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哦?韩阁老说说道理,为何要区分文武?与大比又有何干?”
“官家,朝廷规定大比每三年一次,而役兵年年有。从国朝历年开科的情况看,读书人二甲及第到致仕之时,也未必有晋位议政的可能。”
“而役兵选兵,进入军伍的士子,在一定程度上经过磨堪进入议政比大比的可能性大,如此会导致国朝英才流失……老臣以为,此举不妥。”
这韩稚圭!赵曦从皇城司哪儿看到过他跟富弼的暗室之言,还以为他能醒悟呢,结果还在文武圈上打转。
难不成进军伍就不是英才了?还是说因为要接受讲武堂培训,有可能成为狄青的学生,如此便会让他那句:东华门唱名方为好汉而自食其言?
狄青拒绝了赵曦提名内阁和议政的好意,换取了在大战事时有披甲征战的机会。
现在狄青很享受当下的生活。整日跟军卒校尉将帅的各个班级训练,并教授兵法课程。
这些年,他在讲武堂得到了一生中最多的尊重。
这样的身份,让狄青能回避朝廷纷争,同样也没减少他在军中的人脉和威信,甚至可以说随时披甲随时可以发挥将帅的作用。
就是种鄂和郭逵,也有意像狄青那样留在讲武堂。
赵曦在讲武堂透露过想法,可以想象,一旦将这样培训延续下去,用不了几年,整个国朝的军伍中,从校尉到将帅,都跟讲武堂的武佐官有师生之谊…~
若是这里面再加上士子…~韩琦到底是担心自己被打脸还是其他?不确定。
由讲武堂培训军卒校尉将帅,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武将独断的可能,又不存在将不知兵的可能。
“韩阁老以为,士子为武将就不是英才了?就不是国朝臣子了?”
“官家……”
“官家,老臣此举甚好!士子由军卒做起,军伍擢升之通道,势必需要战功和资历两项得进。如此,能实现最终真正的以文驭武的效果!”
张方平对于文武的成见不深,性子比韩琦还急,直接打断了韩琦的话头,支持官家的举措。
“如此一来,哪还有什么文武?”
韩琦很恼怒,特别是张方平打断他表达。
“人生来无文武之分,学文即为文,练武就是武。至于在朝堂上,只有文武职不该有文武之分。”
张方平可不怵韩琦的嘴,他也是靠嘴吃饭的。
“安道所言极是。同殿为臣,陛下恩准文职就是文臣,领兵就为武将。”
哎呦……陈升之也参与了。有点意思,看来新进内阁有一条战线的味道。
“官家,臣以为可行。士子读书,尽管三年大比的制度以法令固定,但可及第者在国朝读书人中仍是士子之中的少数。如此方有了特奏名一说。”
“官家之举措,相当于为士子开辟了另外一条为国效力的通道,对于士子而言这是好事。”
“国朝军备羸弱的事实,武将不懂谋略,文臣不知兵事也是原因之一。如此举措,可从根本上解决士子不知兵事的现状,也可以促进军卒致力于熟读圣贤书。为一举多得之举措。臣以为可行!”
王安石的抱负就是改变国朝现状,没有什么文武之分的偏见。
再说了,他对于韩琦不怎么感冒。
“此言差矣,谁能说无文武之分?历朝历代的礼制设置文武,文武各尊其先圣,本身就把文武区分了。”
“如此举措的结果,是导致我大宋文不文,武没武,这是乱先贤礼制之举。”
司马光还是看样子,只要是王安石赞成的,他一律反对。真不知道他是太在意跟王安石的交情了,还是根本就忘记有交情这回事。
听说从青苗法开始后,王安石有几次与司马光和解的举动,都被司马光堵死了。
这老小子……
跟赵曦预料的差不多,韩琦、王安石、陈升之、司马光,内阁有争论并且会争辩的就是这几人。
赵曦看了看文彦博,见他几次准备张嘴,又几次避回去了…~果然滑头。
这也是韩琦有事会找富弼而不跟文彦博交心的原因。
韩绛和吕公著看热闹,王珪闭目眼神。富弼却没有在意内阁成员的争辩,而是看向了官家……
怎么感觉官家并不在意内阁的争辩呢?
从富弼对官家的了解,官家是很烦朝堂争辩的,以前的每次朝会,官家的神情都有不耐,而内阁成员的争辩,感觉官家在看戏!
异论相搅嘛?说不定就是如此。
也确实如此,赵曦提名这样的内阁,本就是存在这样的心思。
至于是不是内阁成员在陪着他演戏,赵曦觉得应该不是。这一次争论的事,他没有提前沟通,纯粹是临时起意。
赵曦之所以违背自己提前沟通的做事原则,第一个就是想看看自己提名的内阁是不是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第二个,他还想贯彻一下内阁议事体制是否能够实行。
按照内阁议事制度的规定,一旦出现有争议的政事,是容许争辩的。这是其一。
其二,争辩到了相互无法说服的地步,就开始逐个发言。
在逐个发言仍然不能形成多数和少数的比较时,最后按照不记名投票来形成决议。
一旦形成决议,任何人不得反对。
当然,最后是否推行,仍然是有君王裁决。
这是赵曦借鉴后世民主集中制的做法。特定范围内民主,最后归拢在君王处集中。
……
“官家曾有言,文武张弛有度方为国家强盛之法。国朝百年文武之分,对于形成国朝武备松懈有一定的责任!”
王安石仍然是出口不忌讳。
“王介甫,你这是诋毁祖宗法度!”
“此言差矣。太祖时可有新军?太祖时可有火器?太祖时可有轨道?没有!都没有!”
“五代之乱,乱于武将。是故,国朝初开方有以文驭武的祖宗法度。为何?因为太祖针对五代之乱而纠正前朝尊武的法度。”
“同样,国朝以文驭武百年,逐渐出现了武备松懈,军伍糜烂的现状。直致西贼叛乱,北辽欺凌。”
“也正是因为这样,庆历年范公才倡议新政。富阁老、韩阁老、张阁老以及欧阳公都是亲自参与。”
“也正是因为这样,官家才建护卫营,练新军,修武备,创火器,融文武。”
“因为有了官家的一步步谋划,方有了南征安南而成就大宋粮仓之地。出兵大理而解决了国朝缺铜之弊。西伐西夏,于好水川雪国朝之耻,北战雁门而打出了如今的海晏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