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当都水监奏请朝廷下拔钱粮,让沿黄河的州府防范凌汛时,官家跟内阁大臣都往宽裕的给了钱粮。
那些不知道内情的,根本不知道他们是沾了西北前方军卒的光。
这是春天要来了。
然而,青塘的奏报依然是:西行不通。
“怕是得到了四月,那边的积雪才能融化吧!”
赵曦也不确定,只能这样来跟内阁大臣们说。
难得见内阁大臣这样替前方军卒操心,真的,赵曦这时候真的感觉到了朝堂的一些改变。
“可惜国朝的轨道还没有铺设到青塘,更别提再往西了。否则,即便是积雪又怎样?轨道马车一样不会受天气影响!”
这是真着急了。想想也是,多半年了,前方什么情况,朝廷一无所知。
这不仅仅是千数新军军卒性命的问题,更是涉及到国朝谋划西夏能否成功的大事。
轨道马车?等等······赵曦感觉自己好像漏掉了什么。整个冬季,脑子里全想的是让前方军卒们猫冬,避免他们因气候原因造成伤亡,尽可能周全的考虑他们熬过这个冬天的物资。一直没想过让他们出行。
唉,这个脑子呀!怎么可以忘记这个?
“宣苏颂、沈括觐见!”
赵曦已经忘记了这还是在议事,他需要赶时间。幸好,这时候应该不算太迟,虽然耽误了一个冬季,却同样避免了冬季伤亡。
“官家······”
内阁大臣有点莫名其妙的,怎么官家突然就兴奋了呢?
“富相,朝廷发加急诏令,让王韶、苏辙等,在整个青塘河湟寻找可以在雪地里辨认方向的军卒,实在不行将范围扩大到吐蕃人,但必须保证忠臣,甚至商贾也行,在确保这些人不得走漏消息的情况下,集中起来,等待朝廷下一步行动!”
“中正,备笔墨!”
赵曦真的有点小兴奋,兴奋自己这灵光一闪。怎么能把这个忘记了?后世东北的雪橇车······
不管冬季里在西北下过多大的雪,而现在雪应该越发瓷实了。雪橇,在雪地上的速度,恐怕不会比轨道马车慢。
“对了,富相,同时告诉王韶等人,要征用部分吐蕃人的獒犬,就是那种特别威猛的大型獒犬!”
藏獒拉雪橇,在那冰天雪地的青塘以西,将会改变整个西北的传统习性吧。
雪橇很简单,比轨道马车要简单很多,只需要简单的几下子,便能画出大概的样子。
诏令自然不需要内阁大臣起草,有秘书处的专门做这个,只需要官家印和内阁印即可。内阁大臣还在继续关注着官家的行为。
这是车?又不太像,没轮子,只是两端有微微翘起的板子,上面倒是有些车的模样。
“官家,这是?”
“待苏颂他们到了一起说。”
苏颂和沈括来的很急,官家的召见被传旨的内监放大了,说是官家和内阁大臣都在等着。倒也符合事实。
“子容,存中,你俩看一下,这物事在工坊城最快什么时候能产出?产量能有多大?”
赵曦将自己随便画的那简陋的所谓图纸,递给了苏颂,直接就发问了。
苏颂看了看,闭上眼又想了想,沈括也是同样的动作。
“官家,此物是雪地行舟?”
这就是这时代科学家跟政治家的区别。内阁大臣需要赵曦解释,而苏颂和沈括一眼就能看出物事的用处来。
“雪地行舟?这个名字倒也契合。姑且这样叫吧。你二位认为可行?”
“官家,臣不敢确定,但此样式臣以为可以试试。只是雪地倘若疏松,战马很难行进。”
苏颂发言,沈括颔首。不管沈括是不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地位,他很谨慎。
“子容,官家让征用獒犬,大型的獒犬······”
“官家,富相,诸位上官,臣以为此物可行!用吐蕃獒犬拉此雪地行舟,完全可以在冬季畅通整个北地的流通!官家,臣请奏,工坊臣马上开始营造,最迟明日出样品!”
一个雪地行舟,再没必要什么解释了,看看样式,内阁都可以试着去想象那个场景。大雪天,孩童们都会玩滑雪的嬉戏,不难联想。至于成与不成,试过了就知道了。
第691章
用不着验证,这是千年后还在使用的物事,还是所有冰雪覆盖的北方都常用的物事。
再说了,就汴梁周边,那又什么可以验证雪橇的地方?
当第一批工坊城的雪橇,运送到青塘时,王韶已经把朝廷诏令里需要的人和物都准备妥当了。他是南方人,章惇也是,看不出什么来,但是吐蕃人,征用的那些吐蕃人,一眼就看明白了。
于是,吐蕃人赶着獒犬,拉着雪橇,带着军卒和信使以及物资,嗷嗷叫的向西而行。
“携带的旗杆,应该足够他们在一路上标记了,这样下来,下一次用不用吐蕃人都可以畅通了。”
“督帅,等这一次回来,那些吐蕃人都处置了吧,除了饲养獒犬的!朝廷的谋划重要!”
听章惇这样说,王韶的嘴角抽抽着。这章子候,还真是狠辣。
王韶这么多年在河湟,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吐蕃人,他没有章惇那样狭隘,甚至更很多的吐蕃人都成了好友,很亲近。
就是这一次征用的吐蕃人和獒犬,都是根据自己对这些人的熟悉程度来征用的,就这样简单的杀掉?好歹是对国朝有贡献的。
王韶想了想,没有回话,也没有表态。不过,他准备以个人身份向朝廷要一个赦免,以个人来担保这些吐蕃人的性命。或许以后还有得用。
通道上驻守的信息还没回复,朝廷倒是先接到了王韶为吐蕃人求情的奏章。就是赵曦都没想到,章惇会有这样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章惇这样的做法是最合适的,也是最能杜绝后患的。
但是,对于王韶的请求,朝廷不能不重视。毕竟,能想象到,这一次紧急征用吐蕃人,应该有一定的影响,做不到悄么声的完成。
“不要提王子纯单独奏报的事,就以朝廷的名义吧。诏令偏师指挥部,组织一队吐蕃人和獒犬为主的向导队,以备冬季畅通流通。务必让指挥部做好人选甄别,并严加监控!”
站在大宋朝廷谋划的立场上,章惇的做法是对的。可站在人性的角度上,不管是赵曦,还是内阁的诸位大臣,都还是没法过关。
见官家这样说,好像诸位内阁大臣也都松了口气。说起来,现在的内阁,狠辣的人要比人仁慈的多的多,说韩绛和王珪仁慈,赵曦信,可像韩琦、文彦博、王安石、张方平之流,居然也如释重负,赵曦就有些不明白了。难不成自己比他们几个还狠辣不成?
这样做,肯定是有一定的风险的,这就需要权衡风险和收益了。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国朝谋划对西夏的战略包夹,这就是奇。以国朝现在的军备实力,单独对战西夏,应该不存在发生大意外的可能,除非前线指挥官昏聩。
之所以在实力超出时,仍然出奇谋,是为了绝对优势,为了减少伤亡,为了营造一种大势。
组建并集中管理吐蕃人的向导队伍,或者说是驭手队也合适,就让国朝的谋划存在了泄露的可能。在如今整个朝堂知情的臣工并不多的情况下,王韶的担保真的没什么分量。
赵曦的支持才是最根本的。赵曦之所以支持,并不是什么人道主义精神填满了思维,而是对一个前方指挥官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