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808章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店家这么反问,赵曦就知道自己的搭讪不算成功。

初到一地,最怕的就是被人家直接确定你的身份,若不是这身份,很难被人接受。从店家的话了,看来这时段来郭桥镇所粮食生意的偏多。

“也是也不是。鄙人倒是做粮食生意的,不过早年是做南粮北运的,今年这不是朝廷漕运改革了嘛,漕运的关系没竞争上航线,就想到阳武这边来转转看看······”

赵曦虽然对粮食营生不了解,可机变的能力还是有的。

赵曦这两句话虽然对店家没什么,可在富弼和范纯仁耳朵里就是另一番感触了。官家对漕运的一切,都了然在胸呀。

这不,就连漕运改革后,有些商家断了关系都清楚······说的跟真的似的,完全属实。

其实吗,赵曦只是依据条件,随机应变的说辞。

“客官要是在郭桥镇做粮食生意,可是有门路能进刘家的门?”

店家还算热心,也可能是王中正让店家每碗汤饼多给加了三个钱的肉,这也是一单大生意了。

“刘家?还望店家赐教。”

这时候富弼接话了。店主已经分不清谁主事了。刚开始,引开话茬的是赵曦,他就以为富弼呀,范纯仁呀是掌柜的,这个四十来岁的人是东家,至于王中正自然就是下人了。

可下人却做主往汤饼里加肉,这掌柜的开始接话·····这个倒也正常。

“就是个恶霸!”

“休要胡说······各位客官,小二乱说的。刘家是郭桥镇的里正家,这不,去年有被阳武县推选上,做了参政,儿子也去西北任职了。”

店主拽了一把小二,把端饭过来的小二推进去了,把话茬也接过去了。

“哦,是官宦人家呀。怎么又说收粮食需要到刘家拜帖?”

“也是也不是。刘家在郭桥镇的田亩最多,想收粮食自然应该到刘家了。”

店主说完,躬了个身就退去了,好像生怕赵曦一行人再问什么。

这情形对于赵曦一行,太容易怀疑了。店主这欲盖弥彰的做法,对于这些朝堂上阴谋阳谋见识多的老狐狸而言,太菜了。

“店家,先别忙,能不能帮个忙,让你家小二给领个路,我等初来乍到,也不认识刘家不是。”

富弼越发不明白官家了,真不知道官家这些措辞从哪想出来的,这反应也太真实了,还及时。

“抱歉,客官,小店就小可跟小二,实在走不开。各位出门,郭桥镇随便打听都可以知晓的。”

店主的话已经明显的表示拒绝了。越发证明了其中有隐情。看来只能另想办法了。

再好的汤饼,这时候吃起来也没什么味道了。匆匆忙忙的结束了,一行上了车。

“官家,监察衙门最低一级设在县衙,一般县衙就三名监察官,那还是上县。像阳武这样的下县,可能监察官也就一名,重点监管县衙的官员······”

刚上马车,范纯仁先请罪了。谁都看出来有猫腻,官家将监察天下的事务交给监察衙门,有隐情,就意味着监察衙门存在失职。

这时候,范纯仁也明白官家为何点名让他随行的原因了······这就是让自己看看监察衙门的疏漏呀。所以,必须第一时间先认错······

就连富弼也怀疑自己以及内阁大臣,判断官家微服私访的用意是否正确了。

虽然内阁的诸位没有明着讨论,可富弼敢肯定,内阁诸位都以为官家微服出行的目的是太子。

二皇子袭击太子事件,谁都不认为在官家心里没有芥蒂。官家莫名其妙的出行,还是这样的形式,并没有让太子监国,却让太子进勤政殿与内阁共同理政,谁也觉得这里面透着诡异。

翻遍史书,也没见过哪朝哪代有帝王微服私访的记载,除非别有用意。

可看现在范纯仁的意思,好像官家是要找监察衙门的茬?搞不懂了。

“尧夫,莫要多想。任何一项制度,都不可能执行的极致,都要有疏漏的。朕之所以携尧夫出行,并非要对监察衙门做什么,而是想让监察衙门知道做什么。”

第784章 微服私访(七)

制度的好与坏,关键在执行。这一点赵曦还是清楚的。

监察衙门的组建,脱胎于国朝的御史台谏,是取消风闻奏事后,以查证实据为宗旨的。也就有了依赖于内参弹章的习惯。

即便是到了后世,一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主动查案又担心会造成混乱。

赵曦之所以携范纯仁出行,是想在发现问题后,让监察衙门出面,搞一些覆盖满国朝针对性的调查,也算是一次专题活动形式吧。

后世常用的,赵曦借来用用,也算是为国朝臣工敲敲警钟,提提醒。

说实话,国朝发展的速度,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存在的问题。发现这些问题,才是赵曦此行的目的。

早发现,早整治,早弥补才是赵曦的想法,无意去折腾监察衙门。

“官家,这一级信息来源很少,历朝历代的皇命,最多就到郡县一级。国朝有里正参政,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朝廷在这一级没有衙门······”

富弼倒不是为监察衙门开脱,是在陈述事实。郡县治天下安,这话不是随便说说的,真没有那个朝代,皇命能到了里坊一级,这不是在汴梁。

“朕明白。不过,越是没有朝廷衙门的一级,不正能体现国朝百姓的实情吗?富相,朕没有要找谁麻烦的意图,就是想了解一个真实的大宋,看一看汴梁的繁华之外,是不是还有另外一个不一样的大宋。”

“唯有了解底层,才能制定出真正符合实情的政策!正值换届,也该是重新规划国朝发展方向的时候,朕需要看到真实。”

“正如朕之前所说。汴梁体现了国朝的产业和商贸,说明国朝在产业和商贸上的规划已经初显成效。但是农桑呢?人以食为天,以农为本,农桑是任何产业都不可替代的。朕唯有了解了农桑,才能把握国朝发展不至于偏离······”

本来是要纠结汤饼铺的隐情,结果随着马车前行,三人倒成了商讨国事。

只要王中正不是个傻子,就肯定会安排随行的那些亲从官去打探清楚一切。赵曦如此,就是富弼和范纯仁也如此认为。

一个国朝最大的细作头子,不至于连这点觉悟都没有。

马车悠悠荡荡的,已经要出了郭桥镇。

郭桥镇并无什么护墙,就是几条还算平直的街道,就那样自然形成的集镇。在任何一条通道上径直走,都可以出了郭桥镇。

估摸着时间,赵曦觉得今日恐怕就这样了,若是再往远,返回汴梁估计就得搭黑了。富弼拦不拦不说,他也不想带着富弼这七八十岁的老头露宿。至于今夜不会汴梁······更是不可能了。

赵曦希望能在郭桥镇了解些消息,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汤饼店铺的事情由来,他相信皇城司的亲从官官可以探知到。

穿过了郭桥镇这个像是自然形成的集镇,入眼的便是成片的田地,刚过晌午,便有了零零散散的农夫往田地里来。

赵曦喊停了马车,富弼等人也一同下了车。富弼跟范纯仁都做过地方官,也曾有过跟农夫交流的经验。看官家这意思,似乎也是此意。

“这是刚刚收割了稻谷,准备翻地了,说不定还能赶一茬冬小麦······”

国朝的臣工,都号称耕读传家的士人,到没有五谷不分的情况。看富弼这意思,倒像是给官家讲述······他是真担心官家不懂。

“看着土质,像是黄河淤泥淤积而成,这样的土质不知道稻谷的产量如何。翻种冬小麦确实正值时节,只是这样翻种,若施肥赶不上,恐怕也就是三瓜两枣的随便收点。”

若是单说这一世,赵曦确实对农耕事务懂得不多,可上一世,他还是个农村人,别说是识的五谷,就是农活,他也曾都做过。

现在可不是后世,有各种各样的肥料,可以确保土地肥沃,或者说可以保证冬小麦成长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