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是宋钦宗 第73章

作者:江湖无水

“其实吾意替他等寻个出身罢了。”杨时道:“二人性格刚直,可谓神厌鬼憎,仕途定然无望。

看他们本性难改,长久若此,必为小人谋害,托付殿下,终归能保得性命。

且,二人家贫,若不投东宫,怕是家小难养,实非丈夫所为。”

“先生放心,必不负先生托付。”赵桓承诺道。

正说着,又有三人进来拜下。

领头的罗戬道:“臣罗戬拜见太子殿下,见过龟山先生。”

赵桓扶起,道:“想来学谕亦是免职了。”

罗戬道:“非免职,臣得授秉义郎,西安州判官。”

“为了孤立东宫,政事堂倒也舍得下本钱。”杨时冷哼道。

不论品级还是实权,一州判官都比武学教谕高出不少,由此可见蔡京等人孤立东宫的心思之急切。

“武学多趋炎附势夸夸其谈之辈,学谕即去,恐武学再难有贤才出。”张叔夜叹道。

“本来便饱受排挤,外放即得自在,亦可施展平身所学,并无不便。”回了一句,罗戬又对赵桓道:“只是心忧殿下武力不彰,难以护持左右,是故引荐两位贤才来,以为助力。”

“臣范琼拜见太子殿下。”

“臣李成拜见太子殿下。”

赵桓笑道:“得两位襄助,不甚欢喜,且起来说话。”

“两人皆有勇力,李成,乃禁军弓手,挽强异等,能开三百斤强弓!

范琼为禁军都头,颇有计谋,忝入卫率,再合适不过。”罗戬介绍道。

妈卖批!赵桓心里暗骂。

这俩可不是好货。

靖康时,李成累官淮南招捉使,事变后乃聚众为盗,先拥兵自重,后劫掠淮西,两次招安复叛,被宋庭击破后降金,屡次进攻南宋,多为金国立功。

不得不说,李成自身武力出众,统兵亦是出色,确实牛逼。

当时南宋为了搞定他,以张浚为统帅,大将有岳飞、杨沂中、陈思恭等。

以当时的情况,杨沂中、陈思恭的名望、战功、自身本事,都不逊色岳飞。

由此可见李成牛逼。

这样的人,赵桓是可以接受的。

自己不行,就不能指望别人仍然忠心耿耿,好比张仲熊,赵桓并不另眼相看。

但是范琼这个家伙,就太恶心人了。

被刘子羽设计干掉的,就是他。

靖康之变中开封城破,范琼挥舞利刃监押二帝出城,并严禁百姓官员送行,同时,他还搜捕皇族亲王、公主、后妃,尽皆送入金营。

也就是说,钦宗自己,他爹赵佶,众多兄弟姐妹,包括当时钦宗的太子,全部都是范琼押解到金营的。

看到范琼,赵桓觉得简直比吃了苍蝇还难受。

岂能不骂娘?

而且赵桓推测,以这二人的品性,大概率是为了投机来,忠心难以保证。

只是众多大贤在,又是罗戬好心推荐来得,实在不宜表露出异样来。

毕竟别人又不知道这两货是什么鸟。

四十 待将来

心思急转间,赵桓道:“东宫亲卫六百人,吾意设四率,其中一率许诺于原亲卫,以作犒赏,另三率各凭本事争取。

二位勇力计谋俱全,足为良将,可愿争一争这率位?”

“听凭殿下安排。”二人拜道。

赵桓道:“目下,东宫卫率护持吾之安危,将来,尔等须得护持天下安危,须得戒骄戒躁,勤勉上进,好击敌于外,平贼于内。”

“谨遵殿下教谕。”二人三拜。

如此,李成范琼进入东宫的事情敲定。

虽然已经接纳,却不表示赵桓彻底接受,多加防备是必然的。

只是防备不必表现出来,观其行,察其言,慢慢考察便是。

放下心思,赵桓看向罗戬,道:“学谕精通韬略,不若就职东宫,为各率教授兵法,如何?”

罗戬道:“留于东宫固然前途广大,然外界总是少了一个知晓殿下雄心之人,亦少了一处传播,反而不美。

且西安州濒临边境,多有悍勇之士,吾到彼处,自可为殿下寻访智勇良将。”

“即如此,请备酒为张公、学谕践行。”赵桓安排道。

“殿下。”胡越又来,道:“刘法子刘正彦、折彦质族弟折彦文求见。”

“请来相见。”赵桓道。

若是刘法、折彦质亲来,赵桓定然亲自出宫迎接,以示尊重。

然而两个小字辈,倒是不能过于殷勤,否则以后见他们父辈不好相处。

刘法不必说,天下第一名将,折彦文只凭姓氏,也能让人高看一眼。

唐代初年至今,折氏数百年间世居府州,内屏中国,外攘夷狄,五代诸国与北宋为减轻西顾之忧,皆许其父子兄弟相传,袭其世次。

折家亦未曾辜负朝廷信重,为稳定西垂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虎父犬子,说的就是这两个人。

刘法阵亡后,童贯为了推卸责任,言其轻敌冒进,徽宗信之。

刘正彦因此怀恨在心,建炎三年时,赵构宠信宦官,内外不满,其与苗傅趁守卫中枢时发动兵变。

兵变结果不错,一举控制了朝堂并皇帝、太后、太子。

稍微操作,正可挟天子以令诸侯,操控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