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134章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吕公著这些年已经体味到赵曦所图非小,也曾与兄长交流过。可不曾置身护卫营,永远不知道护卫营到底是什么。所以,兄长们也只是听听罢了。

这次演习……或许真如殿下所言,若不能胜出,出征不出征真的无所谓了。

……

“子容,可有广南音信?”

赵曦记得苏颂有叔于广南西路任职……

“劳殿下记挂,最晚的家书是一月前。”

苏颂这些天已经调整过来了,他知道,家叔一家人怕是已遭难了。

“勿躁,此去广南,月余即至。到时,子容可与家人相聚了。”

“吾也可随营出征?”

本来平和的心,苏颂被赵曦这句话搅乱了,已经按耐下去奔赴广南的心,再一次迸发了。

“既是护卫营的人,自然该随营出征。”

第122章 文宽夫无耻

护卫营走了,整个营区就剩下工坊和家眷了,空荡荡的营房被家眷们收拾的很干净,更显得空旷了。

赵曦不知道这时候的将士是不是在战前就入驻军营,从而不问家事。

之所以这样仓促的离开,甚至只是与爹娘妻儿简单的道别就离开了,是因为文彦博通知护卫营,两日后的午时,演习正式开始。

待那时,无论护卫营是否准备妥当,一厢禁军便进入演习战斗状态。

借口立足很牢固,因为南征之西军已然自鄜延路、环庆路、秦凤路等调集完毕,即日启程。并,京兆府也有南征之军卒。故须尽快完事,莫影响将士出征……

整个言辞中充满了对这次所谓演习的胜券在握,似乎还有些不耐烦,甚至都有些对护卫营的不屑……

若不是护卫营出资五万贯,文彦博真不想跟太子殿下玩这种游戏。

一厢禁军,那是两万五千人,还是京西路的悍卒,并非京师这些废物,甚至河北禁军都比不上。

两万五对两千,不用多想,根本不用两日,即可将这两千护卫营全歼……

文彦博没有掩饰调动京西路禁军,也没有掩饰要以逸待劳。说白了就一个意思:太子殿下就该乖乖的留在京师学处理朝政。

而充当裁判的皇城司亲从官、太学士子以及御史台官员,也于前日便由京师马步军负责运送至荥阳万尹山。唯独没管护卫营。

摆明了就是欺负。

也确实是欺负……当赵曦率领护卫营到达荥阳城边时,整个荥阳城西南,安寨扎营的京西路禁军栉比鳞次,密密麻麻……这分明是比通知护卫营更早的时候已经就绪了。

“文宽夫无耻!”

吕公著看这情形,都忍不住骂人了。他能说出无耻二字,已经算是极限了。文人嘛,就是骂人也得文绉绉的。

赵曦也想骂,这文彦博真够不要脸的……

护卫营到达荥阳已经是深夜,还是翻山越岭凭脚程赶到的。

远远的看着已经等待久时的禁军……甭想着找自己的营盘,枢密院压根就没给他们准备。

既然是敌方了,自然不需要把营盘驻扎在一起……

这些赵曦能想到。所以护卫营连通报都没有,直接奔赴万尹山了。

“宽夫,如此这般又为何?弼以为,太子殿下出征于今日南征之事无不可。”

富弼或许是出于好奇凑热闹,也或许是想看看少时便显露风华的太子殿下,成人后的表现。

在接到朝廷抵报,并枢密院调拨令时,便移至荥阳。

如今正陪着文彦博在帅帐。

“彦国,我等均知如今国朝军备如何。所谓二十年不言战事,是何等的苦涩。”

“太子殿下出征,彦博并无太大异议,想来狄汉臣知轻重。若殿下受损,即便他狄汉臣灭安南,屠大理,也比不上国朝大统传承。”

“彦博所忧之事,乃太子殿下未经战事,常见护卫营武夫拳脚,自以为便可征南疆,从而心生战大夏,收复燕云之念,那般才是国朝灾难。”

“故,彦博不惜以无赖之举对殿下,并在此演习中施重手,以快刀斩乱麻之势,两日内让护卫营折损过半。只是想让殿下晓战事,让其明白,战场并非如他所想。也能令其懂国朝之策。”

文彦博说完,还感觉很痛惜的放下了手里的茶汤。

陛下体弱,很难高寿,太子成人,继承大统是定局。他文彦博虽已知天命,但肯定会辅助两朝。

就今日此事,他也是赌了一把。他在赌所有关于太子殿下的传言是真的。若是那样,他所做的,就不会让殿下反感,也不会心生怨恨。

若关于太子殿下的传言假了,那在殿下登基之时,便是他文彦博外出之日。

这结局,在他无意掀开太子殿下遮盖下体伤势时就已经注定了……

富弼被文彦博这一阵慷慨激昂的说辞说愣了。

啥意思?这不是在朝堂,也不是真正的帅帐,只是吾富弼陪你闲聊而已。

他文宽夫啥时候如此深谋远虑了……不对,文宽夫确实深谋远虑,可从来都懂得适可而止,偏偏跟殿下较劲了?

嘿嘿,文宽夫,汝想多了。虽我富弼在太子殿下年少时有过交集,尚不达知无不言的地步。让传话?想多了。

“太子殿下于护卫营之演说,确实令人激昂,国朝出征是少此一项。此后可做范例。”

不接你的茬……这就是富弼对文彦博那郑重其事的应对。

文彦博又端起茶汤……这时候需要掩饰自己那一刹那的失望。

富彦国的精明可不是传言,而是真实的体现于国朝士林了。

“历数太子殿下近年所为,虽时常有新颖之举,却不失帝王之规,甚至确有千古帝王之资。”

“也如彦国所言,太子殿下于护卫营之演说,确实可做范例,于国朝征战前定式。”

“市井传言太子年少时有绳之错故事,彦国时任西府,可如传言?”

得!既然顾左右而言他,倒不如说说那些传言是不是属实呢,也让自己的忐忑能稳一些。

十几年,文彦博屹立不倒,自有他过人之处。

且不说这两个老狐狸的交锋,赵曦这时候根本没想太多,就想着如何能在演习中赢下来。

他在朝堂上请战时,整个朝堂的反对意见,他没觉察出有谁是假的,也自然没把这事跟朝臣的猫腻勾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