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625章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陛下,不可!”

范纯仁与王安石同时开口了。

“陛下,此案不大,但意义重大,关乎着监察衙门的将来。绝不可轻易放过!”

范纯仁的耿直并不比王安石和司马光差,这话说的相当清楚了。

“陛下,如总监察所言,朝廷初试监察体系,若第一案便虎头蛇尾,势必影响未来监察官办案的情绪,同时也会给朝臣造成有商讨的余地。”

“无论如何,此案必须处理,还得是从严从重从快处理!”

如果撇开王雱背后撺掇的嫌疑,王安石的这话确实是忠言。

“恐怕是事出有因吧?陛下推动监察衙门,并不是让监察衙门沦为臣工斗争的工具,不可以让别有用心的人打击异己,党同伐异!”

司马光指桑骂槐,赵曦没拦着,富弼也没吭声,王安石本来黝黑的脸……哦,还是那样黑,看不出是不是红了,不过他也一样没反驳。

谁接茬说谁!估计司马光准备了好些词吧?结果王安石一点都不心虚。

这事吧,得让王安石清楚,没人是傻子,都明白是怎样回事。

吴安持的内参文章,不能撇干净王府的赵曦,同样也不是怀疑王雱的证据。是不是王雱鼓捣……不需要证据,只需要大家觉得。

苏轼这案是要办,可朝廷被利用了也是事实…~当然,还是因为苏轼的行为让人抓到把柄。

“陛下,市易寺认真审核过刘姓商贾与含香楼的契约,刘姓商贾属于买断留香的一年的乐籍。按大宋刑统,这一年留香将为奴籍,一年后,此留香可转民籍。”

“且,市易寺在审查含香楼买卖契约时,得知该歌妓已然随刘姓商贾离去,只等开封府发放文凭……”

吕惠卿把苏轼案最后一点轻放的可能给堵死了。

相信在这个档口,吕惠卿绝不敢去深度介入,绝不敢以任何理由恐吓留香。也就是说,留香真做了定义她那个行业的事…~无情。

苏轼的行为已经没有成为士林美谈的基础了,因为留香做出的决定,代表了人家是着急到刘姓商贾家为妾的!

这个倒霉孩子!

第579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

司马光在听完吕惠卿的一番话后,就告退了。

当事情发展到苏轼被一个歌妓耍了的地步,他请求官家从轻发落苏轼的理由不成立了。

这是议事,他一个贡院的修史的……他自觉这样认为。他觉得没必要继续留在这儿了,很不想看王安石的那张脸。

赵曦能感觉到富弼有一点微微的叹息声……

“说说吧,如何处置?”

都是聪明人,话没必要说透。赵曦直接问结果了。

“臣以为应贬谪!”

老王你啥意思?落井下石?不对呀!难不成这样能撇清跟王雱的关系?

以自己三十年的品性来对赌吗?

“陛下,依监察条例,不贬本官,只动差遣!”

范纯仁也看不过眼了,即便这是监察第一案,对于王安石的建议,他都觉得狠了。

“转任黄州……”

呃…~王安石是铁了心要让苏轼知道秋菊落瓣呀!

早知道该留下司马光来着,那怕是呛也能呛几句。

不过,赵曦倒也没觉得不合适。主要是,苏轼后世流传的诗词名篇,大多是苏轼在黄州任上所出。

赵曦觉得,他不应该断了苏轼流芳百世的路……

关键是,其他相公都一副原来如此的神情,都有些恍然的觉悟。

这种小事,没必要惹王安石不高兴。

原本的历史,这时候王安石已经执掌朝堂了,富弼已经被王安石逼的致仕了,而韩琦和文彦博也出外了,整个朝堂王安石已经一手遮天了。

原本不管是富弼、韩琦、文彦博,还是吕公弼、范纯仁、司马光、欧阳修,一律都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

原本这时候吕惠卿、蔡确、章惇、曾布、吕嘉问,一个个都已经是执宰了。

原本这时候苏轼去黄州只是任团练副使,而不是推官,原本蔡确是酷吏,原本…~

当下的王安石并没有那么多的政敌,除了司马光决裂外,相公们居然照顾他的面子,没有对处置苏轼而反对…~

“陛下,臣有奏……”

事议完了,赵曦本想留富弼聊几句,结果王安石说有奏……

“举兵法?”

“对!雁门之战,国朝挟大胜却不得不同意北辽停战谈判,皆因国朝军伍不足。”

“如今,国朝禁军厢军,经过陛下多年谋划,终于清理干净。同时,二十万的新军,那怕是有矿城兵,轨道兵等多工种军卒,也不能满足国朝兵员需求。”

“是故,臣以为,可在国朝诸州府郡县,实行举兵之法。由各州府郡县举荐有志之士入军伍为兵,补充国朝兵员不足之困境…~”

听着王安石的陈述,赵曦大概明白了。

以里村为单位,以丁口为基础,责令国朝的州府郡县向国朝推荐兵员。

同时,在大宋所有的州府郡县推行保甲制度。

各地农村住户,不论主户或客户,每十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

王安石还提出,要筹建国朝的保甲提举司,负责对国朝所有甲士训练,并规定了每年训练的时长……

如此一来,经过训练,可以准确的挑选出适合于入选军伍的壮丁,国朝便有了源源不断的兵源。

赵曦敢肯定,王安石不是现在才有了这所谓的举兵法。

赵曦其实一直在等着王安石的保甲法,从当初往北调动那五十万废物禁军时,他就在等着王安石的保甲法。

其实,就目前的朝廷状况,赵曦已经不再需要王安石这个枪头了,他只是不希望王安石因为前几次变革的大改变,让他失去了变革的抱负,还想把改变大宋弊端名声加在他王安石的头上……不为什么,就因为他的情怀。

但是,这时候王安石提出来,却让赵曦很不舒服。几个意思?交换吗?还是为你那个心眼忒小的儿子赎罪?

是觉得我赵曦容不下你家王雱的伎俩?还是说非得等你王介甫发挥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