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所以,他想顺着官道铺设轨道。
官道是可以随便拐弯的,只是这黄淮平原上,都知道直取,遇河搭桥,并没有不适合铺设轨道的弯度。
也正是黄淮平原的这种直取,导致了在方城山一带,官道直到了山脚跟前才拐了弯。
驻足在依山而建的驿站,一干人对山发愁。
对于轨道,现在护卫营和新钱监工坊都已经有了样品,以直为上。这是大伙整体的认识。
笔直的轨道,相比于弯道,速度快的不是一分两分,是不可同日而语。
关键是,太子殿下设想的轨道,是由挽马拉车的,弯道的枕木铺设,势必会导致内圈和外圈横木的间距差别。这样下来,马奔跑的速度就会有差别,很容易造成侧翻……
看着驿站一边笔直,一边那看不到道路前方的弯……
“殿下,不如以方城山缺口处铺设吧。”
缺口处?离驿站最少还有三五里路,关键是缺口处过去了还是无法取直,一样还是得绕。
自缺口处铺设,就意味着跟官道分离一定距离后,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驿站资源。
而这一段路程,新建驿站,又是一大笔开支。商贾习惯了路线,在转变过来之前,这些驿站又是养一大批的闲人。
就国朝这状况,赵曦真不想再养闲人了。
轨道铺设完成,他的目的是将国朝驿站与轨道站点相结合,从而将这部分人的耗费,从朝廷剥离出来……
三冗的解决,绝不能简单的分解和撤销,那样只会增加不稳定。
赵曦的目的也简单,为造成冗费的一部分人,找一份比混吃等死强很多的营生,从而改变朝廷养人太多的局面。
在开源和节流两者之间,赵曦认为,开源比节流更重要。
“明日翻过山看看再定吧!”
赵曦大概有个谱,这应该是秦岭余脉,也是所谓南北方划线的位置。这也就意味着,这山并不是单独的,应该是有起伏,有连绵,并有可能形成夹沟的山脉。
也就是很有可能这官道傍着山势而修造的……
驿站背靠着的山并不高,肉眼看,也就三二十米的垂直高度。赵曦等人将马匹留在驿站,一大早就攀山了。
有时候山水真的能骗人,要不就有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说法呢。
当他们攀上山顶,再往南看,又是一览无余的景象……就这么一个小山。
“唉,就这么一处,还就这么大的山头。若是朝廷发役工,恐怕也得一两年才能挖通。”
派役吗?赵曦从来没想过。他从来不认为这种分派役工的做法合理,也知道那是一种最不出效率的方式。
下人们递个茶,端个水还有赏赐呢。而派役,是整个国朝唯一没有对等回报的做法。
这大早上,空气倒是挺清新的。赵曦毫无形象的一屁股坐地上……这个小山头,还真特么烦人。
手里就托地面……是青石,也就是说这是石灰石……
石灰石磨成沫,添加粘土,煅烧成熟料,搭配灰渣,再次煅烧,然后配以石膏……土制的水泥就是这么来的。
一时间赵曦清晰了。
“炸开这道山梁,让轨道路线取直!”
我的殿下呀!护卫营都成了奸商了,好不容易才用新旧币交替之时赚些钱,尚不足筹建轨道的费用。
如今又要炸开这道山梁……火药就不用钱吗?
朝廷虽然恩准了火药弹配备各禁军,可军器监尚未完工,朝廷的火药弹订单还没有,也就是说,现在的火药原料,还是靠护卫营其他营生贴补着。
这随便说一声就要炸开这道山梁……一个个都不知道怎样开口劝,就大眼瞪小眼的看着这又抽风的殿下。
难吗?也就二三十米的一道山梁,赵曦觉得真不难。
并不是让人学愚公移山,在配备了炸药的情况下……黑火药也是炸药。在有炸药的情况下,真的不该是难事。
后期那些一村一寨耗费几年开山凿路的多了,更别说特定年代那些集体建造的宏伟建筑。
只是炸开一道山梁而已。如今国朝的厢军几十万,闲置无用的禁军更多。得让他们有个其他手艺,然后活成个人了。
自己这忙乎了半天,也才解决了几万人的出路,这一次……
第215章 请君出坑
下山后,再沿着国道一直到了襄州城边,算是完成了整条线路的勘察。
在大伙疑惑又发愁的情况下,总算是完了。
“把石头敲碎,磨成粉状,跟粘土搅拌,然后煅烧。完了跟石炭烧完的灰渣混合,适当添加半成石膏……”
回到护卫营,赵曦就这么交代苏颂了。
又得招商了,赵曦自己也不知道还能不能从这些士大夫兜里往外掏钱。
至于朝廷……算了吧!寅吃卯粮多久了,自己给朝廷省下这几万人军卒的耗费,连亏空都还补不足。
赵曦不喜欢屁大的事墨迹半个月的活,干活容易,斗嘴麻烦。
所以,他还是得靠商贾的手段。
关键是因为水泥的制造,让赵曦又想到了采煤……怎么说呢,赵曦不想在任何事情上被人拿捏住。
这摊子铺的够大了,有些收拾不住的感觉。
已经三天了,难不成相公们今日还不来奏对吗?难不成近来就没有需要集议的事?
赵曦在护卫营试验过了,别看方法原始,没有那些粘合剂之类的,这水泥成型后,仍然比三合土坚硬,甚至不逊于石块……夸大了。
第三天了,每天跟着老爹处理奏折之前,估摸着相公们日常来垂拱殿的时间,赵曦都会调和一点水泥,目的是想让相公们探究。
他也发现了,自个热乎的贴过去让人家投资的,总是不成,而东宫没出面的,反倒都能拉拢些人。
制衡吗?赵曦还真不相信这些臣工们制衡的心有多坚定,若真的有心制衡,那么,就是铜铁矿,包括毛线,应该哪个都不掺和,都让东宫自个干了……大不了拖几年,赵曦还真不信自己划拉不来钱。
这次他也不直白了,咱委婉点,不是都喜欢这样吗?话说半句,不这样似乎不能显示自己的聪慧一般。
或许是都在掩耳盗铃,面对利益,舍不得不掺和,可又得相互看着……不能把臣工制衡帝王的本意丢开了。
赵曦是真不想搞得满朝皆敌了,甚至就是挖坑,都没想着把臣工们都埋进去了。
赵祯很乐意配合儿子唱这戏。一直以来,自己都是那个最后才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