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若战力有余,子厚去安南转一圈吧,将二皇子流放安南……若他真的能闯出一片天地,就随他了。”
“段氏可以出家,但决不能给他们留一丝东山再起的可能。至于大理的降兵,就一并交给二皇子吧…~”
赵曦终归还是没有让章惇杀无赦,还是给儿子留了一线生机。
虽然安南如今相当的顺从,可赵曦对安南这个地区,总是没多少好感。
既然二皇子喜欢折腾,把他流放安南,或许会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来。
现在的大宋,就军伍出征准备一事,可以说是相当的熟练。
甚至都不用内阁诏令明确,就是工坊城,都熟悉军卒出征的常规配备。
十万新军,对于工坊城的物质筹备,也就是一两天的事。
当章惇正式点将挂帅时,十万新军已经在站点整装待发了。
同时,近卫的五大校尉,也已经集结到位。
这时候,朝臣们也知道了这次出征的缘由,即便是有些不同意见,也只能选择保留了。
也是,大理一个撮尔小国,也敢染指大宋大统继承之事!
大军出征,赵曦并没有到场,还说都说了,该交代的都交代了。
毕竟是征讨自家女人娘家,赵曦的心里还是不想面对。
再说了,既然让太子走向前台,事又是与他相关…~
“章帅,若有可能,孤望章帅能留二弟一命……”
太子还不至于敢对国朝大军主帅发号施令,只是借一些空挡,以私人交情递句话。
他也知道他说了不算,可这场合,态度还是得有。
“殿下,本帅遵皇命行事!”
私下的交情是交情,章惇还是知道轻重的。
就知道会是这样,太子只是向章惇拱了拱手,算是承情了。
至于太子心底到底怎样想,是真情实意还是做给人看,鬼才知道。
……
其实,这件事最为冤枉的,应该就数蔡确了。
蔡确钻营是事实,但能力也是有的,多年主内参,并兼任监察总衙门的副职,就是苛刻的范纯仁,也不得不承认,蔡确天生就是搞监察的叫!
可惜,就因为同族,就因为跟这两个族弟书信往来频繁了些…~唉,偏偏牵连到了太子遇袭案件中了。
范纯仁那怕是耿直到极点,也不敢在此事上忤逆官家。
本来,范纯仁还想着有几年后,把监察衙门交给蔡确,他确实有能力能担起来…~结果出了此事。
“尧夫,内参总编撰空缺,对于监察衙门不利。老夫给你举荐一人,吕嘉问如何?”
本来范纯仁还闷着呢,没想到王介甫居然有这样的心思。
是,官家是有意让自己推荐内参总编撰的人选。可王介甫又把这个数典忘祖的推过来是何意?
这王介甫为吕嘉问为算是煞费苦心了…~听到王安石这样明荐吕嘉问,看过来的臣工还真不少。
正是朝臣进勤政殿点卯的时间段,一路上进殿的臣工很多。就连吕公著也在其中。
吕公著直接拂袖而去…~
“王阁老,你也知道,监察衙门独立于朝廷之外,只受官家节制。难不成王阁老有意介入监察事务?”
范纯仁本来就对王安石不感冒,更何况是心情不爽的情况下。
直接就呛回去了。
“不敢……吕嘉问耿直持重,为朝廷举才,乃是安石作为内阁的职责。”
“监察衙门不接忤逆之徒!”
见王安石不知进退,还狡辩,范纯仁就更直白了。
说完,范纯仁还等着王安石继续呢,结果人家只是稍微愣一下,就走开了。
得…~又被人当道具了…~这是官家的说辞。
范纯仁不傻,瞬间就明白了,人家王介甫压根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
官家压制吕嘉问,以称呼吕家全族的忠诚,王安石要是至今还不清楚,他根本在内阁不会有一点地位。
之所以在大庭广众之下,对着范纯仁提这样的要求,说白了,就是要表个态。
只不过借一下范纯仁的不留情面而已。
都是做给人看的。
第760章 漕运之弊
大军南征,对于现在的朝廷,好像已经不算什么大事了。
相比最早的官家南征,再到后来吕公著主导的南征,在平灭西夏以后,章惇的南征,朝廷的重视程度,根本没得比。
先帝时,倘若西北战线有个歼敌五百的奏报,绝对是可以举国大庆的,甚至告慰祖庙都没人非议。可如今,远征大理,欲行灭国之事,汴梁城的子民,也顶多说一句:无非一撮尔小国。
这就是对比,也正是几十年赵曦想要让大宋具备的性格。
十万新军南征,真的用不着朝廷担心。朝廷此事关注的,或者说已经开始吵吵的事,是漕运。
漕运因牵连太子遇袭一事,官家在一怒之下,直接让给各州府驻军强行接管漕运,实际上,就是叫停了整个漕运的运送业务。
当然,赵曦不至于不顾一切,就仅仅为发泄怒火。之所以敢在这个时间叫停漕运,是因为,本年度漕运南粮北运的任务已经完成,即将进入漕运一年一度的歇业期。
“官家,漕运整顿刻不容缓,此事一发,朝廷正好以此为契机,对漕运全面整顿。如何整顿,还需要官家定个章程。”
国朝的漕运衙门设置相当复杂。开封设排岸司和纲运司,将漕运分为两个系统:排岸司负责运河工程管理及漕粮验收、入仓,纲运司负责随船押运。
运河所经的曹郓济泗等州和广济军均设排岸机构,共有15名指挥和7500名兵士,汴京则有排岸分司四处。
汴京四排岸司:东司在广济坊,掌汴河东运,江淮等路纲船输纳及粮运至京师,分定诸仓交卸,领广济装卸,役卒五指挥,以备卸纲牵驾,以京朝官二人充任。西司在顺城坊,领汴河上漕,以京朝官一人负责装卸;南司在建宁丰台,领惠民河、蔡河,京朝官一人充任,广济两指挥一千人为额;北司在崇宁坊,建隆三年置,领广济河,以京朝官一人充任。
从管理上看,纲运司服从排运司的调度,验收、卸粮、入仓等重要环节均由排岸司主持,业务上两司之间有比较严格的交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