗教的机制。比如说,信仰绿教的百姓,就不能获得大明的援助,在南洋开设的工坊,也不能招收信仰绿教的百姓。

针对这些国主,凡是信仰绿教,援助减半,并且严禁礼拜。”

蹇义没有去过南洋,不了解那边的情况,对朱瞻基的决定非常赞同。但是解缙很清楚南洋地区的百姓,几乎大部分都信仰了绿教。

朱瞻基这样的决定,肯定会遭受他们的抵制。

苏禄国的三王之中,势力最大的东王督马含可以说是朱瞻基的人,另外两王也翻不出水花。

可是渤泥国的苏丹,也就是黄元丽的丈夫沙里夫阿里,他可是阿拉伯人,更早就是作为传教士来的南洋。

他本来就因为信仰原因,一直对大明心有顾虑,这样的政策,显然是他不能接受的。

朱瞻基笑道:“无妨,把孤的意思透露给黄元孙,要是对方执迷不悟,孤不介意给黄元丽换个女婿,或者干脆让黄元孙当唯一的国主。”

渤泥国不过是一个蕞尔小国,不要说西征大军了,只是把驻扎在星城的那一支海军舰队派过去,就能直接平了他们。

中秋节的大朝会上,这一天没有处理政事,而是广邀各国使节,一同在奉天殿进行了一场世界各国大联欢,庆祝中秋节。

下午,宫中举行了各种庆祝,许久没有出来的张贵妃,也让后宫的几台戏班,给宫中的内侍,宫女,还有皇室成员表演了各种节目。

朱瞻基下午没有参加庆祝,但是到了晚上,也是好好陪伴了一番自己的一帮孩子。

第二天中午下朝,吃过午饭,他就来到了下马桥农庄,让火车又进行了一番试验。

这一次,他又发现了一个问题。

火车换了大车轮之后,稳定性增强了许多,坐在上面非常平稳,但是过弯的时候,因为减震的原因,侧倾还有点严重。

但是这不是大问题,而是等他坐在了车上,发觉这个火车设计的太窄了。

在设计铁轨的时候,朱瞻基要求的宽度是一米五,但是明代的一里大约是五百六十米,除于五百,一米就合后世的一米一。

也就是说,现在的铁轨宽度,搁在后世,就有一米六五,属于绝对的宽轨列车。

为什么设计这么宽,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后世根据西方来的列车宽度,在二十世纪末期,实际上就已经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了。

火车刚发明的时候,铁轨是以两匹马的宽度来确定的,根本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但是当铁轨全面铺开以后,想要改变,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说,后世的列车铁轨宽度,是将错就错。

因为铁轨是这样设计,火车是这样设计,包括隧道都是这样设计,想要增加火车的宽度,需要将整个铁路线进行改变。

但是火车运输又不能停止,所以根本改不了。

这样的宽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能够应付使用的。可是科技在发展,工业在发展,后世造出了许多巨无霸的工业设备,根本不能用火车运输。

举个简单的例子,水电站的发电机组,火箭的外壳,还有风力发电扇叶,这些都不能用铁路运输,只能通过汽车转运。

朱瞻基前世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懂事的时候,刚好的九十年代大发展时期。

当时的报纸,电视上经常就在讨论火车宽度太窄,导致大型工业构件无法运输的问题。当时许多人都曾建议,建设宽度两米的超宽铁轨。

两米的宽度有些太夸张了,因为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毕竟那样的大型构件,并不是很多。

他那时候好奇,也研究过火车的轨距与运输问题。发现不需要两米的轨距,只需要一米六的轨距,实际上就能把火车的载重宽度,增加一米以上。

所以,朱瞻基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求马致才按照一米五(实际一米六五)的宽度来建设铁轨。

但是因为当时没有说的太清楚,马致才他们设计车厢的时候,竟然把车厢与铁轨设计的一样宽……

等朱瞻基坐了一圈,火车平稳地停了下来,朱瞻基提出了两个要求。“诸位爱卿辛苦了,不过,孤坐了一圈,发现了两个大问题,第一,是车厢太窄,这样载货,载人,都会少了许多。车厢的宽度,可以比铁轨宽一米以上,按照孤的估计,即使车厢宽度三米以上,依旧能保持平稳。

其次,刹车系统用木材摩擦太危险,这样遇到紧急情况,就不能及时停车。蒸汽机既然能供应动力,推动火车行走,自然也能供应动力,将车轮抱死。

所以,还要诸位爱卿同心协力,研究出相应的刹车系统来。”

马致才躬身说道:“殿下,火车设计的太宽,就会太重,动力略有不足啊!”

“那就研究新型的蒸汽机,更大的蒸汽机,技术会发展,今后可能会造出一节车头可以带动几十节车厢的火车,一次可以拉几千人到千里之外。不能因为现在的动力,就把今后给疏忽了。任何设计,都应该具有前瞻性。”

马致才连忙说道:“臣这就安排人手改进,……那就初步把车厢设计成三米?”

朱瞻基忍不住为他的死脑筋感到着急,不过他也知道马致才的苦衷。他只敢按照朱瞻基的吩咐做事,否则的话,出了事故,他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上一篇:超神大军阀

下一篇:超级抗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