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摇摇-欲坠
但是,他的这种了解并不能直接转化成命令,一切都还需要听从如今这个时代最熟悉当地海情的向导的引导。
朱瞻基密切关注每一个航行指令,他不需要亲自下命令,他只需要在一些时候,纠正一些小错误就好了。
他们这些向导虽然不如朱瞻基对全世界的海洋情况了解,但是在区域位置,他们的了解并不比朱瞻基少,甚至更清楚。
比如菲律宾地区的暗礁,航海线路,朱瞻基肯定没有他们了解的仔细。
在掌握了新式的地图测绘之后,船队上的每个羽林卫学出来的士兵,都绘出了标准比例尺寸的海图。
三日之后,船队终于穿出了米沙鄢群岛西部的暗礁区。这里是吕宋岛南部与巴拉望群岛之间最复杂的航海线,没有向导的引路,就连朱瞻基也不了解暗礁的分部情况。
可是,进入苏禄海以后,舰队的情绪不仅没有放松,反而更加紧张了起来,因为进入赤道低气压区以后,许多士兵的身体都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
士兵们的身体因为强壮,生病的很少,但是那些文官,女眷,还有宗室们,一下子就病倒了数百。
炎热的气候让许多人都忍受不了,这也让五国的王子们忧心忡忡,生怕朱瞻基取消了前往了苏禄国和渤泥国的行程。
当大明舰队抵达吕宋的时候,除了从应天府就随舰队回返的使节们,苏禄国和渤泥国,包括满者伯夷国和马鲁古国王,吉马刺朗国都派出了王子来迎接朱瞻基一行。
苏禄国是吕宋南部,苏禄群岛的一个海洋国家,他们的领土大致包括了巴拉望群岛,婆罗洲的东部,还有苏禄群岛以及东部的一些岛屿。
这个国家犹如一个联邦,是三王联合执政,其中以东王为尊。
而渤泥国就是后世的文莱一带,他们原本是满者伯夷的属国,但是后来独立,自成一国。
这个国家的国王麻那惹加那最为仰慕大明,在永乐六年年携王后,王子一行一百五十多人,泛海来访,受到明成祖的盛情款待。
麻那惹加那到了应天府之后,看到大明如此繁华,就像举国投靠大明,但是朱棣和文臣们却嫌渤泥国太穷,不要。
麻那惹加那在南京游览月余,终因不幸染病,虽经御医精心调冶,终因病情过重,病逝于南京会同馆。
在他临死之前,留下遗言:希望体魄托葬中华。意思就是生不能做大明人,死也要做大明的鬼。
朱棣知道后遵照渤泥国王遗愿,以礼葬王侯的仪式,将渤泥国王葬于南京城南石子岗,并以西南夷人身份入籍中国坟户,世代为之守墓,并为陵墓建词立碑。
并封麻那惹加那乃之子艾哈迈德继承王位,并派人护送他归国。临走前,明成祖朱棣皇帝设宴,为他饯行,并赐赠黄金、白银。
艾哈迈德请朱棣赐姓,表达对大明的尊崇,朱棣以他们的国王苏丹为姓,遂赐姓苏。
吉马刺朗国则是以后世的棉兰老岛为基地的一些部落的总称,那里没有一个完整的国家制度,还处于奴隶社会,十分落后。
他们派人来迎接,也是想要大明舰队能拍一些贸易船只过去,与他们交易。他们的国家落后异常,除了丰富的铜矿让他们拥有一些铜制品,连铁刀都没有。
而马鲁古国则是后世的香料群岛一带,他们也是如今与大明贸易最为密切的国家。因为国力虚弱,他们抵挡不了其他国家的侵略,这些年,一直在寻求投入了大明的怀抱,得到大明的保护。
满者伯夷则不同,他们曾经是南洋势力最大的国家,虽然因为满剌加等国的崛起,已经将他们逐出了苏门答腊和婆罗洲,但是如今仍然占据了富饶的爪哇东部地区。
他们也是唯一没有派王子来迎接的国家,不过舰队里面却跟随着他们的使节。
他们的担心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朱瞻基知道,他是没有太多机会出国的,这也可能是他唯一一次下西洋,所以,不管哪个国家,他都会走一走。哪怕现在不能将这些国家收入大明的怀抱,但是也要奠定这个基础。
不过,这种意图也不能表现的太过于明显,不能让这些国家知道了他的意图,表现出更加急迫的心态。
这主要是如今的大明,只是把他们视为负担,根本不想搭理他们。
朱瞻基的身边跟随着数百文臣和数千文人,他们同样反对这些国家加入大明,增加大明的负担。
朱瞻基这个时候没有亲政,在这方面还没有太多发言权,更不能跟他们对着来。
进入苏禄海以后,马欣和沈黛儿都生病了。这种低气压加上湿热,让生活在北方的人大多不习惯。
更为严重的是,不少士兵都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癣。
他们生活的船舱非常闷热,卫生条件又差,这种小病是避免不了的。
现在朱瞻基住的旗舰船尾三层和四层已经全部被布幔围了起来,所有女眷都只在四层封闭活动,然后让那些士兵们休息的时候能够睡在甲板上。
在这方面,四次下西洋的经历,大明舰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疗各种疥疮和皮肤病的药,都准备了许多,所以虽然患病的士兵不少,却没有影响士气。
最为影响士气的是缓慢的船速,以前的舰队是飞驰,现在的舰队就像在爬。
从吕宋到苏禄国。不过两千里,跟泉州到吕宋的距离的差不多。但是从泉州到吕宋只用了不到五天,现在五天还没有走到一半。
这个时候,朱瞻基与王景弘和航海的师傅们也探讨了软帆的使用,不过与王景弘的一番话,让他打消了想要试验软帆的计划。
从唐宋以来,东西方的交流并不少。东方的硬帆和西式的软帆各有千秋,相互之间并不是没有借鉴。
中式硬帆优点是:便于操作,用一个滑轮便可升起,需要的人数少,升帆时间短,特别适合近海和江河贸易。其次是硬帆适用于大船,软帆装在大船上根本带不动。
缺点是:由于支撑点只有一个,所以帆的面积有限,大量使用木质骨架也限制了其吃风,因此航速很慢,跨洋航行时效率低下。然后硬帆只能一升到顶,不能根据情况调整帆力,这点对于海战和穿越岛群都不利。
西式软帆优点:吃风大,支撑点多,所以面积可以更大,速度和载重都有极大优势,另外即使是同一桅上软帆是一节一节的,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帆力,这样的好处一是有利于海战和躲避礁石,二是如果遇到较小的风暴时也可以安全慢速行驶。
缺点是:操作复杂,需要大量船员,升帆时间长。16世纪开始西方大船的帆就是由横帆、拉丁帆和斜桁帆三部分组成,模块多,程序繁琐,滑轮只能用于调整绳索不能直接升帆。而且软帆需要的操帆的船员数量最少也是硬帆的三倍以上,这一点是相比硬帆最大的不足。
如果想要将软帆和硬帆混合使用,这就需要进行各种试验,还必须要重新设置桅杆,目前来说,这种条件不成熟。
至少要等到到了旧港之后,先用几艘船进行改装试一下,找出最佳的组合方式,才能大规模试用。
将这个任务布置下去以后,朱瞻基也就不再班门弄斧,每天躲在旗舰后方的小甲板上,在阴凉里避暑。
航海的生活是极为无聊的,特别是在船速如此慢的时候。所有人的情绪都有些低落,哪怕是麻将和扑克也只能缓解这种低落。
特别是这些女人们,她们在船上根本就没有自由,只能在一个狭小的世界里生活。
也就是这个时候,舰队举行了一系列的竞技比赛,其中包括了格斗,刀阵,长枪阵,盾牌阵,射击,火炮等项目。
虽然现在还是预赛阶段,但是各种项目都受到了战士们的热烈追捧,特别是格斗比赛,哪怕是预赛也吸引了无数的士兵想要观看。
六百艘战舰的船队,航海之时绵延上百里。为了不打乱航行编队,每天传令船都要从各艘战舰上接了观战的士兵来回,然后由他们将比赛的结果传遍整个舰队。
为了竞争每天观战的两个名额,每艘船上的士兵们也都在互相竞争,这一切让船上的士气高昂了许多。
在这种热烈的气氛下,舰队终于抵达了苏禄国的首都霍洛岛。
霍洛岛位于婆罗洲与棉兰老岛的中间,这个小岛的面积虽然不大,只有不到一千平方公里,但是却扼守整个苏禄群岛的咽喉。
更重要的是,这个岛是由死火山沉积的火山灰组成的,除了几座死火山,整个岛就是一大片肥沃的农田。
由于位于赤道无风带,这里没有大风,没有天灾人祸,几乎每天都有的雨水又能滋润这个肥沃的小岛。
所以这个岛的面积虽然不大,但是能养活的人却无数,从九世纪开始,这里就已经成为了苏禄群岛的中心
当大明的舰队抵达这里的时候,舰队受到了苏禄三王以及几乎所有国民的欢迎,当朱瞻基在旗舰上看到这里的民众像拜神一样跪在下面的岸上,他却忍不住想到了一百年后的麦哲伦。
十六世纪初,西班牙的麦哲伦因为遭遇风暴,被台风吹到了宿务。胡玛邦酋长率领八百个土著热烈欢迎他。
当地的土人热情欢迎他们,并且自愿受西班牙人施洗,成为首批菲律宾基督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