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娘子天下第一 第105章

作者:小小一蚍蜉

“扬州龚家恭贺柳公子大喜,玉佛一尊,金千两,玉石一箱。”

“苏州王家恭贺柳公子大喜,贺礼苏州宅院一座,良田百亩。”

............

柳远记账,下人唱礼,整整一百家的豪绅富商送来贺礼,比起齐家几十两金子,几千两银子的贺礼柳之安恐怖的商业势力就显露出来了,柳明志一场婚宴收取的贺礼的价值不下五百万两银子。

柳之安红光满面的站在柳府的内院一个个行礼,无论平日里地位多么的尊崇,今日儿子大婚之日都不能失了礼节。

“龚员外,欢迎欢迎,里面请。”

“柳员外,恭喜喜,那我就先进去了!”

“请上座。”

一个个的往里面请人的柳之安听到街头声乐的声音,脸色更高兴了,这下可以彻底的放心了。

只是柳之安忽然有些惆怅了起来,儿子成家立业,再也不能将他当做一个小孩子看待了,以后说话要处在同一位置才行了。

“新人上门,奏乐!”

声势宏大的音乐声盖过了街上的人声鼎沸,柳府彻底喧闹了起来。

随手找一个下人柳之安吩咐下去:“告诉柳管家,府外大开流水席,无论是金陵百姓,还是别处的行脚客商,贩夫走卒都可以坐下饮一杯水酒,务必要做到宾客尽欢。”

“是老爷。”

随后柳之安再次找来一个下人:“告诉后厨的师父,今天辛苦一点,好酒好菜尽管招呼,府中的下人全部赏银十两,另外告诉账房的先生取出一万两银子的铜钱发放外面的百姓。”

“是,老爷。”

“老爷老爷,夫人让小的找你去正厅,少爷还有少夫人快要到了,新人就要给高堂奉茶了!”

柳之安笑的脸成了个菊花一样:“这就去,这就去。”

柳明志齐韵二人由下人引领一路到了正堂,柳之安还有柳夫人高坐在首位高兴的看着走进正厅的一对新人。

“吉时已到,新人行礼,一拜天地!”

二人转身对着屋外行礼。

“二拜高堂!”

二人开始对着二老行礼。

“夫妻对拜!”

二人正对着跪拜。

“送入洞房。”

齐韵被玉儿还有莺儿送入了早已经准备好的新房,至于柳大少,宾朋满座想必是要喝死在这里。

进了外面的庭院,整整摆了五十多桌宴席,柳明志一到众人起身:“吾等江南豪绅恭贺柳公子新婚大喜,祝贺柳公子柳少夫人百年好合,白头偕老。”

“诸位宾朋,多谢光临,柳府略备薄酒不成敬意,诸位宾朋吃好喝好,请入座。”

“谢柳公子。”

约莫半个时辰柳大少就已经意识有些模糊起来,尼玛五十多桌的客人,一桌一杯都要几十杯子酒水。

柳之安笑着摸了摸胡须:“混小子,不能喝就不要再喝了,耽搁了洞房花烛夜,老夫剥了你。”

柳明志打了个酒嗝:“老头子,我也不想喝啊,人太多了,没办法!”

“你什么时候才能成熟些?”柳之安白了儿子一眼。

“诸位宾朋,小儿不胜酒力,诸位就不要在灌酒了,否则耽搁了洞房花烛夜老夫可是会翻脸的哦!”柳之安开着玩笑就把一场酒水化解下来。

“那就听柳员外的,耽搁了柳公子的洞房花烛夜咱们可担当不起。”

“是极是极,想喝酒的话以后有的是机会,洞房花烛夜可只有一次,咱们自己喝就行了。”

“柳公子怕是急着去看新娘子了吧,老夫现在这里祝贺柳公子早生贵子。”

“我看呐,肯定是等不及了,早就听说少夫人是天仙一般的美人,柳公子等不及也理所当然哪。”

柳大少迷糊的呵呵两声,众人的调侃根本没有听进去。

柳松小跑着进了庭院:气喘吁吁的:“老......爷老.....爷..皇...皇皇....宫来人....了。”

柳之安喝的也有些意识模糊:“什什么?来人了?”

“皇宫,皇宫。”

柳之安一个激灵一下子酒醒了一大半:“皇......皇......皇宫?”

“正是,正在府外等候!”

“快请啊!”

来的还是个熟人,正是当初在二龙镇宣旨的福公公。

“柳员外,恭喜恭喜,柳伴读新婚燕尔,咱家奉了陛下的口谕送来一份贺礼。”

福公公的到来早就让场面安静了下来,在场的众人听到了福公公的话一个个的呆若木鸡。

皇帝陛下给柳公子送来贺礼,柳家这是要崛起了,皇帝那是九五之尊,带着礼物给人贺喜虽然也有先例,可是却又少之又少。

柳家原本就势力庞大,有了陛下的一份关怀,只怕要如日中天了。

柳之安一下子跪在地上:“犬子何德何能得陛下隆恩,草民谢陛下。”

福公公打算将手中的宣纸递给柳大少,柳大少眼神迷离的看着福公公打了个酒嗝:“咿,你不是那个谁谁谁吗?你怎么来了?”

福公公不敢对柳明志耀武扬威,他算是知道柳明志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了:“柳伴读,咱家福海,特意奉命来为柳伴读送上一份贺礼,祝贺柳伴读新婚之喜。”

“哦,知道了,坐下来吃饭吧。”

福公公语塞,脸色别的红润。又是这种不冷不热的语气,传旨的公公自己待遇算是最差劲的了吧。

“福公公不要放在心上,犬子高兴,贪杯了些,神志不清,福公公不要介意。”

“无碍无碍,柳伴读这是真性情,大喜的日子多喝几杯也无妨,既然如此不妨这礼品就有柳员外代收吧,咱家还要回去复旨。”

“福公公,要不要坐下喝杯酒水。”

“多谢柳员外好意,咱家心领了,圣意不可违,咱家告辞。”