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真不明白司马君实怎么什么话在他嘴里都是这样的理直气壮。
还不管是内库还是左右藏库,都是朝廷钱粮…~听这话都让赵曦有点恍惚,似乎忘记了他坚决反对皇家支配左右藏库的行为。
赵曦是真不能跟他计较,是真怕他动不动就旁征博引的把先贤搬出来扯淡。
“中正,喧工坊城诸位进来吧……”
赵曦已经确定,政事堂已经决定要启用新宫殿了。而韩琦和司马光这一唱一和的,似乎是想着跟他讨价还价。
韩琦客气一点,司马光再据理力争,最后他赵曦跟政事堂相公们各退一步。然后,朝堂就可以用很少的钱粮补充内库,换来朝廷启用新宫殿的结果。
现在应该是真正的群情激昂吧?相公们想必以为可以以此来逼迫自己同意吧?
得!赵曦也懒得废话了,就让工坊城的账本说明吧。
不一阵,韩缜等人就进了垂拱殿。
韩琦感觉到一丝不好,可说不清会是什么原因。
很明显,官家在召集今日集议时,就已经通知了工坊城的诸位候着。
这会是什么情况?
接下来是薛向解说的,因为是关于新宫殿营造的耗费问题。
垂拱殿早就立了一面黑板,这是赵曦为记录一些重要事件的。
这时候黑板上是薛向写下一串串的钱粮数字,这是营造工坊城的度支情况……
“薛侍郎,如此说来,新宫殿营造内库也并没有支付钱粮?均是工坊城垫付营造?”
相公们都阴着脸,韩绛不得不调和气氛一般的问薛向。
“倒也不能这样说,内库支付了新宫殿官家处置政务以及相公们集议用殿的费用……”
又一次被坑了!想不到政事堂费劲挑起来群臣的意愿,最后还是得朝廷来背负。
工坊城不是内库,也不是纯粹的朝廷,那是一个复杂的构成,就是相公们也不想让工坊城亏损了。
第484章 又砸脚了
集议在薛向发放给诸位相公账单后结束了。
一个个灰头土脸的,除了王安石有一丝的激动……朝廷越窘迫,他的市易法越能借风推行。
本来是一次由朝臣发起,最后官家与相公们谈判后,用少量钱粮就可以拿下新宫殿使用的局,最后却是又在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除了脸面上过不去,其实诸位心里都清楚该怎样做。
工坊城赚钱,那就相当于自己家赚钱……当初官家还是东宫太子时,拉扯了朝臣,掺合了乱七八糟的营生,因为契约中限制了各家介入,但并不妨碍大家知道都有哪些项目。
工程营造,本就是最大的一块。
在花朝廷钱粮和自家生意亏损之间,谁也知道选什么。
可这心里怎么就这样憋屈呢?
不管怎样的心思,都无法阻挡朝堂的这股洪流,要求启用新宫殿的奏折一天都没有停歇过。
官家留中不发,并没有让臣工们有丝毫妥协的想法,越发激起了不挠的信念。甚至开始有臣工再往相公头上扣屎盆子了。
拦是拦不住了,花朝廷的钱总比花自家钱心里舒服些……可现在户部根本没几个钱,怎样能拿下新宫殿?
有些事总是藏不住的,关于新宫殿的来龙去脉朝堂上还是知道了,但仍然没有改变群情激昂的状况。
在工坊城有生意的,奏折的语气不那么尖锐了,可一样的强烈要求公廨搬迁。
至于在工坊城没生意的,那就更不客气了。不管是工坊城还是内库,亦或是左右藏库,都是朝廷的钱粮,无非是左右口袋互换而已。
总不能因为朝廷和工坊城的官家体制不同,就任由浪费国朝钱粮吧?毕竟那宫殿群在哪儿放着!
至于工坊城是不是亏损,朝廷是不是有这部分钱,那不是自个该考虑的,自己想到的就是新宫殿群里办公舒服。
眼看就要立冬了,各衙门公廨里的火盆已经烧开了……越看这烟熏火燎的火盆就越想着新宫殿的好。
官家已经不在垂拱殿处理政务了,已经搬到了新宫殿,并且为整个宫殿群命名了新名字:勤政殿。
官家,我们也想勤政,再勤政殿里勤政。
于是,请奏的折子越发多了,甚至有的人一开始就写好十几份,每天都往政事堂递。
政事堂现在最多的,或者说差不多全部都是这类奏折,就是原本政事堂相公们撺掇臣工递给官家的,现在也都返回来了。
官家的态度很明确,从为勤政殿命名并搬迁到勤政殿就表明了。
现在是政事堂相公们在设置障碍。
所以,臣工们的奏折开始找相公们的茬了……
从灾民安置开始说起:往年只要有灾荒,有灾民聚集在汴梁,朝廷总是要动土的。
修缮城墙也好,还是修筑黄河大坝也罢,这样做的作用,一是可以避免人闲心乱,二一个可以避免征用民役。
而今年,因为城墙因为水泥的出现,已经被整体改造过了,而堤坝也在官家的主导下,全部总水泥加固了。
因为这样,官家才倡议今年营造宫殿的。
而政事堂的相公们干嘛了?他们眼里不看户部的结余,也不看朝廷用度,就看准了内苑娘娘们的脂粉钱,毫无根据的把朝廷结余折腾了,导致最后朝廷无法支付工坊城建筑队的费用,而造成了朝廷的诸多衙门无法搬迁!
这些弹章的对象对准了整个政事堂的相公,说他们是尸位素餐。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司马光……
好在朝臣们还感激消暑费和炭火钱的发放,没有指名道姓的对着司马光开骂。
可司马光这样的君子那受得了这个?直接回家待参了!
但臣工们并没有因为司马光自请贬黜,就怎么算了,反倒是认为这样见效,便越发来劲了。
相公们这叫一个后悔呀!
当知道勤政殿是工坊城垫付营造后,相公们商量了:只要政事堂不开口,有臣工们这样无休止的请奏,官家不会坐视不理的。
如今朝廷没钱,可内库有钱呀!只要政事堂扛下去,官家被群臣搅和着,势必会用内库的钱,先把工坊城的用度给解决了。
早年朝廷窘迫时,就是这样逼着先帝动用内库乃至封桩库的,如今只不过是故技重演而已。
他们相信,官家扛不了多久。
官家确实没扛多久,没想到官家直接选择了搬迁,直接从垂拱殿搬迁到了勤政殿,还是不是叫相公们去集议,频繁到了每天一次,一次一个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