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420章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每隔一个时辰,那怕已经交代了下人,他一样会看着下人给老爹翻身、拍背、揉捏,包括给老爹清理身体,甚至伺候老爹大小解,赵曦虽然不是亲力亲为,都会在场的。

他能看出老爹眼神里的留恋,也能读懂老爹对这个儿子的欣慰。

可惜,终归还是得眼睁睁的看着老爹慢慢的衰竭。

老爹已经没人形了,长期卧床,除了眼皮没有任何活动,整个身体完全退化了。

那怕是流食,能灌进老爹嘴里的量越来越少了。

赵曦知道,老爹或许时日真的不多了。

赵祯自己也知道,他是真的要去了……

自己这一生算是要交代了,自己即位这四十多年,自觉还算能说得过去。

特别是曦儿成人以后,国朝可以用日新月异来描述。

早期那种寅吃卯粮,并年年亏空的朝廷,因为自己儿子的种种手段,朝廷的盈余越来越足了。

现在国朝一年的税入,几乎都能比上封桩库了……儿子说了,燕云十六州不应该用钱拿回来,应该总钱打回来。

他很赞同,也知道儿子有这个能力。

可唯一遗憾的是……他不能亲眼看到燕云十六州收回来。

同时,他也很骄傲,在面对列祖列宗时,他能理直气壮的说:我不仅仅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华时代,更有一个千古帝王之资的接班人。

或许,儿子才是他一生最骄傲的。

前三十多年子嗣不继的煎熬,或许老天就是为了给他一个赵曦!

回东宫……儿子又有两个月没离开身了。

每一次都是赵祯提起,赵曦才会回东宫一次。

特别是今年以来,他感觉老爹随时都会没了,是那种油灯耗尽的离开。所以,他回东宫的时候很少。

“遵爹爹意…~”

赵曦看老爹今天的精神头还算不错,两个月多月了,虽然自家女人们知情达理,也该着回去看看了。

……

“殿下…殿下……”

应该是刚过子时,赵曦入睡没一阵,就听见很急促的喊声。他猛然间醒来……千万别是老爹出事呀!

“殿下,陛下大行了……”

赵曦感觉身体一下子像被什么抽空了一样,刚刚站立起来的身体,晃了几晃才稳下来。

他应该想到的,今天老爹的精神头明显要好很多……这是回光返照,一个久病的人,回光返照自不能用常人来考虑。

第380章 恐怖的朝堂

赵曦这几天一直处于一种灵魂抽离的状态,好像什么事都进不了脑子。

脑子里一直想着……老爹的最后一刻没见着他!

尽管老陈琳已经告诉他了,在他离开延福宫后,官家就睡着了,是在第二次给官家翻身时,才发现官家已经大行了。

可赵曦还是钻在那一晚里了。

当晚,赵曦在听到噩耗时,还很条理的安排了通知执宰,还很清晰的告诫众人,一定要照顾好娘娘。

可当他到了延福宫时,看到老爹干瘪的身体,他的脑子就再也回不了神了。

赵曦很清楚,自己原本不是这个时代的赵曦,跟这个老爹也不真正的是父子,最起码灵魂上不是,可他就是无法抑制那种悲伤。

一直就处在懵懵懂懂中。

甚至执宰已经对他改称呼,他也是稀里糊涂的……他已经是官家了。

就在老爹没了那一晚,就在执宰们进内苑后,确定老爹确实是大行的当时。所有执宰直接就称呼他陛下了……

帝位传承很平淡,可赵曦觉得很别扭。就跟自己着急上位一般,这边老爹才刚刚离开,他的称呼就立马被称为陛下了。

当时赵曦脑子里空,根本没注意,等缓过神,制旨诰已经成文,娘娘已经代替悲痛的他,盖了天子玺,准备昭告天下了。

陛下因先皇大行而悲痛不能自己……这是整个内苑,乃至政事堂相公们的共识。

其实赵曦是懵着,稀里糊涂的。

赵曦有了一个至孝的名声,当初拒绝禅让是真正的孝心所现,并非让先皇扛雷背锅……

接下来,赵曦就成了随便被人摆弄的木偶了。

先皇大行,新皇登基,国朝有完整的礼仪,所有流程在礼部是成册的,那怕赵曦觉得别扭,也只能接受……这事好像也没得变。

娘娘变成皇太后了,滔娘成皇后了,苏氏、段氏分别为贵妃……这些好像政事堂都跟他商量过,好像还有人说陛下的内苑冷清了些。

赵曦都应了,反正他也没想着要改变……这时节,最正确的做法就是听从,遵循。

司天监确定了黄道吉日……好吧,随便那天都行。必须在先皇大行一月内举行登基大典,赵曦没意见。

派使臣告知周边各国……好吧,这就跟后世的贺电贺信一般,就那么个意思。

“十恶不赦,太祖曾定官吏枉法受财者不在赦免之列。官家看需要增加何种罪状列为不赦之罪?”

大赦天下,是新皇登基的固定程序。

赵曦对这个是最不认同的,可这档口,还是传承千年的陈例,他也不可能做改变。

“遵旧例吧。”

赵曦想改的事务太多,可赵曦清楚,这时候不能有任何的改变。

不仅仅是细枝末节改了也没多大意义,关键是他不想一登基就让朝堂警惕,别说是现在不想改,执政三年内,他不会再动国朝的任何体制。

“陛下,如今轨道与漕运几近连接国朝所有郡州,老臣以为,陛下登基大典,国朝五品以上臣工皆应参加。”

新皇即位,预示着一个新时代来临。

而陛下登基,在富弼看来,或许是开创一个真正的新时代。

陛下还是太子时,已经用他的智慧,将国朝带上了一个逐渐强盛的大道。

新皇,值得朝廷兴师动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