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923章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当官家的旨意,以及大朝会决议团的决议公布后,并且附带了章程关于律条的条款,也就没人再继续了。

议题搁置,传到民间的,便是议题暂时不予讨论,然后再反复在民间添加删减和润色,最后,整个民间所传言的,是国朝没有通过出兵收复燕云的议题。

所谓搁置,在时论和内参刊登时,很自然的从字面理解,那就是暂时不予讨论。但是,传言的作用,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根据不同人的思维,产生不同的解释。

“大宋为正统王朝,应该对叛逆者唾弃,趁火打劫,非正义之师······为朝廷叫停出兵燕云贺!”

“燕云为大宋防御屏障,国朝有相当高的渴求,然而,取之有道才是一个正统王朝该有的气质。我大宋取燕云,自该凭实力谋取,而不是在北辽内乱之时,以投机之意行事。如此,才能避免有助长谋反者的嫌疑!”

“收复大理,平灭西夏,大宋凭自身战力证明了国朝军事的由弱转强。同样,大宋保留大理和党项贵族的做法,显露了一个大国的情怀······”

“北辽内乱,百姓生灵涂炭,国朝感同身受,又如何可以做雪上加霜之为?大宋有实力堂堂正正的打一场收复燕云的战争,以绝对的实力收复我朝渴求的燕云!”

这就是舆情,赵曦看着时论的这些问题文章,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真相从来就不等同与舆论。不过,这样的时文,倒是让赵曦有点喜闻乐见······

舆论不足信,可总是有人相信的。

国朝的大朝会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制度了,虽然这次算是有点小意外,也没有影响大朝会的胜利闭幕。

朝廷,还继续着原本的节奏,该干嘛都继续着。

而内阁以及重臣,继续关注着耶律乙辛那些人的动向······

“这阵风还是传到了耶律乙辛的耳朵里······”

朝廷第一次从边寨接到了耶律乙辛的书信。书信里带着浓浓的不甘,还有不满。

“耶律乙辛居然责问朝廷何时出兵北上?这岂是他一个叛臣该问的?”

王安石很想对耶律乙辛的责问置之不理。可那些叛军的价值,朝廷还是需要利用一段时间的。

“耶律乙辛的队伍居然还留存着近五万,也就是说,两三个月,耶律乙辛的队伍居然没有什么折损。”

对于王安石的情绪,章惇能体会到,可现实是,国朝对耶律乙辛的队伍,还不到舍弃的地步。五万精骑,在北辽境内活动,作用还是相当大的。

可让章惇说出跟耶律乙辛苟且的话,他也是难以出口。对于耶律乙辛书信中的口气,确实让人不畅快。

叛臣的处置,轻重对于内阁而言,确实都挺不好把握的。

“既然耶律乙辛信了,那北辽朝廷信不信?”

赵曦根本没有针对如何处置耶律乙辛说什么,只是这样问了。

国朝抵报的这些文章,流窜作战的耶律乙辛都能知道,北辽朝廷呢?

鉴于中原王朝一贯迂腐的印象,北辽朝廷又会怎样看大宋的这些评论文章?又会怎样去揣度大宋朝廷的决断?

军谋岂能公之于众······这就是朝廷对耶律乙辛的回复。

不提出兵,也不会跟耶律乙辛谈大宋的完整谋划,更不会跟他解释什么舆情指向。就这么一句话,至于怎样想,懒得管。

有些事经过发酵,总是会发生的。

自耶律乙辛反叛以来,似乎大宋朝廷一直在纠结。

几次以为宋国要全力发兵北上了,结果都是虚晃一枪。难不成宋国真的会坚持所谓的正义之师?

不确定。但是,耶律乙辛在北辽祸害的情况,北辽朝廷真的无法继续容忍了。

所以,北辽朝廷在大宋朝会的一个半月后,也就是大宋朝廷回复了耶律乙辛书信后的多半个月,终于发动了全境范围内的大围剿······

一时间,中京道、南京道、上京道、西北招讨司、东北招讨司等等,几乎是整个北辽全部都动起来了,甚至包括燕云地区的汉军,所有契丹部落的斡鲁多、林牙,在同一时间,全部整装出发,开始了北辽朝廷最大规模的一次剿匪行动。

没有比恨同族背叛者更彻底的,更刻骨民心的,那种恨意要比外族入侵更强烈。

耶律乙辛的叛军,这几个月在北辽境内的行为,已经很成功的成为了整个契丹族群的大敌,已经成为了在整个契丹族群里人人喊打的角色。

耶律乙辛是为了取悦大宋朝廷?也不全是,他这样做更重要的一点,是对同族的恨意。

所谓起兵,他耶律乙辛是不像看着大辽就这样腐朽,就这样堕落,就这样走向灭亡······

没人懂他,只要他自己懂自己。

第913章 真正的末路

从早期派遣细作进入宋国境内偷师学艺,到发动小规模战争策应工匠北逃,再到最后起事反叛,甚至说更早些时候,他耶律乙辛设计皇后,谋害太子,都是在为契丹整个族群考虑。

耶律乙辛认为,如今的北辽皇帝,没有能力让大辽持续辉煌,只会逐渐败落,从而导致整个契丹族群消亡。

他认为,只有他耶律乙辛才能让契丹族群永远的强盛下去。

在起事之前,耶律乙辛是联络过诸多部落的,也跟不少的贵族沟通过。但在他起兵之时,响应者寥寥,到最后却反过来征伐他······

在耶律乙辛看来,这就是背叛。既然自己被他人背叛了,在穷途末路的情形下,他彻底背叛契丹这个族群,也就没了心里负担······

这是理由,也是耶律乙辛在得到宋国支援后,到北辽境内祸害的情绪所在。

其实,对于耶律乙辛这样的枭雄,妻儿老小,他在特定时期是可以抛弃的。

可惜,入境祸害之初,他曾经几次跟北辽的朝廷联系······杳无音讯!

所有的因素积攒着,就给了耶律乙辛彻底祸乱北辽的理由。至死而不悔。

当然了,能不死还是不死的好,当在大宋定居的家眷,一份份带着殷切期盼的书信到手后,一直在打生打死的他们,终归还是想活下去,哪怕最终只是过常人的生活也行。

人都是这样,站西山只会看东山的风景。

作为转战在自己母国境内,到处祸害的叛军,找不到归属,唯有家眷的书信,让他们有一丝慰藉,在情感上就有点倾向于回到中原了,也让他们多少对宋国朝廷有了份念想。

既然征战能为妻儿换来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不是也存在在宋国收复燕云后,他们可以带着战功回归平淡?

想法总是有的。但是,在传来宋国朝廷暂时无出兵计划时,就把他们心底那一丝丝的希望打破了。

作为叛军,他们都很清楚,自己这支队伍熬不过今年了。如果今年宋国不发兵收复燕云,即便是有宋国的支援,他们也很难熬过去了。

力竭了,人力还是马力都枯竭了,不可能撑下去了,最为关键的是,宋国朝廷没有出兵准备的消息,让他们的心力耗净了。

就在这时候,宋国朝廷一句军谋不可公之于众,带着大辽朝廷集结兵力准备围剿他们的消息来了······

“这或许就是我等最后的战斗了,也是该给命运一个交代了。”

耶律乙辛烦了,厌烦了整日的征战。这心思放在一年前,任何人都想不到耶律乙辛会有这样的心思。而如今,与北辽朝廷作战一年,又在北辽境内漂泊多半年,他是真烦了。

要说耶律乙辛现在很渴望平淡的生活,或许有点矫情,毕竟是枭雄,似乎不应该被儿女情长牵绊。事实上,这段时间,让他想的最多的,不是曾经做大辽魏王时的意气风发,而是小妾书信中说起幺儿在大宋学堂的事······

越细微越能浸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