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商城去大唐 第669章

作者:花虎

李世民气笑的原因很简单,他很想问写匿名奏折的人:“你们知道收购钱行要多少钱吗?”

第九百八十八章 提升效率

朝堂上的大臣们不清楚,但是李世民很清楚,除非直接动手抢,想要收购何其难。

看着一大堆匿名奏折,还不能不考虑大臣们的感受,想比之下,兵部的改变太成功了,没有了那么多人参与朝堂大事,省去了很多口水仗。

文官们的情绪还不得不考虑,单个人倒是没什么,就怕他们聚在一起,那影响力是非同小可的,必须还要给他们一个交待,就这样元善被叫到了御书房。

“元善,西市钱行的事情太过招摇,文臣对你很不满,看来纸币发行的事情或许会受到阻碍。”李世民开门见山的道。

元善一听也是无奈,没有想到事情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复杂,搬个家就能引起朝堂大臣的不满吗,他又不是傻子很清楚这是在针对钱行。

“西市钱行的启用做钱票发行是临时起意,为的是加快钱币的编码和等级速度,不然发行的数量不足会影响试用体验的,到时候恐怕推行纸币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元善解释道。

李世民是很无奈,他是皇帝,有很多事情需要委曲求全,眼下刚解决兵部的问题,还需要稳定一段时间,积蓄力量,所以他不想为别的事情所困扰,所以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纸币的发行便利很多,但是在他的眼里这种事情是可以暂缓执行的,大唐钱币的重要他是非常重视的。

“朕能够理解你的心情,不过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不近乎完美,纸币的试用还是要继续的,但是务必要保持低调。”李世民道。

“是,臣记下了。”元善道。

李世民并没有再说别的,元善出了皇宫后并没有什么危机感,依然是继续做自己的事情,西市的钱行不就搬个家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他现在最想知道的是谁在背后嚼他舌根,有目标在会有解决方案,他是个理智的人,可是李世民不告诉他,这就让他抓狂了,他想不到的是嚼舌根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还是一大群。

三天后,西城钱行正式更名为钱票发布中心,而门庭关闭,从外面看里面什么都没有。

而在他们看不见的地下钱库中,现在就真的成了一个印钱中心。

五十个人在地下钱库内干活,外面上层是负责进行登记的,分工不同而且还准备三班人马,三班论调制度,钱票发行中心外面看上去这平静无波实际上护卫队早就将其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就连路人都是伪装的。

这些可不是元善要求的,而是卫守这个都尉自行策划的安保方案,拿给元善看的时候,马上就得到了支持,要人他没有,但是经费拨了一些,众人皆大欢喜。

李世民让元善低调,他是很低调,让一群人躲在地下钱库中工作,不过印刷样本的元家工坊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杨五的人负责运输样本,一次就运了十大车,护卫队抬箱子都是四个人一伙,不然根本搬不动。

杨五来做交接,等着护卫们搬东西,他们就在旁边看着,将士们一个被累的满头都是汗。

卫守拿着清单过来交接道:“十车数量核对清楚,杨管事可是车队离开了,下次过来的时候提前告知,我们好多准备一些人手。”

“没问题,相信应该很快就有下一批的。”杨五道。

元家的车队离开,护卫们各司其职,钱行的门口又恢复了安静,十大箱子的钱票运到,钱库内的人继续工作,有了编码机速度还是很快的,一些护卫们还过来帮忙,用的方法很老土就是拿扇子扇,多少起到了一点作用。

元善让元家的工匠们全都投入到打码机的制作当中,杨五的速干染料迟迟没有成功,元善就直接从商城系统中直接兑换了大量的快干速印的墨油,依然用黄金支付。

半个月的时间,地下钱库中的编码效率再次提升,五十人的队伍规模再次扩充到了一百人,有了元善提供的新型墨水,看着不但很特别,快干的时间都缩短了好多,几乎是印完后水几口气就干了。

杨五负责的风干设备在这段时间内也进入了调试期,机器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就是走纸的配件是技术活。

就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东市的钱行一共发型了十万贯价值的纸币,别以为这很少,是加上发行的主要都是面值一贯钱与十贯钱的。

目前来看这一贯钱的钱票应用最广,因为百姓们大多数都能够兑换的起,而十贯面值的不少,可是流通速度并不是太快,主要活跃于商人之间。

元善的意思就是能印多少就印多少,风干设备投入之后,速度再次提升,配合上快干油墨,风干设备直接就成了一个收钱的机器,这个应用倒是很有意思,让元善想起了提款机,不过没有智能化提款机运行不了的,不过若是作为交易窗口的收钱机器倒是很有意思。

一个月之后,钱行将收回来的铜币全都跟朝廷换取了等量的金子,因为铜币太多实在是放不下了,很多商人都愿意将钱币换成等价的纸币,因为实在是太方便了,而多的人还是觉得储存的话还是金银铜比较安心。

不管人们是怎么想的,纸币在十贯与一贯面值发行后确实给不少人带来了便利,出门再也不用带着一箱子的钱了,而琴行提高了印刷效率之后又开始发放一百文钱的纸币,而且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一直印这个面值的。

既然是试用自然要让百姓们用的淋漓尽致才行,一贯钱是方便,可是找钱呢,还是用铜币,几十万钱就够分量的何况几百蚊钱呢,万一使用一贯钱钱票付款,实际只消耗一个铜板,是不是要找回九百九十九个。

于是在一贯钱的钱票发行的差不多之后,一百文钱的纸币就开始陆续发放了,在小面额是不会做的,只能靠铜钱来找钱,目前的钱币消费能力还是很强的,加上要是真的印一文钱纸币,那钱币可能真的要印到天荒地老了。

第九百八十九章 贞观十五年

最近一批发行出去的钱票总价值达到五百万贯,其中九成是百贯的面值。

这一批是专门根据需求发行的,主要是给商会提供的,五成以上都在兰州地区流通,吐蕃商人逐渐的喜欢上了携带钱票。

钱票的发行对朝廷丝毫没有影响,全是钱币都可以流通,但是对于百姓来说没钱的无所谓,有点资产的都喜欢用钱票,因为便宜携带。

东宫方面还真是兑现诺言,一直在努力的帮忙让纸币流通。

作为回报元善已经决定将这批五百万贯面值的钱币全都兑换给李承乾。

现在已经印了一半了,在过几天就能够完成,但是印力还是不足,可是西市钱行真的没地方容纳更多的人。

就在这个时候权万纪提出由东宫帮忙,不但出人还出地方,地方就是东宫。

元善一想还真是没有拒绝的理由,东宫很大,守卫森严,倒是不错的地方,按照现在的情况,印刷产量可以提升几多倍。

想想上千人在东宫印钱,多么的壮观,而钱票发行中心修好之后再搬过去也不迟。

可是进去了还能出来吗,李承乾有这样的心计,多半是权万纪的意思,对于这个事情元善没有立即答应,因为非常复杂,构建一套班子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最后元善去请示了李世民的意思,李世民听说太子要将将东宫变成钱行发行中心,立即就大怒了,元善看来想法挺好,可是身为太子殿下怎么可能这样胡来。

权万纪这个出主意的倒是躲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在听他提过这个事情,元善倒是落得个清闲。

没有了事情的烦扰,元善感叹这下可算是能够休息一下了,钱票的事情都折腾了小半年了,应该好好的过个年了。

时光荏苒,贞观十五年初,大唐的兵部改组基本稳定,李世民这个大唐战略部总指挥手中佣兵七十万,全职士兵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平均战斗力不次于秦王时期的玄甲军,常驻边陲的边军占了二十万分别在西与北边分布,东海州上五万人。

另外地方的司衙差役零零散散加起来大概有三万人,这些人的雇用费用并花不了多少钱,最大的消耗是军器监,还有大唐水兵,十艘宝船作为战舰的维护费用,水兵武器的花费巨大,其实靠着海运已经节省很多,而海军并没有进入常规编制,水兵加一起都还不到一万人,暂时全都算多东海州防备。

兵革优良,刀马齐备,二十万常规骑兵,十万常规步兵,这样的战斗力比起府兵制度临时组织起来的军户要强了太多,这些均是常规兵马。

皇城之内还有南衙禁军十万,禁军内卫两万,而北衙禁军则是扩充到了三万人,这三万人可是磕着金子招募起来的,不夸张的说北衙三万兵马只要运用得当可比三十万兵马。

七十万兵马的开支是非常大的,为了支持庞大的军队,李世民近一年可谓是施展了铁血手腕,为此大唐国库的开支很多项目都被叫停,其中就有长安与益州之间的铁路,一众文臣的权利因为地方兵权制度的分离而缩减,而文臣想要反对无疑是将头伸出来,用来试探大唐刀锋锋不锋利,所以文臣都怂了,文治武功,贞观十四年文官们的成绩实在是毫无建树可言。

一年不到的时间,大唐皇家书院的学生们都在准备升学考试,每年一个年纪,通过者顺利升学,不过者可以等待补考,三次补考不过者留级或者降级到其他书院学习。

至于那群抽调的官兵学生,六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他们中有八成的人转移到了蓝田县的军事学院去继续学习,而剩下不合格的两成人继续回去当他们的大头兵去了。

学院的收益则是比上一年增长了三倍,想要来上学的人太多了,不得不增加学费,不然大唐学院在大也容不下那么多人,主要是没有那么多的师资力量,收了返而会降低学校教学质量,所以必须做出限制,对于寒门子弟都是签了合同的,学成后负责留在学校任职,当然成绩需要达到要求。

经发部的生意做的是相当的好,泸州酒厂建成部分厂区之后,大量的酒在大唐发行,反响很好直接带动了泸州地方经济。

岭南等方面的产业都有了一定的成绩,都在默默的发展中。

钱行纸币长安人最喜欢使用钱币,只不过地方上普及度还是不够,因为钱票还是太少了,而元善又有了新的任务,他这个东海州副都护需要到东海州任职至少三个月时间。

得到通知元善真是不想去,不过那里的工厂还在等着他,一屁股的债还等着他。

就在他要出发去东海州的时候,北方传来突厥人异动的消息,薛延陀又压实不住躁动的心了,名义竟然是要为了生活在大唐的突厥人寻求出路。

上一篇:抗战之血染山河

下一篇:盛唐血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