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663章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大朝会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朝政的一种方式,一种形态,更是增加凝聚力的一种方式。

同心协力,这不是说说就能见效的,需要借助于不同的方式方法,而现在的大朝会就是如此。

以前也有朝会,但以往的朝会仅限于朝廷各衙门,或者在京的五品官以上。

不接触地方,不了解实情,心思都放在内斗上,逐渐就形成了朝会的氛围……闹腾。为利益闹,为圈子闹,为职位闹,为朋党闹,为存在感闹。

而现在的朝会,依然有竞争,而竞争的内容,却是从务实导致职位的导向。这样的基础,也让凝聚朝臣的向心力成为可能。

也许也有新奇的原因,总则,这第一次的朝会过半,确实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凝聚。

环境改变人,环境也成就人,原本的朝会环境跟如今朝会环境的不同,自然也会带动朝臣的改变。

赵曦坚信这一点。

……

搁早先,内苑的宫女是很少见朝臣的,即便是有需要内苑时,也是内监出面的多。

而这一次,既然是一次大变革,赵曦便让内苑的宫女出面了……

一排排一行行,聘聘婷婷的宫女,聪勤政殿的侧门出现了。

每人都端着托盘,长方形的,还加了盖。

宫女行数跟勤政殿座椅的行数相同,虽然看不到每一行的人数,大家也可以断定,人数也应该与朝臣的人数相同。

不管是内阁还是议政,包括那些从地方来的官吏,被这一阵操作搞晕了,根本不知道官家到底几个意思。

虽然大宋内苑的宫女并不是终生制,特别是没有被官家宠幸过,待到一定年岁时,会被官家赦令出宫,甚至有的还能找一户人家嫁过去,过安生的日子。

就跟官势富商家的小妾一样,是有服务年限的。

可从来没出现过这种情况,官家居然让内苑的宫女来勤政殿做事……

富弼包括内阁诸位大臣,有心谏言,可当下这情形,是真不宜坏了营造出来的氛围。

有违礼制呀……可都也不想想,就现在的朝会模式,又跟礼制有多少契合?

对于赵曦而言,他并没有把内苑的宫女当做自己的收藏。

就比如他老爹那一代的宫女,在赵曦还是太子时,从张罗内苑营生开始,就已经在为那些苦命人找出路了。

仍然属于内苑的食品厂,羊毛作坊,帐篷作坊,军被作坊等等,都是适合内苑宫女的营生。

赵曦即位时,对内苑有过一次大范围的赦令,给了那些苦命人自由。

到现在,被赦免出宫的那一批宫女,有儿有女的多了,都过上了寻常家户的日子。

所以,后来内苑的宫女,皇后一直是依着赵曦的意思,把宫女当作雇工去对待……

所以,现在进入勤政殿也就不奇怪了。

随着宫女们对应着朝臣到位,勤政殿形成了每一位朝臣的面前面对着一位宫女。宫女还端着托盘…~

这样的场景,对于内阁大臣,包括那些议政,甚至多数参政来说,还扛得住。

可对于那些吏员而言,却有些尴尬了,低着头不敢跟宫女对视。

“赐膳!”

随着王中正这一声喊,进入勤政殿的宫女,在同一时间将托盘放在臣工面前的桌面上,然后打开了盖子。

这……连富弼这些内阁大臣都愣了。他们熟悉,这就是工坊城那些工坊里用膳的方式……

“诸位臣工,用膳!”

这时候,臣工们才抬头看官家~~官家也是如此,并没有什么不同。

唉……官家没提过要这样!富弼很无奈,内阁大臣们都很无奈。除了王安石,在官家话音落下时,他已经开始了。

赵曦不确定这样的效果,在后世,这是一种作秀,是一种所谓打成一片的作秀,他不确定在这个时代有没有效果。

宫女们已经撤了,多数臣工的思维,仍然处在一种短路的情形下。

“谢陛下赐膳!”

富弼不得不配合着官家这样做。他对这种做法不认同,不是不认同官家的作秀,是不认同让宫女出面。

但是,官家这种与臣工共餐的形式,是值得配合的。

果不其然,大多数的臣工,这时候是真正在被感动了……

不管怎样,那怕是国朝有与士大夫共天下的说辞,可对于朝臣来说,君王还是君王,被官家赐膳还是相当荣耀的事。

内阁大臣不在意,因为他们经常被官家赐宴,而从议政往下,却很少有这样的机会。

从这一点,赵曦的这一步应该是奏效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甚至要超出预期。

毕竟,在这个时代,这样的形式还是很少见的。

从勤政殿这种形式,臣工们再一次恢复了坐而论政,到富弼工作报告对国朝这些年成就的陈述,以及整个勤政殿的建筑风格,对于朝臣而言,都是新奇而振奋的。

赵曦接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最后赐膳再来这么一手,整一套收拢臣心的过程算是接近完美了。

第616章 这个狠了

休会时间,就是赐膳时间,这是原本商定好的。

而赵曦在临时却改变成了一次收拢臣心的时间。

膳食并不丰富,统一的荤素搭配,就是后世的快餐。

午时中,当托盘被宫女收走后,激荡的心情也逐渐平复下来,大朝会准备进入下一个议程…~

第二项议程是议案提案的答复。

具体怎样答复,朝臣们心里并不清楚。有人期待,有人忐忑,有人兴致勃勃,有人心神不宁。

期待者,是因为前面的种种新奇,让他们对于提案议案答复的方式期待。

忐忑者,是那些答复议案不敢确定能否令内阁和官家满意的,还有提出提案和议案时敷衍了事者。从前面富相的工作报告,他们感觉到了朝廷的认真程度,所以对自己的敷衍了事有些不踏实。

有用心的,也有不用心的,这就形成了朝臣们此时不同的心境。

这时候,勤政殿的侧门再一次打开了。这一次进来勤政殿的,不再是宫女,也不是内监。看装束,都是士子…~这是由国子监和贡院挑选出来的士子。

士子们与宫女的服务不同,数量只与勤政殿的排数相同,每一排两名士子,分别列于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