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然而,就在此期间,雄州边境线却出现了五千之众的骑兵。是故,我大宋朝廷为两国承平计,方遣本使北上,以求答案……”
这是事实,没法分辨的事实,时间顺序也是这样演绎的。
“陛下,并非如此。因宋国关停榷场,并关闭关卡,魏王方才令本部皮室军前往雄州施之以威。”
“况且,宋国雄州发案,我大辽如何能知?宋国突然关闭关卡,并暂停榷场,不敢确定宋国意图。派兵前往边境,意在探明实情。”
不得不说,这理由是相当充分的。估计在派兵之前,耶律乙辛已经想好了这样的措辞。
至于关停榷场和关卡在前,还是北辽陈兵边境在前,别说是辽皇,就是吴执中也不会争究这些。
况且,只要是辽皇没有失去理智,就不会选择相信自己这个外使。
“确实如此,为避免两国误会加深,从而导致不必要的麻烦,我朝便遣本使北上,以求答案。”
吴执中就等着这样的对答,先把边境陈兵的事撇开,也就相当于撇开河北道如今失踪并准备北逃的那些工匠了。
“辽国皇帝陛下,因雄州劫狱之事仓促,伤害我朝雄州百姓无数。经审理,贼人并非此五十六人。也是因此,我朝为避免贼人北逃,便关停了榷场与关卡。”
“辽国皇帝陛下,以河东之盟议定,宋辽两国不限制百姓迁徙,但双方都必须拒绝违法对方国法的贼人入境。”
“也是为避免麻烦,我朝为尽数缉拿贼人,边先行关停了边境……”
说到这,吴执中不再说了,接下来就看辽皇的表态了。
宫帐里很静,辽皇不愚蠢,相反还算英明,并且还是个相当有疑心的君王。
否则,也不会赐死皇后,废掉太子。
吴执中言辞中没有任何提示,仿佛真是在陈述双方误会产生的原因。
而整个辽臣中,整个宫帐里,萧达鲁古有点太积极了。
吴执中深知过犹不及的道理,也知道一个君王,特别是像当今辽皇这样的君王会怎样想。
内部不靖对于辽皇而言,可能比大宋更担心。
“诸位臣工,对宋使之言可有何看法?”
吴执中再一次放心了。
现在的情景,有还是没有看法,也不会有人提出。
因为,辽皇已经在怀疑事件的缘由了。特别是五千骑兵的出动…~
“陛下,既然是误会,宋国又遣使解释了,那就是没事了。”
“陛下自有定论……”
臣工就是臣工,这时候都只能顺着君王来说。天下的臣工都如此。
“宋使,既然是误会,那榷场何时能开放?边境何时安靖?”
“回辽国皇帝陛下,外使拿到辽国国书回朝,便是榷场与关卡开放之时。”
“当然,外使希望辽国皇帝陛下可在国书中明确不接受贼人北逃,并责令边境骑兵撤军…~”
话赶话的,吴执中也知道这次出使已经与原本的意图不同了。
可只能这样走下去……
“散了吧……国书之事随后办理。”
不可能当场就有答复,吴执中也知道会是如此。
不管辽皇如何决断,在接见外使时,都不会给予明确的答复。
这一次接见,辽皇很少表态,基本都是在问询。除了在吴执中说到工匠偷主家小妾时…~
也是因为这个表态,吴执中认定了此次出使的成效。
“速派人将消息传回去,本使担心擅自决断而朝廷仓促……”
回到使团的帐里,吴执中即可召集了同僚。
至于怎么传递信息,他相信使团的其他人有办法。
不管是皇城司,还是军伍,应该在北辽都有独立的渠道。
第872章 狡诈
十香词……这该是辽皇心疾,也就是因为这词,辽皇认定了皇后与伶人私情,并赐死皇后。
陆家工匠偷情…~这本就是市井认定的故事,以这样的措辞来对答辽皇,是使团议定的。
同样,那五千未经辽皇许可就出动的骑兵,远远超出了部曲的限额。
所以,即便是辽皇没有当场答复,最终的国朝与也应该与期望的没多少区别。
“这个子权……”
吕惠卿见到奏报,依他对官家的了解,就这一次,自己这个连襟就肯定入了官家的眼了。
官家最看重的,便是能随机应变,借势而为的能臣。
没想到本来以为相当耿直的连襟,居然会有这样的变通能力。
“如此一来,朝廷的应对就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了……”
吴执中这样的应变,与国朝确实有利,确实也算是超额完成了出使任务。
朝廷本来定下是要扯皮的,甚至考虑好了长久的拉扯。
“不管如何,使团若拿到期望的国朝的结果,是值得嘉奖的。”
章惇真不是针对王安石,只是觉得他的话有些不中听。
“又需要请奏官家了……”
上一届内阁,王安石都记不清是不是也是这样频繁的叨扰官家。
总觉得他们这一届的事都特别多,也多是内阁没有权利决断的。
这里有个偏差,上一届内阁时,官家是经常旁听内阁议事的,多数事务直接在内阁的议事厅就决断了。
而如今,太子每日参与内阁议事,偏偏多听少说,几乎不怎么发言。
“哦,这倒是意外之喜……这执中……何人熟悉?是怎样的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