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是宋钦宗 第92章

作者:江湖无水

毕竟压赛孟尝君,只此敢欺石崇富。

奢华,十分奢华!

只是因为顾忌形象,赵桓也不好化身饕餮,只得耐着性子慢嚼细咽,免得丢了东宫脸面。

饶是如此,也吃的十分尽兴。

倒不是说驸马府的厨子比东宫强了多少,而是食材太过稀罕,太子平常也舍不得使用。

吃喝间,有人过来,拜道:“下臣国子司业邵知柔拜见东宫殿下。”

赵桓立刻放下象牙筷子,道:“原来是邵司业,请坐。”

“谢殿下。”邵知柔于对面落座。

作为身份最贵的贵宾,赵桓座位落东,为单人独坐,因为考虑到有人前来敬酒叙礼,旁边也设置了几条小案。

坐下后,赵桓问道:“未知司业过来,有何指教?”

“不敢。”邵知柔道:“臣有幸拜读三字经,实乃启蒙之经典,因此想请殿下得暇时往国子监走一遭,给诸多太学生讲解内中深意。

且殿下提出的标点符号,于读书句读十分有益,正好一并讲解。”

“民望说笑了,国子监如此多饱学之士,如何有吾讲书的余地。”赵桓心虚道。

国子监中别的不多,多的是有学问的。

便如眼前的邵知柔,二十岁进士及第,随后进国子监任司业。

放在后世,大约就是二十岁博士毕业,直接留校当讲师。

这样的人,赵桓敢和他比学问?

要是真的去国子监,万一有人刁难就三字经里提出问题,恐怕赵桓要抓瞎。

他也只是照抄罢了,理解真不一定有这群学霸深刻。

邵知柔却只当赵桓谦虚,道:“殿下亲笔所书,见解定有独特处,传授给国子监诸多学子,亦可传播于天下。”

发觉找不出拒绝的借口,赵桓沉吟片刻,道:“目下东宫事务繁杂,待有闲暇,自去拜访诸位贤良。”

心虚归心虚,却不能怂,以拖待变才是王道。

邵知柔不知赵桓想法,只拜道:“即如此,臣静候殿下佳音。”

“诸位!”

王诜中气十足的声音,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看他满面红光,也不知道是不是磕了药,与迎接赵桓时需要两个侍女搀扶的模样变得太大了。

“今日英杰相聚为贺,足感欣慰,老夫特备下赵大年亲作、黄涪翁题词、官家御宝印鉴的江村集雁图以酬诸位盛情。”

“不想晋卿公如此舍得。”

“晋卿公遮奢豪气!”

“吾当倾力一试,定要把此画收入囊中。”

诸多客人炸了,各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实在是这画太过珍贵。

赵大年赵令穰,山水青鸟画天下独树一帜,极富盛名,此时其已去世,其画作皆为各藏家珍藏,寻常难得一见。

至于黄庭坚题跋的,更是少之又少,遑论还有赵佶的用印。

爱此道的,当然会把此画视若珍宝。

不感兴趣的,拿出去换三五千贯轻而易举。

这可不少了。

前宰相章惇许诺给潘良贵的嫁妆,不过三百万钱,合计三千贯而已,足够普通人家一跃二富。

赵桓却兴致缺缺。

就算他拿回去,也只是放着看,不能拿出去换钱花。

东宫内此类画作典籍其实不少,为何还是缺钱?

概因卖家当换钱的扛把子,难免让人怀疑,因此不能卖。

赵桓抿了一口果酒,只听王诜继续道:“文魁只有一个,余者佳作亦有酬赏。

恰好东宫赐下两瓮龙泉酒,但有好诗好词,皆酬一壶。”

“好~”众人再次喝彩。

几日内,龙泉酒的大名已经流遍东京,只是量少,且一两一贯钱,一斤十五贯,大多数人并喝不起。

却不想王诜却把东宫送来的贺礼搬了出来,现场爱酒的都快疯了。

“诸位,但有佳作,皆可呈上,令众人品鉴。”王诜邀请道。

沉默片刻,一中年文士起身,道:“晚辈抛砖引玉,做一曲忆故人为贺。

且听: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好~”众人喝彩不迭。

赵桓也是轻轻鼓掌,表示赞赏。

作为东主,王诜理所当然地进行了一番点评,其后众人中有名望者也跟着点评。

概括起来一句话,这词确实不错,值得一壶酒。

有了带头的,后面呈诗者络绎不绝。

精彩的,众人喝彩不迭,平庸的,也无人嘲笑,而是指出其中不足,倒是一片和谐。

待无人再上时,已经圆月西斜。

这时,赵楷起身走到赵桓前,道:“近日大哥几首词曲并三国风靡东京,今日难得如此多英杰齐聚,大哥何不作词一曲,以飨众人。”

声音颇大,众人都看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