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607章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在赵曦看来真的无所谓。工坊城是重要,可就是韩绛主持朝廷,韩缜主持工坊城,也不会有什么意外。

韩绛为自清,相公们为制衡,屁大的事,非得搞得这样复杂。

李诫是需要随同的,韩缜是不是随同真的无所谓。对于赵曦而言,签订盟约是捎带的,那就是个形式。

赵曦这次出行,真正的目的是河东路矿产资源。

贯通汴梁到河东路,以及河东路与其他州府郡县如何连接,都需要李诫这个工程营造大家实地查勘。

赵曦觉得吕公弼留守也无不可……估计不行。吕公著安抚河北道,主兵事,而河北道有七八万的新军归其领导……政事堂不会同意这样的安排。

新军是被老护卫营军卒训练出来的,赵曦很放心,可相公们不这样想,朝臣也不这样想。

“李明仲随同吧,有些事非李明仲不可……”

这点很重要。

“官家,申天赐可否暂摄工坊城?”

看来,在政事堂相公的眼里,只要韩绛留守,韩缜是必须得随同了……

“可!那就由申天赐暂摄工坊城。”

富弼东府首官,文彦博西府首官,这是必须陪同的。王安石参政知事,也属于首官。

政事堂只剩下韩绛和吕公弼了。

国朝不排斥同殿为官,但直系同为相公,以及一文一武却非常忌讳。

“官家,高敬贤将从狄青部、郭逵部抽调两万新军回朝,汴梁驻防的两万新军随同北上,换防河东。”

“枢密院同时下达了老护卫营军卒集结诏令,老护卫营军卒不论如今职衔高低,均以校尉之身份,在隆德府集结,将负责签订盟约时管家的近卫事宜。”

“同时,老臣建议,官家抵达云州时,太子必须携讲武堂校尉营归建,伺于官家左右。”

很周全,富弼所说的,应该是整个政事堂商量好的结果。可就是不知道这些做会不会很伤人。

高敬贤回朝,不得带本部人马,那怕他是皇亲国戚,是当今国舅,一样需要防备。

而老护卫营军卒,对于官家的忠诚是众所周知的,唯有将他们调集回来,官家的安危才万无一失。

同时,对太子也黄冕堂黄的做了防备,包括现在跟太子相对亲近的讲武堂校尉营……

“另外,臣等建议,王押班随同,应召回李宪接管内苑………”

这是内务,又涉及皇城司,本不该臣工掺合,但富弼还是提出了建议。

如此一来,朝政由韩绛居中协调,宫内皇后主导,二皇子以监国之名参与政事。

内苑由绝对忠于官家的李宪接管防务,可保周全。申天赐出生贱薄,有今日的成就,全靠官家一手提携,也同样绝对忠于官家。

此两处不失,那就是朝廷稳定。

而高敬贤为国舅,又出生老护卫营,主持汴梁和工坊城城防事宜,可制衡内苑李宪,监管工坊城申天赐。

并且,可形成内外沟通之势,防止二皇子异动……

赵曦不得不服,国朝的这些老相公,在玩这些制衡之道上,真的可以说是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了。

内苑皇后、朝廷二皇子、朝政韩绛、工坊城申天赐、防务高敬贤,这五个点,再由接手皇城司的李宪贯穿起来……这就是一个绝对稳定的五角形呀!

说起来,赵曦还真没怎么用心去防备过身边人。

皇家无情感,偏偏在赵曦这里,他对身边人一直是以情感来维护的。当然,这也是赵曦对于后世那种洗脑式教化的绝对信任。

只要是老护卫营出来的,赵曦不觉得他们会有什么异心。

至于老六家的人,利益的关连太紧密了,不容他们生异心。甚至于朝堂的大多数朝臣,也被利益紧紧的捆绑了,他们舍不得作乱。

在赵曦看来,反倒是薛向和赵琴,才是一切的关键。薛向掌握着整个国朝公私合营的产业,赵琴把控着皇家与臣工合作的营生。

这才是拿捏他们的核心。

也罢,既然相公们费心了,赵曦干脆就顺着来,把薛向也列为随同臣工了。

第560章 河东

北辽的耶律洪基很悠闲,那怕是已经确定丢掉了云应四州,仍然不耽误他四处游荡。

据报,春捺钵结束了,开始慢悠悠的往西南而来。

按陈例,双方帝王抵达签约地点的时间应该是同步的,当然,这个是指签订盟约的那一天。

至于什么时候出发,这倒没什么规定。

国朝轨道网的完善,缩短了从汴梁到各州府的时间,但是赵曦不想等了。

他安排在河东路要做的事,并不仅仅是签订盟约。

在朝廷安排好留守的一切事务时,赵曦出行了。

以前君王是怎样出行的,礼部有严格的规定。可惜,已经不适用了。

除了在汴梁城内是按照旧制,把仪仗摆开,浩浩荡荡的游行以外,在出了汴梁城,整个签约的团队就登上了北上的轨道马车。

这个在朝堂也是有相当大的争论的。

一些以捍卫传统为己任的朝臣,把破纸堆拖出来,一条一条的在朝堂上怼,至于奏折就没有停止过。

在贡院里全心修史的司马光也再次出山,连讲武堂修身养性,致力于改变武将教化的欧阳修也被撺掇起来了。

那叫一个声势浩大!

王安石说:祖宗不足法!也是这句话,让那群卫道的臣工,把所有炮火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最后,因为整个政事堂相公们的缄默,更是让朝臣们群情激昂,似乎不遵循礼制,就是大逆不道,大宋就将覆国……

赵曦一律留中不发。

国朝帝王出行的不多,太祖太宗就别提了,所谓出行,基本都是征战。

而先帝,也就是赵曦那老爹,一辈子就出过一次汴梁……祭祖。

也就是真宗朝有过那么一次。是在檀渊之盟后有过一次泰山封禅。

赵曦责令薛向遴选一些精于数术的官员,开始摘录历朝历代关于帝王出行的记录。

做这些并不是跟那些复古守旧派一样,找寻帝王该遵循的礼节。而是让他们计算一次帝王出行所耗费的钱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