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此抵报印社要分两种,一类面对朝廷四品以上官员的内参,一类面对天下子民的民报。”
“至于作用吗?宣讲朝廷政策、普及教化、甚至刊登民间诉求等等。内参以刊登一定程度上的朝廷议事内容,并专门开辟专栏用于监督天下百官行为,研判朝廷政策和决策。”
这才是曹太尉离开内苑铁青着脸色的原因。
不管是《蹴鞠快报》,还是《时论》抵报,这都是原本都不看好,官家执意要玩的营生。
任谁也没想到,最终会是如此规模的产业。
如今的报社,几乎覆盖了国朝的所有州府郡县,所产生的利润,甚至不比养一支蹴鞠球队差。
在老六家眼里,他们跟官家就是朝廷,就能代表朝廷意志。可如今,官家居然要朝廷主导办报纸……
说实话,并不是没有朝臣有过这想法,当然,他们的想法不是朝廷举办,而是有些朝臣看到了利润,就想着分一杯羹。
有中人跟老六家商量过,老六家把这门关死了……老六家要真想关一扇门,在国朝还真没有谁家能推开,敢推开,何况他们还有官家在背后。
可没想到官家亲自推开了……这是让朝廷跟他们分羹了,根本没法拒绝。
百姓对朝廷和对老六家的认同,不用对比也能看到结果,这就预示着,抵报这一行肯定要受到冲击了。
希望官家所说的河东地能真的有另外的大收益吧!
赵曦不能想的太局限了,他需要具备帝王视野。
随后的三级决策制,会在一定程度上杜绝朝会上朝臣们的七嘴八舌,很有可能会遭到抵触。
借这个由头,赵曦先为那些总喜欢没事找茬的人开一扇窗,然后再关门的效果会好一些。
从来就没有一件事是单纯的,就比如这次所谓的内奸之乱,赵曦想让这个事件起的作用很多……
萧卓尔快要郁闷死了,特憋屈。
这才几日,北上的人恐怕还没有抵达上京,还没拿到大辽朝廷关于宋军夹攻河北道大辽大军的消息,可汴梁的乱局让他感到越来越压抑。
别人不知道这些死去宋臣是怎样回事,可他萧卓尔知道。
在上次出使大宋时,大辽的密谍司给了自己一份名单,而这次汴梁死于非命的那些人,都是名单里的…~
早知道这样,他真不该两次出使都跟他们联络。
如今的宋国强盛了,留着他们比现在弃掉作用更大!
还好,萧卓尔不得不庆幸,还好没有全军覆没,一些隐秘的棋子并没有被一网打尽……
事情就这样了了,让观望的朝臣云里雾里的,本以为朝廷会给个说法,当抽调成立调查组的人员,一个个回归后,大家终于明白:真的就这么结束了。
怎么可以这样?这不相当于死去的这些人,坐实了投敌叛国吗?可所有人都只是心里非议,没人去为死去的同僚奏本……谁也不傻。
突然有一天,人们发现,这些死去的臣工家属,在一夜之间全部消失了……
这是祸及家人了,这样的结果除了投敌叛国,还有什么罪行可比?
也有人拐弯抹角,旁敲侧击的问过相公们…~相公们能说啥?能说是因为政事堂同意《蹴鞠快报》刊登那些文章,从而导致了这些朝臣的家眷在汴梁无法生存吗?
还是言明这一切都是朝廷为了保护那些家眷?都不能说呀!
没有彻查,就没有真相,就让人投鼠忌器,不敢随意掺合…~这可是投敌叛国呀!
国朝不杀士大夫?投敌叛国根本就不再此列!
没几日,好像就在那些死掉朝臣家眷消失的第二天吧,政事堂就收到了几份辞呈,还没处置呢,紧接着越来越多的辞呈递上来了。
理由极其充分,有伺俸双亲的,有年迈不堪重负的,有力不从心的等等,反正都是坚决致仕的。
官家和政事堂都按陈例,驳回了辞呈,热情挽留了,但都是决意要离开…~
“把写辞呈这些人的履历理一下……”
富弼总觉得有些不对劲,这股风刮的莫名其妙。
当诸位相公仔细查看这些人的履历以后……
“官家,既然他们执意远离朝堂,官家还是恩准了吧,也好成全君臣之义。”
不再劝留了,富弼在劝放……
“准了?准了可成全君臣之义?”
赵曦饶有风趣的看着各位相公,很平淡的问。
“回官家,确实如此!”
朝廷批了,恩准了近三十名朝堂的辞呈……
又是一件莫名其妙的事件,很诡异。
这时候都亭驿里的萧卓尔,喷出一口老血…~晕过去了!
这不是单纯失去那些棋子的事,恐怕他萧卓尔回去大辽……洗不清了,是他导致了大辽在宋国朝堂上的棋子全军覆没。
第549章
心知肚明,这应该是这次事件中当事人的状态。
官家恩准了辞呈,而政事堂却没有按官员致仕回乡的流程办理,又跟贬黜不同,甚至取消了这些人享受轨道马车专车专座的待遇,而他们竟然没一人吭声。
能死里逃生已经算是陛下和朝廷仁慈了,谁还敢有过分要求?
要说他们干什么了,干了多少损坏大宋利益的事,那也没有,或者说他们没那个能力。
但若要是朝廷追究,则没一个人可以脱身。
不说在边境任职时的苟且,就说这次大战开始之后,将郭逵到河北,种谔到麟府告知了北辽的使臣,甚至连军伍的数量、调集的那些军卒等等和盘托出……这已经是叛国投敌了,那怕在结果上是促进了朝廷的谋划成功。
一直防备着武将谋反,却不料发生了文臣投敌……政事堂真丢不起那人!
所以,这事处理的很含糊,含糊到让朝臣有点人人自危的程度,都相当的勤政了。
“监察体系需要尽快推开,与北辽谈判结束后,我等要致力推动监察体系运行。”
各位相公都疑惑的看着富弼,不明白为什么这时候会说起监察体系。
“诸位,若有监察体系,就不会出现诸如今天大规模臣工陷入内奸案的情况……”
“富相,有御史台谏的,只不过未尽职守而已。”
韩琦也是相当恼火。这一次的内奸案,让文臣团体很被动。这还是官家不深究,他们又极力掩饰的结果,否则将成为国朝开朝以来,可能会被载入史册并受千古骂名的的窝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